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g气之甑.doc_第1页
Zeng气之甑.doc_第2页
Zeng气之甑.doc_第3页
Zeng气之甑.doc_第4页
Zeng气之甑.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eng气之甑前两年,万荣故事随着万荣苹果风行海内,让全省乃至于全国都知道了山西有一个以Zeng气而闻名天下的万荣县。当年由管喻整理编辑的万荣新笑话一书出版时,人们颇为万荣“Zeng气”一词争论不休,有说“争”的,有说“怔”的,有说“憎”的,总之是五花八门,各抒己见,各执一词,结果也没有一个权威的、能够被大家所公认的定论,最后作者干脆用拼音“Zeng”一代了之了,反正只要彼此之间说起万荣的Zeng气,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什么意思。这两天,碰巧陪单位的客人去省博物馆参观,看到一件奇怪的生活器物。简单说来就是由甑(Zeng)和鬲(Li)结合在一起的一件器物,下半部分是个鬲,上半部分是个甑,合起来呢则叫做甗(Yan),活脱脱就是我们今天还在使用的蒸锅嘛。再一看器物的出土地址,山西省夏县东下冯村遗址,与万荣县并没多远。联想到我们常常说到的万荣Zeng气,恍然间心有所悟。 莫非我们常说的万荣Zeng气就是它?甑?是也!甗甑底在说Zeng气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甑字的有关解释。 甑Zeng字:形声,从瓦,曾声。从瓦,表示是陶制品,本义指古代蒸饭使用的一种直桶形的炊具。其底部有许多通透蒸汽的小孔,放在鬲(Li)上蒸煮食物之用,其作用类似于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笼屉。 甑,甗(Yan)也。说文 甑,自关而东谓之甗(Yan)。或谓之甑。方言五。此处所说的关,乃指陕西的东大门临潼的潼关、涵谷关,而非今日的什么山海关、雁门关。涵谷关的称谓,当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朝,武王伐纣之际,此后周、秦一直沿用到汉朝。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东汉以前还没设关城,到东汉末,曹操为预防马超关西兵乱,才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始设潼关,并同时废弃函谷关。 关而东的地界先是属商、周,晋,后属韩、赵、魏三家,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河南、河北僻邻的广大地域。 许子以釜甄爨(Chuan),以铁耕乎?孟子滕文公上 荷甑堕地。不顾而去。后汉书孟敏传 朝甑米空烹芋粥,夜缸油尽点松明。宋陆游杂题六首 饼炉饭甑无饥色,接到西风熟稻天。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甑还有一个十分著名的成语甑尘釜鱼。甑尘釜鱼意为甑里积了灰尘,锅里生有蠹鱼。形容家穷困顿断炊已久,也比喻官吏清廉自守。后汉书范冉传:“所止单陋,有时绝粒,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 文中范史云,范莱芜都是指的同一个人,范冉。 据考证,用甑作炊具在黄帝时代就有了。魏晋之际史学家谯周的古史考记载:“黄帝始作釜甑,火食之道始成。”到战国秦汉之际,甑己经很普遍地使用了,而且有之前的陶甑、青铜甑,进而有了铁甑。史记项羽本纪记述项羽的军队破釜沉舟,不留退路:“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表明项羽的军队主要用釜与甑作为炊具。 这些散见于古籍诗文中的众多记载,说明甑曾经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当中,而大量的考古发掘也证明了这一结论。 甑在山西境内出土于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出土地是今天的山西省夏县东下冯遗址。这是国内关于甑的比较早的考古记录,而公元前21世纪到16世纪,正是我国的夏朝时期。东下冯遗址位于夏县城北15公里东下冯村东北的青龙河南、北两岸台地之上,系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的典型遗址,其绝对年代经放射性碳素断代,为公元前1900至公元前1500年左右,距今约35003900年。类似东下冯城堡建筑遗迹,在山西南部竟有35处之多。结合陶寺遗址的年代、地望、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看,这些不断发现的夏城遗址,与禹贡记载的冀州、太原以及周人所说的“大夏”、“夏墟”正相契合。 罗列了一圈后发现,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曾经相当普遍地使用过。即使是在今天的一些地方,也在使用着! 每年五月端午之际,山西省交城县一带的民俗是做馏米而不做粽子。即用软小米(黄米)和红枣在锅中蒸熟,其中蒸米用的器物就是灰陶制作的甑。即使是在今天,当地的婚俗还是要在姑娘回门之际,一早用馏米待客的。 在南方一些地方,现在还在使用香杉木制成的桶状物即木甑来蒸米饭,有屉而无底,蒸出来的米饭其香无比,谓之甑饭。而在陕西关中一带,则用甑做甑糕,其中以陶甑蒸出来的质量最好,色味俱佳,软硬适口,甜粘醇厚,实为关中佳品。木甑饭甑糕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远古的先人们创造性的发明了具有蒸腾作用的甑。甑的发明填补了食物加工方面的空白,把原先一些只能烧烤的食物转而用水蒸气来蒸熟,不但保持了食物的原汁原味,也使一些冷凉的食物有了新的温热方式,不耻是先人们在生活方式上的一大飞跃。 对于物质和精神生活同样匮乏的古人来说,每一次物质文明的进步都会带来很多思想认识上的巨大飞跃。尤其是这种紧贴生活方式方面的认识,更是具有极大的应用性、普及性和参与性,对于古人智力的提高起到了积大的促进作用。其变革之一就是,人们把源于生活中间的一些认识转而用来指称、类比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这也符合人们的原始认识规律,即源于物质,源于生活,进而再作用于认识! 万荣Zeng气若何?Zeng气乃甑中之气,不弯曲,不打折,即直上云宵的蒸腾之气!这种源于生活的初步认识直到今天仍然被大家所广泛应用,竞相采纳! 于是这就很好理解了。今天我们所说的万荣Zeng气说白了就是指的这样一股甑气。昂扬向上的、不曲不挠的、直来直去的、绝无参杂的,等等等等,这就是甑气之本源,是褒奖之意。而认死理、一根筋、不拐弯、像直来直去的捅火棍等等则是其引伸之意,延伸之意,演绎之意,当然是贬义之意了! 据说真正具有万荣甑气的,还有“草字头”和“火字头”一说。 说起今天的万荣县,其实是由万泉和荣和两个县合并而来的,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4年8月才由两县合并成了万荣县。顾名思义,万泉应该是一个泉水很多的地方。据清康熙四十七年刊本的万泉志记载,万泉本汾阴县地,后魏时赫连勃侵入;郡人薛通率宗族千余家,于西距汾阴城八十里筑城自固,因名薛通城。唐武德二年,割稷山、安邑、猗氏、汾阴、龙门五县村庄,于薛通故城置万泉县,自唐以来,属隶于蒲州。而荣河当然就是荣光溢河的意思了。 在汉字的字形结构上,“万荣”之繁体字乃“萬榮”是也。所以,“草字头”就是源于萬泉的甑气,而“火字头”则是源于榮和的甑气。人们普遍认为,“火字头”的甑气乃是最正宗的万荣甑气,号称是万荣甑气的原产地,而“草字头”的萬泉甑气则略输风采。想来甑气也与火力的大小不无关系吧,火力旺自然甑气足,“草”之甑气当然比不上“火”之甑气了。 根据解放一文“万荣特有的精神文化万荣Zeng发展纪实”的考证:作为“万荣特有的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在河东地区,人们叫万荣Zeng,在万荣人们叫荣河Zeng,而在荣河镇又叫谢村Zeng。这是因为谢村是荣河镇的一个行政村,方言念夏村,相传它是Zeng的发源地。”据说现在人们所说的万荣七十二Zeng,其实都是源于谢村。用谢村人的话来说就是:“有时候说真话不行,说假话不好,于是就干脆讲笑话。”但是,为什么要附会七十二个Zeng呢?孔子有七十二弟子,大圣孙悟空有七十二变化,地上有七十二颗地煞星,曹操有七十二疑冢,黄山有七十二山峰,济南有七十二泉水。说实话,七十二就是表示一个多的意思,现在真正的万荣Zeng远不止七十二个呢! 在万荣Zeng气还没有明确定论的时候,借用“甑气”一词来暂时指称一下万荣Zeng气,希望能够引起对此感兴趣的人们的一些思考,权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