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 (18).docx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 (18).docx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 (18).docx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 (18).docx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 (18).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孙权劝学 教学设计资治通鉴 大英县郪江外国语学校 熊安秀第一课时一、歌词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二、教学目的1.了解资治通鉴及司马光。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 日,刮目相待”等成语。4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5.理解主旨,能够从文中得到有关人生方面的思考。 三、作者简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州夏县(今属山西省)人。家居涑水乡(山西省西南部),人称涑水先生。晚年自号迂叟。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仁宗宝元二年(1039)进士,宋神宗即位,诏为翰林学士,以不善骈文坚辞不就,乃任御史中丞。熙宁三年(1070),神宗和王安石开始变法,司马光因政见不合,自请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15年,绝口不论政事,致力于编写资治通鉴。哲宗元年(1086),起任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尽废新法。当政八月而卒。四、作品简介: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五、有关文中人物介绍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 (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吕蒙(178-219) ,东吴国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六、文体 散 文 选自 资治通鉴 七、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 初,权/谓吕蒙(mng)曰:“卿/(qng)今/当(dng)涂(t)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但当/涉(sh)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j)更(g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拜蒙母,结友/而别。八、布置作业背诵孙权劝学原文。第二课时一、学生齐读课文二、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名等可照录。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补:补出省略的成分,使之意思完整。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不译。三、疏通文意 (略)四、布置作业 背诵孙权劝学翻译第三学时一、抽生背诵孙权劝学原文二、理层次 三分法 一层(初自以为大有所以):孙权劝学。 二层(蒙乃始就学):吕蒙就学。 三层(及鲁肃过寻阳结友而别):吕蒙学有所成。 四分法 一层1、2、3句:孙权劝学 二层4句:吕蒙就学 三层5、6句:论议 四层7句:结友 三、问题研讨 (小组合作探究)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句中的叹号有什么作用? 表明孙权劝学时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吕蒙能担大任。 2、在吕蒙以“军中多务”作推辞之后,孙权采用什么方法来劝诫的? 以“卿言多务,孰若孤”来使吕蒙的推辞无立足之地,再以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 3、最能说明吕蒙因“学”而才略有惊人长进的是哪个句子?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试分析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体会两人说话的心理。 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 感叹句,惊讶不解的语气,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出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吕蒙的答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反问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既显示了他颇为自得的神态,又巧妙地接应了鲁肃的赞叹,表现出一种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兄”是对鲁肃的尊称。反问句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有幽默、调侃之意。5、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行性和好处,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6、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在他眼中吕蒙简直判若两人,侧面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启示:(1)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2)不能 因为事务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3)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4)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5)不但自己要学习,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7、如何看待三个人物的个性? 孙权:平易近人,对部将严格要求,关心爱护下属,善劝。 吕蒙:胸怀坦荡,有幽默感,知错能改,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鲁肃:敬才、爱才、真诚、讲礼节。 四、成语积累“刮目相待”意思是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比喻人没有学问或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王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两门外语,可不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士别三日:即读书人分别几天后,或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时间,有了明显的进步。一般与“刮目相看”连用。单用褒讲久违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有本事。五、名言警句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 伏尔泰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刘向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 莎士比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到用时方恨少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知识就是力量。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六、感悟反思: 学了课文,你从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哪些启示? 劝人要讲究策略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要爱才但不能忌才 开卷有益;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学习七、中 心 本文通过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