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讲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岩石圈物质循环2017版课程标准内容要求2017级四省市教学内容建议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水平141.运用示意图,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2.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水平342.运用示意图,描述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知 识 体 系 构 建主 干 知 识 整 合一、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2)两类地震波类型速度能通过的介质共性S表示横波较慢固体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P表示纵波较快固体、液体和气体(3)两个不连续界面界面莫霍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界面古登堡面,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4)三大圈层内部圈层厚度组成和特点为地壳17 km由岩石组成。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为地幔3 400 km上部存在一个a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为地核2 800 km分为b内核和c外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5)岩石圈的构成由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如下图所示:2.地球的外部圈层易误辨析1.岩石圈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还是外部圈层?提示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它的范围比地壳大,因此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二、岩石圈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岩石成因主要岩石特点岩浆岩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最常见)矿物结晶颗粒较大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玄武岩和流纹岩、安山岩结晶颗粒小,有流纹或气孔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变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层理构造、含有化石变质岩高温高压作用下岩石的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而成的岩石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理构造易误辨析2.在花岗岩中常发现一种黑色的树枝状物质,酷似一棵小树或小草,它们是化石吗?提示化石是存在于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只有在沉积岩中才能找到化石。2.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1)循环过程:图中字母O为岩浆,A为岩浆岩,B为沉积岩,C为变质岩。字母a表示冷凝作用,b表示重熔再生作用,c表示外力作用,d表示变质作用。(2)意义: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考点一地球的圈层结构【例1】(2011全国文综)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尝试自解_错因诊断不能识别图中为火山喷发;不清楚岩浆的发源地。解题步骤第一步,获取信息:文本信息“组成该山体的矿物来自”;图像信息“火山喷发现象”。第二步,思维路径: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来自于上地幔的软流层。第三步,筛选答案:D1.图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2.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根据地壳化学组成的差异和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将地壳分为上下两层(如下图),这两层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有着明显的区别(如下表)。分层名称主要成分密度分布上层硅铝层由以硅、铝成分较多的花岗岩类组成小不连续分布: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下层硅镁层镁、铁、钙、玄武岩类组成成分增多大连续分布:大陆和大洋地壳中都有分布(2016江苏地理)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双选)1.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解析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过度砍伐森林有关,与地球内能的释放关联较少;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较少,地球内部温度的变化与大气增温没有必然联系。答案AC考点二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例2】(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尝试自解_错因诊断不会判断岩层新老关系。解题步骤第一步:获取信息,通过观察分析地质剖面示意图可知,发生褶皱、侵蚀、沉积和侵入的先后顺序。第二步:思维路径:甲向上拱起为背斜,其顶部缺失说明该地先是受到外力侵蚀,甲上覆岩层为沉积岩,说明该地在受到侵蚀之后又发生了沉积作用;然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形成了花岗岩。第三步,筛选答案:D1.沉积岩形成后,如未经剧烈的变动,则有“下老上新”的规律。如图1,A、B、C、D表示岩层,岩层年龄ABCD。2.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岩层形成时代晚于下面的沉积岩层。如图2,岩层年龄ABCDE。3.若地层中有岩浆活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岩层。如图3,岩层年龄EFGH。4.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2017江苏地理)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2.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解析由图可知,图中乙断层只切断了最下边一个侵蚀面的连续性,而岩浆活动穿过了下边两个侵蚀面,说明乙形成早于丙,而甲形成于图中三个侵蚀面后,甲形成晚于丙,故B项正确。答案B考点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见图像题专项突破2: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1.某中学背山面河。该校组织学生开展野外采集岩石标本的实践活动。一组学生上山在基岩上打了2块岩石标本,另一组学生去河床捡了2块岩石标本。下图为学生们采集的岩石标本,经地理老师鉴定有砂砾岩、页岩、石灰岩和花岗岩。四块岩石标本,哪块属于岩浆岩?从基岩上打来的岩石标本成因是什么?答案;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2015上海地理)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据此回答12题。1.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岩浆冷却较快岩浆冷却较慢在地表形成在地下形成A. B. C. D.2.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解析第1题,岩浆岩分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缓慢冷却形成,在冷却过程中充分结晶,矿物结晶体巨大,肉眼清晰可见。第2题,喷出岩往往含有大量气孔;侵入岩一般不会出现层理构造;沉积岩往往具有层理构造,但岩性较软,质地不坚硬。该岩石呈薄板状,岩性致密,应是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板岩,D正确。答案1.D2.D人地协调、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2018年5月3日,位于夏威夷群岛的基拉韦火山猛烈喷发。据当地居民说,喷出的岩浆可能高达约40米。火山灰柱最高超过9 100米。火山喷发的熔岩来自于哪儿?当火山喷发后,火山灰物质漂浮、沉降,在地球四大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怎样的?答案软流层为岩浆的发源地。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降落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到岩石圈。3.(2015天津文综)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A.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B.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C.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D.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侵蚀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地表形态的内、外力作用。该矿物形成于上地幔,然后经过地质作用而到达河滩泥沙中。那么,应该是岩层断裂,岩浆喷发而出露地表,然后经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再经过搬运在河滩泥沙中沉积,故C项正确。答案C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获取信息本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可以得到如下信息:表示形成沉积岩的固结成岩作用,表示形成变质岩的变质作用,表示形成岩浆岩的冷却凝固作用,表示形成岩浆的重熔再生作用,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解读信息(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岩浆指向外的箭头一定指向岩浆岩。图中形成了两类岩浆岩。(2)岩浆岩和变质岩能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能转化成变质岩。(3)沉积岩和变质岩均不能直接转化成岩浆岩。(4)各类岩石受地壳运动影响,经高温、高压作用,在地壳深处经重熔再生作用又可以重新转化为岩浆。1.巧用岩浆岩浆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出发点和归宿。有些示意图是较为单一的单向循环图,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2.巧用箭头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岩浆:三进一出。岩浆岩:一进三出。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3.巧用辅助性信息(1)沉积物。各种岩石均可以转化为沉积物,是通过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将岩石转化为沉积物。沉积物只能转化为沉积岩,是通过外力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实现的。(2)化石和岩层。含有化石或有层理特征(地层)的岩石为沉积岩,形成的地质作用是外力作用。由沉积岩发出的箭头指向的另一种岩石,是变质岩,该箭头是变质作用。考法一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1.(2019南昌市联考)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读图,回答(1)(2)题。(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A. B. C. D.解析第一步,获取信息:题干信息“岩石物质循环模型”;文本信息“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形成的”。第二步,思维路径:据图可知表示的是变质作用,即为高温高压的条件。大洋中脊处新洋壳的形成即为岩浆活动的结果。答案(1)C(2)C考法二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与环节2.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2)题。(1)花岗岩的形成过程属于()A. B. C. D.(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A. B. C. D.解析第(1)题,根据地壳物质循环规律,结合图,可知代表重熔作用,代表岩浆活动,代表地壳运动,代表变质作用,花岗岩的形成过程属于岩浆冷凝作用。第(2)题,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是古生物的遗体保留在沉积环境中,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而形成的。答案(1)B(2)A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5分,共100分。读“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正确表示岩石圈的序号是()A. B. C. D.2.关于图中之间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第1题,岩石圈在软流层之上,据图可知,为岩石圈的范围。故选C。第2题,据图可知,为地表以下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范围;为两个界面之间的区域,为地幔范围;为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故选D。答案1.C2.D在地核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加热下,最靠近地核的那部分地幔会形成一个就像“烟囱中的滚滚浓烟一样”垂直上升的热柱,这种地幔中的呈柱状分布的热异常领域,称为地幔柱。读世界地幔柱局部分布剖面图,完成34题。3.当地幔柱上升到岩石圈底部,对接触岩石的影响主要是()A.侵蚀作用 B.变质作用 C.重熔再生 D.冷却凝固4.下列地区,最有可能出现地幔热柱的是()A.欧洲中东部 B.北美中部C.东非大裂谷 D.青藏高原解析第3题,地幔柱对接触到的岩石提供高温高压的环境,使岩石发生变质作用,不一定使岩石重熔再生,B正确。第4题,读图可发现在非洲出现超级柱,C正确。答案3.B4.C读图,回答56题。5.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依次是()A.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D.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6.乙圈层的主要特点是()A.连续而不规则 B.主要由岩石组成C.无固定空间位置 D.主要由气体组成解析第5题,据图可知,丁指向甲通过蒸腾作用,说明丁为生物圈,甲是大气圈,故排除C、D项;乙指向丙通过下渗作用,说明了乙为水圈,丙为岩石圈,故B项正确,A项错误。第6题,据上题知,乙圈层为水圈,水圈是一个连续但分布不规则的圈层,故A项正确;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由呈固态、液态、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大气中的各种水体共同组成,故B、C、D项错误。答案5.B6.A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图中丁处为流动沙丘。读图回答78题。7.图中甲、乙、丙三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甲、乙、丙 B.甲、丙、乙C.乙、丙、甲 D.乙、甲、丙8.图中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能确定的是()A.水平拉伸作用 B.岩浆活动C.变质作用 D.堆积作用解析第7题,一般情况下下部的岩层先形成,即乙岩层先形成,而后形成丙岩层,甲岩层为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乙、丙两岩层形成的。第8题,图中花岗岩从地壳深处向上侵入,说明有岩浆活动;岩层断裂,说明有地壳运动;图中岩浆岩与石灰岩等的交界处受岩浆的高温作用及地壳内部的高压作用,形成大理岩(变质岩),说明有变质作用;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不能确定图中是否发生了水平拉伸作用。答案7.C8.A读某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完成910题。9.图中地质过程按从早到晚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断层、恐龙残骸沉积、甲处岩浆侵入、三叶虫残骸沉积、大型哺乳动物化石B.甲处岩浆侵入、三叶虫残骸沉积、恐龙残骸沉积、断层、大型哺乳动物化石C.三叶虫残骸沉积、断层、恐龙残骸沉积、甲处岩浆侵入、大型哺乳动物化石D.三叶虫残骸沉积、甲处岩浆侵入、恐龙残骸沉积、断层、大型哺乳动物化石10.关于图中岩石的表述,正确的是()A.甲处岩石一定为花岗岩B.乙处岩石是由丁处岩石转化而来的C.丙处岩石由沉积作用形成D.乙处岩石形成于丙处岩石之后解析第9题,沉积地层下部岩石形成早,上部岩石形成晚,所以地质过程从早到晚为三叶虫残骸沉积、恐龙残骸沉积、大型哺乳动物化石。断层形成和岩浆侵入时间往往比被其切断或穿透的地层晚,但比上覆地层早。第10题,乙处岩石为沉积岩,其下的丙处岩石是受岩浆影响变质而成的,形成时间早于乙处岩石。答案9.D10.D(2019河南中原名校第二次质量考评)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回答1113题。1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大体为()A.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C.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12.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C.莫霍面 D.软流层中部13.下列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的是()解析第11题,从图中的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得出图示区域内的地壳厚度有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的趋势,所以C正确。第12题,地壳内部三大圈层的划分是以莫霍面与古登堡面来进行的,分为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以上的部分被称作地壳,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应以莫霍面为0千米起点,海平面是海拔0千米的起点,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部分是岩石圈,故A、B、D错,C正确。故选C。第13题,根据处在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曲线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可以肯定图中40a42,38b40,由此就可以直接排除选项B、C、D。选A。答案11.A12.C13.A在浙江台州市分布着国内罕见的珊瑚岩景观,是典型的火山熔岩地貌造型的代表作(甲图)。乙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14.形成珊瑚岩的物质来自于()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岩石圈15.该珊瑚岩形成的主要过程与乙图中序号直接相关的是()A. B. C. D.解析第14题,珊瑚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形成的,而岩浆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故形成珊瑚岩的物质来自于地幔。第1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所有岩石都可以转化为P,因此P为重熔再生()形成的岩浆,M为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N为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以及固结成岩过程()形成的沉积岩;变质岩为高温高压变质作用()下形成的。答案14.B15.A(2019广东二模)甘肃省西部红柳峡位于酒西盆地西段,地表为砂岩夹泥岩层,岩层中间有粗玄岩(即颗粒较粗的玄武岩)、角岩、玄武岩等。地貌上凸显出一个椭圆形筒状高地M周边发育有环状和放射状节理,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618题。16.M椭圆形筒状高地属于()A.风力堆积地貌 B.流水侵蚀地貌C.流水堆积地貌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一物理课件
- 移动基站场地租赁与通信基站信号覆盖扩展服务合同
- 离异双方财产分割及债务清偿确认合同
- 离婚房产分割及子女抚养、财产分配及债务承担协议书
- 城市核心区二手住房买卖及租赁综合服务合同
- 骶髂关节影像诊断课件
- CAD三维建模技术指南
- 养殖业市场开拓策略方案
- 工作总结:实现目标的坚晓之默
- 如何帮助中学生体验天生
- DB62T 4342-2021 涉路工程安全评价技术规范
- 铁路交跨协议书
-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文件
- 2025年网络安全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医疗卫生行业从业人员资格及工作经历证明(6篇)
- 供应室消毒员培训课件
- 航拍无人机转让协议合同
- 线虫病疫木及异常枯死松树处置方案枯死松树清理服务投标方案(两套方案)
- 电影院转让协议合同
- 花瓣儿鱼试题及答案
- 华为员工行为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