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四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四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四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四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四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四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试题姓名:_ 班级:_ 考号:_一、单选题(每个2分,共25题,50分) 山东中学联盟1、下表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农民称谓变化的直接原因是朝代夏、商、西周秦汉魏晋宋元称谓臣、人、众、野人夫、仆田客、部曲佃客、庄客、农户A.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B.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形成C.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 D.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2、诗经中有“千耦其耘”“十千维耦”之类对大规模集体耕作状况的描述。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氏族公社之下的群居生活 B农具简陋、生产技术落后C征收赋税征发徭役的需要 D人口高度膨胀工商业萧条3、东汉初年,光武帝因“天下垦田多不以实,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于是下令进行“度田”,即在各州、郡丈量土地和清查户口。光武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保障土地合法买卖 B.减轻自耕农经济负担 C.打击地方豪强地主 D.为实施均田制做准备4、下表为中国古代有关水利制度的记载。从记载内容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记述内容出处南阳太守召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争汉书召信臣传凡水有灌溉者,水碾不得与争利,溉田自远始,先稻后陆大唐六典河渠令诸以水溉田,皆从下始,仍先稻后陆宋庆元条法事类若有违反水法多浇地亩,每亩罚小麦一石元朝洪堰制度A历代王朝重视水利的兴修 B封建官吏控制水权盘剥百姓C封建政府重视水资源管理 D古代水利立法开始于汉代 5、下表为不同时期关于均田制下小农受田的相关记载。由此可知,从北魏到唐朝前期( ) 时期内容出处北魏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40亩,妇人20亩,“所受之田率信之”,再加桑田20亩,一夫一妇可受田140亩。魏书食货志隋朝隋朝隋文帝“发使四出,均天下之田,其狭乡每丁才至二十亩”。隋书食货志唐朝太宗巡幸至灵口(陕西临潼),“村落逼侧(拥挤),问其受田,丁三十亩”。册府元龟A社会人口持续快速增长 B生态恶化导致耕地锐减C封建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D土地制度发生根本变化6、汉魏时期的“徒附”户,是豪强地主荫庇自己的宗族、宾客而形成的新的社会阶层。他们直接服务于豪强地主。逃避了朝廷的赋税和兵役负担。以这一阶层为基础形成了庞大的田庄经济。这体现出汉魏时期的田庄( )A深受底层农民拥戴 B自给自足程度较高C能与政府分庭抗礼 D不利于政府的统治7汉朝的土地所有制与秦朝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土地所有者须向国家交耕地税,耕地税率为亩产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在文帝时,曾全部免收田租,前后历十一年之久。这将会导致( )A大量自耕农出现 B土地兼并加剧C有效保护非耕地 D田庄经济产生8、宋元时期,江浙地区的稻农发明了一种耘田的工具“耘耥”,这种工具既胜耙锄,又代手足,而明清时期江南许多地区的农民则弃之不用,以两手耘田,匍匐禾间,膝行而前。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官营手工业的封建性 、社会体制制约技术传播、农村人口的过快增长 、商品经济对技术的限制9、 “新安僻居山溪中,土地小狭,民人众,世不中兵革,故其齿日益繁,地瘠薄,不给于耕,故其俗纤俭习事。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蓄聚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此材料可以用来研究、新生产方式的形成 、小农经济的局限性、商帮的由来与形成 、各地区的经济交流 10、上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 洋务经济、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A自然经济民族企业洋务经济外资企业B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民族企业C自然经济外资企业洋务经济民族企业D民族企业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11、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京政府通过了工厂内迁的提案,这次内迁以机器、纺织为主。这一举措目的是改变中国近代工业布局 推动了民主革命在全国的开展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后方工业的发展 是的官僚阶层控制国家经济命脉12、清朝时期,江苏川沙的女工本来纺织土布,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因此,很多女工迁至上海,进洋纱厂、洋布局做工。这说明、在外商企业刺激下民族工业兴起 、妇女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自然经济受外国经济侵略而消失 、近代工业发展促进人口的流动13、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总路线也可以说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国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由材料可知毛泽东明确、肯定发展公有制对工业化的作用 、主张将私有经济全部改造为国营经济、主张通过发展多种所有制完成工业化 、总路线是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14、 上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D “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15、上图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情况,其中,1985年的增长高峰出现的直接因素是A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B提出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C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6、据民国鄞县通志记载:近代以来宁波妇女发髻,初受苏沪之风影响,流行“上海头”,清末又流行日本发式,辛亥革命后则加髻于前额,称为“兴汉头”。这说明( ) A民间风尚折射出社会变化 B流行文化代表社会主流方向 C民主共和的观念渐入人心 D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17、“(2000年)中国75%的国有小型企业通过拍卖、租赁、股份合作制以及中外合资等方式,转变成非国有企业85%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改成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其中520户国家重点企业有70%改成了多元持股的股份公司。”材料说明当时的中国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C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开始被打破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18、20 世纪初,复报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 乐。我中华,旧俗直堪递,抑女权,九州铸铁错。”后大公报申报等相继刊载。这 一现象反映了A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B民生主义影响巨大C婚俗中西合壁土洋结合D婚嫁旧俗受到冲击19、下图是一篇历史论文的提纲。据此推断,其标题应是:新航路的开辟_( ) A开始了世界整体化的进程 B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速度C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兴起 D拉开了世界近代化的序幕20、1584年,英国地理学家理查德哈克卢特发表论西方发现,指出,殖民地即使不能直接找到黄金、白银,也肯定能给英国带来财富,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为英国解决人口失业的一大社会问题。据此可知 A殖民地是英国财富的主要来源 B殖民扩张便于英国维持社会稳定C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 D工业生产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就业21、据统计,1851至1871年英国女性在商业、公共管理、医药和教育领域受雇佣的人数从95 000人增加到138 400人,增长率达449%。1851至1911年女性职员从2 000人增加到166 000人,占职员的比例从2%增加到20%。材料主要反映了A社会发展使妇女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 B民主政治增强妇女的参政意识 sdzxlmC工业革命促进了妇女角色的改变 D科学发展提高了妇女的自主意识 22、“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1820年;“社会主义”,1832年;“保守主义”,1835年;“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两个词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才出现。到19世纪50年代,在英语世界中才使用“资本主义”这个词(法语中则早得多)对这些历史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主义”都来源于启蒙运动 B法国的资本主义比英国更先进C工业化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3有学者认为,与工业化一起到来的是人口的大量增长、大规模移民与迅速的城市化,“劳动力在地理上的重新分化,一些地区提供原材料,而另外一些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从而增加了世界贸易的总量大船、巨大的码头、深水运河加速了贸易和运输的发展。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由此说明( )A资本开始自由开放地流动 B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得到确立C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进程迈出关键性一步24、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C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世界 D中西方文明的交融与碰撞25、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也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等。这反映出欧洲、主导世界经济并占优势 、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了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成为东方商品的输出场所 二、材料分析题(50分,共3道题)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近代早期西方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主要表现是重商主义的盛行。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银是至高无上的,它代表真正的财富,国内贸易不能增加金银,所以应扩大贸易顺差,转从他国获取。一方面,给出口商予以补助,降低出口产品的成本,使其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采取这些措施,国家会受益匪浅,日进斗金,不仅可维持王室的开支,改善民众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代表着更多的舰队,更广阔的殖民地,更大的生产,更丰厚的利润,在这个“良性循环”中,国家会日益殷实。 摘编自高德步等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近代国门被打开后, 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西方各国“平时谋国精神,专在藏富于商,其爱之也若子,其汲之也若水。盖其绸缪商政,所以体恤而扶植之者,无微不至,宜其厚输而无怨也”。“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表达,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 庚子之后,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国内新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中国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国人主权意识进一步觉醒,“主权亡则国亡”成为普遍共识。20世纪初,人们的利权观念之侧重点已由经济利益转向国家主权。这充分地显示出20世纪中国轰轰烈烈的收回利权运动的宗旨主要是收回国家主权。 摘编自袁为鹏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内在矛盾与误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重商主义和晚清中国经济思想的相同之处。(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早期西方重商主义与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不同影响。(10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认识。(2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中学联盟材料一 明朝中期之后,苏州所属的太仓、嘉定,“比闾以纺织为业,机声轧轧,昼夜不休,贸易惟花布”,松江各地则“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有人描述河南的情况:“中州沃土,半植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徐光启也说:“今北方之吉贝(木棉)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海而鬻诸南,布则泛海而鬻诸北。” 根据历史学科专题讲座摘编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资本家和统治者通过殖民扩张,逐步支配全球范围内的棉花贸易。19世纪中期,英国、美国和欧洲大陆的工业帝国纷纷建立起棉花纺织工业,并确立了它们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领先地位。英国、美国、埃及、印度以及中国地区进入了由棉花所连接在一起的全球棉花产业中来。美国内战时期,英国国内的原棉供应大量短缺,英国工厂在全球寻找新的原棉进口供应地,加快了棉花的全球化历程,也进一步巩固了英国在全球棉花贸易体系中的中心地位。由此形成了一幅由中心和外围、工业快速发展地区和工业发展停滞地区组成的新的世界版图。 摘编自魏涛“全球转向”、商品研究与历史研究的国际化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萌生了“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的动机,然而直到90年代,以1890年建成开工的上海机器织布局、1892年投产的湖北织布官局为标志的中国近代机器稀纺织业才在千呼万咬般的难产中真正诞生。18901910年间民族机器棉纺织业共设立工厂27家民族机器纺织业的产生是“突发式”的,这一点从上述企业的主持人或创办人身份可以看出,它们都是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创办的,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 彭南生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概述明中期之后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概况。(3分)结合所学知识, 从技术积累和社会需求的角度,说明形成上述状况的原因。(3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控制全球棉花贸易体系的有利条 件。(6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机器棉纺织业兴起的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机器棉纺织业兴起的影响。(4分) 28、我国近代国学大师梁启超认为可以从以下要素给历朝历代打分。 (10)一、考察一个王朝,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素二、政治(清明的时间长短、政局的稳定性)(10分)三、文化(思想是否具有活力,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具有朝气、活力)(10分)四、风俗(即民德,基层民众的素质、社会主流道德风尚如何)(10分)五、经济(民众的生活、商业是否发达,是否按照历史的惯性自然发展)(10分)六、国防(是否有强大的武装抵御外来侵略,对外战绩)(10分)七、教育(国民教育程度,人才培养)(10分)八、制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规章科度)(10分)九、领土(直接治理面积以及表示臣服的属国范围)(10分)十、科技(发明创造、生产力发展水平)(10分)十一、国际地位(在当时世界上的国际地位,与世界同时期各国的综合国力比较)(10分)根据材料,对中国古代历史上某一朝代进行打分(只需选取其中三个要素分别打分,其中“经济”是必选要素)并加以说明或者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要素并打分,说明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章丘四中高三年级历史月考试题参考答案1- -5 ABCCC 6-10 DBCCC 11-15 CDADD 16-20 ABDDB 21-25CCDCA2- 26、【答案】(1)相同:主张依靠政府的力量;认为发展经济是强国的重要手段;主张在对外贸易中谋利;主张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主张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8分) (2)对西方:推动了西方列强的对外贸易和掠夺;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刺激列强间的殖民争夺;促进了西方社会的转型。(4分)对中国: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变革;推动了反帝爱国斗争;促进了近代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改变了传统的“抑商”观念;促进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发展。(6分) (3)中西方经济民族主义思想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都有其进步性和局限性。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