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公开课教案-1.doc_第1页
人教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公开课教案-1.doc_第2页
人教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公开课教案-1.doc_第3页
人教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公开课教案-1.doc_第4页
人教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公开课教案-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和网络等的多种途径搜集、整理资料,锻炼动手实践得到能力。2.创作宣传标语,提升语文能力。3.领会“以和为贵”的理念,将之贯彻到实际生活中。重难点突破重点:学会利用工具书和网络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有效整合、提炼。难点:训练、培养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一、探“和”之义;二、寻“和”之用;三、班级讨论会教学准备教师:l.多媒体ppt2.准备课本中所给资料的译文。学生:1.查阅资料,了解“和”与“同”的不同内涵2.搜集关于“和”的论述、故事,创编校园以“和”为主题的标语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活动 “先王之道,以和为贵”。以五千年灿烂历史为底蕴的中国文化,其实就是“厚德载物”的文化,是“以仁为本”的文化;是“重义轻利”、“兼爱非攻”的文化。中国历代先贤大都持有反战、非战、慎战这一思想。道家讲“道”,儒家讲“仁”,墨家讲“爱”。特别是600多年前,郑和受命出使西洋,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重当地习惯,平等开展多边贸易,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作为“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载史册。 作为中学生,我们该如何理解“和”,运用 “和”文化呢?让我们一同走进本学期的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板书课题:以和为贵)二、活动形成阶段第一环节;探“和”之义(板书)1. 探字溯源教师出示“和”字的演变过程,并分析其内涵。2.大屏幕展示下面的材料:(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2)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恶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故云不和也。皇侃论语集解义疏(3)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朱熹四书章句集注3.同桌之间,共享所搜集的资料,理解材料的大意。教师讲解、明确。4.请同学们归纳出“和”与“同”之间的区别。5.讨论:“和而不同”在当下有何意义?6.理解“和”的内涵。(1)大屏幕展示下面的材料: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尧典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教师解释ppt上的资料,之后学生朗读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并解说大意。第二环节:寻“和”之用(板书)1.阅读下面的故事,谈一谈你的感悟。唐太宗时期,吐蕃一带不时发生战乱,唐太宗很是头疼。这时,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提出了和亲的要求。作为父亲,唐太宗不舍得将女儿嫁到遥远且又贫穷的地方;作为一国之君,他不想让自己的国家战火连天、妻离子散。正当他左右为难的时候,文成公主走了出来,请求和亲。文成公主入藏后,西藏再没有任何战事,同时文成公主又为西藏带去了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种子,纺棉、织布也是文成公主带入西藏。使西藏逐渐从贫穷走向富有。学生谈看法。明确:三、活动展示阶段第三环节:班级讨论会(板书)【活动一】认识不“和谐”音符 1.根据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简要归纳历史上影响“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图一 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图二 关押在船舱里的黑奴;图三 德国向英国提出挑战 2.通过上述探究,你可能会获得一些启示,请你谈一谈,你心目中的“和谐世界”应该是怎样的?【活动二】描述“和谐”美景 2008年北京奥运凸显和谐世界理念,在开幕式的文艺展示中,“和”字以篆体、宋体、简体三种不同形态有规律地被“印刷出来”,体现了中国以和为贵、和谐世界的思想主题。(1)请你以“和”为主题,写一些宣传标语。(2)开幕式上,导演为什么会选择一个“和”字来表演?(3)我们应如何对待文化差异?四、总结提高阶段。1.教师点评各组对资料的整合、提炼情况。2.交流心得,在交流中不断修正,提高,深化认识。3.教师小结: 和谐,是中国古人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意识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一种理想状态,是万物生生不息、繁荣发展的内在依据。中国文化中,以“和”为本的宇宙观,以“和”为善的伦理观,以“和”为美的艺术观,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以和为贵”的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