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上课)_第1页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上课)_第2页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上课)_第3页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上课)_第4页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上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学造器物 仿行制度 学习思想 第14课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 开眼看世界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维新变法思想 4 学习目标 2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 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视角1 中国人的华夷观 思考 这句话背后反映了什么样的思想观念 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 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 四夷外也 中国内也 宋石介 中国论 华夷观 华夷有别华尊夷卑 6 夷狄之有君 不如诸夏之亡 通无 也 孔子 吾闻用夏变夷者 未闻变于夷者 孟子 本质 文化自大主义 7 轻信夷书 铺张扬厉 张外夷之气焰 损中国之威灵 一意为泰西生势 轻重失伦 尤伤国体 视角2 开眼看世界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知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视中华 林则徐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9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 若我炮不能及彼 彼炮先已及我 是器不良也 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 连声不断 我放一炮后 须辗转移时 再放一炮 是技不熟也 第一要大炮得用 令此一物置之不讲 真令岳韩束手 奈何奈何 林则徐 10 魏源 是书何以作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叙 评价 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11 海国图志 的孤寂与荣光 国人 无法接受书中对西方蛮夷的 赞美 之词 更有甚者主张将 海国图志 付之一炬 在腐败守旧的清政府眼中 海国图志 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 遭到无端非议的 海国图志 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日本朝野上下的一致拥戴 使 海国图志 在日本成了奇货可居的紧俏图书 于是 不断从中国 走私 和自己翻印 以至于 海国图志 最后在日本出现了15个不同的版本 有的则 被官方征用 到1859年 同样一部书价格涨了3倍 开眼看世界 19世纪40年代 读史求知 视角3 中体西用不可避免的失败命运 14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张之洞 劝学篇 中国文武制度 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万不能及 李鸿章 师夷长技 夷 技 在坚持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和传统的伦理道德 纲常名教的基础上 引进 学习和使用西方的科学技术 生产工艺 以求富国强兵 中体西用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19世纪60 90年代 内涵 背景 实践 洋务运动评价 读史求知 16 机车直驶 震动东陵 且喷出黑烟 有伤禾稼 17 甲午海战 课堂探究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的思想为什么在中国无法推行 反思明理 19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康有为 视角4 康有为宣扬维新变法思想理论的独特方式 1 早期维新思想 19世纪60年代 读史求知 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主张评价 西人立国 育才于学堂 论政于议院 君民一体 上下同心 务实而戒虚 谋定而后动 此体也 轮船 火炮 洋枪 火雷 铁路 电线 此其用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 无论竭蹶趋步 意为 艰难勉强地跟着走 常不相及 就令铁舰成行 铁路四达 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 盛世危言 自序 1 早期维新思想 19世纪60年代 21 2 康梁维新思想 19世纪90年代 22 共同点 意识到中国学习西方的不足 主张要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发展工商业 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以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23 变法失败千古罪人 1898年刊行的 孔子改制考 一书 着重宣传了孔子 托古改制 的思想 在书中 康有为把孔子尊为 托古改制 的教主 把 六经 说成是孔子 托古改制 范本 这样康有为用以证明自己的变法主张 不但没有违背孔子的遗教 而且是孔子改革思想的真正继承者 陈旭麓主编 中国近代史 合作探究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反思明理 问题思考 鸦片战争后 地主阶级 学习器物 甲午战争后 资产阶级 仿行制度 民族危机加深 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 向西方学习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课堂小结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 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 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大国崛起 法国篇解说词 1 2013 重庆文综 7 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 其书版在京 如蒙皇上许有可采 请饬重为刊印 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 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 以是学 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 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 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 该书最有可能是 A 四洲志 B 海国图志 C 天演论 D 资政新篇 28 B 2 中学为内学 西学为外学 中学治身心 西学应世事 西学指的是 A 西方近代政治制度B 西方近代科学技术C 西方近代教育制度D 西方近代启蒙思想 29 B 3 2013 天津文综 5 不识国民之原理 不通世界之大势 不知政治之本原 而仅摭拾泰西皮毛 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应当是 A 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 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 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 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30 D 4 2013 安徽文综 梁启超在 戊戌政变记 中写到 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 其事颇难 然各国之革政 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 故欲倡之于下 以唤起国民之议论 振刷国民之精神 使厚蓄其力 以待他日之用 这说明 A 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 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 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 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31 A 5 2013 四川文综 4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 19世纪40年代 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 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 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 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 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32 D 1994年全国卷 42 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分 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 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 6分 为什么 7分 1 基本内容 维新思想要求抵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 摆脱民族危机 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主张兴民权 实行君主立宪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33 2 法国启蒙思想为法国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 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 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 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3分 中国维新思想促成了戊戌变法 力图改变中国的现状 以实现独立 进步与富强 但变法却如昙花一现 很快夭折了 3分 3 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突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因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强固的社会基础 其革命性远逊于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