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第一章 海权在国家政治 经济 安全中的作用 第二章 当前国际海权竞争的新特点 新趋势 第三章 国际海权竞争下的中国安全利益 第四章 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中国海洋大战略 海洋总面积3 62亿平方公里 约占地球表面的71 作为国际政治博弈的重要舞台 海洋竞争已成国际焦点 态势渐趋激烈 中国有1 8万公里海岸线 第一章海权在国家政治 经济 安全中的作用 本章纲要 一 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二 海洋是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 拥有海权意味着拥有无可匹敌的安全优势 海权握 国则兴 海权无 国则衰 历史上称霸世界的国家都曾是海洋强国 一 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历史上 我们一直把海洋视为天然屏障 更谈不上主动开发海洋 利用海洋 一 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从20世纪后半期到21世纪初 国际社会的海洋之争主要是海洋权益之争 一 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中国社会海权意识迅速萌发 强于世界者必先盛于海洋 衰于世界者必先败于海洋 已成为社会共识 二 海洋是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海洋为人类提供足够的空间 海洋蕴藏丰富的资源 二 海洋是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海洋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桥梁和纽带 世界主要海港和航线示意图 三 拥有海权意味着拥有无可匹敌的安全优势 谁控制了海洋 谁就控制了世界 西塞罗 古罗马著名哲学家西塞罗 公元前106年 前43年 三 拥有海权意味着拥有无可匹敌的安全优势 20世纪 人类海上战争频繁爆发 空前激烈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英德日德兰海战 三 拥有海权意味着拥有无可匹敌的安全优势 传统安全意义上的海上安全战略重点争夺 中英鸦片战争 美国航母通过马六甲海峡 三 拥有海权意味着拥有无可匹敌的安全优势 非传统安全意义上的海上安全战略重点 执行巡逻任务的中国海军 猖獗的索马里海盗 小结 随着中国外向型经济模式的确立 国家安全观念将有一个质的变化 必然从本土扩展到本土以外 我国的安全战略必须高度重视海权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 借海强身 以海兴国 建立海洋强国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章当前国际海权竞争的新特点 新趋势 本章纲要 一 海权在各国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二 争夺焦点向公海及国际海底区扩展 三 国际海洋规约体系严重缺失成激化竞争诱因 四 国际海洋秩序面临深刻调整 一 海权在各国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海洋法案 美国海洋行动规划 国家海洋安全战略 21世纪海上武装力量合作战略 21世纪海洋蓝图 二 争夺焦点向公海及国际海底区扩展 韩国为制定未来海洋政策 海洋展望2016 邀请600多位国内外专家出席论坛 一些中小国家也非常重视海洋利益 二 争夺焦点向公海及国际海底区扩展 航行在北冰洋的美国破冰船 1 各国纷纷加紧对海底资源的争夺 不断加大对深海科考与资源开发 二 争夺焦点向公海及国际海底区扩展 俄罗斯在北冰洋海底插下国旗 2 不断强化对极地的战略争夺 澳大利亚等沿极国家对南极海域提出主权要求 二 争夺焦点向公海及国际海底区扩展 3 将大片公海圈占为本国专属经济区 在日本国内地图上的冲之鸟礁及其周边海域 三 国际海洋规约体系严重缺失成激化竞争诱因 时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的李肇星 中 在 关于执行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第十一部分的协定 上签字 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三 国际海洋规约体系严重缺失成激化竞争诱因 2008年3月8日 美国海军监测船 无瑕号 擅自进入南海中国专属经济区 红点 从事情报收集活动 2 权限不明 引发国际争端 三 国际海洋规约体系严重缺失成为激化竞争诱因 3 公海的使用与保护 公海的无序捕捞愈演愈烈 一半以上的公海渔场面临过度捕捞的危机 四 国际海洋秩序面临深刻调整 各国在海洋问题上的合作 斗争更趋复杂激烈 越南借与美国在南海展开联合军演之机 拉拢美国挟制中国 中国南海争端持续升级 2月2日 菲律宾通过法案将南沙群岛和黄岩岛划为菲属 挑起了新一轮南沙群岛领海争端 中方则派出最大渔政船赴南海宣示主权 此事事出有因 局势仍在不断发展中 小结 国际海权竞争出现新变化国际海洋秩序调整呈现加速态势 第三章国际海权竞争下的中国安全利益 本章纲要 一 中国传统海域频遭周边国家染指 二 域外大国加紧插手中国周边海洋事务 三 海上通道安全面临严峻考验 四 台海两岸分治影响海上安全维护与海权拓展 五 围绕公海及国际海底区域的无序争夺损害中国正当海洋权益 一 中国传统海域频遭周边国家染指 南沙群岛中有40多个岛礁被其他周边多国非法占领 其中越南占领29个 中国仅实际控制少数岛礁 红点 一 中国传统海域频遭周边国家染指 中日在东海划界 钓鱼岛问题上存在争议 二 域外大国加紧插手中国周边海洋事务 美国作为头号海洋强国加紧推进海军力量东移 以维护 强化其在区域及国际事务中的主导权 2010年7月25日的美韩军演 二 域外大国加紧插手中国周边海洋事务 英国 俄罗斯 印度等国在我周边扩充影响力 南海上的英法等国油井 三 海上通道安全面临严峻考验 中国80 以上的外贸需经海上运输 逾90 的进口石油需走海路 当前中国海外运输线大多经过海上冲突 危机频发地区 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远洋航运能力不足 难以适应不断扩大的对外贸易需求 中国对维护海洋通道安全的政策准备 能力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 维护海上通道安全面临的制约因素 四 台海两岸分治影响海上安全维护与海权拓展 台湾问题的走向始终与中国海权的维护 拓展密切相关 四 台海两岸分治影响海上安全维护与海权拓展 台海局势深刻影响着中日东海划界 钓鱼岛问题的走向 美日等域外因素的干扰也是台海问题的重要因素 海洋划界的基本原则 五 绕公海及国际海底区域的无序争夺损害中国正当海洋权益 我国南极科考队的营地 公平原则 自然延伸原则 等距离原则 小结 中国应在海洋秩序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方面承担更多责任 也将在海洋权益维护中面临更大的压力 第四章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中国海洋大战略 本章纲要 一 加快构建新时期中国海洋战略 二 建立健全统一 高效的现代海洋管理机制 三 推进海上国际合作 加大与国际海洋组织交流 四 强化全民海洋意识 加强海洋资源利用 保障发展安全 五 充实海上力量 打造综合防护体系 一 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重要性 加快构建新时期中国海洋战略 尽快制定出台21世纪的中国海洋发展战略 为中国海洋建设指明大方向 将海洋建设真正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尽快完善国家海洋政策法规体系 为国家海洋战略的具体实施 细化落实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 建立健全统一 高效的现代海洋管理机制 2009年5月 中国渔政开赴西沙群岛 检查驱逐非法侵渔的外国渔船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三 推进海上国际合作 加大与国际海洋组织交流 2010年 我国成功举办世界海洋大会 四 强化全民海洋意识 加强海洋资源利用 保障发展安全 2010年10 11月 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举行 五 充实海上力量 打造综合防护体系 我国建国后三大舰队水面主力舰艇 驱逐舰 护卫舰 数量变化情况 从一定意义上讲 海权就是国家安全 五 充实海上力量 打造综合防护体系 西沙保卫战海战 近代以来 中国人民的海权意识逐步增强 为维护南海主权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我国在南沙永暑礁的主权石碑 小结 可以预见 伴随中国海上力量建设 中国海上威胁论 不会销声匿迹 中国所面临的海洋安全环境也将日益复杂 海权论 马汉著 范利鸿译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 海权与大国兴衰 世界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展会现场安保服务委托合同
- 2025仓储与配送一体化服务定金合同模板
- 2025年度电力设施抢修施工安全防护与应急处置合同
- 2025版铁路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与预防合同
- 2025版太阳能外接电源系统安装合同范本
- 2025年高档木门窗定制与安装服务合同
- 2025年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应用效果与成本效益评估研究调研报告
- 2025版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维护与售后服务合同范本
- 2025版专业外架施工班组劳务承包合作协议书
- 2025版桥梁建设施工设备租赁与施工方案制定合同
- 健康四大基石科普讲座
- 护士培训班自我介绍
- 纪检监督检查培训课件
- 酒店公章使用管理办法
- 大兴安岭黄岗锡铁钨多金属矿床的成矿过程研究
- 2025至2030中国裸眼3D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深呼吸有效咳嗽实施方法
- 检修安全监护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中国妊娠和排卵测试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高等教育2025年工作要点
- 2025-2030学生文具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