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习惯,教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 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方法。三、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2.教学重点/难点 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多年以前,读到一个号称最恐怖又最短的小说,内容大致是这样的:当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在房间祈祷时,忽然传来了敲门声。我们不去想这个小说的结局,却感到这短短的文字里浸透了人类的两种情绪:恐惧和孤独。现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丰富多彩、生趣盎然,那是因为人类有动物的陪伴。在今天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与人应该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组可爱的图片。(大屏幕显示)狗和猫咪是现在我们家庭里最为常见的宠物了,这些性情温顺,聪明活泼、调皮敏感的小精灵为多少人带来了快乐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叙述的就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和几只小猫的悲喜交加的故事,透过故事,我们来共同感受作者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深沉的人文情怀。(二)作者介绍:郑振铎 (18981958) 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三)听读、朗读全文,感知文意:1、请同学们听读全文,注意下面加点字的音。怅然 怂恿 诅骂 蜷伏 惩戒 污涩2、播放配乐朗读。3、请同学们再快速阅读全文,在文中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完成下面三个表格,理解作品内容。表格一表格二2、想一想?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不可以,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文章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几只各不相同而又活灵活现的猫跃然纸上。“文学作品的创作往往就是思想感情的宣泻”,本文在朴实的笔墨和平静的叙事中其实潜藏着一条深沉而真挚的感情之流。3、文章重点写哪一只猫?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四)理清文章的写作层次。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写了第一只猫的故事。作者运用质朴的文字写出了第一只猫的可爱有趣,让人“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同时,也表达了对第一只猫亡失的酸辛的感情。第二部分(3-14)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第三部分(15-34段)对第三只猫的死,作者用了“难过”一词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示的痛苦要强烈得多。在“芙蓉鸟被吃”事件中,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五)课堂小结 本文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