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_20121129082048937.doc_第1页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_20121129082048937.doc_第2页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_20121129082048937.doc_第3页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_20121129082048937.doc_第4页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_20121129082048937.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速度2、理解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理解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关系3、学会利用二分二至光照图,分析地球不同纬度地带正午太阳的变化规律(纬度和季节)。4、理解南北半球昼夜长短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的规律。5、理解四季的含义,了解四季的划分。6、理解五带的形成原因,了解五带的划分及各带日照情况。(二)、过程与方法:1、分析“地球的公转”图片认识地球公转的概况,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2、通过观察多媒体演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完成活动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3、结合图示认识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和季节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4、引导学生观察“二分二至”图,始终根据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昼夜弧的关系推到变化规律,培养其研究学习的能力。5、联系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探索四季更替的原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6、会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楼间距、太阳能安装等现实生活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和昼夜长短变化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2、培养关注身边现象、学以致用的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4、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二、教学重点:1、地球公转的运动规律及特点。2、黄赤交角的形成。3、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三、教学难点:1、黄赤交角的形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2、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四、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设备及课件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从小就从儿歌中知道“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球小,月球绕着地球跑”,那么它们为什么会绕着别的星球跑呢?【板书】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自主学习】看课本图1-3-2观察地球公转的轨道的方向、周期和形状?【板书】一、地球的公转1、 方向:自西向东2、 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3、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这种形状会对地球的公转产生什么影响?(提示:对于公转速度方面。)BA【板书】 4、速度:近日点(1月初) 速度较快 远日点(7月初) 速度较慢【设问】一月份日地距离近,七月份日地距离远,而我们感到七月气温要比一月气温高得多,为什么距日近时反倒比距日远时气温低呢?【过渡】地球在公转的时候地轴是倾斜的,始终指向了北极星的方向,我们把地球公转的轨道面称为黄道面,把通过地心且与地球自转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面,这样就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夹角即为黄赤交角。【课件播放】黄赤交角的形成【自主学习】看课本图1-3-3观察黄道面与地轴的夹角是多少?这个夹角的度数与地球上哪些纬线的度数相同?黄赤交角的度数又和哪些纬线的度数相同? 夏至6月22日直射最北界北回归线S 春分3月21日直射赤道 秋分9月23日直射赤道 冬至12月22日直射最南界南回归线【合作探究】观察动画演示,思考黄赤交角的存在会对地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并完成P16的活动1。【补充】太阳直射点的概念。(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绘制的较好的图)【板书】 5、黄赤交角:【练习】南北回归线之上,每年各有几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几次太阳直射?(答案:南北回归线上一年一次,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2次。)【设问】那么请问盱眙有没有太阳直射?【学生讨论】没有,因为盱眙纬度是31N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故无太阳直射的机会。【过渡】在地球公转过程中,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了?H【板书】二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自主学习】阅读课本,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板书】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自主学习】一日之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而太阳高度则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即正午12点种的太阳高度。【合作探究】一天当中太阳高度也是不断在变化的,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那同一天同一时刻不同纬度的点,他们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吗?如果不同有什么样的规律?看课本P16图1-3-6总结。【学生分组讨论】略【板书】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多媒体演示】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归纳小结】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3)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合作探究】那么同一个地方一年当中的正午太阳高度都相同吗?看课本P17图1-3-7总结。【拓展】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变化与一年中的气温高低变化有关吗?画图说明。你能解释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了吧。(太阳高度角小,冰雪反射率大,冰层厚海拔高。)【合作探究】那么同一个地方一年当中的正午太阳高度都相同吗?看课本P17图1-3-7总结。【板书】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自主学习】随季节变化:任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近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反之,达最小值。所以:(1)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冬至时达最小值。(2)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夏至时达最小值。(3)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远时,达最小值。【课后作业】1、我国每年的国庆节假日期间,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 ( )A.逐渐加快 B.逐渐减慢C.先加快后减慢 D.先减慢后加快2、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远日点时: ( )A.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B.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C.北半球正值夏季 D.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3、正午太阳高度是 ( )A.一定大于0 B.是当地区时12点的太阳高度C.一定是90 D.是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4、北半球夏至日,下列城市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正确的是 ( )A广州、北京、哈尔滨、杭州 B哈尔滨、北京、杭州、广州C广州、杭州、北京、哈尔滨 D哈尔滨、广州、北京、杭州【探究活动】观察当地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持续一个月,最后总结变化规律。记录当天日出日落的时间,连续记录一个月,观察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板书设计】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地球的公转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3、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4、速度:近日点(1月初) 速度较快 远日点(7月初) 速度较慢5、 黄赤交角:二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结合自转来学习,方向、周期、轨道、速度都要让学生记忆清楚。此外要多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真正参与课堂,这一块我做的还不是很好,需要以后注意。 第2课时【复习旧课】1、复习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自转方向、速度周期及太阳直射点的规律。 2、通过相关练习检测学生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规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觉得一年中每天白天的时间都一样长吗?如果不一样长,有什么样的规律?SN(学生自由发言)【思考】那么在一年中我们如何准确的确定某点的昼夜长短情况了?【板书】三、昼夜长短的变化【自主学习】看课本图1-3-8,了解昼夜弧的概念,并讨论昼弧、夜弧长短与昼夜长短的关系?【板书】1、昼弧与夜弧 2、昼弧、夜弧长短与昼夜长短的关系:【自主学习】昼弧、夜弧长短与昼夜长短的关系:晨昏线把地球上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如果昼弧大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如昼弧小于夜弧则昼短夜长;如昼弧等于夜弧则昼夜等长。【合作探究】读图1-3-9,观察每幅图中太阳直射哪个纬度?哪个纬度的昼长最长?赤道地区的昼夜长短又如何?【板书】3、昼夜长短的季节与纬度变化【分组讨论】观察多媒体动画演示,分析同一地点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 【投影】(斜体部分为学生填写内容)夏半年(3.21-9.23):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同一地点随季节的变化 冬半年(9.23-3.21):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春秋分(3.21-9.23):全球各地昼夜平分。赤道:始终昼夜平分。【分组讨论】再次观察多媒体动画演示,分析同一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投影】(斜体部分为学生填写内容)夏半年: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同一时刻随纬度的变化 冬半年: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春秋分:全球昼夜等长极昼:在北极,极昼范围从春分开始从极点逐渐变大,到夏至日时,极昼范围最大,随后又开始变小。【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填空,完成下表:【活动与探究】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8页看一下活动题,仔细读图思考。(答案:昼夜平分CCBDA)【小结】二至日时,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二分日,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小;赤道上无昼夜长短变化,终年昼夜平分。【课后作业】1、教师节这一天下列各地白昼最大的是( ) A.悉尼 B新加坡 C.广州 D.莫斯科2、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下列日期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大的一天是( ) A 春节 B 劳动节 C 国庆节 D元旦如图所示为6月22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比例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长),回答34题:3、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4、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右偏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SNab图1-3-55、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图1-3-3)(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回答:(1)此图所示日期为 ,北半球的节气为 。(2)此时全球昼、夜长短如何? (3)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如何变化? (4)图中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此刻的太阳高度为 , b点的昼长为 。【板书设计】三、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弧与夜弧2、昼弧、夜弧长短与昼夜长短的关系:3、昼夜长短的季节与纬度变化【教学反思】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个难点,学生如果不认真听讲是很难搞懂的。需要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第3课时【导入新课】一年中,随着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和各地昼夜长短随时间的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不同,造成地球表面的季节更替。【板书】四、四季的更替【活动与探究】以自己家乡的四季变化,探究四季更替的原因?【板书】1、四季更替的原因(学生讨论及发言)黄赤交角是影响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这是因为: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大而高纬小,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归纳小结】全球除赤道以外,同一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知识拓展】请同学们阅读29页“知识窗”,说明季节的划分有哪几种划分?【板书】2、四季划分【比较】从天文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以24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在二十四节气中。有的节气告诉人们季节的更替,如立春表示冬天即将结束,春天即将开始;有的节气告诉人们气候的变化,如小暑表示夏至以后天气开始炎热起来;有的节气则对安排农事活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惊蛰表示雨水过后将有春雷轰鸣,大地万物复苏,此时是春耕大忙的时节。【讨论】同学们知道哪些节气?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多媒体展示】二十四节气歌,让学生集体大声朗读。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西方四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比我国天文四季晚一个半月。【合作探究】思考全球各地的四季变化是否都很明显?如果不,变化明显和不明显的分别是那些地方?并试着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来解释。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西方四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比我国天文四季晚一个半月。【分组讨论】从天文四季与气候四季、西方四季的差别。【过渡】同一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变化的规律,形成了五带。五带的划分是以什么为依据,又是怎样划分的?【板书】3、五带的划分(1)划分方法(2)划分依据:有无太阳直射或有无极昼极夜现象五带划分: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地球公转与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关系12月22日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次年12月22日(冬至)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A B C D直射点的季节移动ADCA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昼夜长短的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