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的手》习作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的手》习作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的手》习作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的手》习作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的手》习作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的手作文课课堂实录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指导教学实录 商丘市民主路第二小学 张捷设计理念“有的手粗大有力,有的手温暖细腻,有的手稚嫩灵巧每个人的手都不同,以的手为题写一篇习作。”这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内容。本次习作给出了明确的写作范围“的手”,但没有清晰的习作要求。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未必能通过己有的认知,得出“描述手的外形特点,并简单记述有关手的故事,通过写手的特点来表达人的特点”这样的审题解析。课标对本学段的习作要求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根据对学情的了解,四年级的学生己经会简单的叙事,但对手的外物特点却不会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去描述,因此本次习作指导课重点指导学生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描述静态与动态手的特点。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自己或别人的手,以课文为范例,学习用鲜活准确的语言描述静态的手的特点。 2.尝试合理使用动词和次序词,把动态的手写得活灵活现。 3.明白“写手即是写人”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1、 拓展创新思路,学会多角度补充习作题目 1.(导入新课之后)师:谁来说说,刚才视频中的手影表演者,有着一双双怎样的手?(板书:怎样的?) 生:灵巧的手;灵活的手;神奇的手 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什么样的手? 生:粗糙的;有力的;光滑的;细腻的 设计意图:习作离不开生活。本环节从课前的手影视频入手,延伸到学生的生活认知,看似让学生信马由缰地描述手的特点,实际上是在调动学生的词汇储备,并在互动交流中丰富学生的词汇表达。 2.师:回忆一下,在本单元一双手一课中,主人公张迎善有着一双怎样的手? 生1:他有着一双粗糙有力的手。 生2:他的手长满老茧,像鼓皮一样硬,像老干蘑一样粗糙。 师:对,但这双不起眼的手却做了一件怎样伟大的事? 生:张迎善的手为祖国创造了绿色的金库。 师:是啊,那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这是一双创造了绿色金库的手。3.师: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最熟悉的又是谁的手?(师板书:谁的?)生:父母的;自己的;朋友的 师:(出示不同职业者的手)猜一猜,这会是谁的手? 生:(根据手上的水泡和胸前的奖牌)体操运动员的手。 师:体操运动员用满是水泡和老茧的手,为祖国争了光,我们还可以说,这是一双(学生接答:为祖国争光的手)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大家的思路正在慢慢地打开。用刚才的思维方式想一想,如果把“医生”这个身份隐藏起来,我们可以怎么形容这双手?(出示医生的手) 生1:这是一双救死扶伤的手。 生2:给予病人第二次生命的手。 生3:一双充满爱心的手。 师小结:同学们,看来我们在补充这个作文题目时,思维可以一分为二(指着板书),既可以补充这是一双怎样的手,还可以补充,这是谁的手。既可以补充一个词语,还可以补充一个短语或词组。 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呈线性发展,他们总是拘泥于己有的认知去接触新事物,在补充作文题目时一般会选择约定俗成的词语,如“温暖的、粗糙的、妈妈的”等,缺乏新意,束缚思维。本环节采用拓展思路、逆向思维的方式,鼓励学生另辟蹊径,帮助他们打开另一扇思维大门。 二、范文引路,提炼写法 (一)巧用修辞,描写静态的手 1.师:学了第四单元“手”这个主题单元,相信大家对张迎善的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是如何描写张迎善的手的?同桌之间讨论讨论。?(出示: 在两只手握到一起的一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活像半截老松木! 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 生:作者把张迎善的手比作老松木,鼓皮和老干蘑,来突出他的手又硬又粗糙的特点。 师:对,请大家看看这两段文字,想想作者又是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手的特点的呢?你又有什么新发现呢?(出示: 钢琴演奏师的手果然与众不同,她的手指又细又长,线条流畅,手上的皮肤白嫩,就像刚剥了壳的鸡蛋。 他的一双手很大,布满皱纹,青筋突起,但他的双手非常有劲。他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搓下一根玉米上的玉米粒,速度简直比火箭还快! ) 生1:我发现第一段文字作者把钢琴演奏师的手比作剥了壳的鸡蛋,就写出了她的手又白又嫩的特点。第二段文字说“他”的手搓玉米的速度比火箭还快,就突出了主人公手有力、灵活的特点。 生2:也就是说我们写手的时候,不光可以用比喻,还可以用其他的修辞手法,只要你能写出手的特点。 师小结:对,这就是第一个习作小窍门: 认真观察抓特点,巧用修辞才明显。(师板书) 2.师:大家真棒,这么快就领悟到了作者的描写方法,了不起!请大家看一看,这又是谁的手,我们能不能试着来描述一下? 生1:这是一双婴儿的手,他的小手白白嫩嫩,像刚出锅的小笼包子,(众生笑)双手轻轻合扰在一起,手背上还有一个个小酒窝呢,真可爱。 生2:小宝宝的手真是萌萌哒,一双小手肥肥嫩嫩的,上面还有一层油般的光泽,那样软,那样嫩,真像刚舀在碗里的汤圆,让人忍不住想轻轻亲上一口。设计意图:手虽然是每天必见的器官和工具,但学生们却因极其熟悉而熟视无睹。如何把有形的物体转化成鲜活的文字?本环节从学生熟悉的课文入手,延伸出两段描述文字,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如何描写静态的手除了常用的比喻之外,还可以综合运用各种修辞,只要语言贴切、恰当,能准确写出手的特点即可。(二)准确使用动词和次序词,写准动态的手 1.师: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这段话,想想小作者如何写工作着的手的? (出示:面人师傅的摊子放着五颜六色的橡皮泥,以及捏面人所需的工具。这时,站在旁边的一个小男孩说:“师傅,帮我捏个猪八戒吧!”“行,没有问题!”师傅笑着一边说,一边揪起一些白色的橡皮泥,两手相互搓着,然后用小刀尖轻轻地一挑,挑出猪八戒的鼻孔,又拿了一些橡皮泥,稍稍捏一下,不一会儿,一个猪八戒的鼻子就做好了。) 生1:作者用了许多动词,来表现面人师傅手的灵活。 生2:我发现这些动词不一样,这样才能写出手的不同动作。 师:对,正因为动词多种多样,才能准确描写出手的不同动作,把工作的手写得活灵活现。 2.师:昨天布置了一个小任务,观察家人或自己作家务时或做手工时的动作,现在请大家运用学到的方法,来写一段话。(生写,写后交流,互评修改) 3.师:有一个同学写了一段外婆包饺子的片段,大家看看他是如何把外婆的动作写得很有条理的?(出示: 只见外婆熟练地拿起饺子皮,托在手中,先用筷子快速地夹起一小块饺子馅,放入饺子皮中,然后将饺子皮的两端捏紧,接着又把周边也捏在一起。左一下右一下,一个好吃又好看的饺子就包好了,饺子皮上还有好看的花纹呢!) 生:小作者在描写时,不光用了准确的动词,还用了一些表示顺序的词。有“先、然后、接着”等词。师小结:对,看来在写手的动作的时候,不光要准确使用动词,还要注意写出动作的次序。这就是第二个写作小窍门:动词准确又多样,写清顺序不能忘。(师板书) 师:现在就请大家再次修改自己的文章,注意次序词的使用,使文章语句通顺,描写具体。 设计意图:中年级的习作教学,片段练习仍是基础,学生只有写好片段才能缀段成篇。本环节在承接手的静态描写教学后只抓两个训练点:用准动词,写清次序,切口小,学生易于掌握,也为日后写动作描写、活动描写打下基础。3、 回归中心,明确习作主旨 师:大家想一想,作者描写张迎善的手,仅仅是为了告诉读者主人公手的特点吗? 生:我感觉作者是为了赞扬张迎善为祖国的林业事业做出的贡献。 师:由此可见,写人们的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