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红色革命后感_第1页
江西红色革命后感_第2页
江西红色革命后感_第3页
江西红色革命后感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保家卫国是每一个中华民族儿女的责任,卫国为家!江西是红色的土地,在这土地上有多少鲜为人知的血泪史。打来历史的画卷,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其中最为浓厚的一笔。抗日战争的胜利距今已经有了 70 年。但是历史却永远都铭记那一刻那一天。 1945 年 8 月 15 日, 日本宣布了无条件投降。 在那一天我们在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中以胜利者的姿态宣告全世界。 日本侵略者虽然走了, 但是它给我们留下的伤痛与耻辱并不会因为他们的离开而消失。时光的的流逝可能会冲谈人们的少许记忆,但我们铭记历史, 如今我们幸福的生活是多少中华儿女用鲜血换来的。在中国的每一片土地上都留有中华人民永不屈服的坚毅精神。江西是一片神奇的红色土地。 这片红色的土地上, 有多少英雄儿女不甘辱难义勇向前。他们的心中都认为国家有国才有家。 当国家的领土被侵略者所践踏的时候, 他们的心也被凌辱踩践。日本侵略者在我们的土地上烧、杀、抢,往日的繁荣已 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满目疮痍的腐朽。落后就挨打!不!反抗的声音在中国的大 地上洪亮的响起, 我们不能在懦弱下去, 我们不是东亚病夫, 我们是血气方刚的英雄儿女。革命义不容迟,为了国家,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他们九死一生,可 是他们不畏惧,他们的心中都有着必胜的信念!江西是革命的摇篮 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 瑞金、军旗升起的地方 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 安源,等等。这一个个红色经典的称号与地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已化作一颗颗与日月同辉的星辰,在红色中国气势磅礴的交响乐中,奏响雄浑激越的华彩乐章。据统计,1955 年至i965 年、被授军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西籍将帅人物共325 位,占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总数的20% 。据统计, 全省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25 万余精品资料人,约占全国烈士总数的六分之一。无名烈士更难以计数。江西人民前赴后继, 为了新中国的诞生, 做出了永不磨灭的贡献和极其光荣、伟大的牺牲。 他们不在乎是否能够名垂青史, 他们只是希望将那些卑劣的侵略者赶出我们的土地赶出我们的国家。 虽然我们的经济发展有落后与他们,但是我们拥有的是坚毅的心,只要我们还剩一口气我们就就不会屈服!“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革命也不是一天成功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具有其灵魂的。在长江中下游南岸, 有座古朴的城市九江。九江地形宜于大部队集结展开,北临长江,东濒鄱阳湖,南有修河、潦河等水系,呈“彐”形西对武汉。这些水域是中国军队的天堑畏途,却是握有制空、 制海权的日军的黄金水道,基地设于此不用担心中国军队从背后偷袭。当时公路、 铁路都不发达, 仅有的几条线路又是中国军队破袭的首选目标,日军大吨位运输主要依靠水路。九江通江达海, 有良好的深水码头, 部队和物资的运输即使从日本本土起锚,航行 7 天也可抵达九江。而中国的滇军、黔军想要增援九江,路上至少要走1 个多月,物资的运输更是无从谈起。所以,日军第11 集团军的战役第一阶段目标就是攻占九江。第 11 集团军以第 6、第 9、第 27 、第 101 、第 106 共 5 个师团和 1 个波田支队(旅团)为基干,另配置航空兵团、海军一部协同作战。其中第6 师团布署在江北,由安徽的望江、宿松,湖北的黄梅、广济自东向西攻击,从北岸确保长 江水运的安全;其余5 个师团和波田支队及海、空力量全部投入九江战场。国民政府也在积极备战。淞沪会战时,国军密集兵力布署在狭窄地域,被日 军猛烈炮火大量杀伤; 南京保卫战时, 十几万国军凭城孤守, 结果成了日军的瓮中之鳖。汲取以上两次教训, 结合武汉无险可守的现状,国民政府制定了新的策略。战役目标是: 1、以空间换时间,争取后方人力、物力、财力的转移;2、最大限度地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拖垮其继续攻势的能力;3、达到以上两项目的后,就主动撤出武汉,保存继续抗战的实力。具体战术是:守武汉而不战于武 汉,立足外线,保持部队高度的机动性,逐次抵抗消耗日军。此战役的关键点就 在于九江。守住了九江,日军就对武汉鞭长莫及,会战就可以持久打下去;而一 旦九江沦陷,再谈坚守武汉就不现实了,那时就放弃武汉,全线后撤,拉长日军 战线,稀释日军战力,再寻机歼敌。为此,国民政府将第9 战区 2 个兵团全部投入九江战场。第2 兵团张发奎部沿长江南岸东西布防,在彭泽、湖口、九江、瑞昌构筑江岸阵地;第1 兵团薛岳部沿南(南昌)浔(九江)铁路线南北布防, 并沿鄱阳湖西岸配置兵力。两个兵团呈“ t”字形布阵,各自防御纵深都有 100 多公里,日军要想压破这两根“大弹簧”的张力极限,不会是容易事。中日双方都看出九江是会战的支点,一场空前残酷、恢宏壮烈的大厮杀就不 可避免地在九江暴发了。武汉会战历时4 个半月,九江战斗就打了4 个月;日军共投入 14 个师团,加上战时补充兵员,约35 万人,阵亡近 10 万人,其中大半死在九江;国军共投入124 个师约 100 万人,阵亡近 20 万人,其中牺牲在九江的达 14.35 万人。十多万烈士埋骨于九江红土地。“青山有幸埋忠骨”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那一代人通过拼搏努力争取来的。 我们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祖国的希望! 我们在回顾历史的同时应该要铭记那些抹不去的耻辱。 振兴中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国人我们要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生于忧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