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若干问题思考PPT演示课件_第1页
高新区若干问题思考PPT演示课件_第2页
高新区若干问题思考PPT演示课件_第3页
高新区若干问题思考PPT演示课件_第4页
高新区若干问题思考PPT演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高新区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1 内容 关于对高新区历史作用的评价关于对武汉会议以来高新区发展的认识我们做了什么我们正在做什么关于国家高新区 十一五 规划的几个问题关于火炬中心在促进高新区发展中的定位 2 一 国家高新区实现了超常规发展 成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力量 从1991年到2004年 53个国家高新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平均增长率达到或超过50 其中 营业总收入从87 3亿元增长到26392 88亿元 上缴税费从3 9亿元增长到1189 57亿元 出口创汇从1 8亿美元增长到726 94亿美元 二 国家高新区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技术创新的聚集区 2003年 高新区内企业研发经费419 5亿元 全国工业企业的研发经费是960亿元 高新区企业的研发投入已经占到全国总数的43 7 研究开发投入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 2003年 国家高新区内企业拥有产品专利8000多项 其中发明专利超过2800多项 产品技术来源于企业自有的超过70 关于对高新区历史作用的评价 3 三 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带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 国家高新区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的比例由98年的6 4 上升到2003年的12 高新区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比列从98年的2 7 增加到2003年的8 2 2004年国家高新区的人均工业增加值12 6万元 人 四 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方式 高新区的工业增加值在其所在城市工业增加值中占有较大份额 如苏州为33 绵阳为33 中山为25 哈尔滨为14 长春为30 北京为16 6 西安为32 虽然西部地区的国家高新区处在全国高新区发展的低水平为止 但是同去年相比 各项指标都有较大增长 成为拉动西部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于对高新区历史作用的评价 4 五 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高效开发和利用土地的典范 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发展 也促使高新区内率先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 以土地资源利用为例 2004年53个国家高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实现工业产值29 8亿元 实现工业增加值7 6亿元 出口创汇1亿美元 这些产出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出 六 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 1991 2004年国家高新区每年上缴的税费总额从3 9亿元增加到1189 6亿元 13年间共增长了305倍 累计为国家创造税收4987 5亿元 在同期 国家共为高新区企业减免税金637亿元 企业累计获得净利润5845 4亿元 企业获得减免的税额与企业实际上缴税额及企业获得净利润的比例大约为1 7 8 9 2 也就是说 国家每减免一元税金 政府可以多获得税收大约8元 同时企业获得净利润9元 关于对高新区历史作用的评价 5 七 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稳定就业 创造就业的重要渠道 1991 2004年间 国家高新区的年末从业人员数量从14万人增加到440万人 增加了30倍 高新区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国就业岗位的比重由91年的0 02 增加到0 4 高新区企业职工在全国规模企业职工人数中的比重从98年的2 97 增加到2003年的6 7 特别值得关注的 一是高新区为高等院校应届毕业提供了大批就业机会 二是高新区为失地农民就业提供了广泛的渠道 八 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富集地 2003年 全国高新区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数量达到147 52万人 占从业人员的37 3 吸引近1 3万名留学回国人员 此外 国家高新区已经吸引了近395 4万名各类人员投身到创新创业的事业中来 很多都成为科技兴企业家 科技专家 熟悉高新技术企业孵化 风险投资和高新区管理等方面的专家 关于对高新区历史作用的评价 6 重要启示 回顾高新区十多年的历程 党中央 国务院在各个关键时期做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 是推动高新区发展的决定因素 1988年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根据中央办公厅调研室 国家科委等7部委联合调查组对北京中关村地区新型科技企业的调查 1992年 小平同志南巡讲话 消除了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顾虑和障碍 激发了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活力 高新区发展进入了快速成长时期 1998年 江泽民同志指出 本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方面最重要的创举是兴办科技工业园区 2003年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 鼓励大家再接再厉 把高新区办得更有活力 关于对高新区历史作用的评价 7 1 二次创业 指导思想 从注重招商引资和优惠政策的外延式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重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转变实现产品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转变推动产业发展规模由小而分散向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转变从逐步的 积累式改革向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的新体制 新机制转变 关于对武汉会议以来高新区发展的认识 8 2 经济发展单位 亿元 亿美元 倍 关于对武汉会议以来高新区发展的认识 9 3 几点认识 二次创业成为共识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成绩巨大发展不平衡发展 关于对武汉会议以来高新区发展的认识 10 关于对武汉会议以来高新区发展的认识 4 大家认为高新区发展存在什么问题 11 发展空间问题政策稳定问题法律地位问题 关于对武汉会议以来高新区发展的认识 5 高新区主任关心什么问题 12 长春会议技术创新纲要促进东北高新区二次创业高新区规划审核效果如何增强凝聚力体现软实力还有什么问题眼睛向下 服务眼睛向上 宏观管理 我们做了什么 13 国家高新区规划审核面积调整情况单位 平方公里 我们做了什么 14 我们正在做什么 京西宾馆会议向我们传达了什么信息高新区机遇火炬中心挑战 15 几项拟开展和正在开展的工作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全国科技大会世界园区大会国家高新区发展及相关问题研究制定高新区 十一五 规划制定扩区 调区 升级规范制定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创新 中国高新区的风采 我们正在做什么 16 1 高新区十一五规划切入点新的增长态势新的增长空间自主创新新的增长动力科学发展观新的发展理念科技中长期规划 关于国家高新区 十一五 规划的几点思考 17 2 高新区新时期面临的严峻挑战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必须把提高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体系作为首要任务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技术垄断地位的挑战 必须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面对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挑战 必须自觉肩负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用高新技术改造 提升传统产业的使命面对我国高新区自身发展差距的挑战 必须认清使命 正视差距 发奋进取 实现整体升级进位 关于国家高新区 十一五 规划的几点思考 18 3 新时期国家高新区发展的定位和指导思想对五个转变的再认识一是要加快实现从主要依靠土地 资金等要素驱动向主要依靠技术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转变 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立区之基 强区之本 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基地 二是要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 注重招商引资向更加注重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培育内生企业的发展模式转变 成为增强自主创新活力的重要载体 三是要推动产业发展由规模小而分散向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转变 建设特色产业化基地 形成规模化 特色化 国际化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强力引擎 四是要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重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转变 形成规范高效 竞争有序 服务优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营造优越的创业环境 优化的发展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环境 成为体制 机制创新的先行区 五是要从注重引进来 面向国内市场为主向注重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转变 成为引导我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 关于国家高新区 十一五 规划的几点思考 19 3 新时期国家高新区发展的定位和指导思想三区一基地定位自主创新的核心基地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四位一体的定位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高新技术企业 走出去 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关于国家高新区 十一五 规划的几点思考 20 3 新时期国家高新区发展的定位和指导思想发挥五个示范作用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示范推进增长方式转变的示范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示范大力发展节约型经济的示范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 关于国家高新区 十一五 规划的几点思考 21 3 新时期国家高新区发展的定位和指导思想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以制度创新推进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优先开发战略层次推进战略差异化发展战略 关于国家高新区 十一五 规划的几点思考 22 使命问题 4 研究十个问题 法律地位问题 政策稳定问题 发展空间问题 管理体制问题 投融资环境问题 新型城市化问题 走出去问题 发展模式问题 产业集聚问题 关于国家高新区 十一五 规划的几点思考 23 5 理清十个关系自主创新和引进 消化 吸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