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和检测、评价管理制度为进一步规范工作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及检测、 评价工作,科学、准确地测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提高工作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安全监察科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 明确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种类、测点布置、监测方法、监测周期、结果报告等。 第二条 配备满足数量的专(兼)职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人员,装备相应的监测仪器设备。监测人员应当经培训合格;未经培训合格的,不得上岗作业。 第三条 推广应用实时在线监测,并接入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第四条 安全监察科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按规定报送和公布检测结果。 第五条 安全监察科要按照有关规定,每三年至少一次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并按规定报送和公布评价结果。 第六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及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一)初次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或者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申请换证的。 (二)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 (三)上级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 根据监测、检测、评价结果,落实整改措施,确保职工免受健康损害。 第八条 完善日常监测、检测、评价、落实整改情况等资料,并将其存放于职业卫生档案。 第九条 粉尘监测(1) 控制标准 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对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进行监测。 粉尘浓度应当符合表1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安全监察科通防管理部门制定、落实整改措施,粉尘浓度符合要求后,方可作业。 表1 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要求粉尘种类游离SiO2含量(%)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总尘呼尘煤尘1042.5岩尘105010.750800.70.3800.50.2水泥尘1041.5(二)测点选择和布置在进行粉尘监测时,其监测点的选择和布置应当符合表2的要求。表 2 煤矿作业场所测尘点的选择和布置要求类别生产工艺测尘点布置采煤工作面采煤机落煤、多工序同时作业回风巷距工作面1015m 处司机操作采煤机在工人作业的地点掘进工作面多工序同时作业(爆破作业除外)距掘进头 1015m 回风侧司机操作掘进机、打眼、装岩(煤)、锚喷支护在工人作业地点其它地点巷道维修、转载点在工人作业地点地面作业场所井口房、转(卸)载点、翻罐笼、地面拌料站、 地面煤场、选煤厂 各车间场点、带式输送机作业、电焊等处进行 生产作业作业人员活动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上级规定需增加的测尘点和相关要求,应当严格执行。 (三)监测方法及要求 1.作业场所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监测采用定点方法进行,监测方法按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5748-85)的规定进行; 2.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浓度的监测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由测尘人员按要求采样,送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分析化验。 (四)监测周期 1.总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2次,地面每月测定1次;2.呼吸性粉尘浓度每月测定1次; 3.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监测1次; 4.粉尘游离SiO2含量,每 6 个月测定 1 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应当测定1次;5.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周期,采、掘工作面每3个月测定1次,其他作业场所每6个月测定1次。(五)仪器仪表配备及监测人员 1.使用矿用粉尘采样器、个体呼吸性粉尘采样器、全自动测尘仪等仪器设备进行粉尘浓度的测定,数量满足要求,并按期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配备满足数量的专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人员,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六)监测人员在采煤工作面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回风侧设置粉尘浓度传感器,并接入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实时在线监测。第十条 噪声监测 (一)控制标准 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对作业场所的噪声进行监测。 噪声危害依照下列标准判定: 1.劳动者每天连续接触噪声时间达到或者超过8h的,噪声声级限值为85dB(A); 2.劳动者每天接触噪声时间不足8h的,可以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按照接触噪声时间减半、噪声声级限值增加3dB(A)的原则确定其声级限值。 (二)测点选择和布置1.井下噪声的监测地点主要包括:局部通风机、采煤机、掘进机、风动凿岩机、风镐、风钻、水泵、乳化液泵、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破碎机、运输车、胶轮车等地点; 2.地面噪声的监测地点主要包括:主要通风机、空气压缩机、压风机、鼓风机、水泵、带式输送机、破碎机、振动筛、离心脱水机、分选机、运输车等地点。(三)监测方法及要求 噪声监测标准执行GB3096-2008,测定时,一般设备选4个测点,大型设备选6个测点,取平均值。 (四)监测周期 1.作业场所噪声每季度监测1次; 2.新形成的噪声危害作业场所要及时进行噪声危害监测; 3.上级有规定监测周期需要缩短的,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五)仪器仪表配备及监测人员 1.使用噪声测定仪进行噪声的监测,配备 2 台以上,并按期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生产技术科机电专业配备满足数量的专(兼)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人员,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第十一条 环境温度监测 (一)控制标准 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当空气温度超过上述要求时,必须缩短超温地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超过30、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超过34时,必须停止作业。 通防部门应当采取通风降温、采用分区式开拓方式缩短入风线路长度等措施,降低工作面的温度;当采用上述措施仍然无法达到作业环境标准温度的,应当采用制冷等降温措施。 (二)测点选择和布置 1.每个采煤工作面在工作面、回风隅角和工作面回风巷各布置1个测点,共布置3个测点;2.每个掘进巷道在工作面和巷道各布置1个测点,共2个测点;3.硐室和井下其他作业场所、地面生产场所各设1个测点。 (三)监测方法及要求 温度的测量可采用最小分度值为 0.5的温度计进行测量。 (四)监测周期 采掘工作面、硐室和井下其他作业场所进行温度检测的检测工作与瓦斯检查工作同步进行,地面生产场所每年7月份检测1次。 (五)仪器仪表配备及监测人员 1.使用温度计进行环境温度的监测; 2.配备专(兼)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人员。 (六)通防科在采掘工作面和机电设备硐室设置温度传感器,并接入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第十二条 化学毒物监测(一)控制标准进行化学毒物监测时,应当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地点,其中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作业人员接触时间最长的作业地点。采样应当在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作业场所主要化学毒物浓度不得超过表3的要求。表3 煤矿主要化学毒物最高允许浓度化学毒物名称最高允许浓度(%)一氧化碳CO0.0024氧化氮(换算成二氧化氮NO2)0.00025二氧化碳CO20.5硫化氢H2S0.00066(一)测点布置 1.CH4、CO、H2S 气体的检测:每个采煤工作面在工作面、回风隅角、工作面回风巷各布置1个测点,共3个测点;每个掘进巷道在工作面和巷道各布置1个测点,共2个测点。 2.氮氧化物、SO2气体的检测:每个炮掘巷道在工作面和巷道各布置1个测点,共2个测点; 充电室、主要皮带巷、采区回风巷和主要回风巷各布置1个测点。 (二)监测方法及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省中山市纪雅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一(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水体生态系统中污染物生物富集与迁移机制研究-洞察及研究
- 边防与国防课件
- 边塞情景名师课件
- 基于拓扑优化的切割式Ⅴ带截面几何参数多目标协同设计方法突破
-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三氯苯产业链碳足迹追溯与合规性验证难点突破
- 基于AI视觉识别的分汁精度动态补偿算法在复杂工况下的适用性验证
- 地质构造突变区凿岩参数实时反馈系统与岩体损伤演化耦合研究
- 国际标准差异引发出口设备定制化改造技术瓶颈
- 低空飞行器操控考试题及答案
- 工程建设质保金合同范本
- 2025年秋季学期人教版PEP英语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小学《班干部培训》主题班会课件
- 2025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 百师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数学试题
- 登革热课件PDF教学课件
- 2025年涉台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度上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南阳唐河县国有企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8名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