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言信息转换.doc_第1页
浅谈语言信息转换.doc_第2页
浅谈语言信息转换.doc_第3页
浅谈语言信息转换.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语言信息转换 (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 朱阳慧 邮编226600)高考语用题考查信息转换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文字到文字的转换,一类是由非文字材料向文字的转换。近两年江苏高考两类题型都有考查,前者考查了形象性语言与平实性语言的转换,后者考查了漫画、图表与文字信息的转换。语用题共两题,在高考试卷中占9分,仅比诗歌鉴赏少1分。因为语用题的考查范围广、题型多样、材料新颖,很多同学在此区域无从下手,他们认为每年考试题目都不一样,复习效果不好,干脆放弃,这样就直接影响了语文的考分。其实高考命题从来都是稳中求变,平稳过渡的。回顾过去10年江苏的高考题,我们会发现语用题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指向性压缩题10年中有七年都考查了,只有2006年考查扩展语句。正如一句成语所说“七上八下”,果然2012、2013年连续两年都没有考查压缩题,取而代之的是语言的形象性与平实性的互换。另外,2012年语用题还考了漫画题,2013年考了图表题。都说学海无涯苦作舟,我却认为书山有路巧为径。如果我们能能够准确把握此类试题的特点、试题类型以及解题技巧,那么提高语用题的分数其实也不难。针对近年来的热点题型,在此笔者重点谈两种题型:形象性语言的转换和图文转换。形象性语言的转换形象的句子多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添文采,表达含蓄,使人印象深刻;而平实的句子平易质朴,表意更加直白晓畅。说穿了形象性语言与平实性语言的转换其实就是形象句与平实句的转换,属于句式变换题。经典题例:(2005年江苏卷)现代著名散文家柯灵对微型小说的创作要领有如下形象的比喻: (微型小说)“关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结穴处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低回不尽。” 请你将柯灵的话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不超过40个字)(4分) 【答案】关键的地方写得生动就满篇生辉;结尾点题处应委婉含蓄,意味深长。 【解析】所给句子表达形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先明确句子表述对象“微型小说”,感悟文体特点“结构短小精悍,情节出奇制胜,立意高远深邃”;再找出喻体“关节处”“结穴处”;领悟与其本体的相似点“妙手回春”“低回不尽”,在微型小中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言已尽而意无穷”;再还原出本体“微型小说的关键处”与“微型小说的结尾处”;最后抓住重点字词“棋活”即生动,由此答案就不难组织了。(2013年江苏卷)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答案】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容易。【解析】划线句是个比喻句,解答时,得根据语意找出比喻句中的各个喻体及其分别对应的本体,然后组合成句就行了,但针对语感较强的考生而言,只需凭借语感就能答出含义来的。根据语意,整个语段是讲“环境”的,青年人抱怨“环境”,对于青年人而言,这个“环境”是不大好的。“长者”的话必是劝告、警示年青人的:“保护自己的脚”劝他“穿上一双鞋子”,是劝以前“赤脚”的年青人,由于“环境”不大好,得“穿上一双鞋子”,劝他对“己”有所改变,即要“改变自己”(本体);后者“给全世界铺上地毯”就是“改变世界”(本体)了。二者结合而言:改变自己比改变世界更容易。方法点拨:形象性语言多为隐含性的信息语言,2012、2013年语用题都明确要求用平实性语言表述句子的含意,即表述出隐含性信息。语言的隐含性信息,就是我们常说的话外之音。这样的语言多为形象性语言,由于使用了独特的表现方法而使语言具有深刻含义、含蓄意义、暗示意义等隐含信息。就一段话或一句话而言,隐含信息藏在哪里,又怎样挖掘和解读呢?(一) 对隐含在比喻、拟人句中的信息,要紧扣语境,把本来意思还原出来。题例:(2012年江苏卷)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个字。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路过的老园艺师自言自语地感慨:“人睡觉要关灯,整夜灯光照着,非失眠不可。树也一样,那么多的电线缠着,那么强的灯光照着,能活得好吗?夜色是美了,树可是要生病的。人们啊,要听得懂草木的叹息!” 【答案】树也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人类应该善待自然。 【解析】老园艺师的话先谈人睡觉需要关灯,也就是人睡觉需要良好的环境。以此和树木生长环境进行类比,再用拟人手法指出:“人要懂得草木的叹息”。为什么叹息呢?草木叹息是希望改变被电线缠着,被强光照着的生长环境。希望人们给它们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希望人们能善待自然。解答此题的思维方向是由点及面,“点”针对树,“面”上升到“自然”。根据这些,再把运用拟人手法的语言转换成平实的语言概括即可。(二)对隐含在重点词句中的信息,要把言外之意表达出来。题例:(2013年南京市一模卷)请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雕匠一段话的深刻含意。 有两段树根,一段被雕匠雕成了神,一段被雕匠雕成了猴。于是两段树根有了不同的命运:一段被人供奉膜拜,一段成了人的玩物。被雕成猴的树根埋怨雕匠说:“我们同是树根,命运却如此截然不同,都是因为你,我们的命运都是你一手雕刻而成的啊!”“我哪有这等本事,去雕刻别人的命运!”雕匠缓缓说道:“其实,从土里出来的时候,你们一个长得像神,一个长得像猴,我只是按你们的形状略加雕刻而已。” 【答案】命运取决于自身,而非别人。 【解析】“哪有”一词很重要,在这里它是“没有”的意思。没有雕刻别人命运的本事,再结合最后那句“我只是按你们的形状略加雕刻而已”来理解,答案就很清晰了。(三)对隐含在双关句中的信息,要把字面意思和内在意思两层意思都表达出来。(四)对隐含在“空白处”的信息,要利用写实处的语言信息去捕捉“空白处”的隐含信息。图文转换所谓图文转换就是由漫画、图表、徽标等非文字材料向文字的转换。最近两年的高考题都考查了图文转换。经典题例:(2012年江苏卷)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5分)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 。【答案】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解析】这是一道图文题,漫画的意图很明显,并不隐晦。父亲在听从孩子时,从“是”走向了“非”,这就提醒人,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一定要守好是非的底线。(2013年江苏卷)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5分)年龄作品20岁前21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145岁处女作72人95人36人7人代表作8人31人96人50人25人【答案】大多数作家需要十年左右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解析】作答表格题,首先要看的是表格是针对什么问题或现象来作的调查或统计,要求考生从什么角度来答题,其次再去看表中数据所体现的现象,说白了,就是审题!题干明确告知两个信息:一是此表统计的是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二是作家渐至成熟。这里要清楚的是什么是作家的“成熟”什么是作家的“不成熟”,当然,“不成熟”指的是“处女作”,“成熟”指的是“代表作”。这样就把表格数据分成两块了:一块是发表处女作的年龄,一块是发表代表作的年龄。而表格中发表处女作人数多(203人)的主要集中在20岁前至30岁,发表代表作人数多(176人)的主要集中在26岁至40岁,这说明什么?正好说明成熟的作家要比不成熟时晚上10年左右。那么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来答呢:大多数作家要花上十年左右的不断创作时间,方能达到创作上的成熟。方法点拨:一、审题做漫画题讲究四读:(一)读画从题始,漫画的标题可能折射出漫画的主题和寓意。(二)读画面内容。(三)读画面的语言文字,这些文字往往是点睛之笔。(四)读画面的离奇之处。它常常暗示着画外之音,读懂了它就读出了寓意。做图表分析题讲究三看:(一)看整体,全面观察图表,了解大概,明确大主题或方向。(二)看变化,图表数字的变化常常说明了某个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则材料的要害之处,这也成为得出结论的来源。(三)看细节,细节起暗示作用,如图表下的“注”和上面的小标题。二、答题指津漫画类题目的答题:(一) 拟写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眼睛,它有暗示漫画寓意或揭示讽刺对象的作用。拟写标题首先要明白漫画讽刺的主体和漫画的主题,然后紧扣讽刺主体或主题拟写标题。题例:(2005年湖北卷)仔细观察下边这幅漫画,按要求作答。(1)简要说明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2)为漫画拟定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注意:不能以“无题”为题。【答案】(1)大树以自己的高大荫庇小树,反而妨碍了小树的成长。作者借此讽喻了当今社会中因过度呵护溺爱而导致的弊端。(一棵大树和两棵小树的鲜明对比,形象讽喻了当今社会过度呵护、一味溺爱的弊端,也可联想到以强凌弱、畸形发展的不和谐现象。) (2)爱与碍【解析】从讽刺主体命名: “溺爱” “沉重的爱”“扭曲的爱”从呼吁主体命名: “别爱我”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 “妈妈再爱我一次”从两者的关系:“爱与碍 ”、 “庇护与妨碍”、“环境与成才”;从寓意角度: “溺爱之下难成材”、“大树底下难成材”、“成长需要足够的空间 ”、“当爱成了溺爱”。漫画分为幽默和讽刺两种。前者的特点是在快乐中引起读者意味深长的思考;后者通过一种特殊的“反差”,给读者以警醒和鞭策。这幅漫画通过创设“期望”与“失望”的反差,说明了溺爱爱的道理。 (二)描述画面: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描述时瞄准对象,注意方位,按照顺序,准确表述。(三) 阐明寓意:在阐明寓意时要注意,漫画的用意在于讽喻现实社会问题,所以很可能要用讽刺、批判、劝诫等含义的词语。图表类题目的答题:(一) 审清题干,按题干要求答题,题干要求常常对内容有一定提示性,有时可以利用题干要求甚至图表标题用语答题。题例: (2010年高考广东卷)近代西方社会发展史表明,数学活动的中心(数学史上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突出成就)在地理上总是与当时政治、文化、经济发达的中心大致吻合。请根据以下图表所示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处空缺的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语言简洁,语意连贯。从15世纪开始,数学活动的中心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又返移欧洲,并随着资产阶级革命重心的转移而在欧洲不同国家之间转移。文艺复兴时期,伽利略等人天文计算的成就标志着数学活动中心转移到了意大利;这个活动中心 A ; B 数学活动中心。【答案】A.(这个活动中心)17世纪转移到了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英国,这时牛顿创立了微积分,牛顿学派诞生了 B进入18世纪,在大革命影响下的法国,蒙日提出了微分几何,形成了蒙日学派,法国成为了(数学活动中心)【解析】本题既考查了图文转换,又考查了句式变换。首先要把图表内容转换成文字,然后要把图中的内容按横线的提示进行句式变换。(二) 多角度思考。有时表格比较复杂,考虑答案不能只就一个角度来思考,要善于从横向、纵向、斜向等角度综合分析。(三) 准确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