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训练:如何展开分论点在议论文写作中,学生时常犯这样的毛病:一篇文章在亮出观点之后,接下来便是举例,举了一个又一个,看看字数差不多了,便收尾简单照应一下中心论点。结果形成了“论点+论据”的格局,这样的文章,再好也只能是勉强及格。 v当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之后,如何准确地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是写好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分论点是与中心论点相对而言的,但又从属于中心论点,为论证中心论点而服务。一篇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一般要分解出两个以上的分论点,这样既摆事实,又讲道理,文章才有说服力;如果不设置分论点,或者分论点立得不好,中心论点就得不到有力的证明。那么,如何设置分论点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分解方法。 v1、 概念分论(是什么)。对关键词语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v如“说面子”。v一是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尊严;v二是不要太注重个人的虚荣。v对“是什么” 的阐述可具体,可抽象,可比喻。v练习:话题“关爱”。v关爱是一句鼓励的话语,关爱是一个温暖的眼神,关爱是一次及时的搀扶。(具体表现)v关爱是无私的奉献,关爱是倾情的给予,关爱是热心的帮助。(抽象概念)v关爱是化雨的春风,关爱是暖人的炭火。(比喻)v2、因果分论 。(为什么)这里的“因”是指分论点,“果”是指中心论点。在确立了中心论点(果)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v如论证“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v可以先提问一下,为什么说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呢?可以列出下面几个分论点:v青年时代是体力充沛,精力旺盛的时代;v青年时代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时代;v青年时代是建功立业的时代。v讨论为什么,同样可具体可抽象可比喻,不拘一格。v练习:如“关爱”。v关爱使人际融洽;关爱使隔阂消除;关爱是社会和谐;关爱让世界和平。(抽象)v关爱描绘出五彩画卷,关爱迎来融融暖春。v3.做法分论。(怎么办)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结果,而分论点是指满足结果的“条件”。v如要论证“争做跨世纪的接班人”,v要有报效祖国的决心,要有过硬的本领,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v 讨论怎么办会使思维深入,增强文章的深刻性,同时也是学生写作的薄弱环节。v练习:如“关爱”v关爱他人,需要我们有一颗博爱之心。v关爱他人,需要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v关爱他人,需要我们不计得失名利。v4.正反分论。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加以对照比较,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v如如何估价自己v正确估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不断努力,不断前进;v过高地估价自己,瞧不起别人,刚愎自用,不思努力,就会停滞不前。v过低评价自己,盲目崇拜别人,妄自菲薄,悲观绝望,同样会倒退。v练习:“关爱”v人人奉献关爱,社会会成为绿洲。v人人吝啬关爱,人间会变成荒漠。v5.辩证分论。对中心论点作补充说明。避免过度或绝对化。v如论证 “成才与逆境”便应该一分为二地分析。va、逆境可以造就人才,古今中外有许多事实证明了这一点。vb、并非所有的逆境都可以造就人才。v练习:“关爱”v关爱是有益的。v不分时间地点场合不看对象的关爱是愚蠢的。v6.比较分论。这是将中心论点与易混淆的概念区分辨别的一种方法,会使论述更加严密。v如“立志”。v人生应当有远大目标,立远大志向。v人生立长志胜于长立志。v练习:“关爱”v关爱不等于溺爱。v关爱不止是关心。v7.领域分论。(将论题分置社会、经济、教育、文学、艺术、体育、政治、自然等领域分别肯定或否定。)v如话题“凝视”v文学需要凝视。v生活需要凝视。v科学需要凝视。v练习:“关爱”教育渗透关爱。社会需要关爱。自然呼唤关爱v8、角色分论。将不同人物(生熟、敌友、文武、仕隐、贫富、穷达、贵贱、智愚、成败、好坏、失意得意、悲观乐观)引入思考范围,讨论其与中心论点的关系。v如“快乐”v失意的人肯定痛苦。v得意的人未必快乐。v好人好的快乐,坏人坏的痛苦。v练习:“关爱”v贫贱之人的关爱难能可贵。v患难之交的关爱更见真情。v陌生之人的关爱彰显伟大。v9、诗文分论。将论据部分的开头冠以名句或诗文 ,加以必要阐释,增添文采。v诗意地生活(07湖南卷)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收获。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v分论点确立之后,如何将其展开,组织材料呢?下面介绍一些实用的方法。v一、问答式: 这一式就是在文章的开头提出一个统摄全篇的问题,然后从不同的角度作答的方法。v如学生习作没有付出,哪来成功?。开头第一句就发问:成功是什么?然后从三个方面作答: vA、来自自然界的回答B、来自人间的回答C、现在我们可以郑重地回答 。v在“来自自然界的回答”中,种子以付出代价而破土成长作答,母蚌以忍受痛苦而孕育珍珠作答,蜜蜂以辛勤劳动而酿成花蜜作答;在“来自人间的回答”中,贝多芬以战胜病魔而坚持创作作答,奥运健儿以敢于拼搏而为国争光作答。最后,“我们可以郑重地回答”:成功是不容易的,没有付出,便没有成功,没有巨大的付出,就没有巨大的成功!没有经历过风雨的考验,天边又怎么能出现彩虹?没有付出,哪来成功?作者就是以这种“一问多答”的形式把文章组织得井井有条的。v二、关键词式:一篇文章总有几个关键词,用一系列的关键词来串联文章,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这一式跟问答式很相似,作者也是在开头提出一个统摄全篇的问题,只不过回答的是几个关键词。v如学生习作用真心建关系。本文开头即提出问题:都说世界是一张网,网着你,也网着我,那么,究竟是什么编织了这一张网,又是什么维系着你和我?然后用三个关键词领起三个文段来回答: vA、金钱?B、诚信。C、真情!v作者在回答中断然否定了金钱,充分肯定了诚信,而对真情则大力提倡。思路极其清晰,做到了一目了然。又由于巧妙利用了标点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直观的长处,文章平中见奇,新颖别致。v三、条件式: 即以若干简洁的条件句将话题展开,形成分论点来构成文章的轮廓。 v如2005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说“安”。开篇从“修身”切入,引出本文中心:“安家、安国、安邦,必先安心。”接着又用条件句分段提出四个分论点:vA、志者,必先安心。B、治者,必先安心。C、智者,必先安心。D、知者,必先安心。v然后层层递进的展示了自己的心中“安心”四境:欲成大事者之心,要安于既定目标,不屈不挠;掌权治国者之心,要安于国事,心系苍生;大智大慧者之心,要安于淡泊,不为荣辱所扰;渡人自渡者之心,要安于恬淡,宽宏豁达。在每段末尾又以“心如磐石”、“心若冰清”、“心比镜湖”、“心似苍穹”四个比喻句概括作结,言已尽而意未穷。 v四、诗句式:这一式议论、记叙都适用。就是用若干有概括力的名句来支撑整个文章的结构,分别领起几个部分,构成主主干。v如2002年吉林高考佳作名句书写情志,人生重在选择就是如此,全文选取的名句如下:vA、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B、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C、于谦: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v这四个名句均是大家熟悉的,从屈原、李白到于谦、林则徐,这些熟悉的人物及其至理名言,均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文化的厚重感。屈原选择正直爱国,李白选择高傲豪放,于谦选择清廉执著,林则徐选择忠诚勇敢,他们的选择成就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和辉煌的人生。四则材料直接证明了“人生重在选择”。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这里感受到现代社会的气息。v五、纵向式:这一式主要针对“关系型”话题作文。它从话题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入手展开,形成几个同时涉及两个概念的首括句,从而构成整篇文章的框架。v2004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语言是沟通的钥匙就是如此:vA、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B、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C、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v这篇作文非常规范。观点鲜明,从三个角度议论语言的作用,点出语言有助于亲情的沟通、语言有助于友情的沟通,语言有助于爱情的沟通,议论中肯,层次清楚。 v六、横向式:这一式适合于“关系型”话题“纵向式”展开有困难的情况,也可称为“分总式”,即将话题涉及的两个概念分别展开之后,再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例如2005年四川高考优秀作文历史的笑容就是如此,全文由三个小标题领起的若干个语段构成主干:vA、关于忘记B、关于铭记C、云在青山月在天v 作者思路一目了然,以简洁而富于诗意的文笔,再现了屈原、王勃、苏轼三为历史人物坎坷的命运,屈原不会忘记,只铭记了恶浊伤痛而陷入倦怠;王勃选择忘记,轻狂放纵而成为预知死亡的才子;苏轼善于忘记也铭记,善于选择,自得其所,乐观旷达而善终一生。最后水到渠成的得出结论:会忘记,会铭记又如何?只有会选择,才能歆享人生带给我最大的乐趣。v这种方式最为直观,也最容易操作,但局限性也比较大,适用面不太宽。v七、倾诉式: 这一式比较适合于抒情叙事的文章。根据话题限制和表达的需要,选定特定的对象进行倾诉,特别容易感人。如2005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芬香永存就特别具有代表性。本文撷取四个小材料勾勒成文,而这四个材料分别由四个深情的呼告语句领起:vA、妈,你走后我变乖了。vB、妈,您走后我更关心妹妹了。vC、妈,您走后我就把头发留长了。vD、妈妈,您走了,我开始独立,学会做各样的活儿。v 而所有的这些改变都是为了“纪念”已在天堂的母亲。全文所写不过是些家常琐事,但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同时也刻画了一个在经历失恃之痛后突然长大了的坚强的主人公形象。母亲走了,作者生活中赖以依靠的那棵树倒了,于是自己便长成了一棵树。v八、聆听式:根据需要,在文章中虚拟若干“发言”对象,而将作者自己放在聆听者的位置来展开思路。如2001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感悟生命,作者在开头以简洁的语句明确点题之后即以虚拟的“发言”对象展开:vA、友人告诉我:生命是崎岖坎坷的,路上有着荆棘、沼泽,也有鲜艳的花果。vB、老师告诉我:生命是一场充满着遗憾,又满是拼搏的较量。vC、父母告诉我:生命是一盘漫长的棋局。v 然后更以自然界里的“风”、“雨”、“雷”、“电”甚至“小草”、“花儿”等告诉我生命的真谛,将“感悟生命”展现得特别充实丰满,气势也格外酣畅。v再如2001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所欲有甚于生者。作者开头以排比的形式引出话题,以“凝望历史时空,有些人选择了坚毅,有些人选择了奋起,甚者选择了死亡。他们用行动注释着生命,演绎着生命,亮丽着生命”总领全文,然后以前贤们向我“宣称”的形式展开主体段落:vA、坚毅者宣称,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vB、奋起者宣称,生活的道路上险象环生面对困难,唯有奋起,才能成就不朽之伟业。vC、死亡者以其不死之灵魂向我诉说着生死大义。v 最后以坚毅者、奋起者、死亡者用其心灵的妙语启迪着世人,在这个世界上,选择坚毅与刚强,选择珍爱与无私正是最好的选择。即便是死亡,也会赢得身后一片洁白作结。作篇以选择贯穿始终,首尾圆合,天衣无缝,令人击节赞赏。v九、比喻式:就是将话题展开成为若干个比喻句,并以这些提纲挈领的比喻句作为全文的骨架,再充实成文。如上海高考满分作文忙,不亦乐乎就是这样。v这篇文章标题即将生活中的一句口头禅“忙得不亦乐乎”机智翻新,拟作标题将,把“忙”与“乐”联系起来。开篇扣题,亮出观点:忙,是人生中一个个步骤,不能碌碌无为地白忙,要忙就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主体部分巧妙的将它分解成为三个分支:vA、忙是问号。B、忙是省略号。C、忙是惊叹号。v 在这三部分中作者分别用问号、省略号、惊叹号巧妙设喻,抓住这三种标点符号的特征,深刻地阐明人生忙,忙要像问号一样,经常问问自己,不能盲目,不能瞎忙,要忙得有意义;人生如四季一样是有规律的,要选准目标,像省略号一样,毫无休止地忙下去,忙出生命灵动的色彩;而人生有限,每个人都应有限的生命里忙出属于他的惊叹号,忙出人生精彩的篇章。层层递进,脉络清楚,每一部分略举几个事例加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我们的忙不能永远是问号,而应是省略号和感叹号。忙就要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以此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照应题目,收束有力。v十、小标题式:这一式操作性极强。就是给文章的各个相对完整意义的段加上一简洁的标题,以揭示或提示段落的内容,从而使文章要点清晰、层次分明。运用小标题,不仅仅使文章结构起了变化,而且对形成文章的思路,精心安排篇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v如2003年陕西高考满分作文情与理。文章三个主体段落分别以三个小标题领起:vA、渴望真情B、超越感情C、驾驭感情v 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总结了极有代表性的8个人物的人生经历和态度,得出结论:理智需要情感的润泽,人生才显灵动;情感需要理智的依托,人生才显智慧,愿人人都能用情感之雨浇灌理智之花。v再如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无愧于天,无悔于心。全文主体部分也是用三个小标题来支撑:vA、巾帼不让须眉。B、巨匠打造经典。C、英雄爱国无敌。v以王昭君、屈原、荆轲、文天祥、文王、仲尼等古代先贤志士以“无愧于天,无悔于心”作为自己人生选择的标准,铺写他们选择的结果“塑造的是干秋万代的典雅与理智”。v标题注意事项:v1小标题要围绕中心,体现行文思路。v2小标题要符合逻辑,体现内在联系。v3小标题要格式一致,体现工整美观。v菊花飘香的时节v 菊之淡菊之傲 菊之殇v心 愿v枯藤老树昏鸦v小桥流水人家v古道西风瘦马v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环保主题)伤痕是一枚勋章v面对灾难,微笑。v走过灾难,成熟。(小标题)v回想灾难,启迪。十一、蒙太奇式:即由各个有内在联系的画面或场景直接组合而成,操作简单,运用也比较广泛。v如2005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不能忘记的过去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该文将60年前后对比鲜明的三组画面组合在一起,具体如下:vA、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六十年后的今天,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B、六十年前,苏联,斯大林格勒,前线六十年后的今天,俄罗斯,莫斯科红场C、六十年前,中国,东北,某个村庄六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东北,某个小镇v画面之间,用简短的议论点睛扣题,巧妙过渡,跨越时空限制,将欧亚两大战场汇于一处,前后六十年历史凝聚瞬间,给读者带来一股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 v牵 挂v -v 灯下,双鬓斑白的母亲,读着远在异国的儿子的来信,心中的爱怜和疼痛同时涌起。-这是牵挂。v 家门前,女孩踮着脚尖等待着。-这是牵挂。 v 寒冷的冬夜,他独自走在长长的街上。-因为牵挂。v 除夕,悠扬的钟声回旋于天际,昭示着新一年的来临。久伏于案前的他,抬起疲惫的头把目也投向窗外。-因为牵挂。 v -十二、反复式:能够体现作者重要观点的语句在文中关键位置反复出现,以显示行文的脉络,能产生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妙v2003年吉林高考满分作文怎一个“情”字了得就是如此。作者巧妙化用名句,改一“愁”字为“情”字,赋标题以新意。并以此作为全文的议论中心和行文的线素。v主体部分用“怎一个“情字了得”领起。以祁贺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的典型例子,证明“认知之理是情外之物,它因人而异,并非总受情的束缚”;以战国时齐国的邹忌他在“纯然淡漠”的心态下所表现的自知之明的事例,有力的证明了“认知”高于 感情”的观点;以汉代历史学家陈寿抛开个人的爱恶,歌颂“仇人”孔明,大讲实事求是的例子,再次证明观点。v全文结构清晰严谨,一句“怎一个情字了得”出现六次,或拟做标题,树旗明旨,亮出观点;或置于段首,概括要义,领起下文;或用于结尾,总括全文,点睛扣题。它如同散文中那根思想的红线,有机地组合了各部分材料,从而使文章一贯而成。 十三、判断式:这一式使用得较为普遍,操作也比较简便。就是将话题分解成为几个判断句,然后以这些判断句为提纲,充填具体内容敷衍成文的方法。v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满分作文用旁观的眼神。文章在首段尾句点明文章中心:请用旁观的眼神!文章接着然后将此主旨句分解成为若干个判断句:A、用旁观的眼神看别人,是意识的清醒。B、用旁观的眼神看事物,是理念的超越。C、用旁观的眼神,才能;用旁观的眼神,才能;用旁观的眼神,才能v然后用唐对魏徵、鲍叔牙与管仲等六个历史上典型事例,从正面阐释,再接着讲唐玄宗、晋武帝的所作所为,从反面论证。本文所用材料虽多,沙及到的时间虽长,但均能以“用旁观的眼神”统率,故纵横捭阖,收放自如,难能可贵。 v十四、否定式:有时从正面难以突破,不妨绕道而行,从反面展开,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写出新意。v如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转折就是如此。这篇文章将话题“转折”展开成为三个句子:vA、转折,并不意味着要放弃信念。B、转折,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尊严。C、转折,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前进。v这三个句子提纲挈领,构成整篇文章的“骨架”,主体部分以“鲁迅为了救国而弃医从文”、“韩信为了鞭策自己而受胯下之辱”、“张文举为实现人生的目标而弃文从书法”三个典型事例分别加以论证,思路非常清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v十五、假设式:围绕话题,用若干假设句作为骨架来支撑整篇文章。这种提纲挈领的句子既可放在段首,也可放在段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v这里举一个放在段尾的例子我若为官。v具体如下:A、我若为官,不为则已,为则当为王公之官!B、我若为官,不为则已,为则当为王公之官!C、我若为官,不为则已,为则必为周公之官!v作者先指出作为封建官吏王忠肃公坚拒家人的请求要挟,拒不调婿的难能可贵,然后独句成段,鲜明表态:我若为官,不为则已,为则当为王公之官!紧接着进一步分析王公在公与私、理与情的矛盾面前毫不为亲情所动,秉公执法,刚正廉洁而千古留名情况,再次表态:我若为官,不为则已,为则当为王公之官!最后在列举周总理生活简朴,严格要求子侄而赢得广泛敬仰的例子后,郑重承诺:我若为官,不为则已,为则必为周公之官!全文的这几个假设句均独句成段,旗帜鲜明,掷地有声,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v十六:对话议论式v选择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点出人物行为,与人物对话。v 结构模式v 开头点题v人物一:发问,告戒,评价v人物二:发问,告戒,评价 v人物三:发问,告戒,评价v 总结深化v例文:无愧于心的选择v 人生一世,最受累的就是那颗心。它要时常作出选择,并为之努力、奋斗、拼搏。v 但又如何选择?选择什么?(提出中心话题)v 岳飞可以选择与秦桧那帮人同流合污、败坏朝纲,但他没有。他选择了戎马征战,为天下百姓谋太平;他选择了满江红,为自己的生命写下辉煌。(叙述示例)v 岳飞啊!你为什么甘愿竭尽一己之力,泣血为天下苍生?难道仅仅为了背负的“精忠报国”这四个字吗?v 你的确在报国,但你真正的选择是人民,那样才能无愧于心。(发问对话)v十七:画画式。v画颜色 、画花朵、画姿势、画表情。v爱的颜色v爱是什么颜色?v你说,爱是绿色的。看,绿色,武警战士在行动。v你说,爱是白色的。看,白色,白衣天使在行动!v你说,爱是橙色的。看,橙色救援队在行动!v你说,爱是红色的。看,红色,志愿者在行动!v爱不分颜色,爱任何颜色都有,当所有颜色汇集在一起,成为巨大闪亮的光芒,爱便照亮了汶川,照亮中国,照亮整个世界! v十八、浏览式。将自己想象为一个观看者,以视线为线索,实现对材料的连缀和切换。v生命 的 绝 唱v我的目光停留在书本的封面上。上面金黄色的向日葵正肆意地绽放,毫不吝惜地泼洒出一片金色的阳光与希望。那书的名字却令我赫然:死亡日记。v我的目光停留在一方银幕上。一个美国战士即将被纳粹处决,可他脸上的笑容依旧如冬日的阳光般能够照亮所有人黑暗的心房。他高高地竖起两个手指,做出“V”的姿势向人群示意希望与阳光仍在。v我的目光停留在历史的湖畔。流水潺潺,鹤汀凫渚。历史的风猎猎作响,我听到一句响亮的声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为下列题目写提纲:好奇、爱国、贫困是一种财富、风度第15练 学会分析训练目的扣住论点,对事例进行分析,使论说既有“据”,又有“理”。复习指导有些同学在论证时,采用的是事实加观点的简单组合的方法,对这些事实材料缺乏必要的、合理的分析,未能开掘出蕴含于事实材料中的道理来,因而虽然事实论据十分典型,但文章却流于材料堆砌,不能让人感到论点的无可辩驳。其实,议论文的本质特征,恰恰表现在“雄辩”上。要“辩”,就少不了分析;没有分析,就很难以理服人。分析是联系材料与观点的纽带。有了分析,材料的论证作用才能得到凸显,文章才有逻辑力量。叙例之后,要扣住论点,对事例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对事例的分析阐述,揭示出事例和论点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使之紧密地融为一体,这样,论据的论证作用方能显示出来。列举事例后围绕论点展开分析论述,才能使论说既有“据”,又有“理”。那么,如何运用事例来论述观点,把论证推向深入?关键是分析论据,找准论据和论点的契合点,把握四个思考方向:1、朝深处想,揭示实质;2、朝大处想,揭示意义;3、朝远处想,揭示影响;4、朝反面想,揭示后果。这样就能变单纯举例为就例说理。下面介绍几种基本的分析方法。(一)假言因果法: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标志性词语通常为“如果那么”“假如(倘若)怎能”等。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如果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例子,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二)同类归纳法:举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的例子,然后进行分析论述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但这个相同点必须紧扣论点;或者举出一个例子,然后在分析过程中联系其他类似事例,进行归纳总结,紧扣论点。所举之例应为同类例子,并且在分析论述时要紧扣论点找出相同点。(三)披文示意法。即披露一段文字解释它的含义,在解释含义过程当中,使得这一段话更有说服力,更能证明观点。当然解释意思本身也是在证明观点。不少同学写作文喜欢引用名言名句,但往往只是简单地引一下就完了,有时这样的效果不好,可作适当分析。在解释含义过程当中,使得这一段话更有说服力,更能证明观点。(四)意义分析法:也叫例后分析评价法。就是叙述事实论据后用精炼的语言揭示、评价事物或事件的效果、价值、影响,从而证明论点的一种方法。其作用在于由小见大,高度评价,深入本质,揭示危害等。意义分析法标志性词语通常为“从中,发现,感受到”。要紧扣论点,选择恰当的角度来分析评价,语言要精炼,要言不繁,点到为止。(五)正反对比法:一种情况是举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然后,对这两个例子还要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证明论点。另一种情况是举一个例子,但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这个例子举完了,再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以对照性分析以证明论点。注意由事例推及观点,在举例后辅以论理,一正一反,比较阐述。言之成理,增强说服力。(六)叙议交融法:叙述交融法即叙中有议,议在叙中的一种分析方法。在论证过程中,将论据的叙述融于排比兼反问的说理之中,一箭双雕。做到语言简洁有力,信息含量丰富,逻辑性强。只靠堆砌材料来诠释话题,揭示论点,决非上策,绝不能成就深刻之作。同学如在作文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发诸真情把道理议深议透,就能使文章更具有真情实感,更显深刻,更富理性之美。另:1、条件分析法:有了坚定的志向,才能潇洒地满足于“箪食瓢饮”的艰苦环境;有了广博的才智,才能潇洒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了过人的胆识,才能潇洒地力挽狂澜,临危不乱。 我眼中的潇洒,决不是旦夕就可成就的。它是需要岁月积淀方可酿成的美酒,它是需要沙石琢磨才可以磨圆的珍珠,那一份醇美和圆润是永远建立在漫长甚至是痛苦的积累之上的。练习:以“诗意的生活”为题写一个片断,要示运用条件分析。只要诗意地生活在古巷里,听邻家女孩的浅吟低唱,听燕子交颈的呢喃,看庭前的花开花落,望天上的云卷云舒,就有了古巷的幽雅。 折一枝垂柳在蓄满清水的瓶中,尖尖的嫩芽像崭新的刚刚萌发和梦,镜子里是一片如花笑靥,花面交相映,只有保留一份童心,保留一片纯净,像写诗一样去蕴酿每份情感,才可以真正感受生活的美好。2、转折分析法:有人希望成为中国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却又畏惧钻研科学知识之难;有的人想成为中国的莫泊桑,却慑于常年练笔之艰辛;有的人一鸣惊人成为音乐巨匠,却又惰于在五线谱的田地上耕耘。如此心怀鸿鹄之志,而身属燕雀之行,连一条小小的鱼都抓不到,更何况那恢宏的大志呢?3、对比分析法:读书,钻不出来的是蛹,钻出来的是蝶。缩小了自己,才能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奋斗有可能失败,但不愿奋斗便是最大的失败。世界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当好人低下头,坏人就会抬起头来,当善良低下头来,邪恶就会抬起头来,当勇气低下头,恐惧就会抬起头来; 普希金说:“大石拦路,勇者视为前进的阶梯,弱者视为前进的障碍。”强者有顽强的毅力,对“拦路石”毫不畏惧,把它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而后一种人因为缺少一股拼搏的毅力,不懂得成功来之不易,光看到别人的成功,看不到成功所付出的艰辛的劳动,面对“拦路石”知“难”而退,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4、辩证分析法:对一些人要买鸟放生,于是卖鸟的人就要抓紧捕捉来满足买者,到头业鸟类依然在减少,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放生的背后依然是与日俱增的严重环保问题。 对于许多买鸟放生的人来说,表面上有较强的环保观念,内心却是通过放生来向别人炫耀自己的的爱心,这实质上就是虚伪;当然也有一些虔诚的人真心热爱自然,热衷于环保事业,然而却走错了路,给了商人牟利的机会。(2008全国卷放生背后) 如:谈到凌霄花的生存方式时写道: “历史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这就是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时,既要看清自己的优势,顽强自立,又要象凌霄花一样,善于利用外界有利的条件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上节课已介绍了两种:因果分析法: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材料句)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分析句)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假设分析法: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由此看来,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假如欧立西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新药当然不会问世。就是他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以后不再坚持,也绝不可能有新药的制成;正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所以,可以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作文结构介绍:问句式结构 即以问句为纲统领全文。这种结构又有几个变式。 (1)设问式结构。篇章前后部分之间是提问和回答的关系。其优点是设问开头,引人注意,而且文章围绕问题展开,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使用提问式结构应注意:主体部分要围绕问题展开,不能旁逸斜出。必须用生动的叙写、具体的说明、雄辩的论述来解答问题,不能简化为做阐述题。 (2)追问式结构。文章主体部分用呈现一定关系的连环问句展开。如“诚信”这个话题,可依次提如下问题:在你的心灵视野里,诚信是“草”还是“花”?在你的灵魂字典里,诚信是“清晰还是“模糊?面对诚信的呼唤,你是“奋不顾身还是“漠然视之”?让这几个认识递进式引领你的思考。也可以创新地提如下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8政治试题及答案
- 医学编制考试试题及答案
- 企业厂房面试题及答案
- 汽车材料试题及答案
- 油田安全监督考试试题及答案
- 预算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环境清洁与消毒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电影学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 2025年协管预案考试题库
- 临床守护您体内“VIP”通道-PICC患者健康指导
- 辅警招聘公安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T/CUPTA 007-2020低地板有轨电车车辆重联技术规范
- T/CCMA 0134-2022工程机械润滑脂集中润滑系统
- 美术集训协议书
- 辅助生殖妇女妊娠管理
- 2025-2030中国米糠油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消控证考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全国电赛高职高专组综合测评题目时分闪光灯电路
- 烟草专卖知识培训课件
-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2栽蒜苗(一) 同步练习(含答案)
- 1-12年级(3500个)核心高频英语单词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