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 热点集训 生态专题配套课件.ppt_第1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 热点集训 生态专题配套课件.ppt_第2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 热点集训 生态专题配套课件.ppt_第3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 热点集训 生态专题配套课件.ppt_第4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 热点集训 生态专题配套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热点集训 10 生态专题 1 下图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 其中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解析 森林生态系统 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地区 与海洋生态系统没有共同部分 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 a项错误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二者同时进行 彼此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 a 2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 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 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 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b 一般情况下 三级消费者增加1kg 至少需要生产者100kgc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 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d 从能量关系看 c 解析 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三级消费者增加1kg 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1 1 5 3 125kg 因初级消费者自身消耗部分能量 3 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 若将c的食物比例由a b 1 1调整为2 1 能量传递效率按10 计算 则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a 1 875倍b 1 375倍c 1 273倍d 0 575倍 b 4 如图是某人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 单位为103kj m2 y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0 96 103kj m2 yb 由生产者 构成的捕食食物链中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逐级递减的 c c 为第二营养级 为第三营养级 两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5 6 d 在生物圈中 除了全部的微生物 一些腐生动物也属于类群 解析 a项中 生态系统总能量等于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103kj m2 y 23 70 3 14 103 1 1 105kj m2 y b项中 是分解者 不属于食物链的成分 c项中 第二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是14 2 16 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为14 2 4 9 0 5 2 5 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是2 5 16 100 15 6 d项中 微生物有的是生产者 如硝化细菌 有的是消费者 如大肠杆菌 有的是分解者 5 龙虾是极受欢迎的海鲜 在世界各地都有过度捕捞的现象 两位生物学家在加勒比海的安归拉岛调查龙虾种群和被捕捞的情况时 量取龙虾的背甲长度 即龙虾的大小 作分析 依照所得的资料绘出下列四个图 a1 a2 b1 b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 通过图a1 可以看出 龙虾的种群密度和栖息地质量有关b 通过图a2可以看出 栖息地质量对龙虾生长的影响很小c 根据图b1和b2可以判断乙地龙虾的背甲一定比甲地长d 根据图b1和b2可以看出 乙地的捕捞情形比较严重解析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图中横 纵坐标的含义 乙地的捕捞情形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乙地的分布曲线和甲地比较 数量高峰偏向左边 说明乙地的大龙虾大部分被捕走了 导致平均背甲长度低于甲地 6 科学家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 获得下表数据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双选 a 该生态系统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1 28 b 第一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863 9kj m 2 a 1c 营养级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d 该生态系统遭受火灾后 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ac 解析 由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该生态系统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9 141 0 100 11 28 第一营养级固定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总量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第一营养级呼吸消耗的能量 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之和 由于后两部分能量不能确定 所以第一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不应是863 9kj 营养级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 该生态系统遭受火灾后 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7 下图甲是某草原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 图中a b c 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 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 请据图回答 1 图甲中过程 表示 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哪些成分 用字母表示 2 图甲 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或光合作用 d b 含碳有机物 co2 3 乙图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 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 最后趋于稳定 这属于 调节 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4 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 8 109kj 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 3 108kj 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 kj 5 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 4调整到3 4 从理论上分析 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kg 人能比原来多增重 kg 能量传递效率按20 计算 负反馈 反馈 自我调节 2 46 108 2 解析 1 图甲中a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d是生产者 b是初级消费者 c是分解者 过程 表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图乙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 对应图甲中的d b 2 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物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生物到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 3 蛇的数量减少 导致蟾蜍因缺少天敌而增加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又逐渐趋于稳定 这种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 4 6 8 109 1 3 108 20 20 2 2 46 108kj 8 目前公认为包括二氧化碳 甲烷 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是造成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为此我国政府决定 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的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 45 结合图甲和图乙回答与生物圈碳循环相关的问题 1 图甲中成分a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 图甲中缺少的过程 用图中物质 字母和箭头表示 2 图乙反映了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2浓度的变化 分析图表发现 每年的冬季co2浓度变化 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甲中 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 而每年的co2浓度的平均值却逐年增加 原因是 吸收大气中的co2 a co2 过程大大减少 并且 过程增加 下降 每年co2的排放量都大于co2的吸收量 3 下列做法中符合 低碳经济 理念的是 填序号 改造或淘汰高能耗 高污染的产业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优化建筑结构 增强室内自然采光 减少照明用电解析 1 由图甲可知 a是生产者 c d均是消费者 b是分解者 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把大气中的co2固定起来 生产者除了能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co2 也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向环境中释放co2 2 冬季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降低 同时煤 石油等化学燃料大量燃烧 空气中co2浓度升高 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 每年co2的排放量大于生产者对co2的吸收量 所以co2浓度的平均值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3 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主要有开发新能源 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 植树造林等 9 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 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 各组实验中 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 饲养条件相同 组1 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 甲种数量变化如图曲线a所示 组2 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 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 组3 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 形成上 下层分离分布 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各组中每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 1 组1中 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 和 决定 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ml 则第40d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 2 在某些生态系统中 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 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 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 代表的类似 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 结构 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 一种数量增加 另一种减少 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 代表的类似 出生率 死亡率 30只 ml d和e 水平 b和f 解析 1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由甲种与乙种动物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的数量变化曲线 可推知甲与乙为 你死我活 的竞争关系 单独培养时 乙种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应该是c 则第40d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600只 20ml 30只 ml 2 两种鱼分别分布在同一河流底部的不同位置 体现了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这两种鱼属于 共存发展 的竞争关系 其种群数量变化应呈现 s 型曲线 但底栖鱼类处于较高营养级 其种间关系类似图中曲线d和e 玻璃温室中的这两种食物相同的传粉昆虫 属于竞争关系 其种间关系类似图中的b和f 10 当今全球出现的诸多环境问题与生态系统稳定性遭到破坏有关 请回答下列有关生态方面的问题 1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动物种群自动调控模型 该动物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 该自动调控模型中右侧的调节机制为 出生率和死亡率对于 变化起决定作用 若此模型表示老鼠的种群数量变化 可看出 灭鼠时若只采用直接杀死的办法 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请你依据此模型提出更有效的灭鼠策略 使老鼠生存的环境阻力增加 降低环境容纳量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负反馈 种群密度 种群数量 2 下表是五个种群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所含有的总能量和含高残留污染物x的平均浓度 已知水中x的质量分数为0 003mg l 请分析说明 处于本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种群有 甲和乙 若每一种生物都可被相邻的下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生物捕食 请你绘出该生态系统最可能的食物网 3 2013年11月7日10时第30号台风 海燕 加强为超强台风 从生成到结束给沿途多个地方带来严重创伤 下列有关灾后环境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