信息时代需不需要读书破万卷-一辩稿.doc_第1页
信息时代需不需要读书破万卷-一辩稿.doc_第2页
信息时代需不需要读书破万卷-一辩稿.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时代需不需要读书破万卷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对方辩友好像把我方天然放在了一个与浅薄为伍的立场,可是要首先要明确从古代到现代,我们追寻真知的念头从来都没有消亡反而愈发强烈,无知从来都不是这个时代的通行证。可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普及,媒体的增多和发展变化,使人们的阅读兴趣开始分流,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变的求知精神与变幻的时代内容相结合,才能擦出更加耀眼的火花。回到今天辩题,首先为您明晰定义。信息时代是指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提高到一种绝对重要地位的时代,即现今的时代。而读书破万卷的说法最在出现在唐朝,指的则是指主要通过阅读大量书籍来获取知识或陶冶情操的求知方式。所以今天的辩题绝不是关于阅读量大小的争论,而是关于求知方式的探讨。 判断辩题的标准应为读书破万卷在过去起到的重要作用在信息时代能否被取代,我方认为,信息时代不需要读书破万卷,理由如下:首先,信息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开始改变。传媒大师麦克卢汉将信息时代的海量资讯压力比作一个漩涡,读者则被放置于漩涡中心。“水手自救的办法,是研究漩涡,并与之合作。”信息时代,深与浅不再是问题,重要的是在信息的漩涡中学会自救、冲浪然后享受。信息时代的光影与声讯、快捷与便利无疑给现代人提供了冲浪的最佳帆板。其次,人们的阅读观念也在逐渐改变,人的身体从书斋中解放出来,整个世界变成了我们的书房。开放,多元化,注重实践的时代风气使人们对于阅读有了新的要求。信息时代全球化,高科技,信息量剧增的特点,使得信息传递与获取由原来单一的线性转化为更加高速高效的网状。对于有滞后性,体系相对封闭单一的书籍来说,我们是在学习他人构筑好的体系,而信息时代的阅读使我们能够有选择地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构筑自己的体系。我们就像电影最终剪辑中的那个剪辑师,拾取最美好的片段,剪辑成我们自己的“完美人生”。 诚然,2000年的文化积淀,使我们的骨子里遗传了太多对书香的依恋。我方也从来不是倡导放下书本。但世界的扁平化趋势不可抵挡,要在时代的浪潮里坚守求知的信念,也要不畏改变,寻找最好的方式,勇敢跟上时代的脚步。1.2005年两岸三地中国人所做的书是1949年前所有书的总和,但人们还是感叹“无书可读”。一位传媒人更是说:“我已经N年没买书了。” 现今的书籍是不会已经无法满足信息时代人们的需求了呢?2.21.2的人表明自己阅读的目的是为了修身养性,其余读者的需求都非常现实。调查显示,有20.94的人阅读是为了自我提高,有18.12的人阅读是休闲放松;17.93的人阅读是为了工作需要;是不是在信息时代,这些需求有了更好的满足手段呢?3.从1999年到2005年再到2012年,我们的网络阅读率从3.7%提高到27.8%.再到44.9%,(2000年左右互联网开始普及)而图书阅读率从60.4%,降低至48.8%,是不是说明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更加便捷的信息手段来获取知识呢?4.以上三例都意在说明信息时代人们求知的目的从未改变,但是求知的方式更加多样,不再主要以读书作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了,是不是信息时代不需要读书破万卷了呢?毕竟,2000年的文化积淀,使我们的基因里遗传了太多对纸的温暖的回忆。许多人看书,并不仅仅是为了识别白纸上那些黑色的符号,他们喜欢圈圈点点,喜欢翻书的感觉,喜欢随手拿起又随手放下;甚至,他们只是喜欢闻到书香。5.世界是平的,世界也正在由厚变薄,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被信息时代阅读的速率打败 新周刊,2006年2月21日。传媒大师麦克卢汉将信息时代的海量资讯的压力比作一个漩涡,读者则被放置于漩涡中心。 “水手自救的办法,是研究漩涡,并与之合作。从研究中得到乐趣,乐趣又给他提供了逃出漩涡迷宫的线索。”告诫说。实际上,与网络同时成长起来的一代并没有我们那么紧张。他们在资讯的海洋中畅游自如。他们是浅阅读的冲浪高手。1.浅阅读 我们对事物的关注耐心每天都在降低。这实际上是为避免信息超载的自我保护。研究表明,如今一份厚报纸的的文字量超过十九世纪一个人一年的阅读量。信息的摩尔定律使人更快捷。 有人把浅阅读看作是“浅薄”,“浅”实质是轻松、轻快、轻灵。“浅”与“深”,每个人可根据职业、立场、心态不同,选择不同阅读方式。毕竟,选择的自由,这是浅阅读时代最大的进步。浅阅读保持速度,为不与时代脱轨。 2.迎合观众 报纸定位变“泛众传播”为“分众传播”。平面媒体常常开始围绕着“读者关心的是什么”来做文章,习惯于思考整个报纸定位的问题。指3.碎片化 我们也可将“碎片化”理解为一种“多元化”、“个性化”。是媒介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碎片化是受众追求自我、追求个性的必然发展,是传播者从事传播活动的主要依据。古今对比1、 在西方中世纪,人们只有一两本祈祷用书,而2005年两岸三地中国人所做的书是1949年前所有书的总和,时代变了,观念还能依旧么?2、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237年收录8万条目,而维基百科仅四年收录50万个,究竟那种方式更适合信息爆炸的当代?3、 古人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种封建观念无疑是对多元化的扼杀,在时代要求多元化的情况下,万卷书的意义究竟何在?4、 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报纸和电视是受访读者最重要的三种信息渠道,如果您方认为个人需求都能代表时代需求的话,那大多数人的选择是不是就代表了需要了呢?5、 以上意在向您论证,由于时代和文化的蜕变,古代的破万卷理论在当今已不被适用,读书是方式而破万卷俨然已是程度,还请您方正视二者区别。时代需求1、 信息时代的三大特征是全球性、新科技、奇迹制造,这都需要信息交流,而书本一对一的特点,让它无法成为信息时代发展的工具,还用不用读破?2、 信息时代对媒体的“泛众传播”要求变为“分众传播”,各阶层的个性化需求都需满足,你方说书籍不碎片化,怎么做到满足大众需求?3、 信息量,信息传播的速度,信息处理的速度以及应用信息的程度是信息时代的四大信息需求,读书破万卷对哪方面有利?4、 信息时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