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岳麓版).docx_第1页
【教学设计】《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岳麓版).docx_第2页
【教学设计】《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岳麓版).docx_第3页
【教学设计】《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岳麓版).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三民主义的形成、内容、发展和影响。作为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孙中山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理论都是高考重点考察的范围。处理好本课的教学也可为下一节课毛泽东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三民主义的提出、内容和影响;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内容和影响;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关系。(1)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2)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比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掌握它们之间的差异,了解其在理论内容上的变化,掌握这种变化对后来中国革命发生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结合三民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的理解,认识到思想理论成果既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能指导社会实践。【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过对孙中山和民主追求的学习,理解伟人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和为革命事业不断追求创新的精神。通过了解三民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到革命理论需要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影响。【教学难点】三民主义的影响,包括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关系。 课前准备 本节课运用图片、课件、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教学过程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海峡两岸、国共两党在对中国近代许多历史人物的评价上都是大相径庭,唯有孙中山先生,得到了国共两党的一致尊重,国民党尊称他为“国父”,中国共产党则尊称他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的思想为什么能得到国共两党的一致重视?他的思想主要有哪些内容呢?一、孙中山探究一:你了解孙中山的生平么?他有哪些精神感动过你?(学生结合必修一的知识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适当引领,由其重大活动引入其思想发展历程)1866-1894少年壮志不言愁17岁时:始见沧海之阔、轮舟之奇,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1894-1911奔走革命为九州(创办兴中会,开始革命历程;1905年创立同盟会,提出16字纲领并将之发展为三民主义)1911-1912创立民国功非凡(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创建中华民国)1913-1923忍看共和梦难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为维护共和而奔走呼号)1924-1925另觅良伴从头越(国民党一大决定于中共合作,新三民主义贯彻三大政策)爱国、与时俱进、百折不挠、创新、进取等精神。二、孙中山的革命理论(一)三民主义师设问:自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怎样的探索,结果如何?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利用所学方法思考进一步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并体会孙中山的革命精神。1、历史背景: (1)经济、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2)政治基础:各种变法救国主张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3)思想基础: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理论。(4)孙中山思想转变:在上书改革碰壁后,终于认识到“和平之法,无可复施”,走上资产阶级革命道路。2、形成过程: (1)同盟会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2)1905年,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到三民主义。3、主要内容: 探究三: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各自有哪些进步和局限性?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民族主义(前提):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2)民权主义(核心):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3)民生主义(补充发展):解决以 土地为中心的 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其中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民权。 4、影响: (1)积极:集中代表 资产阶级的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 、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对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政府。以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作用。(2)局限:没有指出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 纲领;不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二)新三民主义孙中山为什么要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 ?学生看课本,了解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的社会状况,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原因。看书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概况: 1、形成:1924年1月,在国民党“ 一大”上,孙中山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2、核心: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3、主要内容: (1)民族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 ,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 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 自觉。(2)民权主义:授予一切反对 帝国主义和 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实行“ 耕者有其田 ”,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探究思考: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相比“新”在哪里? 1、明确提出了反帝斗争要求;2、提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3、提出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改善工人、农民生活状况,调动人民的革命积极性。4、作用: (1)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与发展,是指导新时期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2)具有鲜明的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3)体现了共产主义运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成为国共两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