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 人教版.doc_第1页
高一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 人教版.doc_第2页
高一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 人教版.doc_第3页
高一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 人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编制人:段小丰 编写时间:2013年1月15日 使用时间:2013年1月18日 年级: 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审批:【学习目标】1. 结合马克思的生平、著作和历史贡献,深入理解本文的思想文化内涵,把握文章主旨。2.反复诵读并揣摩重点语句,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和用词的妙处。【学习重点】1.结合文本阅读,深刻理解本文的思想文化内涵和文章主旨。2.结合对文本结构的分析,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学习难点】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形象,而且富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艺术特色。【学习方法】1.反复诵读本文,理清文章脉络,归纳概括信息。2.分组讨论,探究质疑。【课前预习】(40分钟)一、【知识储备】(认真阅读相关材料,提取重要信息)(A级)1背景介绍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的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又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2.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市。1843年迁居法国巴黎。中学毕业后,先后入波恩大学、柏林大学研究法学、历史学和哲学。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当时,英法两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848年法国巴黎无产阶级的起义震动了整个欧洲。就在这样的历史时代,1844年9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见(恩格斯于1820年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的巴门城)。从此“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他们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他们参加共产主义者同盟,共同草拟了该同盟的纲领,即共产党宣言。1864年,马克思在伦敦创建了国际工人协会(在第二国际成立后才称第一国际),奠定了国际组织的基础。从1870年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住在伦敦,“他们两人始终过着充满紧张工作的共同的精神生活”。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他的最伟大的著作资本论就是这方面研究的结晶。作为马克思伟大事业的终身战友的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出色地完成了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整理出版工作,卓越地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直至1895年8月5日因病逝世。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3悼词本文是一篇悼词。悼词是对死者的生平的评述和对死者深切的悼念,即“论其人”和“述其哀”。悼词作为演讲词的一种,当然具有演讲词的一般特点。演讲是演讲者在特定的时境中,借助有声语言(为主)和态势语言(为辅)的艺术手段,针对社会的现象和未来,面对广大听众发表意见、抒发情感,从而达到感召听众并促使其行为的一种现实的信息交流活动。它的手段是语言,媒介是感情,目的是感召听众。演讲词总体来讲,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好的演讲词,决不会只局限于运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而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以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本文就做到了这一点。当叙则叙,该议则议论,应抒情则抒情。马克思的逝世,震惊世界,马克思的革命活动,需让世人清楚,这当然需要加以叙述;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马克思的历史功绩,需要给予评价,就需要运用议论;而抒情则贯穿在整篇文章中。议论、叙述、抒情在段落中也是如此,三者有机融合,结合得很完美。由于恰当地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讲话的也就得到了完美的展现,讲话也就具有了意味隽永、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悼词,在结构上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结尾表达对死者的悼念之情。二、【涉入文本】(A级)1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形、义。芜杂 卓有成效 诽谤 嫉恨 诬蔑驱逐 衷心 莱茵河不可估量 竞相 豁然开朗诅咒 给予 坚忍不拔 浅尝辄止 永垂不朽辩证法2根据悼词的特点,理清本文的结构。3画出文中表达作者这些情感的字、词、句、段。4.马克思一生最主要的贡献有哪些?5.熟读课文,提出疑难。【课上学习】一、【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下列问题。(B级)1.作者在开头用了怎样的手法来表现马克思的逝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思考:把“不可估量”换成“巨大”,“空白”换成“严重情况”,效果怎么样? 3.怎样理解第一句话当中的两个“思想”?(二)、速读课文,3-7段,回答问题:(C级)4.第6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怎样?马克思是怎样认识科学的?5.结合文本,说说马克思何以是一个科学家而且又是一个革命家?6.为什么说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污蔑的人?二、【合作学习】(D级)理解和分析下列语句:1.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2.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3.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4.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及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划分句子成分)三、【课堂讨论】恩格斯说“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而现在我们在悼念谁的时候,都只说“某某永垂不朽”,这里却为什么说“将永垂不朽”?四、【问题探究】(E级)这篇文章里的第三段第四段说的是马克思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而第五段第六段说他是一位科学家,而第七段又说他是一位革命家。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的贡献时说了两个“对于”: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在结构上有没有矛盾?怎样解释这个问题?五、【课堂总结】(从知识、方法、思想等方面总结自己本节课的学习)1.我的收获: 2.我的困惑:六、【巩固训练】(B级)1.加点字注音估量( ) 诽谤( ) 芜杂( ) 豁然开朗( )悼念( ) 勒令( ) 卓有成效( ) 譬如( ) 嫉恨( ) 衷心( ) 得心应手( ) 2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 。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 宗教观念,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 地研究的。A探索 以至 浮浅 B摸索 以致 肤浅C摸索 以至 肤浅 D探索 以致 浮浅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偶尔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几首小诗,对他崭露头角的才华和卓有成效的表现,同学们赞不绝口。B在两会期间,代表们提出了种种议案,出神入化,喊出了群众的呼声。C有些人的科学见解,远远超出同时代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洞若观火。D一些青年做事缺乏长远眼光,刚入门就打退堂鼓,这种浅尝辄止的做法耽误了多少青春。4“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利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