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对联学问多》.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对联学问多》.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对联学问多》.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对联学问多》.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实践活动对联学问多学习目标:1、 网上或书上查找、实地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资料,使学生了解到对联的有关知识,学习对联的创作与书写、张贴。、调动学生收集资料的热情,训练学生多渠道收集资料的能力。、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自主、交际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加工、整理、组织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研究步骤:、 确定研究主题,成立对联起源组、分类组、用途组、趣闻组、创作组等专题组,进行组内分组。、 各组确定研究方法,如调查访问;翻阅书籍,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寻找相关实物;汇编对联的传说、故事。分组展开研究。、 整理汇报,交流成果。、 得出结论,结题。课前准备:、 确定对联的各方面内容。、 设计好对联研究报告表。、 针对主题展开资料收集。本课要点:、 学生交流研究心得体会。、 分享研究成果。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师:同学们,对联是我国汉语特有的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文艺百花园中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最近我们对对联进行了研究。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研究学习,你们觉得,对联的学问多吗?生:多。师:对联的学问确实多,所以根据大家的选择,我们全班同学分成六个研究小组:(各小组自报家门),现在,我们就一起进入“对联”这古老又神秘的世界里,交流对联的学问。二、小组汇报,自由交流:起源组生:我们组研究对联的来源,网上、书上关于对联来历的资料很多。现在我讲一个关于对联起源的一个传说故事。传说古时候,人类好色、贪财。天神为了惩罚他们,故意将冥界大门打开,让里面的牛头马面、妖魔鬼怪出来危害人类,使人们生不如死。后来一个老婆婆看见一个道士在路边昏倒了,便把他扶回家,还请他吃了一顿饭。半夜,一个饿死鬼在屋外喊着要食物,老婆婆吓得面如土色这时,道士拿出三道符,一道较短,上面写着“驱魔赶妖”。那个饿死鬼见了,转身就跑,请来了一大批妖魔鬼怪。道士又拿出那一张比较大的纸,上面写着“妖魔鬼怪速走”,那批妖怪被镇住了,又来了一群牛头马面。道士拿了一支毛笔,拿了另外一张纸写道:“牛头马面快撤”。这群妖怪终于斗不过道士,转身跑了。后来,那三副符就渐渐演变成现在的对联。生: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每逢过年,都有在大门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木板,上面分别书写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出示照片这是我们拍的对联,上面就有“神荼”和“郁垒”这四个字。)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隋唐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生: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后蜀之主孟 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对联。生: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所以王安石的元日(出示古诗)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与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生: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定都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服出巡,挨家挨户观赏取乐。写对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生: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随着各国文化交流懂得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师:原来对联的历史这么悠久,影响这么深远。对联的起源组调查到这么多的资料,使我们听了真是收益非浅。那么对联究竟怎样分类呢?分类组师:现在我们来听听分类组的介绍。(分类组成员上台)组长:对联的分类有很多方法,现在就让我们来介绍一番。生:对联按使用的场合可以分成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逐一出示图片、照片)介绍:“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方”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于家具、影壁上。生:我从书上了解,对联还可以根据字数分类,分成四言联、五言联、七言联、集句联、长联等。(展示实物:这些是我们组收集的五言联、七言联)生:一般说,对联还可以按用途可以分成春联、婚联、寿联、挽联、名胜联等。师:你们组真棒,想不到,对联的分类还挺丰富,老师今天也学到不少知识,那它有哪些用途呢?请用途组上台。用途组 组长:我们组利用课余时间,专门到社区、农村、名胜古迹等地方,收集了一些对联,调查对联的用途。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对联的用途十分广泛。请听我们的介绍。生:最常见的对联是春节用的春联。(出示图片)大家看,这就是。春联一般是除夕前张贴的,是为了颂庆迎接新年的到来。它们多是赞美新春的美景,祝愿人们美好生活,歌颂大好形势。生:民间人们结婚时也要贴对联,这就是婚联。(出示图片)大家看。它们多是赞美良辰美景,祝愿新婚夫妇爱情永笃,生活甜蜜,一生幸福,类似这副。(读出对联)生:办喜事时用对联,办丧事时也要用它。哀挽死者的对联叫挽联。挽联主要是对死者表达哀诏。对其生前的业绩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生:(出示剪报)这是我们根据收集的资料和照片做成的,上面主要是名胜联。名胜联主要用以装饰亭台楼阁、名胜古迹等,起美化环境,增添情趣和渲染气氛的作用。如我拍到的证果 前的两副对联就为该 的门面增色生辉。生:此外,还有一些寿联、贺联、勉志联等。(出示照片)这是药店开业时的贺联,那是理发店的贺联,都带有行业的特色,别具一格。师:小小的对联用处还真多啊!多亏同学们的介绍了。而且我还知道不同的时候要用不同内容的对联,千万别闹出笑话来。现在我们就听听对联有哪些趣闻。趣闻组生:通过收集,我们发现有关对联的故事还真不少,也格外有意思。现在我为大家讲苏东坡改对联的故事。古今改对联的故事颇多。一幅对联都是表示一定意思的,但稍有改动,就会面目全非。据说,苏小妹为了找到如意郎君,决定以文选婿。消息一传开,呈文求婚者不计其数,其中有一个豪门公子叫方若虚,他对小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上面应选。他呈上得意诗文若干篇,谁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 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苏东坡看到小妹的对联,真是急坏了。方府豪门是得罪不起的,为了免惹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联语后面添一个字,把对联改成; 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这么一添,对联的意思就完全不同了,不会得罪权贵了,更可见苏东坡的才思敏捷。 生:明代才子唐伯虎,应某商人的请求,写了一幅对联;生意如青草,财源似水泉。 那个商人看了,很不中意,认为夸张不够。他请唐伯虎用显而易见的东西来比喻。唐伯虎很生气,提起笔重新写了一副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对进对出,夜里铜钱,要像冬天风子,越抓越多。 这回,商人满意极了。他谢过唐才子,拿着对联兴冲冲的走了。前后两副对联,你认为哪一副对联好。为什么说它好。 生:我们上网收集到古今第一长联一大观楼长联。大观楼位于昆明市西南2公里的滇池岸边,兴建于公元1696。此处景色秀逸多姿,吸引不少文人雅士选胜登临,清乾隆年间寒士孙髯,傲然写下脍炙人口的180字长联,成为古今第一长联。(出示长联)创作组师:对联的趣闻还真有意思。那大家想不想学一学怎样创作对联?想!那就欢迎创作组的同学为我们作介绍吧。书写、张贴组师:学会创作对联,还得会书写、会张贴。书写、张贴组的同学将为我们详细介绍书写、张贴的具体方法。大家可要用心学习哦。生:我们从研究中发现对联的书写、张贴也挺有学问。对联的书写、朗读、张贴都必须是竖行,都自右而左,字体以正楷、行书或隶书为宜。生:书写对联还要讲究用纸用墨。一般应选用大红纸或点金大红纸。墨汁最好要用“留香墨汁”,还可以用金粉或银粉书写,显得更加光彩夺目。此外,要注意的是挽联必须是用白纸或白布做,上面写黑字或蓝字,不要用红色或金色写。生:张贴对联时要注意对联是分上联和下联的,上联贴在门的右边,下联贴在门的左边。横批贴在门楣上边,如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