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市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对策研究姓名:刘婷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导教师:詹斌20091201AbstractAlong with the strategy of rising in central part and comprehensive transport network medium-term and long-term plans being implemented and promoted, the position of Wuhan city as a national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hub has been advanced. The government of Wuhan city should grab this excellent opportunity to develop its transportation, giving positive respond to these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creating an effici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Wuhan city will satisfy the increasing transportation demand,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alize seamless transition between different transportation methods as well as inbound and outbound traffic, speed up the integration of transportation resources, create a convenient and high effici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which will be therefore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both Wuhan city and the central part.Firstly, this thesis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describes the research contents which domestic and overseas scholars has been studied. Secondly, it analy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Wuhan city,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four mode transportation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Wuhan city has been researched from three aspects that include traffic system composition, transportation growth pattern, transportation demand of the passenger and cargo. Thirdly, the thesis analyzes some main influenc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Wuhan city. Combined with the above qualitative analysis, the thesis has forecasted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demand of passenger and cargo with the combinatorial forecast method, which provides the essential data and theory basis for the evaluate of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and the raising of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Wuhan city. Fourthly,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has been built from six aspects that include infrastructure, integrating transportation level and, economic benefit, social benefit, ecological benefit and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main influences and principles for parameter selection. The developmental level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Wuhan city has been evaluated with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s. After that, the estimated result has been analyzed in detail. At last, this thesis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Wuhan city from seven aspects that includ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mprove on vehicles,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network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reform of management system, the policy guidance of the government,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transiting into modem logistics as well as the guarantee of transportation regulation.Key words: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Transportation demand, Assessment indicator system,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IIT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武汉理工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 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 明并表示了谢意。签名:?导师(签名):/1aA9FI 期:tL/I研究生(签名):日期:叫,丨)1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武汉理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武汉理工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 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经武汉理工大学认可的国家有 关机构或论文数据库使用或收录本学位论文,并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 服务。(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武汉理T.大字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1.1研究目的及意义1.1.1研究的目的运输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它在我国却长期滞 后发展并且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随着经济和物流业的飞速发展, 人们对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通运输系统不仅要能够进行旅客和货物的运 输,而且还要确保运输的高效、安全和环保等。这就要求发展综合运输体系, 要求各种运输方式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协调,紧密衔接来提高整个运输系 统的运行效率。综合运输体系是指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运输 方式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相互配套、紧密衔接形成的一体化系统。武汉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处于我国的中心,各种运输方式在这里交汇, 客货运输不需中转就可以达到全国各地,交通非常方便。武汉境内国道、省道 比较多,公路运输非常发达;全国各地的铁路线路在交汇聚集,旅客和货物在 这里进行中转和集散,武汉已经成为我国中部地区一个重要的铁路枢纽;湖北 长江黄金水道从市中心穿流而过,武汉的水路运输历史悠久,现主要发展水上 货物运输;近年来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投入使用,而且开通国内国际航线五十多 条,客货运输量逐年快速增长。区位和交通上的优势,使得武汉自古以来就是 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2004年,在国务院批准的全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里,武汉被定位为中 国铁路四大枢纽之一和铁路六大客运中心之一。2005年,我国提出了实施“中 部堀起”的战略决策,而武汉则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推动力量。2007年10月,国 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综合交通网中长期规划,武汉被定位为全国 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资源节 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2009年 8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市为全国首个综合交通枢纽研究试点城市。2009年9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上通过了促进中部地区堀起规划,这将会给武汉城市圈 交通运输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这一系列的政策决策都将推动武汉交通运输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 础。武汉市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武汉的交通优势,将武汉建 成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客货运输集疏运场所,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 活中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促进武汉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带动武汉城市 圈经济的发展乃至真个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1.1.2研究的意义为了保证国家的政策措施的顺利实施,武汉市综合运输体系的建立也迫在 眉睫。加之现代物流的发展对运输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交通运输业如何更 好的为现代物流业服务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于武汉市综合运输 体系发展对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对武汉市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对策进行研究,具体意义如下:(1) 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满足R益增长的客货运输需求。使各 种运输方式取长补短,相互协调发展;提高各种运输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从而 提高运输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2) 改革现有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善各种运输方式分部门管理的现状, 实行大交通管理体制。对综合运输系统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减少浪费,整 合现有运输资源进行更加合理高效的运输。(3) 促进交通运输业更好的为现代物流业服务。进一步完善综合运输网络, 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输支持系统,做到运输业和物流业的良好的 对接。同时,还要加快大型物流基地的建设,促进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带 动经济的发展。(4) 建立交通运输信息管理平台和运输信息的交流平台,更好的为运输企 业和旅客提供服务。促进交通运输业管理向智能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实现各 种运输方式间信息的交换和互通,从而提高整个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运输管 理的能力。总之,武汉市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对策的研究对于加强各种运输方式间的协 调和衔接,满足日益增长的客货运输需求,提高整个运输系统的效率,降低运 输成本,促进武汉经济和物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2国内外研究概述1.2.1国外综合运输理论研究综述综合运输的理论在国外的起源较早,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就有了综合 运输的提法,并且逐渐开始应用综合运输的思想來对交通运输进行管理和建设。 此后,欧洲各国以及亚洲的日本等国家的学者陆续对综合运输理论进行了研究。 美国长期从事综合运输研究的专家G穆勒在其1995年出版的综合货物运 输(第三版)中指出:综合运输系统是一种客货运输体系,其运输过程的各个 组成部分都有效地相互连接和相互协调,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2。美国两位学者Donald J.Bowersox和Navid J.Closs从另外一个不同的视点即 物流的角度对怎么提高运输能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了有关物流绩效评价 的问题,然后他提出了一些建议来提高运输效率3】。英国运输理论家W.威廉等学者认为,综合运输是使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工 具在最优利用的基础上相互结合,实现旅客或货物的直达运输41。1971年,日本在经济计划厅综合计划局内设立了 “综合运输问题研究会”。 这个研究会在1994年发表了一份有关综合运输问题的研究报告,报告中指出- 所谓的“综合运输体系,就是为了使当前的运输体系向理想化的方向发展,而 对各种运输方式所做的分工【5】。”阿默德(Ahmed,1976),曾经提到过: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交通上 的滞后是影响这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融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般 来说,交通上的落后会导致其他的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比如教育系统和医疗 服务上的落后和不足6】。”朱利安西蒙(J.Simon,1981),讲到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限制条件的时候, 他说:“交通运输和通讯系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丨D。”1.2.2国内综合运输理论研究综述国内综合运输理论的发展同国外相比要晚一些,而且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 发展起步也较晚。国内学者对于综合运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综合运输的衔接和 整体效益的最优上面。武汉理工人学硕士节位论文北方交通大学的教授杨浩,他对于综合运输的定义是这样的:“综合运输是 相对于单一的运输方式而讲的,是各种运输方式在运输社会化的范围内和统一 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贯通、布局 合理的交通运输体系8】。”高家驹,作为综合运输概论的作者,他认为:“综合运输体系是相对于 某个单一的运输体系而言的,是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 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贯通、布局合 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9。”郭小賠,综合运输研究所的研究员,在他的文章“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理 论与实践”中指出:综合运输体系是由各种运输方式构成的、相互协调并合理 利用、共同完成客货运输的系统10】。罗仁坚,作为综合交通运输研究的研究员,他认为:“综合运输体系必须是 在符合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地理特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 高的要求的基础上,各种运输方式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釆用现代先进技术在 物理上和逻辑上实现一体化的交通运输系统】。”于胜英在他的硕士学位论文中提出:建立综合运输体系,即是在实现总体 最优化的前提下,重视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利用和协调发展,优化运输资源的 配置,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运输效率,从而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客货运输需求12。1.3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1.3.1研究主要内容本文主要研究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国内外综合运输理论的发展。通过查阅大量的书籍和文献,明确了综 合运输的概念和内涵。介绍了国内外综合运输理论的发展和一些学者的研究内 容。这为本论文的撰写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2) 武汉市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现状研究。该部分内容凭借检索文献和武汉 统计年鉴所获取的数据,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介绍了武汉 市自然地理概况、资源概况、经济概况,详细分析了现有各种运输方式(主要 是铁路、水路、公路和航空运输)的发展情况、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现状以及存 在的一些主要问题。(3) 武汉市客货运输需求分析。从武汉市客货运输需求影响因素入手,定 性分析了武汉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客货运输需求的影响。采取定量分析的方 法,应用线性回归模型、二次指数平滑法和灰色预测法对武汉市未来的客货运 输量进行了预测。(4) 武汉市综合运输体系的评价。根据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选出相应的评 价指标,建立综合运输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釆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及层次分析法 对武汉市综合运输的发展水平做出评价,通过分析评价结果,得出武汉市综合 运输体系的发展水平以及发展中的不足之处。(5) 武汉市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对策。结合评价结果,从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运输工具、综合信息网络、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管理体制改革、政府的政 策引导及运输业向物流业转型七个方面提出了武汉市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对 策。1.3.2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论文主要采用下列研究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撰写论文之前,幵始搜集综合运输相关的理论 研究,首先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然后又实地去考察了武汉的交通运输系统, 这让我对武汉市综合运输体系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最后才开始撰写论文。(2)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本文在写作的过程中,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融 为一体,对于不适于用定量分析进行研究的内容就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得到 一个基本的认识;而有详细真实的数据,又有相应的算法时就采用定量分析进 行研究,得到一个确定的量。(3) 图表和文字描述相结合。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为了更加形象、直观 的表述所要表达的内容时,会插入相应的图表来做辅助说明,这样就使得表达 更加简洁明了。本论文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武汉理工人学硕士节位论文文献资料收集、公路运输概况铁路运输概况水路运输概况航申运输概况国内外综合运输理论的研究武汉综合运输体系现状分析 i :综合运输体系发 展存在的问题武汉市综合运输需求预测线 性 回 归 模 型灰 色 预 测 模 型次 指 数 平 滑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预测结果分析Ij确定T武汉市综合运输体系评价I评价结果分析武汉市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对策I结论与展望图1-1本文技术路线第2章武汉市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现状 2.1武汉市地理经济概况地理概况武汉是我国中部的特大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交通四通八达。周边与湖北 省黄州、鄂州、大冶、咸宁、嘉鱼、洪湖、汉川、孝感、大悟、红安、麻城等 12个市、县接壤。正因为这种区位优势,湖北省才提出以武汉为中心建设武汉 城市圈,以武汉为龙头带动周边1小时范围内的黄石、黄同、鄂州、咸宁、孝 感、仙桃、潜江和天门八市共同发展,从而为改变中部经济发展缓慢的现状奠 定基础,以发展区域经济来带动整个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并且武汉距离长沙、 郑州、南京、西安、上海等大城市距离也不远。据报道,如果武汉高速铁路修 好,那么从武汉乘坐高速铁路,到上海、西安和北京都将只需要5个小时的时 间。而坐武广客运专线,到广州只需4小时。郑州到武汉客运专线建成的时候, 武汉将形成5小时大都市圈。这对于武汉经济的发展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经济的 发展都将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2.1.2资源概况水资源方面,武汉市有长江和汉水从城市中心穿过,水资源及其丰富。这 就使得武汉可以运用现有的水资源大力发展水路运输,在水路沿线建设港口、 布局码头、设置仓库,发展水路运输。比如武钢矿石、煤炭等原料的运输、武 汉外贸货物的进出口等都是通过水路进行运输,可以说水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了武汉的产业布局。在矿产资源方面,武汉市的矿藏也非常丰富。如非金属矿产资源主要有建 筑材料用石英砂岩、砖瓦用粘土、制灰用灰岩、溶剂用灰岩和冶金用白云岩等。 这些矿产资源的存在对武汉市货物运输需求有一定的影响,会使得武汉境内这 些货物的运输需求增加。oJ武汉理工大学硕十学位论文在旅游资源方面,武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存在许多闻名的自然人文 景观。如闻名遅迹的黄鹤楼、风景秀丽的东湖、被流传为千古佳话的古琴台等,这些都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人前来参观旅游,武汉也因此连续举办了几届国际 旅游节。2.1.3经济概况近年来,武汉市经济的发展势头良好,经济不断发展且增长速度加快,见 图2-1。2007年,武汉市生产总值3141.50亿元,比去年增长15.6%。第一产业 129.15亿元,比去年增长11.4%;第二产业1440亿元,比去年增长20.4%;第 三产业1572.75亿元,比去年增长22.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500元,比去年 增长18.7%。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4.1: 45.8: 50.1。 3141. 5 P2590223819562000IGDP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年份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武汉市GDP增长示意图武汉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逐年增长。如2007年,武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15183023万元,比去年增长17.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12782205万元,比 去年增长18.8%:住宿和餐饮业2011929万元,比去年增长13.5%;其他行业零 售额388889万元,比去年减少4%。武汉市对外贸易额也在逐年增长,进出口总额均在不断增加。如2007年进 出口总额达996179万美元,比去年增长24.3%。其中进口总额520861万芙元, 比去年增长23%;出口总额475318万美元,比去年增长25.8%。2. 2武汉市各种运输方式的现状分析2. 2.1公路运输发展概况近年来武汉市公路运输的发展非常迅速。在2000年,京珠、於蓉两条国道 线路在武汉市南边相交,趁着这个大好机会武汉市修建了绕城公路,这样就和 於蓉高速公路一起形成了武汉外环线公路。在此之前武汉已经有106、107、316、 318四条国道,以及16条省道13】。此次武汉市的高速路网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完 善,武汉市高速道路的通行就更加通畅便利了。之后,武汉市又开始着手同相邻城市的交通网络的建设,其中最为重要的 就是武汉城市圈的交通互通,以武汉市为中心,建设辐射其他8个城市的交通 运输网络。从2004年开始,武汉市开始修建汉孝、汉蔡等7条快速出口路和关 葛一级公路,这些路口的建成使得进出武汉城区将更加方便,扩大武汉市经济 的影响范围,还能够加强武汉城市圈的沟通和共同发展114】。路网修好后,从武 汉出发只需一小时就可以抵达“武汉城市圈”中的其他8个周边城市。交通的 便捷互通对于促进武汉城市圈经济的共同繁荣,发展区域经济具有及其重要的 作用。至此,武汉市已经有了三个环线的公路:内环线、中环线以及绕城公路, 见图2-2。其中,内环线28公里,中环线88公里,外环线188公里。图2-2武汉市绕城公路和快速出口路2005年武汉市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方案正式实施,武汉市实现了城乡 客运交通的衔接。截至2007年底,武汉市公路通车里程为8950.58公里,其中 等级公路8506.48公里,高速公路370公里,路网密度分别为117.3和4.8公里/ 平方公里。2007年,武汉全社会公路旅客运输量11500.9万人,货物运输量9918.1 万吨,旅客运输周转量78.2亿人公里,比去年增长10%,货物周转量74.8亿吨 公里,比去年增长7.7%。共有营运载客汽车4525辆,营运载货汽车84940辆。 全市现有汉口、武昌、青山、汉阳四个客运中心和新荣村、古田、关山、青菱、 永安堂和汉IH街等数个客运站。货运方面主要有张家湾、郭徐岭、蛇落口、关 山、阳逻集装箱公路中转中心等几个大的货运站。2.2.2铁路运输发展概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的客货运输量不断增长,武汉 的铁路建设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1982年以后,先后完成了郑州至武汉段铁路 的电气化改造工程、修建了京九铁路麻汉联络线以及将汉口站向外迁移。1994 年以后,完成了武广电化改造工程、修建了武汉至荆门的铁路15。现在,从武汉境内经过的铁路主要有五条:京广铁路、汉丹铁路、京九铁 路、京广客运专线及庐汉蓉高速铁路,连接北京、广州、襄樊、九江和麻城。 铁路营业里程达1078km,铁路网密度12.7km/100km2。武汉有汉口火车站和武 昌火车站2个客运站以及3个编组站(江岸西、武昌南、武汉北编组站),客货 中转和集散能力比较强。2007年武汉全社会铁路旅客运输量5124.9万人,货物 运输量9728.5力吨,旅客周转量440.8亿人公里,比去年增长8%,货物周转量 1138,2亿吨公里,比去年增长11.4%。2009年5月,投资24亿元的武汉北列车编组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它位于京 广铁路和庐蓉铁路交汇的地方。该编组站的使用将大大提高武汉站的列车解编 能力,为武汉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铁路集疏运场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武汉北 编组站、阳逻港和天河国际机场在武汉境内一并形成集铁、水、空三种运输方 式为一体的物流运输平台,这对武汉物流业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将起到极大 的推动作用。目前武汉火车站正在紧谬密鼓的建设之中,建成后武汉市将有三个火车站 一并使用,南来北往的旅客的中转换乘将更加方便,能够更好地满足客货运输 和中转集散的要求。武汉理工人学硕十宁位论文2. 2. 3水路运输发展概况长江穿城而过,从而造就了武汉特有的水上优势,武汉水路运输的历史非 常悠久。改革幵放后,武汉水路的发展/少伐逐渐加快。先后完成了武汉港客运 总站、青山外贸码头、阳逻集装箱转运中心、阳逻港口园区、纯口汽车滚装专 用码头的建设工程以及杨泗港集装箱码头的扩建工程,武汉港水路货物运输和 中转能力不断加强。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给湖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湖北 港铁、汽车、石化以及服装等产业都在不断的加速发展,这些产业发展所需的 原材料、能源和产品的输出都将通过水路来进行运输和出口16】。比如武钢,每 年通过武汉港矿石进口和钢材出港1000多力吨,武石化原油进港223万多吨。 所以,随着武汉经济的快速发展,武汉港近年来的发展速度较以前快了很多, 建设手笔也大了很多。2007年,武汉全社会水路货物运输量2899.4万吨,货物 周转量203.96亿吨公里,比去年增长11.4%截止2007年,全市共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35个,总延长2.2万米,最大靠 泊能力5000吨。在汉航运企业拥有各类船舶1700多艘,总运力156.7万载重吨。 2007年完成吞吐量5278力吨,比1978年增长2.4倍,其中集装箱吞吐量38.8 万TEU,较上年大幅增长31.1%,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完成货运量2899.44万吨, 周转量203.96亿吨公里,分别比1978年增长24.5%和64.2%。武汉境内现在主 要有永安堂、舵落口、杨四房、杨泗港、纯口、左岭、阳逻集装箱中心等码头。 2009年3月,武汉阳逻港至上海洋山港的江海直达航线再次重新启用,武 汉港成为中部地区的外贸集装箱中转港口。同时,还吸引了其他省市的货物集 中到武汉港进行运输,货源得到了保证,货物出口时间大大缩短,这将为湖北 省及中西部地区其他省市的进出口企业节省很多物流成本,从而促进物流业更 好的发展。2. 2. 4航空运输发展概况武汉市的航空运输发展起步比现有其他几种运输方式要晚的多。在1995年, 武汉才开始启用天河国际机场。天河机场是当时华中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先 进的国际性机场,年设计旅客吞吐量达到250万人次。2006年,为了加快中部机场的发展,以武汉为中心,构建我国中部地区航 空枢纽,武汉市进行了 “武汉航空运输枢纽综合改革”。民航总局出台了一系列 的优惠政策来促进武汉航空运输的发展,天河机场新增了数条国际航线和几十 条国内航线,同时还JT通了武汉三镇到天河机场的公交线路,此外还有机场大 巴走机场高速对公交进行衔接。旅客到达天河机场非常方便快捷,高效快速的 客货运输得以实现17】。为了满足不断增长客货运输需求,天河机场开始修建第二航站楼。2007年 底,天河机场第二航站楼竣工,新建航站楼占地11.6万平方米,站坪25万平方 米,机位24个;货运仓库2万平方米。年设计旅客吞吐量达到1300万人次, 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4649人次,起降航班12.2万架次。2007年,天河机场曰 均起降250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835.8万人,货物吞吐量8.9万吨丨丨8。截至2007 年末民用航线135条,其中,国际航线11条,国内航线124条,在全国机场中 排名第12位。2007年,武汉全社会航空旅客运输量712.56万人,货物运输量 8.89万吨,旅客周转量77.79亿人公里,比去年增长25.5%,货物周转量1.05亿 吨公里,比去年增长38,4%。2. 3武汉市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现状2. 3.1运输结构逐渐优化运输结构是指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完成的运输量等在整个综合运输系统中所 占的比重19。运输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调节等变化而不断变化着。一 个合理的运输结构,它能够较大限度的节省运力、节省资源、节省土地和其他 资源。近年来武汉市各种运输方式的客货运输量比重和周转量比重均在发生着变 化,见表2-1,2-2。由表2-1可知,从2000年到2007年,铁路旅客运输量和货 物运输量比重逐渐增加,且货物运输量比重接近44%;公路旅客运输量比重也 在逐年增加,客运量比重接近67%,而公路货物运输量比重基本没什么大的变 化,基本维持在44%左右;水路货物运输量比重逐年下降,现己不足15%;航 空运输旅客运输量比重呈现一个凹形的变化趋势,2000年到2002年间比重逐渐 下降,而在2003年到2007年这个比重又开始增加,但是其比重依然比较小, 只有4%左右。将公路和铁路客货运输量比重相加可以看出,公路和铁路的货物 运输量比重达到87%,而旅客运输量比重竟高达%。由表2-2可知,铁路旅 客和货物周转量比重在逐年增加,旅客周转量比重己达到74%,货物周转量比重高达80%;公路旅客和货物周转量比重逐年下降,2007年两者的数据分别为 13.1%和5.3%;水路货物运输周转量比重也在逐年下降,2007年其比重为14.3%; 航空旅客和货物运输周转量比重逐年增加,但是其比重还是比较小,货物运输 周转量比重仅1%,旅客运输周转量比重为13%;将公路和铁路客货运输周转量 比重加起来可以看出,两者货物周转量比重达到85%,旅客运输周转量比重达 87%。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知,铁路运输客货运输量的比重没有公路运输高,但 是其客货运输周转量比重却远远高于公路运输,这说明铁路运输的运距远远高 于公路运输,铁路客货运输主要集中于长途客货运输。公路运输量比重高于铁 路运输,但是其客货运输周转量比重如远远低于铁路运输,这说明公路客货运 输运距远远小于铁路运输,由此可知公路运输主要是进行中短途的客货运输。 水路货运量比重小于公路运输,但是其货运周转量比重却大于公路运输,由此 可知水路运输目前主要是集中在水上货物的长途运输。由航空运输的旅客运输 量比重及客货运输周转量的比重可知,航空运输主要集中在旅客和货物的长途 运输上。公路和铁路是武汉客货运输的主体,各种运输方式已经按照自身的技 术经济特征和市场的调节进行了相对比较合理的分工运输。表2-1各种运输方式客、货运输量比重表(单位:%)n 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公铁合计 年份 货物旅客货物旅客货物旅客货物旅客货物旅客 2000 30.22001 32.32002 34.42003 35.12004 34.42005 43.373.3 76.321.8 22.7 23.2 22.022.Q43.173.6 73.3 74.2 75.2 73.626.7 23.7 19.4 18.0 19.7 13.4 13.7 12.94.6 4.0 2.6 2.83.5 3.23.646.2 46.9 45.943.3 41197.497.280.366.395.987.2006 43.2 700743 1武汉理工人学硕士学位论文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公铁合计表2-2各种运输方式客、货运输周转量比重表(单位:)航空运输IS 年份 货物旅客货物旅客货物旅客货物旅客货物 2002 63.3 68.7 7.47.4 21, 7.0 19.67.2005 77.2 76.4 5.2 13.5 17.52006 77.8 75.1 5.3 13.1 16.8200320040.6 0.7 0.7 0.82007 80.3 73.9 5.3 13.1 14.3 0.970.789.12.671.487.43.971.486.10.182.489.91.883.188.23.085.587 2. 3. 2运输网络已具备一定的规模近年来一系列交通方面政策的出台对交通运输业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 用,武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现在已经形成了由公路、铁路、水路、 航空四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网络,且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承担着城市对 内对外的交通运输任务。武汉境内已形成3个环线加7条放射型的出口线路组成的公路运输骨干网 络,其中外环的绕城高速公路与京珠、於蓉高速公路相衔接。武汉同周边城市 的通达度性进一步加强,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京广线、京广客运专线贯通南 北,、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武九线和武康线承东启西,形成衔接北京、上海、 广州、成都、九江、襄樊六个方向的线路,最终形成特大型环形枢纽格局。武 汉港通江达海,阳逻港有京广、京九线从旁边经过,现已形成水、陆、铁一体 化的立体交通网络,水运既能直达江海,又能提供货物的中转卸装,运输范围 辖射全国2】天河国际机场同阳逻港、武汉北编组站一同构建了武汉货物综合 运输系统,为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快捷的运输通道;日趋高效的旅客运输服务 使得武汉天河国际机场逐渐成为中部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交通枢纽。随着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武汉的交通网络逐渐完善,客货运输集散能 力逐渐增强,它正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综合交通枢纽,这将更好的推动武汉经济的发展以及武汉同全国其他城市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中部崛起做出更大 的贡献。2.3.3人们对运输的需求增加人们对运输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一点可以从近年来各种运输方式客货运输 的运距变化表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见表2-3。从表中可以看出,2000年到2007 年,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运输的平均运输距离都在逐年增加,在2005年的 时候出现了一点小波动。此外,武汉的客货运输量以及客货运输周转量也在不 断增加,见图2-3和图2-4。从两个图中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07年,武汉 市客货运输量的变化比较平稳且逐年上升,从2004起变化幅度比前几年要大一 些;而客货运输周转量的变化幅度较运量的变化幅度要大一些,并且从2004年 起出现了明显的转折点,升幅逐渐加大,这说明自2004年客货运输的运距显著 增加。这是符合武汉交通运输的实际情况,2004年起武汉市新改扩建道路的力度 加大,道路的等级得到了提高,绕城公路开始实现通车,武汉城市圈高速出口 道路幵始修建,路网布局得到进一步的调整;随着武汉铁路分局的升级,武汉 铁路的自主经营权和调度权也更加灵活,运输潜力得到进一步的发挥;长江航 运的复苏给武汉水运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武汉加快了港口和建设, 重点发展了一批大型的专业化的船舶;近年来武汉接连举办大型国际性会展, 带动了武汉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表2-3各种运输方式客货平均运距表(单位:公里)年份运输方式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公路 67.668.369.372.471.772.7铁路 756.1755.4819.11000.5988.81015水路 697.1729.6 707850.5727.9703.6航空 1022.31065.7丨 066.21083.11128.61163.92000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m年份货物运输量 (万吨) 旅客运输量 (万人) 客货运输量变化图600 400 200 000 800 600 400 200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年份-货物周转量 (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 (亿人公里)_ 图24客货运输周转量变化图2.4武汉市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2.4.1交通运输结构仍不合理近年来武汉市的客货运输量和运输周转量都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见表2-4。 从表2-4中可以看出,在2002年到2007年间,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近几年的 客货运输量及周转量都在不断增长。而且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航空运输的增长 速度最快,其发展势头完全盖过了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 间和发展潜力。水路运输目前主要是中长途货物运输,水路运输的货运量及货 运周转量在这几年间呈现出负增长的局面,与其他几种运输方式相比,水路运1A武汉理T.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输的发展还不够理想。目前铁路运输的压力比较大,尤其到了节假R时更是人山人海,可以考虑 将短途旅客运输转移到公路运输上去。随着现在公路旅客运输的发展,其服务 水平已逐步提高,将短途客运转移到公路运输上来,缓解铁路客运压力21】。将 铁路运输定位于中长途客货运输以及大宗重要物资的运输;公路运输则是短途 客货运输的主力,随着其不断发展公路运输逐渐在中途客货运输中的作用将越 来越重要;水路运输主要是货物运输,如煤炭、钢材等大宗散装货物的运输, 并且武汉水路运输的潜能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航空运输则在长途快速客货运 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武汉的航空客货运输正在髙速发展中,其发展潜力 比较大。运输方式表2-4 2002-2007年间各种运输方式客货运输量的平均增长率(单位:)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客运量5.413.1-18.3货运量6.112.2-1.314.5客运周转量7.619.2-21.92.货物周转量6.619.5-1.117.1联运的比例有待提高17武汉理T.大字硕士学位论文武汉的水铁联运、水陆联运以及陆铁联运等联运方式的比例都不高,各种 运输方式间的衔接还不够紧密,还没有形成各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运输网络。 武汉长江沿线的钢铁、石化工业以及汽车工业都已经具有相当的发展规模,这 些商品都要在武汉港进行集散,而且像原油和煤炭等大宗货物的运输也都是依 靠水路进行运输。此外,武汉的外贸进出量均在增加,外贸货物的进出口也基 本要靠水路运输。但是对于水路、公路、铁路的联运来讲,武汉现有的港区大 多没有快速进出口道路,进出口港区的道路和城市主干道相交,容易引发堵车, 延长物流作业时间;而且铁路和港区的连接也很不完善,港区除了蛇落口铁路 集装箱中心站之外,其他的港区均无铁路专用线直接连接港区,铁路和水路之 间并没有能够实现物理上的无缝衔接。此外,对于集装箱的水铁联运,由于集装箱没有使用统一的箱型,铁路箱与水运箱不能互用,各种运输方式集装箱的 使用标准没有统一,因此就会造成调度困难和返空严重的现象,这样就加大了 联运的成本,不利于货主组织联运。此外,联运服务的不完善也限制了联运的发展,如不能够实现“一次报关、 一次录入,一次查验和一次放行”,数据共享和信息的查询等也没有实现联网式 服务,还没有实现联运的一票式服务。如果只选用一种运输方式就能够完成运 输任务,并且还会减少很多手续以及可以避免因组织联运而带来的一系列繁琐 的事情,那么货主肯定会选择只使用一种运输方式来进行运输,而非选择组织 联运。联运的运输方式间的衔接与配合不完善,无法为货主提供满意的服务, 这些都是造成联运比例比较低的原因,而且都不利于武汉各种运输方式间联运 的组织和发展【22】。2.4.3交通运输业管理体制较混乱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现行管理体制的一个 最大的赞端就是各种运输方式分部门管理,割裂了运输系统的整体性,不利于 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和运输方式间联运的组织23】。交通运输业到了发展综 合运输的阶段,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需要进行 更好的协调和衔接来提高整个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达到运输系统整体效益的 最优。从现状來看,武汉公路运输、水路运输由武汉市交通委员会统一管理协调, 铁路运输由武汉铁路局管理,航空运输由民航局进行管理。目前武汉市还没有 一个统一的交通管理部门来从综合运输的高度进行各种运输方式的规划和管 理,以及调解在发展过程中不同运输方式间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这种管理体制 使得运输方式间的联运难以组织,各种运输方式间的发展不易协调,不仅阻碍 了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影响综合运输整体效益的发挥,而且不利于现代物流 业的发展。第3章武汉市综合运输需求分析 3.1运输需求影响因素分析运输需求来源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它可以分为旅客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doing公开课课件
- 小区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施工方案
- 高一河流地貌课件
- 北京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参考答案 (5份)
- 离婚子女抚养费及全面生活支持协议范本
- 离婚协议书中子女抚养权变更争议诉讼协议范本集锦
- 留学语言学校申请咨询服务协议
- 成人职业素养培训咨询服务合同
- 家电维修管理制度规范
- 如何高效备考考研复试
- 走进焊接 课件 2.1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焊接方法
- (2025)中国汉字听写大赛全部试题库及答案
- 卵巢癌的课件
- 北京市律师协会律师办理法律尽职调查业务操作指引
- (2025年标准)会员销售协议书
- 2025至2030中国专业图片存档和通信系统(PACS)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妇产科临床路径培训课件
- 编辑出版校对试题及答案
- 2025一级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土建、安装)》学霸笔记
- 化工仪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课文原文及翻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