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 必修二专题一 教材问题 参考答案.doc_第1页
人民版 必修二专题一 教材问题 参考答案.doc_第2页
人民版 必修二专题一 教材问题 参考答案.doc_第3页
人民版 必修二专题一 教材问题 参考答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 古中国的农业学习思考1为什么“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答案提示:因为(1)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2)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3)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4)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所以,“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2战国时期,有西门豹开发水利的故事。你知道这一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吗? 答案提示:发生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县)。学习思考有人认为,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造成农民的极端贫苦和落后,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在经济上和社会生活上停滞不前的基本原因。也有人认为,阶级分析的方法,不是史学研究的惟一方法,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可以从多方面探寻。请发表你的看法。答案提示:首先,历史研究的方法应该是多样的,阶级分析的方法只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除此以外历史调查的方法、历史比较的方法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其次,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中国自然经济延续的时间达两千多年;(2)中国古代战乱频繁;(3)每个王朝的中后期都会出现大规模的土地兼并;(4)统治者实行了一套“重农抑商”的政策;(5)统治者对思想和政治的控制极其严厉等。自我测评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案提示:(1)在原始阶段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2)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3)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4)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发生。(5)历朝历代的水利兴修防御了自然灾害,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材料阅读与思考唐代诗人李绅作古风二首(又名悯农二首)。其一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这些诗句后,你会怎样理解古代农民的生活境况和社会贡献?答案提示:(1)诗句理解:春天种下种子,到秋天的时候能收很多粮食。四海之内已经没有空闲的土地了,但是依然发生农民因饥饿而死的情形。中午顶着烈日锄禾苗,一滴滴汗水落下来掉在地里。有谁会知道盘子中的每一顿食物,粒粒都是辛苦得来的。(2)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人口中,地主和农民是两个基本阶级,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农民没有土地,是被剥削阶级,所受压迫非常严重。残酷的土地兼并会使大量的小农破产。由于农民是劳动者,进行了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和革新,并且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所以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创造者。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学习思考 中国古代宫廷工艺品和民间用品相比有哪些差异?答案提示:(1)生产机构不同:宫廷工艺品由专门的官办皇家工场生产,而民间用品由普通的民间工场生产;(2)用途不同:宫廷工艺品除供日常使用外,还供艺术欣赏,而民间用品一般是老百姓日常使用;(3)管理机构不同:宫廷工艺品从生产到使用都由专门的官僚机构管理,而民间用品则不是这样;(4)工艺水平不同:宫廷工艺品的生产水平是全国最高的,而民间用品则没有那么高的水平;(5)生产者的身份不同:宫廷工艺品的生产者几乎没有人身自由,而且服务范围只限于宫廷,技术发明不能服务于社会,而民间用品的生产者则不受人身限制,技术的发明直接服务于社会;(6)价值不同:宫廷工艺品造价昂贵,而民间用品则价格低廉。学习思考1运用我们从古代诗文、戏曲、民间传说中已经学到的知识,举例说明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状况。答案提示:戏曲“黄梅戏”中董永和七仙女的“男耕女织”的剧情,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典型体现。2左传哀公七年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这是不是可以说明在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初期,丝织业已经相当发达?答案提示:译文:禹在涂山召集诸侯,有许多诸侯手执玉器和丝帛参与盛会。这说明物质生产比较贫乏的禹的时代,丝织业的生产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然而,在中国古代丝绸是贵重织物,往往为贵族所专有。自我测评在地图上标示出定窑、钧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和耀州窑的大体位置。答案提示:它们的所在省份是:定窑河北、均窑河南、景德镇窑江西、龙泉窑浙江、耀州窑陕西。材料阅读与思考 阅读颜氏家训中的一段话,思考中国传统农户是怎样实现消费的基本自给自足的: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译文:老百姓要想生存,吃的食物来源于庄稼,穿的衣服来源于桑麻。蔬菜果类是园子里生产的;鸡猪等畜类是圈养的。至于住的房屋和使用的工具,以及燃料和照明所用灯烛,无一不是劳动经营所得。所以,能守住家业的人,即使不出门生存所需的东西都有了,只是家中没有盐井而已。答案提示:因为中国古代长期以来都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下,这就造成了中国的传统农户基本不和外界发生关系,尤其是商品交换关系;他的日常所需,诸如吃的、穿的、用的都可以通过土地来直接或间接地获得。其中“桑麻以衣”以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等,都是手工业生产所得。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学习思考1对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有人认为在明清时代,有人认为在元代,有人认为在宋代,有人认为在唐代,甚至有人认为战国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状态。有人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有人则认为,中国传统经济的性质,不具备自行发展到资本主义的条件。请根据已学过的知识,谈一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答案提示:(1)中国古代虽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但是,商品经济也非常发达,完全具备向资本主义经济过渡的经济条件。只不过,因为专制主义统治的时间太长,再加上统治者长期以来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起了阻碍和延缓作用。(2)明朝中后期,中国的江南地区的纺织业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如果不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打断了这一进程,中国有可能自行发展到资本主义。2你读过的古代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中,有哪些反映了商人的生活?答案提示:施耐庵的水浒传、冯梦龙的三言二拍、白居易的琵琶行等。自我测评 简要说明古代“草市”出现的意义及其形式特征。答案提示:特征:远离城镇;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区;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也受到政府商业机构的管理。意义:“草市”这种民间贸易形式是对官办贸易的有益的补充;这种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后来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阅读与思考 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这样的规定说明了什么?答案提示:译文:“贞观元年十月皇帝下令:五品以上的官员,不容许进入市场。”说明:(1)说明唐代商品经济非常发达,商人获利丰厚经济实力增强;政府行政官员企图依仗其手中的权力从商人那里获得利益。(2)同时,说明在唐代政府对商业的控制依然比较严格。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习思考1汉书中记录了这样的说法:“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答案提示:译文:“现在的法律贬低商人,但是,商人已经非常富贵了;现在的法律抬高农民,但是,农民已经极其贫困了。”原因:(1)中国古代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造成商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不可避免地致富了,这是历史的必然;(2)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依附于土地的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而地主是靠剥削农民来生存的,农民虽然名义上政治地位被“抬高”,事实上处于社会的底层,极其贫困。2唐代诗人李敬方汴河直进船诗写道:“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这里所谓“取尽脂膏”是什么意思?答案提示:译文:“汴水连通淮水本来好处很多,但是既有利又有弊。统治者就是通过这条水上运输线搜刮东南四十三州的民脂民膏的。”理解:本来汴水沟通淮水对老百姓很有利,但是却成为统治者搜刮老百姓的工具。说明中国古代社会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既压抑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又使农民承受了繁重的剥削。特别是东南经济富足的地方,在不合理的区域政策下,成为支撑专制主义王朝的主要基点,地区经济发展因此受到消极的影响。学习思考1应当怎样认识中国古代抑商政策的作用和影响?答案提示:作用:(1)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推动农业经济向前发展;(2)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剥削和控制,进而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3)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影响: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受到了压抑,阻碍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2汉代政论家曾经警告:“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样的说法?答案提示:译文:“奢侈的习惯,一天天地膨胀,对国家是非常不利啊。”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是农业社会,社会经济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非常脆弱,社会财富的积累非常不容易;奢侈之风的兴起,可能会激化阶级矛盾,对于维护统治非常不利。自我测评 试举若干例证,说明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特征。答案提示:(1)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例如:汉文帝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汉武帝也推行过打击富商大贾的政策。(2)统治者推行的区域经济管理政策,有时会使经济发展出现畸轻畸重的偏差。例如:秦朝重视关中地区而压迫和剥削关东地区;再如:汉光武帝刘秀出身南阳,定都洛阳,于是,“南阳帝乡”和“河南帝城”受到优待。(3)古代王朝对经济生活的控制非常全面、具体和严密。例如:秦朝统一度量衡为商业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制度。(4)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实行禁奢侈的政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