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0课《菱角的喜剧》课件 粤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10课《菱角的喜剧》课件 粤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10课《菱角的喜剧》课件 粤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10课《菱角的喜剧》课件 粤教版必修2.ppt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10课《菱角的喜剧》课件 粤教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菱角的喜剧 秦牧 菱角 从前 有个山里人到了水乡 在一棵大树下闲坐 见地上有个菱角 拾起来吃了 觉得味道很甜 他便爬上大树 一枝一枝地找 找了半天 一个也找不着 他十分奇怪 说 这么大棵树 难道就只生这么一个 作者简介 秦牧原名林觉夫 广东澄海人 1919年8月19日生于香港 1938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 秦牧杂文 这是他的第一本集子 建国后 一直在广州工作 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 主要有散文 小说 诗歌 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 其中尤以散文著称于文坛 名篇有 土地 花蜜与蜂刺 此外 他还写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和美学论著 成就以散文最高 著有散文集 秦牧杂文 星下集 贝壳集 花城 潮汐和船 艺海拾贝 等 古战场春晓 土地 潮汐和船 花城 社稷坛抒情 等篇是他的代表作 1919 1992 秦牧散文主要特点一 言近旨远 哲理性强 赞颂新中国 新生活 鞭笞丑恶现象 在阐述观点 讲明道理时 绝不枯燥说教 二 散文题材广泛 知识丰富 谈古论今 旁证博引 显示出深厚的生活和知识根底 土地 便是其中极有代表性的作品 三 表达方式灵活多变 潇洒自然 语言流畅 文笔游走灵活 联想奇妙 思路开阔 感情自然流露 阅读课文 思考下列问题 1 菱角的喜剧 中作者从认识菱角的过程得到了什么启示 2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认识过程 3 本文的原来的标题是 复杂 后来改为 菱角的喜剧 你认为这两个标题有何不同 世界万事万物都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少时 两角 广西 三角 重庆 四角 辞书及后来 圆角 无角 其他生物 蝗虫 蝴蝶 化学物理医学牙齿数目 原题 复杂 菱角的喜剧 更有针对性 喜剧 一说也让人充满阅读期待 复杂 题目一般化 且说教的意味比较浓 跟文章前半部分的内容和笔调不太吻合 三个女人和一百零五个男人的故事 水浒传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拟标题应注意题目与文章的内容 主题 笔调以及阅读吸引力的关系 学习目标 1 学习作者从生活现象中悟出道理 并张开想象 广征博引 来进一步阐述道理的写作特点 2 理解作者认识事物要有正确方法的观点 3 体会口语化表达 秦牧 秦牧 1919 1992 原名林觉夫 广东澄海人 1919年8月19日生于香港 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侨居 13岁回国后 先后在澄海 汕头 香港等地就学 抗日战争时期 辗转在广州 桂林 重庆等地 担任演员 战地工作队员 教师 编辑等 1938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 秦牧杂文 这是他的第一本集子 1945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 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 再生 的编委 代表作 建国后 一直在广州工作 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 主要有散文 小说 诗歌 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 其中尤以散文著称于文坛 名篇有 土地 花蜜与蜂刺 此外 他还写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和美学论著 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粉碎四人帮后 创作了大量作品 几年来 仅结集而成的散文集就有10多部 自选集 长河浪花集 是其散文的代表作 还出版了 艺海拾贝 的姐妹篇 语休采英 整体感知 作者从认识菱角的过程中 悟到了什么道理 事物具有复杂性 多样性 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概括内容 整篇文章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部分 1 6 作者叙述了自己对菱角的认识过程并提出关于如何认识事物的观点 第二部分 7 12 论述怎样认识复杂多样的事物 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述两种不同的认识方法 7 8 一种是 站在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 另一种人是 自己 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9 10 从两个方面指出了掌握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方法 11 12 一方面是要 广泛地吸取古今中外人们艰苦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 另一方面是 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 正面例子 一个农民认识天气条件的例子 反面例子 良种变劣种 山洞养猪有的成功有的却失败 作者从自己认识菱角的发展过程中 阐明了一个观点 任何事物都是复杂多样的 正确认识事物 既要掌握它的一般性 又要掌握它的特殊性 认识事物不能绝对化 简单化 概括中心 速读课文1 6段 作者如何引出 事物是复杂多样 的道理 这种写法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示 精读课文 深入思考 从生活小事入手 以小见大 自然入题 表达深刻的思想 学会筛选文中的信息 速读课文7 12段 从课文中找出每段的中心句 由此看出作者引申出什么道理呢 7 面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这种复杂性 多样性 站在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并不茫然失措 8 自己因为一向看到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 就以为天下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 对人们早已调查出来的菱角的各种状态都不知道 9 我们寻常所说的 认识事物深刻 事实上就是认识事物的规律之后再高度掌握它的复杂性之谓 10 只知道一般道理 不掌握事物的复杂性 多样性 常常是我们做事摔筋斗的原因 11 广泛地吸取古今中外人们艰苦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 学理论 学文化 这一切是多么重要呵 12 事物是复杂多样的 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 练习 口语和书面语的转变 在广西的时候 我第一次看到三个角的菱角 初见的时候 不禁小小吃了一惊 把一枚长着三个勾儿的菱角放在掌心里把玩了半天 心想 吃了半辈子菱角 现在才知道有些地方的菱角原来长的是三个角 多特别哦 我在广西第一次看到三个角的菱角时很惊讶 我将这种菱角进行观察之后认为 个别地方有三个角的菱角是很特别的事情 是不是只有生物界有这种情形呢 不 一切事物都有复杂性 多样性 可改为 不仅生物界有这种情形 一切事物都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我的天 复杂性 多样性的事物原是这样无往不在的 这样的认识方法 怎能谈得上精确呢 可改为 复杂性 多样性的事物无往不在 可改为 这样的认识方法 谈不上精确 精华鉴赏 一 将知识性 趣味性 思想性结合在一起 表现作者独特的感受 精辟的见解 二 内容涉猎广泛 联想巧妙 三 语言明快晓畅 讲究变化 研读1 速读课文1 6段 作者如何引出事物是复杂多样的道理 认识菱角 生活现象 研读2 朗读课文7 12段 从课文中找出每段的中心句 由此看出作者引申出什么道理呢 7面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这种复杂性 多样性 站在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并不茫然失措 8自己因为一向看到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 就以为天下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 对人们早已调查出来的菱角的各种状态都不知道 9我们寻常所说的 认识事物深刻 事实上就是认识事物的规律之后再高度掌握它的复杂性之谓 中心句 10只知道一般道理 不掌握事物胡复杂性 多样性 常常是我们做事摔筋斗的原因 11广泛砂吸取古今中外人们艰苦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 学理论 学文化 这一切是多么重要呵 12事物是复杂多样的 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 中心句 研读2 答案 作者引申出的道理 认识事物应掌握其的一般性之后 更要掌握其的特殊性 作者用了哪些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这个观点 围绕着这个观点作者用什么方法来印证 探究 聪明人认识事物的方法 合理 科学的 自己认识菱角甚至蝴蝶 蝗虫的方法 片面性 农民掌握下雨的条件 黑云 风势 昆虫动态 良种变劣 养猪不活 对比论证 正反对比举例论 小结 本文主要通过对菱角的认识等事例说明一切事物是复杂性 多样性 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就必须掌握事物的一般性 更要掌握事物的特殊性 避免绝对化简单化地认识事物 品味语言 作者推崇口语 那请大家找出文中口语化的句子 尝试把它改为书面语 并说说两者有什么不同 在广西的时候 我第一次看到三个角的菱角 初见的时候 不禁小小吃了一惊 把一枚长着三个勾儿的菱角放在掌心里把玩了半天 心想 吃了半辈子菱角 现在才知道有些地方的菱角原来长的是三个角 多特别哦 改为 我在广西第一次看到三个角的菱角时很惊讶 我将这种菱角进行观察之后认为 个别地方有三个角的菱角是很特别的事情 是不是只有生物界有这种情形呢 不 一切情事都有复杂性 多样性 改为 不仅生物界有这种情形 一切事情都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我的天 复杂性 多样性的事物原是这样无所不在的 改为 复杂性 多样性的事物无往不在 这样的认识方法 怎能谈得上精确呢 改为 这样的认识方法 谈不上精确 事物是复杂多样的 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 改为 事物是复杂多样的 我们必须杜绝简单化绝对化的认识方法 比较 口语 通俗自然 简洁生动 词语雅正 结构严谨 书面语 总结 写作特点 1从构思上 从生活现象中感悟道理 并发挥想象 广征博引 来进一步阐明道理 2从语言上 给人明快晓畅的感觉 延伸 宋国有个富人 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 不修好 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 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韩非子 直到今天 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 但是 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 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 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思考1 作者借菱角引出了什么观点 复杂性 多样性 总是贯穿于一切事物之间 一切事物都有复杂性 多样性 为了证明 复杂性 多样性 存在于 一切事物 作者还列举了哪些例子 思考2 你还能从生活中找出表现 事物具有复杂性 多样性 的实例吗 例1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叶徒相似 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之十 例2 如平地三月花者 深山中则四月花 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盖常理也 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 沈括 梦溪笔谈 采草药 例3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题西林壁 例1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叶徒相似 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之十 例2 如平地三月花者 深山中则四月花 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盖常理也 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 沈括 梦溪笔谈 采草药 例3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