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八年级历史下册 17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八年级历史下册 17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八年级历史下册 17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八年级历史下册 17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八年级历史下册 17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 学习目标 1 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2 了解邓稼先 袁隆平的主要事迹 什么是 两弹一星 原子弹 导弹 人造地球卫星 何谓 两弹一星 原子弹1945年8月6日 美国为迫使日本迅速投降 在日本广岛投掷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 8月9日 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 原子弹迅速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同时面对核恐怖 人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1945年 美国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 加快了世界大战结束的步伐 也拉开了核竞赛的序幕 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从战争废墟上刚刚站立起来 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麦克阿瑟甚至扬言要在中朝边境建立 核辐射带 中国需要和平 但和平需要盾牌 严峻的现实迫使新中国的领导人不得不考虑研制自己的原子弹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 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 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中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 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 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 保卫祖国 中国必须研制出原子弹 年10月16日下午3时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 原子弹爆炸的意义和我国的核政策 意义 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 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核政策 我国政府郑重宣布 中国在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 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年6月 中国第一枚氢弹爆炸成功 相关链接 1967 邓稼先 1924 1986年 出生在军阀混战时期 新中国成立时 他正好在美国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博士学位 很快回到了祖国 1958年 邓稼先受命研制原子弹 从此 他一直奋战在中国西部荒漠中的核基地 1964年 他指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实验爆炸成功 文革 初期 基地实验人员分成两派 邓稼先力促两派联合 并于1967年成功地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的实验 此后他又领导了地下核实验 邓稼先结婚30年 但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足3年 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我国的核实验工作 被誉为 两弹元勋 1986年 邓稼先患癌症逝世 直到这时 为中国核武器默默耕耘近30年的邓稼先才为世人所知 中国两弹元勋 邓稼先 邓稼先他们是一代人完成了别国五代科学家的任务 一口气从原子弹干到中子弹 到氢弹 到电脑模拟的核极限的 邓稼先知道很快就要 世界性禁核 的 如果中国不能抢在这个时间内完成核极限实验 那么就会 被禁 而不能成为 大国 所以 邓稼先一直在抢这时间 他忘了自己生命的时间 忘了其他一切的时间 惟要中国脱离挨打受欺时间 1964年6月 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地区试验成功 1966年10月27日 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 核弹头在预定地点实现了核爆炸 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美国海军部次长甚至说 无论到哪里 他都值五个师 我宁可把他枪毙 也不让他离开美国 后经周恩来总理亲自出面 中国政府多方呼吁 美国政府只好妥协 1955年 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 之后 他投身于我国的航天事业 在发展国防科学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对我国导弹核武器的研究建立了功勋 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 1 1970年4月27日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1号 发射成功 卫星重173公斤 用20 009兆周频率 播送 东方红 乐曲 2 1984年4月 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1986年2月 我国用 长征3号 运载火箭把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送入太空 这颗完全靠我们自己的力量研制和发射的通信卫星已连续5年忠实可靠地为全国人民传送每日电视节目和为广播通信事业服务 3 我国是当今世界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 一箭多星 技术的国家之一 1970 1988年 我国成功地发射了25颗人造地球卫星 其中11颗按预定计划成功地返回地面 成为继美 苏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1981年9月20日 我国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卫星 空间物理探测卫星 成为苏 美 法之后第四个掌握 一箭多星 技术的国家 这些表明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 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人造地球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指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运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 简称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 用途最广 发展最快的航天器 广播 通讯 气象 地球观测 导航 天文等等用途 长征一号 cz 1 运载火箭是一枚三级液体运载火箭 是中国第一枚运载火箭 全长29 86米 直径2 25米 运载能力300千克 神舟一号 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1999 11 20 神舟1号 无人飞船发射成功2001 1 10 神舟2号 无人飞船发射成功2002 3 25 神舟3号 无人飞船发射成功2002 12 30 神舟4号 无人飞船发射成功2003 10 15 神舟5号 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神舟 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6日 神舟五号 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 返回舱完好无损 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 2005年 神舟六号 返回舱在内蒙古草原成功着陆 航天员费俊龙 聂海胜平安返回 2008年9月28日 神舟 七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翟志刚 刘伯明 景海鹏三名航天员成功出舱 中国 神舟 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对我国有何意义 在国际上有何影响 两弹一星 抢占了科技制高点 增强了我国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 奠定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 中国没有原子弹 氢弹 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 也是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合作探究 200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袁隆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 著名杂交水稻专家 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中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获得者 在国际上11次捧回大奖 获得的 世界粮食奖 更是农业领域国际上的最高荣誉 人民政府重视科技工作 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邓小平提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合作探究 5 2001年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 江泽民主席亲自给袁隆平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以奖励他 a 在基础数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