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生沟通的“天时、地利、人和”.doc_第1页
浅谈师生沟通的“天时、地利、人和”.doc_第2页
浅谈师生沟通的“天时、地利、人和”.doc_第3页
浅谈师生沟通的“天时、地利、人和”.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师生沟通的“天时、地利、人和”怀化市第五中学 曾劲松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工作是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工作,教育艺术即沟通的艺术。作为专职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师生沟通的效果好坏优劣,影响的不仅仅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更重要的是它会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成败。只有成功的沟通,师生才能相互接纳,教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成功的教师,一定是一位优秀的人际沟通者。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沟通呢?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本人对成功的沟通的看法是:“沟通有法,但无定法”。“沟通有法”是指:成功的沟通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无定法”,是因为时代在变,对象在变,教师只有在观念、沟通方式方法、途径等方面做到与时俱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试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的实践,从 “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来谈谈本人在师生沟通上的体会与做法,供同仁们参考。一、“天时”合适的时机是成功沟通的重要条件“天时”强调的主要是沟通的时机要恰当。我们在工作中经常发现,不少教师在解决学生的问题时,不但问题没解决,反而产生了新的矛盾与冲突,往往与沟通的时机不当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而言,教师与学生群体的沟通可以随时而定,沟通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教师对谈话主题的引导、掌控能力、学生参与的兴趣、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但是,如果是一对一的沟通,时机的选择就特别重要。由于学生性格各异,事情千差万别,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时机选择上必然要求因人而异、因事而变。对于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的学生,总体上来说,他们乐意与老师交流,沟通较为容易,而性格内向又有点孤僻、倔强、看问题较偏激的学生,沟通的难度就较大。前一类学生思想上的波动、行为上的违规,大多情况宜发现问题马上解决,不能拖延。解决后一类学生的问题则要复杂得多。曾经有这么一个学生,在班上的影响力较大,脾气又非常暴躁,她在读高二时,因违纪被老师批评,课堂上就与老师发生激烈的冲突,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后不仅没有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与老师又顶上了,以任课教师(女)气、学生哭收尾,问题也没解决好。高三时,她分在我班,类似的情景又出现了,只是这次她说是老师冤枉她,得理不饶人的,又是发誓又是要找同学证明。我看她的情绪特别激动,把她叫出课堂,待她的情绪稳定后,让她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描述了一遍,然后我对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表明了我的态度,如果老师确实冤枉了她,我一方面会向老师解释清楚,并作为班主任代表老师在班上向她道歉。最后,我请她想一想,如果她是那位老师,遇到这种事该怎么办。她虽然还是不太服气,但我看她的态度有所改变,也不急着让她表态,只要她晚上回去好好地静静地想一想,明天放学前再找个合适的时间给我一个答案,相信她是个明道理的学生。第二天中午,她果然主动找到我,我们进行了一次比较深入的沟通,从她的个性、学习、生活、毕业后的打算等谈到了她的父母、奶奶的情况。后来,这个学生发生了明显的积极变化,再也没与任何老师发生过冲突,学习态度明显改观。我想,此次的沟通之所以取得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沟通时机的选择是比较恰当的,如果当时在学生抵触情绪较强时去强行解决问题,即使凭借老师的身份迫使她口头道歉了,也只是将问题暂时掩盖进来而已,真正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二、“地利”有利的环境是成功沟通的保证有了“天时”,还需要“地利”,即沟通的环境问题。任何沟通都要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不同的环境则会对沟通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情况在师生沟通中可能更为明显。由于身份、年龄、学识、传统观念等的影响,只要老师没有给学生留下极坏的印象的话,大多数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是既乐意亲近又有所戒备的,要想让学生真正向老师敞开心扉,沟通的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群体讨论性的师生对话,教室、办公室、寝室、操场等可以随意些,但一对一的师生交流,应认真选择。据我观察,不少教师只要是找学生谈话,都在办公室进行,除了少数情况外,大部分师生交流,我觉得以选择其他处所为好。因为个别交流,是一种双向沟通(即使批评也如此),针对性强,目的明确,只有在平等互动的基础上,交谈才能深入,沟通才能达到预期目的。作为教师领地的办公室,非常正规,空间较小且呈封闭状态,容易造成学生的紧张心理,从而使交流变成单向的,学生听而不思,应而不答,难以达到预期的沟通效果。教室、寝室则人太多太杂,不便于深入沟通。走廊上谈话虽然显得随意,但人来人往,你一旦批评他的话,面子观念较强的学生会觉得你在同学面前伤了自尊,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基于以上考虑,我根据沟通内容与对象的不同,对沟通环境进行了精心的选择:(1)对于面对面的单独交流,我尽量选择在路上、操场上等比较空旷的地方进行,或站或坐或走,时间可长可短,如唠家常式的进入主题,学生没有压力,放得开,严肃的主题也会显得轻松,较易取得预期的效果。(2)通过QQ聊天、手机短信、博客等交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师生沟通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它具有互动性强、跨时空、隐蔽性等特点,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交流,选择性大,交流内容以文字出现,能留给对方更多的思考时间,更理性地对待问题,不易冲动,也不易产生误解,一旦沟通成功,影响便会更持久。特别是对于那些当面交流有些尴尬的问题,选择此类沟通环境会更佳。而且,我还发现,有些性格内向、胆小的学生,当着老师的面,他的脑袋似乎一片空白,语无伦次的,好像患上了“教师恐惧症”,但在网络聊天、手机短信甚至电话交谈时,他的思维却十分流畅,好像换了一个人。(3)周记、作业本、书信等书面沟通。对于少数不需要当面交谈的问题,或者是对于性格过于内向的学生,经常在此类环境下沟通,实践证明效果也是非常理想的。由此可见,沟通环境对沟通质量的重要影响是多么大。三、“人和”融洽的氛围是成功沟通的关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合。”可见,有了合适的时间、恰当的地点,还需要融洽的沟通氛围。许多老师总想着师道尊严,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老师的架势,虽说无可厚非,但对于师生沟通却是不太有利的。有些老师平坦很少走进学生的生活,与学生交流,只有想到有什么事的时候才去找学生谈话,我想,也是不可取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或者静下心来想想,师生沟通的主动权是掌握在老师的手里,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老师的在态度。一般来说,学生都是非常渴望与老师交流的,只是大多数学生比较难做到与老师主动沟通。表扬与批评,是师生沟通的两种相反的情况,如果老师做得好,两者的效果却可能是一样的。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如果老师都能和颜悦色,态度真诚,用心关爱,都会产生很强的亲和力,让学生认可你,信服你,愿意与你交流,沟通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学生效果就不会理想,尤其是在批评学生时,如果气氛紧张,师生关系呈对立状态,要么学生对你的话听而不闻,严重的甚至会发生进一步的冲突,从而导致沟通完全失败。但是,“人和”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除了教师的沟通艺术以外,更重要的是平时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