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 宋明理学1 程朱理学 1 二程 程颢 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 其核心是 仁 2 朱熹 概况 天理 理 太极 格物致知 仁 责任感 三纲五常 正君心 地位及影响a 注解 四书 使之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b 作为一代儒学宗师 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 对维护 起了重要作用 专制主义政治制度 2 陆王心学 1 标志心学的出现 标志着 的理论任务已完成 2 表现 重建儒家信仰 心即理也 发明本心 心学 心学 问题1 为什么说理学也是儒学的发展 提示 理学也是儒学 它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糅合了佛教 道教的一些思想 形成了以儒学为主体 儒 佛 道相结合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问题2 以 二程 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提示 1 天理 是万物的本原 2 三纲五常都是 天理 存天理 灭人欲 3 认识论上主张 格物致知 通过探究万物 更好地理解天理 从而达到明德至善的目的 问题3 朱熹的理学思想 在他生前被官方诬为 伪学 而在他死后却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 为什么 提示 朱熹的思想 与当时官方所尊奉的传统儒家思想不一致 所以被诬为 伪学 而他对儒学的发挥在本质上进一步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因此 随着社会发展 他的理学思想逐渐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 二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 李贽 1 思想 提出 穿衣吃饭 即是 反对盲从孔子 认为儒家经典不是 提出 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写作风格上 主张 反对摹古文风 2 著作 藏书 续藏书 焚书 续焚书 等 3 影响 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 对 大胆批评 人伦物理 万世之至论 童心说 真心 社会现实 2 黄宗羲 1 思想 批判 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提出君臣平等 废除君主专制下的 一家之法 建立 提出 的主张 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反对重农抑商 认为 2 著作 明夷待访录 君主专制 天下之法 限制君权 工商皆本 3 评价 其主张是明朝末年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 其思想为近代中国 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反专制主义 3 顾炎武 1 思想 批判君主专制 提出 的主张 以天下之权 寄之天下之人 提倡 注重实学 2 著作 日知录 等 3 地位 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是清初 思潮的推动者 众治 经世致用 天下郡国利病书 经世致用 4 王夫之 1 思想 政治思想的主旨是 抨击 孤秦 陋宋 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 提出尊重 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强调 天地之化日新 2 地位 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循天下之公 物质运动规律 问题1 李贽的思想体现了强烈的反正统意识 这里的 反正统 主要指什么 提示 李贽认为 理 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 批判 存天理 去人欲 他反对以 圣人 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这些都是对当时封建儒家正统思想的挑战 问题2 黄宗羲等人提出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 这等同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吗 提示 明清之际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但由于当时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 他们还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制度的时代要求 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因而绝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本质上仍属于封建儒家思想的范畴 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 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明清之际 以个性解放为核心 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 程朱理学主张 理 是万物的本原 强调格物致知 陆王心学认为 心 是万物的本原 强调内心反省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是在当时政治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条件下萌生的 对社会产生巨大冲击 明清之际的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 提倡个性 批判专制 否定帝权等主张 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 主题1宋明理学 材料一天地之间 有理有气 理也者 形而上之道也 生物之本也 气也者 形而下之器也 生物之具也 是以人物之生 必禀此理 然后有性 必禀此气 然后有形 其性其形 虽不外乎一身 然其道器之间 分际甚明 不可乱也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卷五十八 答黄道夫 探究1 据材料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 提示 1 朱熹认为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2 理是世界万物本原 气是造成天地万物的材质 3 必须依傍理而运行 理比气更根本 材料二陆九渊曾记述 鹅湖之会 论及教人 元晦 指朱熹 之意 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 二陆 指陆九渊及兄陆九韶 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 而后使之博览 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 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 探究2 据材料概括朱熹和陆九渊的主要分歧 提示 朱熹主张 先观后悟 格物致知 陆九渊主张 先悟后观 内心反省 互动探究 材料以往对宋明理学常常批判多于肯定 认为 宋明理学是为强化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服务 从政治作用说 理学是思想史上的浊流 目前的一些学者 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理学 如侯外庐认为 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水平 它提出的范畴 命题 所讨论的问题 是新的 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 是前所未有的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理学有哪些可取之处 又有哪些消极的影响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提示 1 可取的一面 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 强调人与自然 与家庭 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 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 奋发进取 为理想不懈追求 宋明理学崇尚道德 重义轻利 强调自我约束 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 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 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 消极的一面 尊卑等级观念 重男轻女的观念 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3 批判 继承 改造 去粗存精 去伪存真 一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之处1 不同点 1 程朱理学认为宇宙万物有 理 和 气 两方面 理先气后 是客观唯心主义 主张用外在的 天理 来规范行为 2 陆王心学认为 心外无物 心即理也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达到 致良知 2 相同点 1 都属于儒学范畴 并对儒学有所发展 2 都强调意识第一 物质第二 属于唯心主义 3 都要求克服私欲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4 都压制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5 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二 程朱理学的三大特点1 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这是宋明理学的突出特点 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 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 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理学所强调的天理 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 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 人性论 存理灭欲 或 存心灭欲 的修养论 格物 或 格心 的认识论 成贤成圣的境界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 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 更多吸收了佛 道因素 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 它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 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是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 把佛 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 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 提出了 存天理 去人欲 的道德主张 备选要点 宋明理学历史和现实影响1 历史影响 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后 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 对维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它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统治 压抑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产生了消极影响 2 现实影响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 品德 讲求以理统情 自我节制 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又凸显人性的尊严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主题2明清之际的儒学发展 材料一人之是非 初无定质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 藏书 夫童心者 绝假纯真 最初一念之本也 若失却童真 便失却真心 失却真心 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 谓见 见 见识 有男女 岂可乎 谓见有长短则可 谓男子见尽长 女子见尽短 又岂可乎 李贽 焚书 探究1 据材料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 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提示 主张 反对将儒学教条化 挑战儒学的权威 提出 童心说 反对歧视妇女 时代背景 1 经济因素 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2 阶级基础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工商业者队伍扩大 3 政治因素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4 思想因素 宋明理学日益僵化 八股取士 三纲五常扼杀人性 遏制思想自由发展 综上所述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材料二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 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 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亦无不可 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 不敢自利 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 人各得自私也 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 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探究2 据材料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 他认为君主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提示 观点 君主是天下大害 抨击君主专制 主张君臣平等 职责 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 使 天下为主 君为客 材料三有亡国 有亡天下 亡国与亡天下奚辨 曰 易姓改号 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 而至于率兽食人 人将相食 谓之亡天下 是故知保天下 然后知保其国 保国者 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耳矣 明 顾炎武 日知录 探究3 概括 亡国 与 亡天下 的内涵 在社会责任方面顾炎武提出了什么主张 提示 亡国 指王朝的更替 改朝换代 亡天下 指整个民族的沦亡 主张 保卫整个国家民族 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 互动探究 材料人君之于天下 不能以独治也 独治之而刑繁矣 众治之而刑措 废弃 矣 所谓天子者 执天下之大权者也 其执大权奈何 以天下之权 寄之天下之人 而大权乃归之天子 顾炎武 顾亭林诗文集 有人说 顾炎武是主张否定君权的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提示 不同意 顾炎武主张分治 众治 反对独治 反对君主专制 但仅仅是限制君主权力 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高度 一 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四大特点1 反传统 反教条 反封建专制 李贽大胆挑战宋明理学 指责儒家经典并非 万世之至论 三大思想家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而闻名 2 反对浮夸空谈的风气 讲求经世致用的功利主义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都是经世致用思潮的倡导者与推动者 3 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李贽提出 童心说 黄宗羲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 一家之法 建立 天下之法 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 顾炎武提出 众治 的主张 王夫之提出 循天下之公 4 提出 工商皆本 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 认为工商皆本 反映出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二 黄宗羲 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思想有何异同1 不同 1 黄宗羲 继承先秦民本思想 提出 天下为主 君为客 2 顾炎武 特别倡导实学 积极求真并实践 3 王夫之 哲学贡献大 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 2 相同 1 政治上 反对君主专制 主张限制君权 2 经济上 主张 工商皆本 3 思想上 批判地继承儒学 倡导经世致用 三 正确评价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1 进步性 1 明末清初的四大思想家 在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 提出了新的观点 使得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 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 2 这些思想是在明清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背景下产生的 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思想启蒙的历史进步性 2 局限性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 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 总之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备选要点 正确认识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和传统儒学的关系1 批判 继承 1 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 君为臣纲 的思想 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2 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 主张发挥孔子的 博学于文 行己有耻 的积极思想 3 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 天命论 和 神道论 2 发展 1 提出一些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是前人未曾提出的 有民主色彩 2 这些思想影响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高频点1宋明理学1 2012 海南单科 t6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 天以阳生万物 以阴成万物 生 仁也 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 仁 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 孟子的仁政思想c 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d 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解析 选a 材料体现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阴阳 万物又产生 仁 b材料无法体现 仁政 思想 c不是说明阴阳关系而是阴阳与万物的关系 d是儒家的思想而非道家的思想 故答案选a 2 2011 上海单科 t13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 致良知 说 这里的 良知 是指 a 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 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 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 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解析 选a 王守仁所说的 良知 既是道德意识 也指最高本体 他认为 良知人人具有 个个自足 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 故a符合题意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属于格物致知 归程朱理学 排除 b d表述错误 故选a 高频点2明清之际的儒学1 2011 天津文综 t3 长期以来 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 世间惟下下人最多 的现实 强调 我为下下人说 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 a 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 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 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 选c 从材料看 儒学一直被少数士大夫垄断 而李贽则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 一种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 被大多数人所拥有 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 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 李贽并不反对儒家思想 故a错误 b d与材料不相符 故排除 2 2011 新课标全国文综 t26 黄宗羲在 明夷待访录 中说 使朝廷之上 闾阎之细 民间百姓 渐摩濡染 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 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b 民为邦本c 天下为公d 民贵君轻 解析 选c 具体分析如下 a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 与题意不符 错误 b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 但这种看法是为更好地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缺乏民主意识 错误 d这种看法是为更好地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缺乏民主意识 错误 结合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和时代背景理解分析材料大意 其主张建立专门机构限制君权 实行开明君主统治 具有鲜明民主启蒙色彩 天下为公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 c正确 3 2010 江苏单科 t5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 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 朱熹b 李贽c 陆九渊d 黄宗羲 解析 选b 根据材料 该思想家宣扬 人人皆可以为圣 的圣人观 北宋以后 道学家把孔子奉为 扶天纲 立地纪 的圣人 李贽自称为异端 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 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 变化 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由此判断b正确 朱熹的核心观点是理之原在于天理 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强调 存天理 灭人欲 陆九渊强调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真理 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黄宗羲提出 天下为主 君为客 的民主思想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与材料所述观点不符合 4 2011 江苏单科 t21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 为万世开太平 此吾辈之任也 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 开一代新学风 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教化者 朝廷之先务 廉耻者 士人之美节 朝廷有教化 则士人有廉耻 士人有廉耻 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 日知录 廉耻 材料二夫子所以教人者 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 是故有人伦 然后有风俗 有风俗 然后有政事 有政事 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 亭林文集 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理学之名 自宋人始有之 今之所谓理学 不取之 五经 而但资 宋明 之语录 又曰 论语 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 而从事于后儒 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 亭林文集 与施愚山书 请回答 1 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2 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 依据材料一 二 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 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3 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 依据材料三 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 并说明其理由 4 在中国思想史上 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材料分析和概括提炼能力 第 1 题结合明清之际的时代背景概括回答 第 2 题从材料一中 则天下有风俗 概括社会表象 从人伦 风俗 政事 国家的角度概括其功能 第 3 题依据材料三中 舍圣人之语录 而从事于后儒 此之谓不知本矣 信息概括取舍和理由 第 4 题结合顾炎武在学风和时代责任感方面的相关主张概括回答 答案 1 政治背景 官僚腐败 政治暴虐 或朝政混乱 2 表象 风俗 功能 提高士人修养 净化社会风气 安定政治秩序 确立伦理道德 3 取舍 取孔孟之道 舍宋明理学 理由 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 4 学风 经世致用 或崇实致用 时代责任感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1 2010 上海单科 t9 宋代 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 a 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 从天人感应出发c 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d 从人的本性出发 解析 选c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知道程朱理学的这一核心主张 本题应该不难选择 宋明理学 尤其是程朱理学 从哲学本体论高度来论证儒家伦理纲常的合理性 使得这一时期儒家义理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和严密的系统性 本题选c 2 2011 北京文综 t15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 明夷待访录 在清代被列为禁书 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 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 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 主张儒 佛 道三教合一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 选d 由于明末清初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思想界出现了黄宗羲等为代表的鼓吹早期民主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家 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故d正确 a是程朱理学的主张 b中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只是批判君主专制 并不否定孔子 c中儒 佛 道三教合一发生于魏晋时期 1 2012 苏锡常镇模拟 北宋著名学者李觏曾经指出 儒失其守 教化坠于地 凡所以修身正心 养生送死 举无其柄 当是时也 释之徒以其道鼓行之 焉往而不利云云 对这段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 该材料揭示了儒学复兴的某种背景b 该材料将儒 佛对比 对佛学甚是推崇c 该材料反对儒学的伦理说教 陈义甚高d 该材料显示学者思考 探索并试图改造儒学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作者对儒学的社会地位沦落 佛教 释之徒 的盛行感到不满 故作者应站在改造儒学 重振儒学的立场上 故选b 2 2012 徐州三模 王守仁的门人在夜间房内捉得一贼 他对贼讲一番良知的道理 贼大笑说 请告诉我 我的良知在哪里 当时是热天 门人让贼脱光衣服 贼犹豫说 这 好像不好吧 门人向贼大喝 这就是你的良知 在门人看来 这里的 良知 是指 a 纲常b 羞恶c 真理d 私欲 解析 选b 题干中贼不愿意脱光衣服反映了其具有羞耻心 正是门人理解的 良知 3 2013 长沙模拟 清代学者颜元评价士林风气时讥讽地说 儒者却习成妇女态 甚可羞 无事袖手谈心性 临危一死报君王 颜元的思想与下列哪一位学者比较接近 a 李贽b 陆九渊c 顾炎武d 程颐 解析 选c 从材料来看 学者颜元讽刺儒者 讽刺君主制 四个选项中讥讽儒学 批评儒学的只有顾炎武 4 2013 福建八市模拟 明清之际是一个 天崩地裂 的时代 一些最敏锐的心灵 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 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 a 天人感应 b 工 商皆民生之本 c 存天理 灭人欲 d 以法为本 法不阿贵 解析 选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 明清之际 a是在西汉时提出的 c是宋明理学的内容 d是战国时法家思想的内容 而b正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在思想上的必然要求 5 2012 西安八校模拟 顾炎武认为 王 守仁 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 不习六艺 不综当代之务 而专心于内 已非儒学之正宗 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顾炎武主张 经世致用 的学风b 顾炎武批判 心学 的空谈c 顾炎武批判 心学 对儒学思想的背弃d 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解析 选d 分析材料可以了解到顾炎武批判王守仁倡导的心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 而并非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据此本题选d 从 不习六艺 不综当代之务 而专心于内 可排除a b c 6 2012 盐城三模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无欲 非圣人不能也 若是饥而欲食 渴而欲饮 则此欲亦岂能无 问 饮食之间 孰为天理 孰为人欲 曰 饮食者 天理也 要求美味 人欲也 问 饥食渴饮 冬裘夏葛 何以谓之天职 曰 这是天教我如此 饥便食 渴便饮 只得顺他 穷口腹之欲便不是 朱子语类 材料二明年 隆兴六年 夏 大旱 朱熹 上疏言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 而恤民之本 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 十五年奏 愿陛下自今以往 一念之顷必谨而察之 此为天理耶 人欲耶 果天理也 则敬以充之 而不使其少有壅阏 果人欲也 则敬以克之 而不使其少有凝滞 宋史 朱熹传 材料三今之治人者 视古贤圣体民之情 遂民之欲 多出于鄙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艺术展览与票务预订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竞赛事版权保护机制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3浙江台州市殡仪馆招聘编外工作人员2人笔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基础题)
- 智能实验设备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子物流追踪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水产品罐头品牌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肾梗死术后护理
- 胎膜早破的治疗护理
- 2025国投集团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4年商洛市洛南文化旅游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附答案详解(b卷)
- 常见血液病科普
- JJF1030-2023温度校准用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规范
-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第二章)
- 冶金传输原理课件
- 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 急性左心衰抢救流程图片
- 2024年中邮保险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第3章 Word 2016文字处理软件
-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 2023台球厅灭火和疏散应急预案
- 22J603-1 铝合金门窗1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