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语文第十一周教案复习内容:古诗文阅读早读复习建议:杂说(四)、陋室铭、赤壁、泊秦淮、.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此内容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再复习,与课时内的复习内容无关联)第一课时复习内容:论语关雎蒹葭观沧海饮酒一.默写填空: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3.子曰:“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 。”5.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 。6.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 。7.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8. ,悠然见南山。9. ,百草丰茂。 ,洪波涌起。10. ,飞鸟相与还。二.阅读理解论语(节选)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ng),思而不学则殆(di)。”(为政)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9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分)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3分)全品中考网(A)【学】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B)【省】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诲】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D)【知】是知也日知其所亡1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2分) 12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2分)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2分)14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2分)全品中考15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4分)答案:一 9儒。(1分)10(D)(2分)11围绕“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回答即可。(2分)12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精神倦怠而无所得。”回答即可。(2分)13围绕“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回答即可。(2分)14围绕“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或“推己及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回答即可。(2分)15围绕“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勤奋好学;谦虚诚恳;温故而知新,日积月累”等回答即可。(共4分,启示3分,启示答出其中一方面即可,语言表达1分)论语十则原文略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 1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 3分) 全品中考网 1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次谈对你的启示。(3分)答案:二 11. (2分)答案:(1)信:诚实。 (2)齐:看齐,学习 12. (4分)(1)译文: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2)译文: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13.( 3分)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择善而从 (答题要点:写出一个给1分,增字减字不得分)14. (3分)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答题示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入”说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人所难。诗经两首练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 周南。能力提高3、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1、C(亲近)2、B 3、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设想自己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著的追求。蒹葭:是一首情景相生的抒情诗,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想象,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寻求伊人而不得的诚挚感情。 观沧海魏曹 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第24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_”,写的是动景,“_”,写的是静景。2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1答案: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静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2. 日月星辰的运行好像从沧海升起,最终又落到沧海。(翻译)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表现了大海的博大胸怀(内容)。表现出诗人开阔、博大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全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及远大抱负(抒发的感情)。曹操北征乌桓,是为了统一北方,进而统一天下。他在北征途中写下此诗,显示出他的英雄本色。饮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以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真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1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1分)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3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的心境。(1分)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2分)饮酒答案:1、 B 2、B3、悠然,闲适,恬淡,自然4、“见”字表现出悠闲不经意,体现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望”字是有意的向远处看,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2009云南省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饮 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1)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1分)(2)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答案:(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2)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言之成理即可)2010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共4分饮酒 (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22.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2分)答案:2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2分2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意思对即可。2分第二课时复习内容: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次北固山下一.默写填空:1.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2.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何不为也?3. ,万钟于我何加焉!4. 是亦不可以已乎? 。5.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曾益其所不能。6.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 。7. , ,国恒亡。8. 与君离别意, 。 9. , 天涯若比邻。10. ,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2007呼和浩特市) (甲)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者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向为身死者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者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 ,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艺工作者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 )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 (3)不以物喜 以:( ) (4)是进亦忧 进:(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向为身死者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鱼我所欲也选自 一书,此书与 、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4、(甲)文中的“本心”是指( ),“古仁人之心”在乙文艺工作者中的具体表现是( )。甲乙两段都运用了( )表现手法。答案1.(1)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 好处)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 ) (3)不以物喜 以:(因为 ) (4)是进亦忧 进:(居庙堂之高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做这种事 2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 一书,此书与论语 、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4、(甲)文中的“本心”是指(本性),“古仁人之心”在乙中的具体表现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甲乙两段都运用了(议论)表现手法。(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者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 (2)贤者能勿丧耳2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22.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3分)23.古往今来,有许多“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请你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他(她)的事迹。(不超过20字)(4分)答案:20. (1)辟:通避,躲避(2)丧:丧失 21.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22. 用“鱼”和“熊掌”的关系来比喻“生”和“义”的关系,继而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而取义”。23.例:文天祥宁死不降元,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9.孟子是_家的经典之一。(1分)10.第一段“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的意思是什么?(1分)答: _11.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2分)答: _12.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4分)答: _13.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 (4分)答: 文言文阅读(12分)9.儒(1分)10.“增加”或“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给满分。(1分)11.围绕“成才离不开主观努力”来答即可;能写出原句的意思亦可。(2分)12.围绕“痛苦和磨难可以造就人才”来答即可;答“生于忧患”亦可。(4分)13.围绕“物质生活优裕了,仍然需要忧患意识”或“因有忧患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来答即可。(4分)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5题。(15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2分)1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2分)(1)举: (2)任 : 12.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 B.曾益/其所不能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入/则无法家/拂士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1)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译文: (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 14.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2分)答: 15.这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3分)答: 答案10.孟子告子下或孟子11.(1)被选拔(2)责任,使命13.(1)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意译亦可)14.(举例)论述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磨炼的观点。15.从磨炼意志;知错能改;做事要有原则;要提出好的建议等方面回答。(五)诗歌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1.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首句写送别之地,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为全诗奠定了悲壮的感情基调B、颔联作者以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C、颈联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D、尾联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表达了作者心胸的豁达。2. 说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1.A 2. 这句是的意思是四海之内到处都有知心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如同近邻一般。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六)诗歌赏析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1分)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2、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作者的情怀。(1分)3、品读本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1分)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分)答案:1、D2、客游他乡而思念故乡的情怀3、D4、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生”“入”用拟人手法,更有情趣。(谈出上述四点中的一点即可。)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2、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3、写岁末年初江边景色用来感叹岁月无情,徒增游子无限乡愁的句子(或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是 , 。4、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触景生情,既写出了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放眼山川的宽阔胸襟。颔联完全是写景。其中“正”“悬”点示出 的情景。答案: 1、D2、思念故乡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 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意对即可)第三课时复习内容:曹刿论战使至塞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行路难一. 默写填空:1.李白的行路难中“ , ”,意在抒发本身的信念与寻求2. ,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3. 李白的行路难中运用典故希望被朝廷重用愿望的句子是“ , ”。4. ,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5. 杨花落尽子规啼, 。 ,随风直到夜郎西。6.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 。”7.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 。”公曰:“ , ,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8. 公曰:“ , , 。”刿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9. 夫战,勇气也。 , , 。彼竭我盈,故克之。10.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故逐之。”二.阅读理解(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一)公与之乘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节选自孙子谋攻)注:用:使用。 同欲:目标一致。 虞:戒备,准备。 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公将鼓之 鼓: (2)既克,公问其故 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4、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_(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遂逐齐师。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日:“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古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令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耉,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注释】既:尽。 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指子鱼。 重(chng):重复,再次。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勍(qng)敌:强敌。 胡耉(gu):很老的人。 儳(ch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弗敢专也( ) (2)忠之属也( ) (3)遂逐齐师( ) (4)阻而鼓之( )13翻译下面句子。(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14曹刿认为“肉食者I鄙,未能远凛”。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_15造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_16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3分)_(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甲】公与之乘故逐之。”【乙】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虏人过五千,移文旁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廉范:廉颇的后代。故事:按旧例。虏:敌人。移文:发文书。传檄:发出紧急公文。交缚:交叉缚扎。热火:点火。星列:象星一样布满。待旦:等到天亮。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 望其旗靡( )会匈奴大入塞( ) 俄而,斩首数百级( )范兵不敌( ) 公将鼓之( )范乃令军中褥食( ) 21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1分) 虏 众 盛而 范 兵 不 敌。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_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译文:_ 23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_之时,第二次是在_之时(用原文填空,2分)。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_ 。(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4分) 24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_ ,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战争的胜利。(2分)(四)、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甲文】公与之乘遂逐齐师。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子鱼论战)【注释】(1)泓:泓水 (2)既:尽,完了 (3)济:渡过 (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 (5)陈:同“阵”,摆好阵势。1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1)公将鼓之( ) (2)宋人既成列( )15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16用原文语句答题。(3分)甲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_ 、_ 。乙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_(2)_一、 参考答案17(1)击鼓(1分) (2)战胜(1分) (共2分)18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2分)1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 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一问1分。共2分)20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 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 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2分)二、答案:12(4分)(1)独l叶(2)尽力做好本分的事(3)追赶,追击(d)击鼓(进军)13 (2分)火火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米处理。14(2分)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15(2分)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挢;泓水之战火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意思对即可)16(3分)不设统一答案。相同点1分,举例各1分。示例:相同之处是两人都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机。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后的时机发动进攻:子鱼主张“其米既济”的时机发动进攻。三、20倒下 正遇上 一会儿 抵挡 助词,无实义就 21虏众 盛 而 范 兵 不 敌。22(1)第一次击鼓气士气大振,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消逝怠尽。(2)吏想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廉范不肯,亲自率领士兵抵抗。23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分)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2分)24知己知彼或抓住战机。(答出其中一点即给分)四、答案:14(2分。每小题1分)(1)击鼓(击鼓进军) (2)已经15(5分)(1)(2分。每个分句1分)(他)下车察看齐军战车的车辙(轮迹),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的阵容。 (2)(3分。每个分句1分)(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16(3分。每处1分) 齐人三鼓 (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如答后半句也可)(2)既济而未成列员(五)、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以下问题使至塞上 王 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2分)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示的“千古壮观”。 (2分)答案:1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忧怨难言的激愤抑郁之情。2.大漠苍茫无际,一缕孤烟挺拔直上,映入眼里,落日常给人以落寞沧桑之感,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六)赏析诗歌,回答45题。(4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4“杨花”在古诗中常常象征_,诗的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了_的气氛。(2分)5诗的后两句运用了的修辞方法,表现了作者的感情。(2分) 答案:4、离散 萧条悲伤 5、拟人 对朋友关切和宽慰(七)河南省阅读下面古诗,完成20-21题。(4分)行路难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2分) 21、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2分) 答案:20、(2分)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21.(2分)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八)读李白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诗中采用“ ”和“ ”(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1分)2.诗中名句“ , ”表现出诗人 的性格。(3分)答案1垂钓碧溪 乘舟梦日(1分,每对一空0.5分)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自信(答“积极”“豁达”“倔强”“乐观”等也可)(3分,每对一空1分) 第四课时复习内容:邹忌讽齐王纳谏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默写填空1.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 。2. 王曰:“善。”乃下令:“ , 受上赏; ,受中赏; , ,受下赏。”3、令初下 , ,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 。4.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5.望岳中描写泰山神奇秀美和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 。6.望岳中表达诗人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的诗句是 , 。7.春望中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感时伤别的诗句是 , 。8.春望中运用夸张手法,表达诗人思念亲人的诗句是 ,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生活窘迫,深夜无法入眠的诗句是 , 。1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胸怀天下的博大襟怀的诗句是 , 。二、理解阅读(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8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诚: 间: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答案:8.诚:的确,实在 间:偶尔9.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2)能够在公共场合指责讽刺寡人,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赏。10.写邹忌入朝讽谏和齐王纳谏后的效果(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巨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豆类品种识别与质量控制考核试卷
- 电气设备批发商员工激励措施考核试卷
- 礼仪用品企业市场分析与预测模型应用考核试卷
- 稀土金属压延加工中的设备选型与采购策略考核试卷
- 材料老化分析考核试卷
- 棉织造行业人才培养与技能提升考核试卷
- 认证认可ISO健康与安全管理考核试卷
- 跨国财产申报风险管理与合同
- 知识产权评估与产业政策对接协议
- 创新人才共有产权住房分割及交易合同
- 逆变器调试报告
- 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1
- 雷尼绍探头编程课件
- 市级优质公开课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说课课件
- 婚前医学检查证明
- 妇科经带胎产杂99方方歌讲解学习
- 工艺变更通知单
- 一年级音乐教案 这是什么 (市一等奖)
- 20XX-烟草车辆运输方案计划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竞赛试卷
- 晶体几何基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