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物”尽其用——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类群文导写.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物”尽其用——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类群文导写.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物”尽其用——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类群文导写.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物”尽其用——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类群文导写.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尽其用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类文章群文导写设计者:博才咸嘉学校 吴辉辉群文导写篇目 白杨白杨礼赞我心中的树根黄山绝壁松夹竹桃执教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 1.在群文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阅读的兴趣,体会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类文章的表达特点。 2.找出各篇文章相关联的地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所描写的事物所具有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以阅读为平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真切地感悟“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类文章表达方式的特点,尝试仿创“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 感悟群文中所借之“物”与想要表达的“意”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所描写的事物所具有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并进行写作。教学过程:一. 学生活动我说论语第19号 李淳 (我说论语是这个学期我们班开展的语文学习活动,课堂前面五分钟由学生讲论语,按照篇章和学号轮流进行,内容包括诵读、解释、小故事、赏析、拓展、背诵等,由孩子自主设计。刚好这节课是第19号李淳同学来讲述,她讲述的是论语 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小结:感谢李淳同学带我们走进孔子的学习境界:温故而知新,温故是下功夫,凡事不下功夫,不可能有好的结果;知新是体悟,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世间万物也是如此。 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我们曾经学过的那些文章,看看是否会有新的感悟,新的收获。 1.观察图画:它们分别出自我们学过的哪篇文章?主要描写什么事物?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梅花魂 落花生)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呢? 在文章中,像这样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这种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板书:借物喻人)二.借物喻人,循文解物 1.阅读白杨, 1).默读白杨。请大家默读文章,快速找出写白杨树特点的语句,在旁边批注下你的感受。 2).完成阅读单(课件出示) 3).这篇文章以爸爸的口从介绍白杨到表白自己的心,作者借赞美白杨来赞美那些边疆的建设者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借物喻人写法在文中的运用。写景、状物的散文中经常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它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 对比阅读,找出共通点 1). 同样是写白杨的文章,接下来这篇茅盾的白杨礼赞在表达上和白杨有什么共通的地方呢?请拿出阅读,快速阅读材料一:茅盾白杨礼赞阅读要求:(1)读独立快速地浏览课文。(2)品勾画重点词句,品词品句,抓住事物特点。(3)悟精读细品,在最能表现白杨特点的语句下写下自己的感受。借什么物喻什么人?为什么借它喻人?完成阅读单 交流。 2). 阅读我眼中的树根,完成阅读单篇目 借 物 事物特点喻人(态度、品格)白杨礼赞我眼中的树根交流 思考:我眼中的树根写得好不好?读这篇文章你发现问题没有?最重要的是没有作者,因为这个作者现在可能还没有名气,但以后说不定他也像矛盾、袁鹰一样有名哦,他就是我们班的李继弘同学,这是上一周现场作文比赛中李继弘的作品,立意很深远,特别是借物喻人的手法运用很巧妙,荣获本次作文竞赛学校一等奖,今天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看了三篇文章,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是通过生活中平凡的物来赞美生活中平凡却伟大的人。在作家的巧手下,平凡的物除了喻人,还有其他的作用呢!三.托物言志,缘物生情 1.这个学期同学们都在解读论语,我记得论语当中有这样一句话: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齐读,讲述:意思是说,年岁寒冷,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的道理。松柏傲寒而屹立,多么像在乱世和逆境中保持崇高尊严和气节的人啊!孔子就是具有松柏品质的人,可以说松柏这个物象征了孔子的志向,这也是状物文章的另一个用处:托物言志。 2.接下来请拿出阅读材料三,让我们一起品读黄山绝壁松,走进被誉为高洁代表的黄山松。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我们熟悉的作家冯骥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珍珠鸟,看看他这篇写黄山松的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呢? 阅读要求:(1)读独立快速地浏览课文。(2)品勾画重点词句,品词品句,抓住事物特点。(3)悟精读细品,在最能表现黄山松特点的语句下写下自己的感受。(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取、自信 ) 3.阅读季羡林的夹竹桃完成表格 篇 目 托 物 事物特点 言明志向黄山绝壁松夹竹桃 4.抓表现夹竹桃特点的关键词(韧性、默默无闻) 5.联系作者资料,读懂季羡林的志向 季羡林始终将学术视为自己的第一生命。在德国留学时正值二战,他在“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中专心研究;在“文革”中,他历经磨难,偷偷翻译篇幅宏大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年逾八旬后,他开始撰写80万字的学术巨著糖史,还出版了牛棚杂忆病榻杂记等多部著作。四 .发掘共性,提炼写法: 1. 刚刚我们一连读了五篇状物类的文章,无论是用物来喻人还是来表明志向,其实他们在文章结构、表现手法上都有共通点,你们可以总结出来吗? 1)形象描写“物”的特点;2)深刻揭示“物”的本质;3)升华人的精神品质;4)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5)一般结构:开头(引出物)托物(描写物)喻人/言志(由物及人升华主旨)照应开头,收束全文。 2. 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显示大地的生机,一些平凡的事物常常使我们会有所感悟,深受启发。请大家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他们具有哪些做人的道理? 扫帚:它默默无言,宁可自己一身脏,换来环境干净清洁的特点,表现不为名利的精神。 橡皮:它见错误就擦的特点,写它勇于改错的品质。 铅笔:它一再掏出“心”来工作的特点,写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学生填表、交流 小结:可见,世间万物只要融入了人的感情,就能生动起来,形象起来,灵动起来。把这些事、物、景写进我们的作文,文章就会生动形象,情感丰满,感人肺腑。今天回家作业:根据今天课堂所得,写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450字,感情真挚。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阅读了一组文章,它们都是通过一种具体的物来表达一种抽象的情和意。平凡的物,不光可以喻人,还可以言志,当然还远远不止如此,它还可以明理,还可以抒情。面对生活的浩荡大泽,直接抒情就好比从桥上飞驰而过,借物抒情则好比乘着一叶扁舟,听耳畔琴声悠扬,看湖面云影飘扬,一路前行,一路欣喜,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感动。其实不管是喻人也好,言志也罢,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物的背后蕴含了作者深深的情。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