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用-2017届高二(下)物理综合练习(22)2016.6.26.doc_第1页
学生用-2017届高二(下)物理综合练习(22)2016.6.26.doc_第2页
学生用-2017届高二(下)物理综合练习(22)2016.6.26.doc_第3页
学生用-2017届高二(下)物理综合练习(22)2016.6.26.doc_第4页
学生用-2017届高二(下)物理综合练习(22)2016.6.26.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届高二(下)物理综合练习(22)2016.6.261十九世纪被称为物理学“电的世纪”,电磁学在这一世纪迅速发展起来,很多物理学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按照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以下四位物理学家进行排序,其中正确的是()ABCD2历史上首先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存在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牛顿 C赫兹 D麦克斯韦31801年,一位英国科学家利用双缝发现了光的干涉现象,证实了光的波动性,他是A托马斯杨B泊松C牛顿D麦克斯韦4. 在物理学史上,首先提出光的电磁说的物理学家是 A. 麦克斯韦 B. 奥斯特 C. 惠更斯 D. 托马斯杨5建立电磁场理论,预言电磁波存在的科学家是 ( ) A爱因斯坦B牛顿C伽利略D麦克斯韦6电磁波包含了射线、红外线、紫外线、无线电波等,按频率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射线B红外线、无线电波、射线、紫外线C射线、红外线、紫外线、无线电波D紫外线、无线电波、射线、红外线7.下列各组电磁波,按波长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列是: A射线、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 B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射线C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射线 D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射线8、做简谐运动的物体每次通过同一位置时,可能不相同的物理量有 :( )A速度 B加速度 C回复力 D动能9振动着的单摆摆球,当它通过平衡位置时 ( )A回复力为零 B合力为零 C加速度为零 D速度为零10一个质点做简谐振动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质点的振动频率为4Hz; B.在10s内质点经过的路程是20cm;C.在5s末,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D.t=1.5s和4.5s末的两时刻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 11.将秒摆的周期变为4s,下面哪些措施是正确的( )A只将摆球质量变为原来的1/4 B只将振幅变为原来的2倍C只将摆长变为原来的4倍 D只将摆长变为原来的16倍12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变化的电场一定能产生磁场 B变化的磁场一定能产生变化的电场C恒定的电场一定能产生恒定的磁场 D恒定的磁场一定能产生恒定的电场13. 如图甲所示,弹簧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M、N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振子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0.4s时振子的加速度为零B0.8 s时振子的速度最大C0.4 s和1.2 s时振子的加速度相同0图乙t/sx/cm0.40.81.21.612-12D0.8s和1.6 s时振子的速度相同MON图甲0x14. 一个做简谐振动的弹簧振子,振幅为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T2时间内,振子所经过的路程一定是2A B. 在T4时间内,振子所经过的路程一定是A C. 在相隔T4的两个时刻,振子的速度一定相同 D. 在相隔T4的两个时刻,振子的速度一定不相同15、一个做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周期为T,振幅为A,设振子第一次从平衡位置运动到xA/2处所经最短时间为t1,第一次从最大正位移处运动到xA/2所经最短时间为t2,关于t1与t2,以下关系正确的是At1t2 Bt1t2 D无法判断16、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在曲轴AB上悬挂一个弹簧振子, 若不转动把手C,让振子上下振动,周期为T1,若使把手以周期T2(T2T1)匀速转动,当运动都稳定后,则 A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为T1 + T2B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为T2 - T1C要使弹簧振子的振幅增大,可让把手转动加快D要使弹簧振子的振幅增大,可让把手转动减慢17如图所示,在一根张紧的水平绳子上挂着四个摆,其中a、c摆长相等。让a摆在垂直于水平绳的方向振动起来,通过张紧的绳子给另外三个摆施加驱动力,使它们各自做受迫振动。可以观察到b、c、d三个摆的运动情况是( )abcdA三个摆的振动周期相同B三个摆的振动振幅相同Cb摆的振动振幅最大Dd摆的振动周期最小18NPM有一摆长为L的单摆,悬点正下方某处有一小钉,当摆球经过平衡位置向左摆动时,摆线的上部将被小钉挡住,使摆长发生变化,现使摆球做小幅度摆动,摆球从右边最高点M至左边最高点N运动过程的闪光照片,如右图所示,(悬点和小钉未被摄入),P为摆动中的最低点。已知每相邻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相等,由此可知,小钉与悬点的距离为( ) AL/4 BL/2 C3L/4 D无法确定19在同一地点,已知在单摆a完成10次全振动的时间内,单摆b完成6次振动,两摆长之差为1.6m,则两单摆摆长la与lb分别为( )Ala=2.5m,lb=0.9m Bla=0.9m,lb=2.5m Cla=2.4m,lb=4.0m Dla=4.0m,lb=2.4m20.A、B两个单摆,在同一地点A全振动N1次的时间内B恰好全振动了N2次,那么A、B摆长之比为 ()A. B. C. D. 21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振动的振幅不相等B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的振动频率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C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的振动速度等于波的传播速度D在机械波的传播过程中,离波源越远的质点振动的周期越大22一单摆的共振曲线如图所示,横轴表示驱动力的周期一单摆的共振曲线如图所示,横轴表示驱动力的周期,纵轴表示单摆做受迫振动时的振幅,则该单摆的摆长约为( )A0.5m B1.0m C1.5m D2.0m23如图所示,L为一电阻可忽略的电感线圈,D为一灯泡,C为电容器。开关S保持闭合,D正常发光。现突然断开开关S,则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是(规定当a极板带正电时Q为正) A B C D24.如图所示的LC振荡电路中,已知某时刻电流i的方向指向A板,且正在增大,则此时( )AA板带正电 B线圈L两端电压在增大C电容器C正在充电 D电场能正在转化为磁场能25在介质中有一沿水平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一质点由平衡位置竖直向上运动,经0.1 s第一次到达最大位移处,在这段时间内波传播了0.5 m。则这列波( )A周期是0.2s B波长是0.5mC波速是2m/s D经1.6 s传播了8 m26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若此时质元P正处于加速运动过程中,则此时( )A质元Q和质元M均处于加速运动过程中B质元Q和质元N均处于加速运动过程中C质元Q处于加速运动过程中,质元M处于减速运动过程中D质元Q处于减速运动过程中,质元N处于加速运动过程中27图2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 Q是平衡位置x=4.0m处的质点,图乙是质点Q的振动图象,则 ( ) At=0.10s时,质点Q的速度达到正向最大Bt=0.10s时,质点Q的运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C从t=0.10s到t=0.25s,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了6.0mD从t=0.10s到t=0.15s,质点Q通过的路程为30cmy/cm乙t/sy/cm00.0510-100.150.200.10100Q4862x/m-10甲图228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的波形图,当x4cm处质点在t0时的运动状态传播到x10cm处质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2cm处质点的位移最大Bx4cm处质点的速度最大Cx6cm处质点沿x轴正方向运动到x12cm处 D4cmx6cm的质点正在向y 轴负方向运动29.根弹性绳沿x轴放置,左端位于坐标原点,用手握住绳的左端,当t = 0时使其开始沿y轴做简谐运动,在t=0.25s时,绳上形成 如图所示的波形。关于此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列波为横波,0点开始时向上运动B.此列波的波长为2m,波速为8m/SC.在t= 1.25s后,A、B两点的振动状态总是相同D.当t=10s时,质点B正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30当两列水波发生干涉时,若两列波的波峰在P点相遇,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质点P的振动始终是加强的B质点P的振动始终是减弱的C质点P振动的振幅最大D质点P振动的位移有时为031图 1 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在x 1.0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在x 4.0m处的质点;图2 为质点Q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 0时质点Q向 y轴负方向运动B从t 0时刻起,质点Q比质点P先到达波谷C在0 0.1s 内,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了4mD在0 0.2s 内,质点Q 通过的路程为8m32.如图所示,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为一正弦曲线,其波速为200m/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图示时刻开始,经0.01s质点a通过的路程为0.4mB从图示时刻开始,质点b比质点a先到平衡位置C若该波遇到另一列波并产生稳定的干涉条纹,则另一列波的频率为50HzD若该波传播中遇到宽约3m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33.一列波长大于1 m的横波沿着x轴正方向传播,处在x11 m和x22 m的两质点A、B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 )A波长为m B波速为1 m/sC3 s末A、B两质点的位移相同 D1 s末A质点的振动速度大于B质点的振动速度34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油酸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则一个油酸分子的质量可表示为 A. B. C. D. 35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间只存在引力B分子间只存在斥力C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D分子间不可能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3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显微镜下观察到水中悬浮的小微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水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C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D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他元素r1rOr2Ep37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分子力,而分子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因此分子间存在与其相对距离有关的分子势能。如图所示为分子势能Ep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图象,取r趋近于无穷大时Ep为零。通过功能关系可以从分子势能的图象中得到有关分子力的信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假设将两个分子从r=r2处释放,它们将相互远离B假设将两个分子从r=r2处释放,它们将相互靠近C假设将两个分子从r=r1处释放,它们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假设将两个分子从r=r1处释放,当r=r2时它们的速度最大3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B液体中悬浮微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显著C分子间的引力总是大于斥力 D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3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C要使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外界必须向气体传热D同种气体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4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B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C外界对系统做功,其内能一定增加D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4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物体内每个分子热运动的速率一定都增大B布朗运动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C分子间的吸引力总是大于排斥力D物体运动得越快,其内能一定越大4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B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C物体温度升高,其中每个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均增大D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的持续频繁的撞击43金属制成的气缸中有雾状柴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有可能使气缸中柴油达到燃点的过程是 ( )A迅速向里推进活塞 B缓慢向里推活塞 C迅速向外拉活塞 D缓慢向外拉活塞4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B布朗运动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物体从外界吸热,其内能一定增大D外界对物体做功,其内能一定增大硝化棉活塞有机玻璃筒45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有机玻璃筒底放置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筒内气体被压缩后可点燃硝化棉。在筒内封闭的气体被活塞压缩的过程中A气体对外界做正功,气体内能增加B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气体内能增加C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不变 D气体的体积减小,压强不变4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均增大C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势能一定增大D物体的内能变化,它的温度并不一定发生变化47.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则其( )A频率不变,波长变长 B频率变大,波长不变C频率不变,波长变短 D频率变小,波长不变48光线以某一入射角从空气射人折射率为的玻璃中,已知折射角为30,则入射角等于() A.30 B.45C.60 D.7549、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A.逐渐减小 B.不变 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 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50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处发生全反射,由此可判定:( ) 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 光由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 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入射角小于临界角 A B C D51光在某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1.5108 m/s,则光从此介质射向真空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是 ( )A15B30C45D6052下列四种现象中与光的干涉有关的是A雨后空中出现彩虹B肥皂泡的表面呈现彩色C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D一束白光通过很窄的单缝后在光屏上形成彩色光带53下面是四种与光有关的事实:用光导纤维传播信号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其中,与光的干涉有关的是( )A B C D5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衍射现象的是( )A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B通过一个狭缝观察日光灯可看到彩色条纹C海市蜃楼现象 D日光照射在肥皂泡上出现彩色条纹55在白炽灯照射下,从两块被捏紧的表面不太平的玻璃板的表面能看到彩色条纹,通过两根并紧在一起的直铅笔杆的夹缝去观察白炽灯,也能看到彩色条纹。则这两种现象( )A均是光的干涉现象B均是光的衍射现象C前者是光的色散现象,后者是光的干涉现象D前者是光的干涉现象,后者是光的衍射现象56关于光的本性,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泊松亮斑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B薄膜干涉说明光具有波动性C单缝衍射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D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纵波57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 )A用白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黑白相间的条纹B用白光作为光源,屏上将没有任何条纹C用红光照射一条狭缝,用紫光照射另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D用紫光作为光源,遮住其中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间距不等的条纹58如图所示,光导纤维是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的圆柱体,中心部分是内芯,内芯以外的部分称为外套关于光导纤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芯的折射率大于外套的折射率B内芯的折射率小于外套的折射率C光导纤维只能在医学上用作内窥镜,不能用作通讯D不同频率的光在同一根光导纤维中传播时速度相等BbaCabDbaAababababab59平行的a、b两种单色光的光束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向某种长方体玻璃砖上表面的同一位置,在玻璃砖下表面将分开为不同的单色光光束。若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则以下光路图中正确的是60a、b两种单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向某种玻璃中,光路如图所示。关于a、b两种单色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空气玻璃abA该种玻璃对b光的折射率较大Bb光在该玻璃中传播时的速度较大C两种单色光从该玻璃中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时,a光的临界角较小D在同样的条件下,分别用这两种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b光的干涉图样的相邻条纹间距较大61一束可见光a由三种单色光m、p、n组成光束a通过三棱镜后的情况如图所示,检测发现单色光p能使某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真空中单色光m的波长小于n的波长B单色光m的频率大于n的频率C单色光n一定可以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D在三棱镜中,单色光m的传播速度小于n的传播速度62一束光线从折射率为1.5的玻璃射向空气,入射角为45。下列四幅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abc63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解为互相分离的a、b、c三束单色光。比较a、b、c三束光,可知A当它们在真空中传播时,c光的波长最长B当它们在玻璃中传播时,c光的速度最大C若它们都从玻璃射向空气,c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最大D对同一双缝干涉装置,c光干涉条纹之间的距离最小64.OMN为玻璃等腰三棱镜的横截面。a、b两束可见单色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棱镜底面MN,在棱镜侧面OM、ON上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A.棱镜内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的小B.棱镜内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的大C.a光的频率比b光的高D.a光的波长比b光的波长短65如图所示,让太阳光通过偏振片P,在P的后面再放置另一个偏振片Q,观察通过两块偏振片的透射光,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当P与Q的透振方向垂直时,透射光的强度几乎为零B当P与Q的透振方向平行时,透射光的强度几乎为零C若只有偏振片P,转动P时,透射光的强度会发生变化D若只有偏振片P,转动P时,透射光的强度不会发生变化,故P后面的光不是偏振光66两束单色光A、B同时由空气射到某介质的界面MN上,由于折射而合成一复色光C,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BA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C在同一种介质中,A光的折射率小于B光的折射率D用同样的装置做光的双缝干涉实验,A光比B光得到的干涉条纹间距大67.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O,经折射后分为两束单色光a和b。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B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Ca光和b光通过同一双缝,a光产生的干涉条纹宽度大于b光产生的干涉条纹宽度D.逐渐增大这一束可见光的入射角,在半圆形玻璃砖下方最先消失的是b光68、如图所示,只含有两种单色光的复色光束PO,沿半径方向射入空气中的玻璃半圆柱体后,被分成OA和OB两束,沿图示方向射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PO是由红光和紫光组成的,则OA为紫光,OB为红光; B. 这两种单色光在玻璃中传播时,OA光的传播速度较小C.若用这两种单色光分别进行光的干涉实验,则OA光束的干涉条文间距小D.若用光束OA照射某金属,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现象,如果改用光束OB照射同一金属,也一定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69现有a、b、c三束单色光,其波长关系为.用b光束照射某种金属时,恰能发生光电效应.若分别用a光束和c光束照射该金属,则可以断定A.a光束照射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B.c光束照射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C.a光束照射时,释放出的光电子数目最多D.c光束照射时,释放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最小9如图甲所示,某玻璃三棱镜的顶角为,恰好等于绿光的临界角。当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在光屏M上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色光带后,将白光束的入射角i逐渐减小到0,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M屏上的彩色光带最上边的是红光B在入射角i逐渐减小的过程中M上最先消失的是紫光C在入射角i逐渐减小的过程中M上最先消失的是红光D若把三棱镜换成如图乙所示的平行玻璃砖,则入射角i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在光屏上最先消失的是紫光70介质中某光子的能量是E,波长是,则此介质的折射率是 ( ) AE/h BE/chCch/E Dh/E71三种不同的入射光A、B、C分别射在三种不同的金属a、b、c表面,均恰能使金属中逸出光电子,若三种入射光的波长ABC,则A用入射光A照射金属b和c,金属b和c均可发出光电效应现象B用入射光A和B照射金属c,金属c可发生光电效应现象C用入射光C照射金属a与b,金属a、b均可发生光电效应现象D用入射光B和C照射金属a,均可使金属a发生光电效应现象72如右图所示,只含有两种单色光的复色光束PO,沿半径方向射入空气中 的玻璃半圆柱体后,被分成OA和OB两束,沿图示方向射出若用光束OA照射某金属,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现象,并测得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k.如果改用光束OB照射同一金属,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不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B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并且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等于EkC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并且所有光电子的初动能都大于EkD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并且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于Ek73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速度为c,普朗克常量h,现让光以入射角i由真空射入水中,折射角为r,则AriD每个光子在水中能量为hc/74如右图所示为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色散形成彩虹的光路示意图,a b为两种折射出的单色光,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水珠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Ba光光子能量小于b光光子能量C用同一双缝干涉装置看到的b光干涉条纹间距比a光宽D如果b光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a光也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甲 示波管的结构乙 荧光屏(甲图中从右向左看)A电子枪偏转电极XXYYYYXX荧光屏OK- +U0O75示波器是一种用来观察电信号的电子仪器,其核心部件是示波管,下图是示波管的原理图。示波管由电子枪、偏转电极和荧光屏组成,管内抽成真空。电子从灯丝K发射出来(初速度可不计),经电压为U0的加速电场加速后,以垂直于偏转电场的方向先后进入偏转电极YY、XX。当偏转电极XX、YY上都不加电压时,电子束从电子枪射出后,沿直线运动,打在荧光屏的中心O点,在那里产生一个亮斑。若要荧光屏上的A点出现亮斑,则A电极X、Y接电源的正极,X、Y接电源的负极B电极X、Y接电源的正极,X、Y接电源的负极C电极X、Y接电源的正极,X、Y接电源的负极D电极X、Y接电源的正极,X、Y接电源的负极t丙2t1UXX03t1t176.示波器是一种电子仪器,可以用它观察电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示波器的核心部件示波管,由电子枪、偏转电极和荧光屏组成,其原理图如图甲所示.图乙是从右向左看到的荧光屏的平面图.在偏转电极XX、YY上都不加电压时,电子束将打在荧光屏的中心点;若亮点很快移动,由于视觉暂留关系,能在荧光屏上看到一条亮线.若在XX上加如图丙所示的扫描电压,在YY上加如图丁所示的信号电压,则在示波管荧光屏上看到的图形是下图中的UYYt02t1t1丁ABCD77用示波器观察某交流信号时,在显示屏上显示出一个完整的波形,如图所示,经下列四组操作之一,使该信号显示出两个完整的波形,且波形幅度增大,此组操作是 ( )A调整X增益旋钮和竖直位移旋钮B调整X增益旋钮和扫描微调旋钮C调整扫描微调旋钮和Y增益旋钮D调整水平位移旋钮和Y增益旋钮78用示波器观察频率为900 Hz的正弦电压信号把该信号接入示波器Y输入( )A.当屏幕上出现如图所示的波形时,应调节X增益旋钮B.如果正弦波的正负半周期图象均超出了屏幕的范围,应调整扫描微调旋钮和Y增益旋钮C.如需要屏幕上正好出现一个完整的正弦波形,扫描范围应置于“1K”挡,然后调节扫描微调旋钮D. 如需要屏幕上正好出现一条竖直直线,应将扫描范围旋钮置于“外X挡”, 且不从外部输入扫描电压79某学生用示波器观察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压图象时,他将衰减旋钮置于“”挡,将扫描范围旋钮置于第一挡(10100 Hz),把同步极性选择开关置于“”位置,调节扫描微调旋钮,在屏幕上出现了如图甲所示的正弦曲线,后来他又进行了两步调节,使图象变成如图乙所示的曲线,这两步调节可能是( )A将衰减调节旋钮换挡,并调节标有“”的竖直位移旋钮B将衰减调节旋钮换挡,并调节Y增益旋钮C调节扫描范围旋钮和调节Y增益旋钮D将同步极性选择开关置于“”位置,并调节Y增益旋钮80. 写岀下列游标卡尺和秒表的读数读数_ 读数_ 81.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长度为1m左右的细线B长度为30cm左右的细线C直径为1.8cm的塑料球D直径为1.8cm的铁球测出悬点O到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L及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重力加速度g= (用L、n、t表示)。下表表示某同学记录的3组实验数据,并做了部分计算处理。组次123摆长L/cm80.0090.00100.0050次全振动时间t/s90.095.5100.5振动周期T/s1.801.91重力加速度g/(ms-2)9.749.73请计算出第3组实验中的T= s ,g= m/s2用多组实验数据做出图像,也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图线的示意图如图3中的a、b、c所示,其中a和b平行,b和c都过原点,图线b对应的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则相对于图线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B出现图线c的原因可能是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