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doc_第1页
苏教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doc_第2页
苏教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doc_第3页
苏教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doc_第4页
苏教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姓名:_ 班级:_ 成绩: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 文言文阅读 (共16题;共207分)1. (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有王告大臣:“汝牵一象来示众盲者。”时彼众各以手触,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象类何物?”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萝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 , 其触尾者言象“如绳”。【注】萝菔:萝卜。箕: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杵(ch):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木,用于舂(chn)米等。臼(ji):用石或木制成的舂(chn)米的器具。脊:这里指背部。瓮(wn):一种盛东西的陶器,腹部较大。(1)用“/”标出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汝牵一象来示众盲者。(2)解释划线词的意思。 象类何物?_时彼众盲各以手触。_(3)解释后面句子。 其触耳者言象“如箕”。(4)给本故事拟一个标题,应当是:_。 (5)本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 2. (15分)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乎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伯牙鼓琴 鼓:_。汤汤乎若流水 汤汤:_。巍巍乎若太山 巍巍: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少选:_。(2)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3)“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赞扬了什么? 3. (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邻舍有烛而不逮 不逮:不给他B . 衡乃与其佣作 佣作:雇佣劳作C . 而不求偿 偿:报偿D . 时人畏服之 时人:同乡(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_。 4. (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问题。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划线字注音。 _盂沧孰汝知乎(2)解释下列划线词。 两小儿辩斗_我以_日始出时去_人近及_其日中如探汤_孔子不能决_也孰_为汝多知_乎(3)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5. (2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下列字注音。 _盂沧孰汝(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两小儿辩斗_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及其日中如探汤_孔子不能决也_孰为汝多知乎_、_(3)翻译两小儿辩日全文。 (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5)“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7)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 (8)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 (9)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_。 6. (8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越人种稻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桔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泻水种黍,弗对,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所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1)解释下列字。 盖:_鄙:_兵:_偿:_(2)翻译最后一段。 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3)文章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方法? (4)这两个故事寄寓了什么道理? (5)你更喜欢哪一个人物?为什么? 7. (12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1)文中“芒芒然归”中“归”的意思是( ) A . 归还B . 逃跑C . 回家D . 归类(2)宋人疲倦的原因是什么? ( ) A . 没睡好觉B . 拔苗累的C . 生病D . 锄草累的(3)通过这个故事,你能从中悟出怎样的道理? ( ) A . 禾苗要长得快,就得往上拔一下。B . 要“尊重自然规律,违背规律,欲速则反为害”。C . 拔禾苗一次不能太多,否则太累。8. (1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与日逐走_河渭不足_北饮大泽_弃其杖_(2)翻译下列句子。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弃其杖,化为邓林。(3)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4)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吗?请简述理由。 9. (1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兔走触株 株:_因释其耒而守株 释:_冀复得兔 冀:_因释其耒而守株 耒:_(2)写出句子意思。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 . 为人谋而不忠乎C . 始悟为山市D . 此何遽不为福乎(4)翻译下面句子。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5)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10. (5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顾长康画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日:“四体妍蚩 , 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注】目精:眼珠。研蚩:美丑。阿堵:此处。(1)“本无关于妙处”正确的停顿是( ) A . 本/无关于妙处B . 本无/关于妙处C . 本无关于/妙处(2)写出下面划线字词的意思。 或数年不点目精_人问其故_(3)顾长康“不点目精”的原因是_,这与成语“_”的意思相近。 11. (6分)课内阅读。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兔走触株 株:_因释其耒而守株 释:_冀复得兔 冀:_因释其耒而守株 耒:_(2)写出句子意思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 . 为人谋而不忠乎C . 始悟为山市D . 此何遽不为福乎(4)翻译下面句子: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5)回答下面问题. 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12. (19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爲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成语“_”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_是_的知音,从“_”一句可以看出。 (2)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横线上。 绝:断绝;穷尽;走不通的;独一无二的;极,最。伯牙绝弦_ 斩尽杀绝_ 绝处逢生_美妙绝伦_ 绝大多数_ 悬崖绝壁_善:擅长、长于;良好;善良,慈善;容易,易于;办好,弄好。伯牙善鼓琴_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_心怀不善_ 多愁善感_善始善终_ 英勇善战_(3)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B .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C .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D .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3. (27分)课外阅读。 铁杵磨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释:媪(o):年老的妇人。杵(ch):棒槌。卒业:完成学业。(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去:_。 方:_。欲:_。 还:_。(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_还_(3)用“是”与“否”判断下面的划线字是否意思相同?( )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4)翻译下面的句子。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_太白感其意,还卒业。_(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_14. (14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道边苦李王戎七岁,尝(曾经)与诸小儿游(游玩),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各位)儿竞(争着)走取之,唯(只有)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确实这样)。(1)读画线的句子,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标上“/”。 (2)根据文中括号里的注释,给句子选择恰当的解释。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_A王戎七岁时,尝试着跟小伙伴们游玩。B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游玩。C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游泳。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_A(他们)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B(他们)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断了。C(他们)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子,把树枝都压弯了。(3)用横线画出文中说明王戎不去摘李子的原因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 15. (1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不鞭书生王安期作东海郡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吏系得一夜行人。王问:“自奚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吏日:“鞭乎?”王日:“鞭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反家。【注释】系:抓。致:达到。(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世乱 _云_鞭乎_释之_(2)以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惊弓之鸟B . 君子何之C . 置之度外D . 久而久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这则故事中,王安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16. (8分)古文阅读。 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注释】所以:用来。处吾子:安顿儿子的地方。贾人:商人。学宫:学含。揖让进退: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制(1)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字。 其舍近墓 舍:_。遂居焉 居:_。遂迁居市旁 迁:_。此可以处吾子矣 处: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幼时,其舍近,常嬉为墓间之事。此可以处吾子矣。(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第 21 页 共 21 页参考答案一、 文言文阅读 (共16题;共207分)1-1、1-2、1-3、1-4、1-5、2-1、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