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检测一、单项选择题(20分)1、下图是一艘名为“阿芙乐尔”号的巡洋舰,看到她的英姿时,你想到的是:( )A俄国十月革命B美国独立战争C法国大革命D巴黎公社运动2、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活流通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段话中所指的模式形成的标志是 ( ) A斯大林模式B.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C.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D.赫鲁晓夫上台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协调了他们在欧洲、亚洲、非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其中对欧洲关系作出调整的条约是 ( )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五国条约 D.九国公约4、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 ( )A.凡尔赛体系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体制 D.斯大林模式5、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大肆扩军备战,吞并奥地利,但英、法对其推行绥靖政策。下列事件中,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是 ( ) A.制造慕尼黑阴谋 B.轻视希特勒上台C.容忍纳粹党建立 D.漠视反犹狂潮6、“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作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这段话中的“我”是下列哪国人? ( )A.德国 B.捷克斯洛伐克 C.波兰 D. 埃塞俄比亚7、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的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当作全体轴心国共同的敌人,这就是他们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与之抗衡。”罗斯福说的“类似的总战略”指的是 ( )A.美国想帮助被轴心国侵略的国家B.美英要结成共同的反对纳粹暴行的联盟C.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家宣战D.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8、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人类留下的启迪是 ( ) 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战胜共同敌人 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 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A B. C. D.9、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主要原因是 ( )A.利用美国的经济援助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好 D.国家对经济控制加强10、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德国人研制成功的液体燃料火箭用于空袭英国;1946年美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投入使用,最初用来计算炮弹弹道。以上史实表明()A战争客观上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到来B.科技革命是战争的导火线C科技进步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11、既能在经济上稳定资本主义,防止西欧各国发生革命又能达到控制对方的一箭双雕之计是 ()A冷战政策B杜鲁门主义出台 C马歇尔计划实施 D北约组织建立12、1949年2月,美国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总结起来,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要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的。”这个言论体现出来的美国的外交政策是()A.门户开放政策 B.绥靖政策 C.冷战政策 D.中立政策13、中东的和平进程曲折而艰难,国际社会应该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以早日实现中东的和平,中东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 ) A.英美矛盾 B.巴以冲突 C.美伊冲突 D.埃以冲突14、为了保证自己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应对苏、美两个超级大国而建立的地区性的经济政治组织是A欧洲共同体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 D七十七国集团15、下列属于东欧剧变的表现的是 ( ) 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五A. B. C. D.16、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判断正确的是 ( )A.恐怖袭击频繁发生,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和平与发展不再是主题B.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已经被美国称霸的单极世界所取代C.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D.国际竞争的实质是军事实力的竞争17、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经历了84年,电动机为65年,原子能的利用为6年,晶体管为4年,这突出说明了:(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从科学到技术再到生产的周期大大缩短 C科技速度发展快D新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18、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西欧制定“尤里卡计划”,90年代克林顿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这些主要说明:( )A争夺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B世界大战随时可能爆发C资本主义国家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加强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的投入D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军备竞赛19、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 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B 发展中国家应全力抵挡和阻止C 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 D 对于发展中国家是一柄双刃剑20、20世纪80年代以后,东欧各国面对经济危机,虽然有的国家开始进行改革,但由于措施不当,最终导致了社会制度发生变化,这实质上反映了()A.社会主义的彻底失败 B.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C.民族解放运动的失败 D.资本主义制度的彻底失败二、分析题(30分)21、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如下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45.2%28.4%40.6%16.5%8.4%世界近代现代史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的应用。罗斯福材料三 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们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世界近现代史精要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根据材料一,说说这场大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2分)(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为挽救危机,这两个国家各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3)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1分)(4)德国是如何实施“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这一设想的?结局如何?(2分)22、世界现代史上,国际关系格局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两次世界大战后各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2分)(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什么特点?(1分)(3)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区冲突加剧。请你任举一例并说明冲突加剧的原因。(2分)(4)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局势?(1分)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摘自世界史 材料2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丁煤钢联营协定,由此开辟了由经济联合入手的解决欧洲统一问题的新途径。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环境看,走此途径,也是有共同基础的。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由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摘自世界史 材料3 60年代中期建立的欧共体,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1991年底,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单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里,即建立“欧洲联盟”。 人教社世界现代史教材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世界近、现代史上两个试图统一欧洲的例子,并分析它们失败的共同原因。(3分) (2)依据材料1、2分析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原因及目的。(2分) (3)二战后至今,欧洲的统一过程有何显著特征?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哪些特点?(2分)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人类发明了电灯、电话、电报、原子弹、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1969 问世、1993年才对公众开放的因特网迅速发展,目前,全球互联网上网用户已达三亿多。计算机网络已经把世界连成了一个“地球村”。材料二 据统计,1970年1979 年美国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从5%下降到3%;从事创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了13%;从事服务和信息业的人口则15%上升到72%。材料三 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流动,美国抓住这一时机采取自由开放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以补自身不足,仅二战后,美国引进人才达20多万人。 请回答:(1)材料一中电灯、电话、电报是哪一次科技革命取得的成就?原子弹、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互联网是哪一次科技革命取得的成就?(2分)(2)根据材料二,统计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从以上三段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1分)(4)材料三美国的做法,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启示?(1分)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统计,20世纪末,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有六万多家,他们创造了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40%,贸易额的60%,对外投资的90%。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为世界经济不断增长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材料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亚洲很多国家经济受到了严重困难,政局动荡。并迅速涤荡全球,昭示出国际金融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风险一面。以上材料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P119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1分)(2)依据以上两则材料,指出这一趋势对亚洲的影响是什么?(2分) (3)2001年11月10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1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0分)15ACABA 6-10 BDABA 11-15 CCBAB 16-20 CBCBB二、分析题(30分)21、(1)美国、德国(2分)。(2)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2分)。(3)不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1分)。(4)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侵占欧洲一系列国家。德国最后被打败。(2分)22、(1)一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2分)。(2)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多极化在加速发展。(3)例如巴以冲突,印巴冲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原因:世界格局的变化,导致了原来掩盖着的许多矛盾和冲突的激化,特别是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此起彼伏。(2分)(4)首先要搞好稳定,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参加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答对其中一点就给分,1分)23、(1)拿破仑帝国和法西斯德国都曾企图独霸欧洲。(2分) 失败原因:对外发动战争,损害欧洲各国人民利益;引起欧洲广泛反抗:都建立在军事征服基础之上,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民族意识;以英国为首的政治、军事同盟力量的强大和反对。(答对其中一点就给分,1分) (2)欧共体成立的原因: 欧洲实力削弱;苏联的威胁严重;美国对西欧控制的加强。(答对其中一点就给分,1分) 目的:加强联系,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1分) (3)特征:由经济联合逐步到政治统一。(1分) 特点: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集团化的趋势。(1分)24、(1)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2分)(2)说明:工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不断进步;第三产业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产业从业人口增加,表明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2分)(3)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之一;科技的发展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月日课件教学课件
- 娱乐课件的制作与应用
- 年后安全培训新闻稿课件
- 威尼斯介绍课件
- 绩效管理实务 习题及答案 4绩效指标体系设计
- 装卸工劳务合同模板8篇
- 幼儿园修剪花草树木协议书6篇
- 平面的法向量方向课件
- 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课件
- 姓氏歌阅读提示课件
-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全套教学课件
- 人教版小学英语单词表(完整版)
- 间隔记录数据表
- 自家停车位申请按照充电桩四方协议书
- 工抵房转让协议
- DB32T4064-2021江苏省城镇燃气安全检查标准
- JJG 162-2019饮用冷水水表
- 山西省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人工智能领域合作协议
- 空调负荷计算-空调负荷的计算(空调工程)
- 《阿尔茨海默病》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