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化》ppt课件.ppt_第1页
《语言与文化》ppt课件.ppt_第2页
《语言与文化》ppt课件.ppt_第3页
《语言与文化》ppt课件.ppt_第4页
《语言与文化》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与文化 第二版 顾嘉祖 1 语言与文化 第二版 是一本理论探讨和实例剖析 覆盖面较大的论文集 既有对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的宏观分析 又有从民族文化心理 风俗习惯 文学作品等不同侧面对我国和日本 美国 英国 澳大利亚等国语言及文化特征的具体介绍 2 作者简介 顾嘉祖 英语教授 1991年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英语系获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 于1992年修完该学科主要博士课程后回国 先后在苏州大学外语系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执教 1995年调入南京师范大学 担任英语语言学及文化研究教授 兼任南京师范大学重点研究机构外国语言文化研究所所长 南京师范大学国家 211 工程项目 英语语言与文化 及江苏省 211 工程项目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育 1996 2 01 学术带头人 全国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全国语言符号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等职 曾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 学术著作4部 译著2部 代表作有 语言与文化 1990年第1版 1999年第5次印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获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首届优秀图书二等奖 跨文化交际一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 2000年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被 与人合著 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 t993年第1版 1998年第3次印刷 湖南教育出版社 新世纪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集 2001年 东南大学出版社 等 与人合译 英语语法大全 1989年第1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香港朗文出版社联合再版 获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首届优秀图书二等奖 3 第一部分文化学 语言与文化的上级学科从文化结构看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点与难点语言 符号 文化 从有声语言到无声语言论中西思维方式第二部分综合理论 语言与文化学科的框架语言与文化综论试论语言的吸收 同化功能与民族文化心理第三部分分层理论 语言与文化学科的分支结构语言与思维论语言的模糊性与文化的模糊性语言习得与文化习得语言与性别修辞与文化略论自我理念及汉英话语模式的比较研究论社会文化与语言的联想意义言语风格及其文化内涵语言禁忌现象的立体透视 4 第四部分国别差异 语言与文化的民族个性从委婉语的应用看英美社会的文化价值观美国俚语的基本特征与社会功能英国语言与政治意识日常英语和英格兰民族澳大利亚文化与澳大利亚英语中日语言 文化之对比汉语与中国文化第五部分重点研究的领域之一 文学文本中的语言与文化中西文化间的一条曲径英国玄学派诗歌的文化学研究第六部分动态透视 语言与文化的变迁英语变化与英美社会 现代英语变化原因刍议跋 开拓语言与文化研究的新视野 5 文化的概念 文化 根据泰勒的定义 文化是复杂体 包括实物 知识 信仰 艺术 道德 法律 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例如 中国人的寒暄方式 日本人的敬礼方式 英国人的饮茶方式 法国人的饮酒方式等等 6 7 语言与文化 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亦即文化个性 不同的文化之间自然会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 这种文化形态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 则表现为语言差异 因此 要从文化差异出发去研究语言差异 才能有效地把握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8 一 文化差异在词汇上的表现 1 词汇空缺文化差异会呈现在语言系统的词汇 句法和语域上 其中词汇层次上体现得最为突出 涉及的面亦最为广泛 例如 汉语中表亲关系泾渭分明 表兄和表弟 表姐和表妹 区别甚严 既要说出性别 还要分出大小 而英语却笼而统之 一律称为cousin 同样地 英文中的uncle和aunt在汉语中亦无外延相同的对应词 9 2 词义联想 词汇空缺 只不过是文化汪洋中的一滴水 更能反映文化差异的乃是不胜枚举的词义联想 有些词汇即使表达的理性概念相同 往往亦会因文化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 例如 中国人喜欢用 月有阴晴圆缺 象征人的 悲欢离合 故此 满月 常能勾起美好幸福的联想 而法国人却常用 满月 形容人的 圆滚滚的大面孔 10 总之 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建立了自己的文化体系 表达同一理性概念的词 由于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下不断使用 获得了附加在理性意义之上的不同的联想意义 因而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 在跨文化的语言交际中 读者有时与作者不能 灵犀相通 撇开其它因素不管 是因为文化差异导致了接受心理差异 成了 相通 的障碍 11 二 文化差异在句法层次上的体现 汉语在句法上重意合 没有繁复的变位 变格 形态变化 印欧语言是形义融合 意在则形达 句子结构比较严谨 12 汉语的这些特征和汉民族在哲学上重了悟不重形式论证 在艺术上主张 神似 的悠久文化传统是分不开的 中国哲学 艺术重心理时空 而西方则重自然时空 反映到语言上就是 汉语 流水句 式的时间型样态和印欧语言的空间构造 因此 不同文化心理造就了形态不同的句子结构模式 13 例如 中国画崇尚写意 寥寥数笔便可勾勒出一幅 陆羽高风 图 但画面上只有一个茶壶和一个茶杯 14 这就像汉语的句子组织 没有人 人们却可以意会到施事语 没有画茶或酒流入杯中的过程 人们却可以意会到动作语 杯中不画各色的茶和酒 人们却可以意会到宾语 壶口并不一定想着呗 甚至胡兵想着杯也不要紧 这又很像句子语序灵活 词语组合方便的意合特征 15 三 文化差异在语域层上的体现 外国友人到中国人家里做客 见到男主人的妻子时 说一句 yourwifeisreallybeautiful 之类的恭维话 在西方文化类似的语境里是司空见惯的 但汉民族文化显然难以接受这种率直的恭维方式 中国人在街上碰到熟人 说句 你到哪儿去 是寒暄的套语 无可厚非 但对西方人 这种探问隐私的方式未免失之粗鲁无礼 16 试论语言的吸收 同化功能与民族文化心理 一 英语英语是号称具有 世界性词汇 的语言 因为英语中有很多的外来词 这些外来词多半来自拉丁文 或者说得更清楚些 多半来自拉丁语和法语 英语借用外来词语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即语言学上所说的密切借用和文化借用 17 1 密切借用 密切借用是指两种语言在同一地区 同一政区里同时使用 这种情况多半由于外族入侵的结果 如1066年 诺曼征服 后英国的征服者讲所谓 低等语 即英语 征服者讲 高等语 即法语 造成两种语言并存的局面 move moverpiece pecefirm ferme 18 2 文化借用 文化借用顾名思义 是指各民族通过文化交流和其他方式的接触 借用吸收其他民族的语言成分 例如 英国7世纪后的 传教时期 古英语就靠这种途径借用的大量的有关基督教的拉丁词语 像church minister angel devil apostle mass等 19 二 汉语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在和国内兄弟民族长期相处 和各国人民长期交往的过程中 汉语也吸收了一些外来词语 其中好多已被汉语同化而成为汉语词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 和英语相比 汉语吸收外来词语的数量简直是太少了 20 例如 汉代来自匈奴和西域的借词 骆驼 猩猩 琵琶 石榴汉代以后从印度梵语中借入的佛教用语 佛 菩萨 沙门 忏悔元朝时从蒙古借入的词 胡同 站 蘑菇汉语从西方吸收的外来词 咖啡 coffee 雷达 radar 幽默 humour 21 由此可见 汉语吸收 同化外来词语的功能与英语相比是很弱很弱的 这主要是因为民族文化心里制约了语言的吸收同化功能 英语民族是 开放型 的民族心理 这种开放性心理就会促使英语去吸收同化各种语言中新颖别致的外来词语 我们民族的传统素质中 包含着民族的淳朴 善良等一些优质因素 同样也存在某种牵累的因素 诸如惰性 墨守成规 安天乐命等 这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