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品质工程师核心技能提升-RbCPPT课件_第1页
QE品质工程师核心技能提升-RbCPPT课件_第2页
QE品质工程师核心技能提升-RbCPPT课件_第3页
QE品质工程师核心技能提升-RbCPPT课件_第4页
QE品质工程师核心技能提升-RbC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課程提纲 QA即英文QUALITYASSURANCE的简称 中文意思是品质保证 定义是 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品质要求 而在品质管理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 QA的定义 一 品质工程师 QE 的角色认知 1 1 QE 品质工程师 QualityEngineer 例 职责如下 1 负责从样品到量产整个生产过程的产品质量控制 寻求通过测试 控制及改进流程以提升产品质量 2 负责解决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质量问题 处理品质异常及品质改善 3 产品的品质状况跟进 处理客户投诉并提供解决措施 4 制定各种与品质相关的检验标准与文件 5 指导外协厂的品质改善 分析与改良不良材料 1 新品管时代QE面临的挑战 质量工程师不是一个传统狭隘的质量概念 而是一项综合性和系统性较强的社会性考试 它涵盖了综合知识 也侧重了专业技术 以后它的市场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市场成熟度也会越来越高 质量工程师不应该是职业 而是执业 职业好比耳朵 是选择性的 而执业就像是手 是强制性的 质量工程师应从职业转化为执业 由耳朵转化为手 韩福荣 全 杂 新 齐 精 细 一 品质工程师 QE 的角色认知 管理层的参与及目标 程序及规划 品质控制原则 设计与规范控制 采购控制及供应商评估 生产控制 市场营销与售后服务品质功能 文件化 缺陷与故障分析及纠正措施 不合格控制 品质保证的一般内容 一 品质工程师 QE 的角色认知 QE的角色定位与行业定位特点 2 1 QE的任务 掌握和管理各种品質技術的才能 能將掌握的管理科學知識付諸于行動 具有与其它部门和员工配合的技能 一 品质工程师 QE 的角色认知 你认為QE应該包括哪些职能 3 1 QE的角色定位与行业定位特点 举例 一 品质工程师 QE 的角色认知 一 品质工程师 QE 的角色认知 2 品质管制的演进与PDCA循环图 与全面质量管理关系 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演进 一 品质工程师 QE 的角色认知 2 品质管制的演进与PDCA循环图 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差异性简易比较 1 操作者控制阶段 产品质量的优劣由操作者一个人负责控制 2 班组长控制阶段 由班组长负责整个班组的产品质量控制 3 检验员控制阶段 设置专职品质检验员 专门负责产品质量控制 4 统计控制阶段 采用统计方法控制产品质量 是品质控制技术的重大突破 开创了品质控制的全新局面 5 全面质量管理 TQC 全过程的品质控制 6 全员品质管理 CWQC 全员品管 全员参与 一 品质工程师 QE 的角色认知 2 品质管制的演进与PDCA循环图 一 品质工程师 QE 的角色认知 2 品质管制的演进与PDCA循环图 八大步骤 1 计划 策划阶段包括以下四项工作内容 分析现状通过现状的分析 找出还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尽可能地以数字来说明 寻找原因在所收集到的资料的基础上 认真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 提炼主因从各种原因中找出影响质量的最主要的原因 制订计划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 制订技术组织措施方案 并具体落实到执行者 一 品质工程师 QE 的角色认知 2 品质管制的演进与PDCA循环图 八大步骤 2 实施 3 检查 4 处理 总结经验 进行标准化总结经验教训 估计成绩 处理差错 把成功的经验肯定下来 制订为标准 记录在案 作为借鉴 防止今后再度发生 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将没有解决的遗留问题 转入下一个管理循环 作为下一阶段的计划目标 处理阶段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 品质工程师 QE 的角色认知 2 品质管制的演进与PDCA循环图 3 品质工程师 QE 在品质管理中的功能 品质体系设计中QE的策划活动 品质体系执行中QE的监督功能 客诉处理中QE的对策分析 供方管理中QE的审核与辅导 一 品质工程师 QE 的角色认知 1 品质体系设计中QE的策划活动 3 品质工程师 QE 在品质管理中的功能 一 品质工程师 QE 的角色认知 2 品质体系执行中QE的监督功能 如何貫徹 下道工序就是客戶 的指導思想 如何發揮品檢工作的 把關 与 預防 作用 如何盡可能地使產品品質特性進行數据化 如何定期按 PDCA 開展專項品質管理工作 如何將審核中所發現的不符合項徹底解決 3 品质工程师 QE 在品质管理中的功能 一 品质工程师 QE 的角色认知 3 客诉处理中QE的对策分析 顧客投訴分析的結果應是對顧客投訴特点及趨勢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 在統計比較期間 位居主要因素的系統因素有哪些變化 如替換 消長或新生 在發生頻率上各因素有什么表現和變化 有哪些因素發生了明顯或重大變化和這些變化產生了什么影響 有哪些因素一直沒有變化 有哪些因素是新出現的 等等 五 系統因素的變化及改進建議 1 顧客提出了更高標准的需求或期望 2 顧客對產品功能特性有新的或更苛刻的需求 3 顧客對產品的某些控制項目极其敏感 4 顧客反饋意識指出產品的落后面 5 產品的某項缺陷的投訴反常上升 四 注意找出顧客關注的焦点 統計比較期間 投訴宗數及涉及銷售量与同期銷售量的比較 投訴涉及產品數量与同期銷售量的比較 投訴涉及產品數量与涉及批量的比較 單項產品的投訴比較 特別是對于單項的產品 要觀察其變化規律 作出相應的判斷 三 投訴与銷售量之間關系的分析 對于質量問題變化的描述 應該描述統計比較期間各項問題的主要變化 原屬于主要因素的質量問題有哪些變動 如替換 消長或新生 在發生頻率上 各項質量問題有些什么變化 有哪些問題發生了明顯或重大變化 如升 降或突現或消失 有哪些問題一直沒有變化 有哪些問題是剛剛暴露出來的 等等 對于質量問題應該同樣提出趨勢分析 二 質量問題的變化及趨勢 顧客投訴內容包括產品名稱 規格和型號 缺陷名稱 投訴宗數 涉及金額 顧客名稱或地域 發生投訴的顧客數量等等 對于投訴內容變化的描述 應描述統計比較期間內的變化 如期初与期末 產品之間 顧客群体或地域之間的投訴數量或金額的變化 對于投訴的發展趨勢分析指出 變化是趨升抑或趨降 這种升降是突躍式的還是漸變式的 或者是延續性的 是否存在著推動因素或者牽制因素 有些什么可喜的或者危險的征兆 發現了什么新的現象或規律 等等 一 投訴內容的變化及趨勢 4 7 3 品质工程师 QE 在品质管理中的功能 一 品质工程师 QE 的角色认知 4 供方管理中QE的审核与辅导 供應商審核的分類与方法 3 品质工程师 QE 在品质管理中的功能 一 品质工程师 QE 的角色认知 4 品质工程师 QE 在品质控制中的功能 过程控制计划设计中QE职责 过程控制中QE的执行策略要点 品质成本中QE的统计要求 作业管理中QE的IE手法 一 品质工程师 QE 的角色认知 样件 对发生在样件制造过程中的尺寸测量 材料与性能试验的描述 试生产 对发生在样件之后 全面生产之前的制造过程中的尺寸测量 材料和性能试验的描述 生产 对发生在批量生产过程中的产品 过程特性 过 每个控制计划包括三个阶段 控制计划 控制零件和过程的系统的书面描述 4 品质工程师 QE 在品质控制中的功能 一 品质工程师 QE 的角色认知 概念提出 批准 项目批准 样件 试生产 投产 策划 策划 产品设计和开发 过程设计和开发 产品与过程确认 生产 反馈 评定和纠正措施 计划和确定项目 产品设计和开发验证 过程设计和开发验证 产品和过程确认 反馈 评定和纠正措施 APQP进度图 1 过程控制计划设计中QE职责 4 品质工程师 QE 在品质控制中的功能 一 品质工程师 QE 的角色认知 举例 过程分析和控制方法 图 是采用因果图 老七种工具之一 进行过程分析的概念 协作 持续改进 顾客满意 方法和制度 环境 人员 持续改进环 顾客要求 材料 设备 冶金学 化学 尺寸 机器 材料准备 夹具 工装 协作 交流 培训 知识 操作变差 湿度 照明 环境温度 清洁度 设定 指导书 测量系统 预防维护 人机工程学 图1 4 品质工程师 QE 在品质控制中的功能 一 品质工程师 QE 的角色认知 1多方论证小组的成立1 1当决定承接某项新产品或较复杂的换型产品时 由技术中心根据所开发的产品的复杂程度和技术含量等客观要求 组织相关部门中的合适人员成立多方论证小组 1 2多方论证小组这个动态机构是永远存在的 但是小组中的成员是根据不同产品 不同项目由不同的人员组成的 1 3多方论证小组随新产品开发或改型产品开始时成立 并随新产品转入量产和换型产品完成而自动解散 当新的产品或项目开始时 新的多方论证小组又随着成立 多方论证 APQP FMEA 小组作业程序 2多方论证小组的构成2 1按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进度表 组成多方论证小组 2 2多方论证小组成员应视开发产品或换型产品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酌情增加或减少 4 品质工程师 QE 在品质控制中的功能 一 品质工程师 QE 的角色认知 3多方论证小组活动范围3 1每项开发产品或换型产品应选出小组长 3 2应确定每位组员的职责 承担的任务 3 3小组长召集组员共同讨论 识别顾客的要求 3 4确定顾客的特殊要求 3 5选择必须加入的分承包方和顾客代表 3 6消化顾客的期望和要求 3 7设计 工艺可行性的评审 3 8确定成本 时间安排 3 9确定来自顾客的帮助 建立与顾客的联络和小组内的沟通 3 10确定应提供的文件和记录 4 品质工程师 QE 在品质控制中的功能 一 品质工程师 QE 的角色认知 4多方论证小组的工作任务 4 1多方论证小组的成员都是项目的设计及先期质量策划的执行者 具体在自已分担的职责范围内做到 a 认真填写 控制计划表 b 找出并控制全部 特殊特性 c 尽量预见潜在的失效模式 并对后果进行分析 d 制定优先减少不合格品计划 e 参与项目相应阶段的验证与评审 4 2对五个阶段的输出文件进行确认和评价并提出相关证实 4 3在新产品试制或其它相关重要过程中 多方论证小组应进行现场跟踪指导 4 品质工程师 QE 在品质控制中的功能 一 品质工程师 QE 的角色认知 2 过程控制中QE的执行策略要点 一 品质工程师 QE 的角色认知 2 过程控制中QE的执行策略要点 三 品质工程师 QE 在品质控制中的功能 3 品质成本中QE的统计要求 三 品质工程师 QE 在品质控制中的功能 4 作业管理中QE的IE手法 工作原理 三 品质工程师 QE 在品质控制中的功能 4 作业管理中QE的IE手法 改善的重要性 三 品质工程师 QE 在品质控制中的功能 4 品质工程师 QE 对品质改善的贡献 品质理念建设中QE的宣贯要求 通过组建QCC品管圈 通过FMEA作好品质预防管理 纠正预防措施中的QE技术应用 一 品质工程师 QE 的角色认知 预防大于治疗 服务品质重于产品品质 创新管理理念 1 品质理念建设中QE的宣贯要求 4 品质工程师 QE 对品质改善的贡献 4 品质工程师 QE 对品质改善的贡献 2 通过组建QCC品管圈 品管圈活动就是 同一工作现场 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 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 所组成的小集团称为品管圈 何谓品管圈活动 这个小集团 做为全面品质管理 CWQC TQM 的一环 在自我启发 相互启发下 活用各种QC手法 全员参加 对自己的工作现场不断地进行维持与改善的活动 称为品管圈活动 可以提高现场基层干部 班组长的管理能力及领导力 进而提高部门绩效 可以提高最基层员工们的品质意识 问题意识及改善意识 并能将此气氛渗透至现场每一个角落 可使现场成为品质保证的核心 使各部门管理稳定并持续进步 总经理方针目标之达成度得以提高 可以提高员工对上班工作的喜悦与成就感 并提高员工向心力及士气 进而提高效率 可达成全员参与 全员品管及自主管理的功效 可使圈员们自动自发 做事更主动更积极 可使前后工程 部门间相互协力 促进沟通 消除本位主义 可使Q 品质 C 成本 D 交期 M 士气 S 安全 达到更佳 可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 可使CWQC TQM推行更加落实 品管圈活动的目的 4 品质工程师 QE 对品质改善的贡献 4 品质工程师 QE 对品质改善的贡献 3 通过FMEA作好品质预防管理 FMEA基本思路 FMEA的理解 FMEA的實施時机 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ailureModeandEffectsAnalysis 案例 典型缺陷原因 缺陷模式和影響 4 品质工程师 QE 对品质改善的贡献 3 通过FMEA作好品质预防管理 4 品质工程师 QE 对品质改善的贡献 4 纠正预防措施中的QE技术应用 二 QE的抽样技术与品质保证技能 统计方法基础 概率 随机 样本母体计数值的分配VS计量值的分配数据的收集样本的选择是一切的关键检验流程图与检验站的设置抽样计划的优劣与检验计划的制定连续生产型抽样计划制定及随堂练习计量值抽样检验的设计与实施 如何制定企业适宜的抽样计划问题分析网络图问题分析常用工具 1 统计方法基础 概率 随机 样本母体 二 QE的抽样技术与品质保证技能 科学家从抛钱币 掷骰子的现象中发现 抛掷的次数越多 每一面出现的次数就越接近一定的比率 著名的 蝴蝶效应 这一假设中 一只蝴蝶的振翅并不能改变什么 但当这一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产生时 微弱气流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 由此引起连锁反应 使得这个群体在概率学角度上形成总体运动趋势 那么一场灾难性飓风的到来就不可避免了 概 率 1 计量值 在数轴上连续分布的数值体系 由数轴上有限或无限范围内的所有点构成 如长度公差10mm 0 1 比如 一条钢棒的长度 直径等 一个灯炮的寿命 2 计数值 由数轴上有限个点可指明的无限个点组成的数值体系 在数轴上呈离散分布 是不连续的数值 计数值可分为 计件值 如不合格品数 和计点值 如疵点 污点 气泡等 比如 把钢棒按其长度分成三个等级 叫A B C 则以A B C描述的值即为计数值 3 计量值在一定的情况下可转为计数值 计数值导出的质量指标仍属计数值 1 统计方法基础 概率 随机 样本母体 二 QE的抽样技术与品质保证技能 数学的连续和离散的观点 2 数据的收集样本的选择是一切的关键 科学家从抛钱币 掷骰子的现象中发现 抛掷的次数越多 每一面出现的次数就越接近一定的比率 结论一 通过无数次实验 正反比例是一比一 二 QE的抽样技术与品质保证技能 3 检验流程图与检验站的设置 1 和产品形成过程有关的流程图有 1 作业流程图 工艺流程图 2 检验流程图 3 质量检验管理与方法2 流程图的概念和表达形式 1 作业流程图是用简明的图形 符号及文字组合形式表示的作业全过程中各过程输入 输出和过程形成要素之间的关联和顺序 2 检验流程图是用图形 符号 简洁明了地表示检验计划中确定的特定产品的检验流程 过程 路线 检验工序 位置设置和选定的检验方式 方法和相互顺序的图样 图例 检验流程图 检验流程图 一 流程图的基本知识 二 QE的抽样技术与品质保证技能 1 熟悉和了解有关的产品技术标准及设计技术文件 图样和质量特性分析 2 熟悉产品形成的作业 工艺 文件 了解产品作业 工艺 流程 路线 3 设计检验工序的检验点 位置 确定检验工序和作业工序的衔接点及主要的检验工作方式 方法 内容 绘制检验流程图 4 对编制的流程图进行评审 批准 二 检验流程图的编制过程 3 检验流程图与检验站的设置 检验流程图 二 QE的抽样技术与品质保证技能 一 检验站的基本概念检验站是根据生产作业分布 工艺布置 及检验流程设计确定的作业过程中最小的检验实体 二 检验站设置的基本原则1 要重点考虑设在质量控制的关键部位和控制点 2 要能满足生产作业过程的需要 并和生产节拍同步和衔接 3 要有适宜的工作环境 4 要考虑节约检验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5 检验站的设置不是固定不变的 应根据作业 工艺 的需要做适时和必要的调整 三 检验站设置的分类1 按产品类别设置2 按生产作业组织设置3 按工艺流程顺序设置 1 进货检验站 组 2 过程检验站 组 3 完工检验站 组 4 成品检验站 组 4 按检验技术的性质和特点设置 检验站的位置 二 QE的抽样技术与品质保证技能 1 進貨檢驗站 1 本組織檢驗 2 供貨單位進行檢驗2 工序檢驗站 1 分散式 2 集中式3 完工檢驗站 1 開環分類式檢驗站 2 開環處理式檢驗站 3 閉環處理式檢驗站 四 几种主要检验站設置的特点和要求 二 QE的抽样技术与品质保证技能 A 关键工序或关键部位 即影响产品主要性能和使用安全的工序或部位 B 质量不稳定的工序 C 出现不合格品较多的工序 D 工艺本身有特殊要求的工序 E 对以后工序加工或装配有重大影响的工序 F 用户普遍反映或经过试验后 反馈的不良项目 五 工序关键管理点设置原则 二 QE的抽样技术与品质保证技能 二 QE的抽样技术与品质保证技能 4 抽样计划的优劣与检验计划的制定 5 连续生产型抽样计划制定 举例 二 QE的抽样技术与品质保证技能 所谓允收水准 AQL AcceptableQualityLevel 是厂方认为满意的品质水准之一种不良率 生产者的产品其品质水准合乎此种水准即被判定为合格而验收 若品质水准低于此种水准则判定为拒收 6 允收水准 AQL AcceptableQualityLevel 二 QE的抽样技术与品质保证技能 7 计量值抽样检验的设计与实施 二 QE的抽样技术与品质保证技能 8 如何制定企业适宜的抽样计划 二 QE的抽样技术与品质保证技能 9 问题分析常用工具 二 QE的抽样技术与品质保证技能 发现问题的方法 三不法 3U 不合理Unreasonable不均衡Uneven不节约 浪费 Uselessness5WIH法 4MIE法 五大生产要素Man人员Machine设备Material材料Method方法Environment环境六大任务法 A12CPK 工序能力指數 A13PDCA 循環改善過程 5 1 10 13种发现问题工具与方法介绍 二 QE的抽样技术与品质保证技能 分層法示例 某空調維修部 幫助客戶安裝後經常發生製冷液泄漏 通過現場調查 得知泄漏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管子裝接時 操作人員不同 有甲 乙 丙三個維修人員按各自不同技術水平操作 二是管子和接頭的生産廠家不同 有A B兩家工廠提供配件 於是收集資料作分層法分析 見表一 表二 試說明表一 表二的分層類別 並分析應如何防止滲漏 QC7 NQC7手法应用举例 表一泄漏調查表 人員分類 表二泄漏調查表 配件廠商分類 QC7 NQC7手法应用举例 QCC實例 降低包裝作業的不良率 一 前言 二 選定主題 略 問題点評價矩陣图 QC7 NQC7手法应用举例 QC7 NQC7手法应用举例 QC7 NQC7手法应用举例 QC7 NQC7手法应用举例 QC7 NQC7手法应用举例 QC7 NQC7手法应用举例 将繁多的制程加以整理使有系统化易于理解 QC7 NQC7手法应用举例 效果推移图 QC7 NQC7手法应用举例 QC7 NQC7手法应用举例 三 QE如何控制过程预防问题发生 FMEA在品质工程技术的应用场合分析 系統有那些功能 特徵 需要條件 會有哪些錯誤 發生錯誤會有多慘 那些錯誤是什麼造成的 發生之頻率 有那些預防和檢測 檢測方法能多好程度 我們能做什麼 設計變更 過程變更 特殊控制 改變標準程序或指南 过程异常及改善的对象 4M 三 QE如何控制过程预防问题发生 三 QE如何控制过程预防问题发生 过程异常品质后果分析 质量功能展开 英文缩写QFD 是日本质量专家赤尾洋二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所谓QFD就是将市场的需求转换成代用特性 以确定产品的设计质量 并将其系统地展开到各功能部件的质量 零件的质量 直至过程要素 质量功能展开 QFD 三 QE如何控制过程预防问题发生 质量功能展开的程序有以下几个步骤 1 顾客需求展开 2 关键顾客需求确定 3 技术要求 质量特性 展开 4 质量表编制 5 关键质量特性确定 输出质量设定 质量功能展开 QFD 三 QE如何控制过程预防问题发生 三 QE如何控制过程预防问题发生 FMEA的工作流程图解析与排列图性能 运用DOE实验设计优化工艺流程 三 QE如何控制过程预防问题发生 某电子产品制造企业采用表面封装技术 SMT 生产其所需的电路板 其前线工艺为 SMT工艺流程图2006年1 3月份 该企业安装了一条新的生产线 但检测工序结果表明 新线的DPU水平较高 有5 的PCB板被检查为不合格 于是制造部 工艺部和开发部的几位工程师和几位有经验的工人组成了一个小组 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 首先他们采用因果分析图 对影响前线DPU的所有因素进行了分析 大家一致认为 第一道工序 即印锡浆时锡浆厚度波动太大是造成缺陷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按照工艺规程要求 锡浆厚度应为5 5 8 5mil 案例4DOE SPC应用案例 为了分析锡浆厚度波动的情况 工程师们首先进行多变异分析 他们选择了4个时间点 8AM 10AM 12AM 14PM 在每个时间点随机选择了3块PCB板 并且在每块PCB板上选了5个测量点 他们采用三维激光测厚仪进行了测量 其结果如下 根据上述数据 工程师们绘制了多变异图 运用DOE实验设计优化工艺流程 三 QE如何控制过程预防问题发生 运用DOE实验设计优化工艺流程 三 QE如何控制过程预防问题发生 通过多变异分析 工程师们发现主要的变异源于PCB板上不同测量点的变异 为了进一步确认锡浆厚度的变异情况 小组又进行了一次测量系统分析 他们分别选了A B C三名测量工人 实际上 该测量过程自动化程度很高 工程师们依据经验也可以判定 不同的测量工人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是很小的 但为了验证这一点 他们还是选了三名工人 按照测量系统分析的步骤 他们从生产线上随机抽取了10块PCB板 每块板上选中间点进行测量 每人测3次 得如下结果 运用DOE实验设计优化工艺流程 三 QE如何控制过程预防问题发生 P T比率 10 86 EV 10 86 AV 0这说明测量系统能力基本上能够满足要求 PCB板上锡浆厚度的变异主要是由工序本身的波动引起的 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可得到下列结果 运用DOE实验设计优化工艺流程 三 QE如何控制过程预防问题发生 利用8D发挥团队改进技术 请用8D的思路 将上述案例做成一个 闭环 见附表格式 四 QE利用团队导向解决任何问题促进沟通 8D手法及案例分析 跨功能性的问题点是导致公司出现重大质量事件的主要原因 公司在产品改善过程中 遇到的绝大部分问题都涉及到多个部门 8 运用的时机 8 团队改善的过程 有一台汽车故障不能行走为什么汽车不能行走因為引擎故障为什么引擎故障因為火星塞不点火为什么火星塞不点火因為火星塞潮濕沾水为什么火星塞潮濕沾水因為引擎蓋的密封漏水 以致水進入所以如果只是把火星塞換了 汽车是可以走了 但是不用多久火星塞又要潮濕 汽车又要不動了 但如果把密封也換了 那麼火星塞就可以使用壽命比較長了 8D手法及案例分析 地面上有油漬為什麼地面上有油漬因為A機器漏油為什麼A機器漏油因為橡膠密封不好為什麼橡膠密封不好因為密封橡膠質量不好所以橡膠密封要換 但如果再換不佳的橡膠那麼不多久又要再換了 所以不但要換 而且要換好的橡膠密封 Deming在上課時一直追問為什麼 為什麼 為什麼 一直到無法拆解下去 那麼才能算為根本原因 8D手法及案例分析 8D手法及案例分析 见附件 通用汽车的启示 认真对待客户的每一个投诉 从比较客观的角度 透过表面现象看到真正的问题 企业应充分理解客户的语言 将客户的语言转化为问题的客观描述 通过分析收集的数据 才能寻找到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 总结 因此 其它企业也应该像通用汽车公司那样 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使客户觉得满意 8D手法及案例分析 1 可以自行组织专案小组或分组 2 请小组内部进行充分商议 并扮演好自已的角色3 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表成果 请依据 通用汽车的启示 作一次闭环的8D报告 五 优秀品质工程师 QE 专业化技能 建立MSA测量系统分析系统 MSA是什么 它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它在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如何 怎样在企业质量管理中有效运用MSA方法 在日常生产中 我们经常根据获得的过程加工部件的测量数据去分析过程的状态 过程的能力和监控过程的变化 那么 怎么确保分析的结果是正确的呢 我们必须从两方面来保证 一是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质量 使用测量系统分析 MSA 方法对获得测量数据的测量系统进行评估 二是确保使用了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 如使用SPC工具 试验设计 方差分析 回归分析等 MSA MeasurementSystemAnalysis 使用数理统计和图表的方法对测量系统的分辨率和误差进行分析 以评估测量系统的分辨率和误差对于被测量的参数来说是否合适 并确定测量系统误差的主要成分 五 优秀品质工程师 QE 专业化技能 建立MSA测量系统分析系统 测量系统的误差由稳定条件下运行的测量系统多次测量数据的统计特性 偏倚和方差来表征 偏倚指测量数据相对于标准值的位置 包括测量系统的偏倚 Bias 线性 Linearity 和稳定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