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宝山林相改造规划设计.doc_第1页
聚宝山林相改造规划设计.doc_第2页
聚宝山林相改造规划设计.doc_第3页
聚宝山林相改造规划设计.doc_第4页
聚宝山林相改造规划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市聚宝山景观生态林林相改造规划 设 计 方 案委托单位:南京市东部园林绿化建设发展公司设计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二九年六月目 录1 项目概况31.1 项目背景31.2 项目区位及自然条件31.2.1 项目区位31.2.2 自然条件31.3 项目意义32 现状分析32.1 改造区范围与林分现状分析32.2 存在的主要问题33 植物群落配置模式设计43.1 模式设计原则43.2 配置模式设计43.2.1 观花观果型43.2.2 香花蜜源型43.2.3 彩叶景观型43.2.4 乡土文化型43.2.5 生态防护型43.2.6 自然演替型44 分区经营方案54.1 一区经营方案64.1.1 经营方向64.1.2 现状分析64.1.3 补植64.2 二区经营方案64.2.1 经营方向64.2.2 现状分析64.2.3 补植64.3 三区经营方案64.3.1 经营方向64.3.2 现状分析64.3.3 补植74.4 四区经营方案74.4.1 经营方向74.4.2 现状分析74.4.3 补植74.5 五区经营方案74.5.1 经营方向74.5.2 现状分析74.5.3 补植74.6 六区经营方案74.6.1 经营方向74.6.2 现状分析84.6.3 补植85 主要人工景观及道路绿化带配置方案85.1 主要人工景观配置方案85.1.1 A景观区配置85.1.2 B景观区配置95.1.3 C景观区配置105.1.4 D景观区配置105.2 道路绿化带配置方案105.2.1 段一配置方案115.2.2 段二配置方案125.2.3 段三配置方案125.2.4 段四配置方案135.2.5 段五配置方案145.2.6 段六配置方案146 分年度经营目标156.1 近期目标(5年)156.2 远期目标(10年)157 林相改造后效果预测158 经济技术指标与工程投资概算229 主要树种及养护要点2310 保障措施26附表1 聚宝山现状植物名录26附表2 林分改造补植树种选择名录271 项目概况1.1 项目背景2006年,为深入推进“绿色南京”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提升城市景观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彰显城市特色,南京市政府根据南京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任务计划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决定用三年时间在全市建设一批郊野公园,并已明确重点建设的郊野公园中尽量减少“人文景观”的痕迹,确保市民享受到原汁原味的自然景观。2008年之前,南京将重点建设15座郊野公园,总面积超过500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10。这些郊野公园形成的环城森林圈,将成为维护城市生命系统的“绿肺”和“绿肾”,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1.2 项目区位及自然条件1.2.1 项目区位聚宝山公园位于南京市主城与仙林新市区的交界处、钟山风景区的北部,临近仙林大学城、国际高尔夫球场及马术场。它南有宁镇公路,东临仙尧路,西面和北面紧靠沪宁铁路,西面同时有宁龙公路,绕城公路从用地中间穿过,将用地分为东西两片,总用地规模约2100亩,东西长2.15公里,南北长1.2公里。1.2.2 自然条件南京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516,高于全省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为21792200小时,78月是全年日照时间最长的月份,年均降水量1049.47mm,自南向北递减,6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且年际间差异比较悬殊。地区气候具有过渡性特征,南北有一定差异。年内干湿阶段明显,易旱易涝,年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匀,局部地区具有独特的“小气候”。南京地带性土壤以下蜀系黄土为主,但由于地形的差异和利用的演变,又具有众多土壤类型。平原圩区土壤以马肝土、青泥条、黑砂土为主;洲地多为马肝土,丘陵地区有黄泥土、粉土和黄砂土等。项目区内主要土壤类型以黄泥土、黄砂土等为主。在中国植被区划中,南京位于常绿阔叶林带的北部边缘,是常绿阔叶林向落叶阔叶林的过渡地区,植被类型属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类型。聚宝山主要植被有朴树、化香、马尾松、槲栎、栾树等。1.3 项目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化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愈来愈要求更多的接触大自然,获得娱乐和休养,从而缓和紧张工作的心情,调节生活节奏,丰富生活的内容,促进身心健康。森林公园建设的生态意义重大,因为森林不仅能为城市制造清新的空气,而且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平衡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森林公园还能提高城市绿化面积,美化城市景观,并且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这些郊野公园形成的环城森林圈,将成为维护城市生命系统的“绿肺”和“绿肾”,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此外,森林公园建设的社会效益日益显著。首先,城市景观质量的提高,可有力促进周边土地增值,进而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其次,盘山道路的生态改造可明显改善道路的行车环境,优美的道路景观会给司机及游人良好的视觉感受,通过视觉的识别性和景观的秩序性给司机及游人某种心理的提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此外,通过森林公园及其内部生态道路建设的示范作用,大力营造城郊多功能生态林、环城林带,建成一批富有江南特色的生态型城镇,对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具有重要作用。2 现状分析2.1 改造区范围与林分现状分析 聚宝山公园位于南京市主城与仙林新市区的交界处、钟山风景区的北部,绕城公路从用地中间穿过,将用地分为东西两片,公园总用地规模约152公顷。改造区即位于绕城公路西侧的部分,面积约900亩。改造区内的现有乔木树种主要有:黒松、朴树、化香、构树、槲栎、麻栎、黄檀、臭椿、三角枫、黄连木、榔榆、柞木、泡桐、杨树等;灌木树种主要有:金樱子、牡荆、山胡椒、野蔷薇、木香、刺莓等;地被植物主要有麦冬、马兰头、蓬藻、鳞毛蕨、葎草等。2.2 存在的主要问题林内病腐木多而杂乱;乔木密度较大,树冠相互交错重叠,挤压现象明显,部分树木被压,长势较差。林下灌木种类稀少,主要是上层乔木的更新苗。再加上盘山公路的建设,使山体自然植被遭到破坏,景观破碎化严重,严重影响其生态系统的稳定,降低了景观质量并严重影响了森林功能的发挥,主要表现在:(1)林分密度过大,林木生长不良 调查地内林分密度过大,平均密度300余株/亩,局部郁闭度过高,达0.95以上;林木之间竞争激烈,生长受到抑制。(2)珍稀树种较少,景观价值低林内多为南京本土树种,珍稀树种很少,且层次结构简单,缺乏季相变化;并且区域内缺乏蜜源和种实植物,很难吸引昆虫、鸟类和其他森林生物前来取食、栖息;此外,林内病虫害严重,卫生状况较差。这些都极大降低了森林的景观效果。(3)生物多样性低林内常绿树种只有黒松和圆柏,林下灌木种类及其稀少,基本为上层乔木的更新苗;地被种类也较为稀少,生物多样性低。(4)林相较差,缺乏景观亮点由于盘山公路的建设,导致景观破碎化严重,极大降低了景观质量;公路沿线缺乏景观亮点,不足以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态旅游、休闲的需求。3 植物群落配置模式设计3.1 模式设计原则(1)生态功能与景观功能相结合;(2)乡土树种与适生外来种相结合;(3)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相结合;(4)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相结合;(5)观花树种与观果树种相结合;(6)香化树种与彩化树种相结合;(7)乔木灌木相结合。3.2 配置模式设计3.2.1 观花观果型 本模式以营造树木的花果景观为特色,选择以下树种:乔木:深山含笑、广玉兰、黄山栾树、白玉兰、梅花、七叶树、喜树、枫杨、乌桕、木瓜;灌木:垂丝海棠、腊梅、月季、山茶、紫玉兰、紫叶桃、枇杷、木槿、木芙蓉、迎春;地被:紫花酢浆草、萱草、红花石蒜、二月兰、大花美人蕉、冰岛虞美人、鸢尾。3.2.2 香花蜜源型 本模式的树种主要为鸟类和蜂类提供食物和蜜源,选择以下树种:乔木:广玉兰、白玉兰、刺槐、栾树、高干女贞;灌木:含笑、栀子花、梅花、桂花、无花果、紫玉兰、紫叶桃、垂丝海棠、木芙蓉、棣棠、连翘;地被:苜蓿、红花石蒜、二月兰、大花美人蕉、冰岛虞美人、鸢尾。3.2.3 彩叶景观型 本模式以营造彩叶景观为主,选择以下树种:乔木:枫香、乌桕、栾树、银杏、美国红枫、黄栌;灌木:山麻杆、南天竹、红叶石楠、红枫、黄栌、金叶女贞、紫叶李、紫叶桃、梅花;地被:八宝景天、大花美人蕉、紫鸭趾草、紫叶酢浆草。3.2.4 乡土文化型 本模式以乡土树种为主,体现地方特色文化,选择以下树种:乔木:香樟、重阳木、苦楝、银杏、无患子、榉树、白玉兰、榔榆、青桐、青檀;灌木:月季、海桐、火棘、木槿、桂花、梅花、桃、杏、紫荆、山茶;地被:三叶草、荠菜、泽漆、蓟、葎草、还亮草、老鹳草。3.2.5 生态防护型本模式以营造生态功能稳定的防护林带为目标,选择以下树种:乔木:桑树、广玉兰、女贞、香樟、无患子、榉树、栾树、柳杉、银杏、水杉、苦楝、木荷、榆;灌木:夹竹桃、油茶、石楠、火棘、茉莉、海桐;地被:八仙花、二月兰、麦冬、三叶草、荠菜、泽漆。3.2.6 自然演替型 将此类型作为林相改造生态效益和演替规律研究的试验地,通过疏伐,扩大林木生长空间,但不补植任何树种,任其自然演替。4 分区经营方案功能区划示意图植物分布现状平面图(一区:化香、槲栎混交林;二区:槲栎、黑松混交林;三区:朴树、三角枫、黄连木混交林;四区:国槐、构树混交林;五区:化香、栎树混交林;六区:榨木、黄连木、苦楝混交林)植物分区经营方案总平面图(一区:生态防护林;二区:花果观赏林;三区:乡土植物林;四区:彩叶景观林;五区:香花蜜源林;六区:生态防护+乡土植物林)4.1 一区经营方案4.1.1 经营方向:生态防护型4.1.2 现状分析该区改造面积约110亩。树种现状配置模式:化香槲栎朴树木香麦冬。乔木以化香、槲栎、朴树为主,伴生树种有构树、黄杉、榆树、桑树、榨木等。化香的平均密度约为240株/亩,平均胸径10cm,平均树高7m;槲栎平均密度为87株/亩,平均胸径5.2cm,平均树高5.6m;朴树平均密度为20株/亩,平均胸径4.8cm,平均树高6.5m。该区郁闭度达0.95以上,树冠相互交错重叠,挤压现象明显,部分树木被压,长势差。林下灌木较少,主要是上层乔木的更新苗,偶有木香、牡荆、刺莓。天然地被有麦冬、鳞毛蕨、爬山虎、环亮草等,覆盖度为45%左右。4.1.3 补植整地方式:清理病腐木,平整林地,挖树穴,乔木树穴规格为707070cm,灌木树穴规格为404040cm,在平整场地时做好杀菌、病虫害防治及清除杂草等工作。补植树种与补植密度:在林窗内补植香樟、榉树、广玉兰、女贞,乔木一期补植密度30株/亩;乔木株间补植石楠、夹竹桃、海桐、杜鹃,补植密度40株/亩。二期视一期苗木生长状况,对密度较大的林分斑块进行适度间伐,间伐强度20-30%。 混交方式:采取株间混交的补植方式,补植树种土球移植,在空间上应均匀分布;补植时间:一期补植于2009年秋、冬季进行,二期于2014年秋、冬季节进行。4.2 二区经营方案4.2.1 经营方向:观花观果型4.2.2 现状分析该区改造面积约146亩。树种现状配置模式:槲栎黑松朴树牡荆金樱子葎草鳞毛蕨。乔木以槲栎、黑松、朴树为主,伴生树种有黄连木、麻栎、构树、刺槐。槲栎平均密度为150株/亩,平均胸径7.3cm,平均树高10m;黑松平均密度为110株/亩,平均胸径4.6cm,平均树高8m。林内郁闭度近100%,树冠相互交错重叠,挤压现象明显,部分树木被压,无明显树干,长势差。林下灌木很少,主要是构树、刺槐的更新苗,偶有几株牡荆、金樱子。天然地被有葎草、鳞毛蕨、爬山虎、环亮草等,覆盖度为50%左右。4.2.3 补植整地方式:清理病腐木,平整林地,挖树穴,乔木树穴规格为707070cm,灌木树穴规格为404040cm,在平整场地时做好杀菌、病虫害防治及清除杂草等工作。补植树种与补植密度:在林窗内补植七叶树、深山含笑、木瓜、豆梨,乔木一期补植密度30株/亩;乔木株间补植枇杷、栀子花、山茶、连翘、迎春,补植密度40株/亩。二期视一期苗木生长状况,对密度较大的林分斑块进行适度间伐,以保证苗木获得足够的生长空间,间伐强度20-30%。 混交方式:采取株间混交的补植方式,补植树种土球移植,在空间上应均匀分布;补植时间:一期补植于2009年秋、冬季进行,二期于2014年秋、冬季节进行。4.3 三区经营方案4.3.1 经营方向:乡土文化型4.3.2 现状分析该区改造面积约103亩。树种现状配置模式:朴树三角枫金樱子蓬藻。乔木以朴树、三角枫为主,伴生树种有黄连木、槲栎、麻栎。朴树平均密度为170株/亩,平均胸径4.1cm,平均树高6m;三角枫平均密度为115株/亩,平均胸径4.5cm,平均树高6m。树冠交错重叠,部分树木被压,无明显树干,长势较差。黄连木相对较高大,平均胸径17.5cm,平均树高13m。林下灌木较少,主要是朴树、槲栎、构树等上层乔木的更新苗,偶有几株牡荆、金樱子。天然地被有蓬藻、爬山虎、环亮草等,覆盖度为50%左右。4.3.3 补植整地方式:清理病腐木,平整林地,挖树穴,乔木树穴规格为707070cm,灌木树穴规格为404040cm,在平整场地时做好杀菌、病虫害防治及清除杂草等工作。补植树种与补植密度:在林窗内补植榉树、黄山栾树、豆梨、广玉兰,乔木一期补植密度30株/亩;乔木株间补植碧桃、山麻杆、火棘,补植密度40株/亩。二期视一期苗木生长状况,对密度较大的林分斑块进行适度间伐,以保证苗木获得足够的生长空间,间伐强度20-30%。 混交方式:采取株间混交的补植方式,补植树种土球移植,在空间上应均匀分布;补植时间:一期补植于2009年秋、冬季进行,二期于2014年秋、冬季节进行。4.4 四区经营方案4.4.1 经营方向:彩叶景观型4.4.2 现状分析该区改造面积约75亩。树种现状配置模式:国槐构树荩草蓬藻。乔木以国槐、构树为主,伴生树种有槲栎、化香、三角枫等。国槐平均密度为120株/亩,平均胸径7.5cm,平均树高12.5m;构树的平均密度为95株/亩,平均胸径4.5cm,平均树高10m。树冠交错重叠,部分树木被压,无明显树干,长势较差。林下灌木较少,主要是构树、国槐、枫香、朴树的更新苗。天然地被有荩草、蓬藻、环亮草等,覆盖度为45%左右。4.4.3 补植整地方式:平整林地,挖树穴,乔木树穴规格为707070cm,灌木树穴规格为404040cm,在平整场地时做好杀菌、病虫害防治及清除杂草等工作。补植树种与补植密度:在林窗内补植美国红枫、枫香、美国红栌、银杏,乔木一期补植密度30株/亩;乔木株间补植黄栌、南天竹、金叶女贞、红花继木,补植密度40株/亩。二期视一期苗木生长状况,对密度较大的林分斑块进行适度间伐,以保证苗木获得足够的生长空间,间伐强度20-30%。 混交方式:采取株间混交的补植方式,补植树种土球移植,在空间上应均匀分布;补植时间:一期补植于2009年秋、冬季进行,二期于2014年秋、冬季节进行。4.5 五区经营方案4.5.1 经营方向:香花蜜源型4.5.2 现状分析该区改造面积约73亩。树种现状配置模式:化香小叶栎木防己梓木草。乔木以化香、小叶栎为主,伴生树种有槲栎、黑松、构树、朴树、枫杨等。栎树较为高大,平均胸径15.8cm,平均树高12.6m,平均密度为148株/亩;化香的平均密度为126株/亩,平均胸径7.4cm,平均树高6.2m。林下灌木较少,主要是化香、槲栎、小叶栎的更新苗。藤本主要是木防己;天然地被有荩草、梓木草、蓬藻等,覆盖度为55%左右。4.5.3 补植整地方式:平整林地,挖树穴,乔木树穴规格为707070cm,灌木树穴规格为404040cm,在平整场地时做好杀菌、病虫害防治及清除杂草等工作。补植树种与补植密度:在林窗内补植广玉兰、白玉兰、刺槐、女贞,乔木一期补植密度30株/亩;乔木株间补植含笑、栀子花、桂花、紫叶桃、无花果,补植密度40株/亩。二期视一期苗木生长状况,对密度较大的林分斑块进行适度间伐,以保证苗木获得足够的生长空间,间伐强度20-30%。 混交方式:采取株间混交的补植方式,补植树种土球移植,在空间上应均匀分布;补植时间:一期补植于2009年秋、冬季进行,二期施工于2014年秋、冬季节进行。4.6 六区经营方案4.6.1 经营方向:乡土文化生态防护型4.6.2 现状分析该区改造面积约89亩。树种现状配置模式:榨木黄连木苦楝金樱子木香马兰头。该区林内树木较为高大,乔木以榨木、黄连木为主,伴生树种有槲栎、苦楝、构树、榔榆、刺槐、化香、黑松、旱柳。榨木的平均密度为182株/亩,平均胸径9.8cm,平均树高10.2m;黄连木平均密度为160株/亩,平均胸径17.2cm,平均树高12m。林内树冠交错重叠,部分树木被压,无明显树干,榨木长势较差,黄林木长势相对较高大。林下灌木较少,主要是构树、刺槐等的更新苗,偶有几株金樱子、木香。天然地被有马兰头、蓬藻、爬山虎等,覆盖度为50%左右。4.6.3 补植整地方式:平整林地,挖树穴,乔木树穴规格为707070cm,灌木树穴规格为404040cm,在平整场地时做好杀菌、病虫害防治及清除杂草等工作。补植树种与补植密度:在林窗内补植黄山栾树、榉树、二乔玉兰、美国岩榆,乔木一期补植密度30株/亩;乔木株间补植夹竹桃、溲疏、连翘、杜鹃,补植密度40株/亩。路边绿化带中,灌木的补植密度增至50株/亩。二期视一期苗木生长状况,对密度较大的林分斑块进行适度间伐,以保证苗木获得足够的生长空间,间伐强度20-30%。 混交方式:采取株间混交的补植方式,补植树种土球移植,在空间上应均匀分布;补植时间:一期补植于2009年秋、冬季进行,二期施工于2014年秋、冬季节进行。5 主要人工景观及道路绿化带配置方案5.1 主要人工景观配置方案5.1.1 A景观区配置该景观营造区位于阴坡,地势低,多沟谷,面积约7.5亩。乔木以杨树、构树为主,伴生槲栎、黑松、旱柳、刺槐。杨树平均密度134株/亩,平均高度16.2m,平均胸径17.5cm;构树平均密度114株/亩,平均高度12.6m,平均胸径13.2cm。林下灌木稀少,偶有构树、槲栎的更新苗。该林区北侧紧靠“福娃乐园”景观区,但树木较为高大,使景区的观赏视野受到限制。因此,首先应将道路两侧的高大健康乔木提前进行缩根,然后移走,再补植水杉、木莲、水松,补植密度20株/亩,株间补植枇杷、月季、迎春,补植密度30株/亩。路边搭建棚架,补植紫藤,为游人提供休憩场所。树种配置平面图景区效果图5.1.2 B景观区配置该景观营造区面积2.5亩。乔木以构树、槲栎为主,伴生泡桐、麻栎、黑松。构树平均密度为150株/亩,平均胸径5.2cm,平均树高6.8m;槲栎平均密度为98株/亩,平均胸径6.7cm,平均树高8.2m;林下多为构树、刺槐更新苗;地被以葎草、麦冬为主;土壤干燥,不宜建设湿地。该景观区以“落樱缤纷”为观赏主题,树种选用日本樱花,成行补植,株行距4m,行列间补植月季、腊梅、碧桃,补植密度45株/亩。树种配置平面图 景区效果图5.1.3 C景观区配置该区域为人工景观区,景观营造总面积约10亩,人工建筑面积约5亩。为搭配人工景观,本区域以“桃花坞”为观赏主题,补植树种以桃树为主,补植密度40株/亩,成行补植;株间补植玫瑰、月季、桂花,补植密度50株/亩。可在木屋上题词唐寅的桃花庵歌,又多添诗情画意。树种配置平面图景区效果图5.1.4 D景观区配置 该景观营造区位置偏僻,环境极为幽静,只有少数植物生长,面积5.6亩。平整场地后,以“世外桃源”的观赏主题,补植紫叶李、无花果、碧桃,补植密度25株/亩,株间补植夹竹桃、山茶,补植密度35株/亩。5.2 道路绿化带配置方案5.2.1 段一配置方案本段植物配置以“桂馥兰香”为主题,在距离道路5m范围的绿化带内补植广玉兰、白玉兰、桂花,乔木一期补植密度30株/亩;株间补植溲疏、红叶石楠、山茶,补植密度40株/亩。二期补植视一期苗木生长状况,进行适度间伐(效果图如下)。补植后树种平面配置图 补植后树种效果图5.2.2 段二配置方案本段植物配置以“丹枫荷香”为主题,在道路绿化带内补植木荷、枫香、七叶树,乔木一期补植密度30株/亩;林下株间补植杜鹃、石楠、紫玉兰,补植密度40株/亩。二期补植视一期苗木生长状况,进行适度间伐(效果图如下)。 补植后树种平面配置图 补植后树种效果图5.2.3 段三配置方案本段植物配置以“灵石小憩”为主题,在道路绿化带内补植雪松、圆柏、水杉,乔木一期补植密度30株/亩;林下株间补植迎春、碧桃、梅花,补植密度40株/亩。二期补植视一期苗木生长状况,进行适度间伐(效果图如下)。 补植后树种平面配置图补植后树种效果图5.2.4 段四配置方案本段植物配置以“枫林谢晚”为主题,在道路绿化带内补植美国红枫、银杏、深山含笑,乔木一期补植密度30株/亩;林下株间补植红花檵木、南天竹、石楠,补植密度40株/亩。二期补植视一期苗木生长状况,进行适度间伐(效果图如下)。补植后树种平面配置图补植后树种效果图5.2.5 段五配置方案本段植物配置以“枫林谢晚”为主题,在道路绿化带内补植二乔玉兰、枇杷、女贞,乔木一期补植密度30株/亩;林下株间补植栀子花、野牡丹、无花果,补植密度40株/亩。二期补植视一期苗木生长状况,进行适度间伐(效果图如下)。补植后树种平面配置图补植后树种效果图5.2.6 段六配置方案本段植物配置以“翠柳垂荫”为主题,在间伐后形成的道路绿化带内补植龙爪槐、雪松、金镶玉竹、垂柳,乔木一期补植密度30株/亩;林下株间补植金叶女贞、夹竹桃、凤尾兰、小龙柏,补植密度40株/亩。二期补植视一期苗木生长状况,乔木补植密度10-15株/亩,灌木补植密度10-15株/亩(效果图如下)。补植后树种平面配置图补植后树种效果图6 分年度经营目标6.1 近期目标(5年)通过间伐、移植等人工措施,降低现有林分的密度,改善林内的光照条件,增加单株树木的营养空间,加快林木生长速度,促进更新层和灌木层的生长,并适度补植规格较小的耐阴树种苗木,使之尽快形成多层次的结构较为稳定的植物群落。6.2 远期目标(10年)通过再次疏伐、移植和补植等措施,把现有林分诱导为层次丰富、景观优美、多样性较高、生态功能完善的近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7 林相改造后效果预测7.1 林木生长环境逐步得到改善,林相整体面貌得以改观经过抚育间伐,原有的病枯死木得以清除,弱势树木比例极大降低,林分密度得到合理调控,林中的通风光照条件得以改善,林下有机质分解加快,土壤肥力不断提高,树木长势渐渐恢复,再生新枝叶,林相衰弱的面貌得到改观。7.2 现有群落进展演替的速度得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逐步提高随着新植树木的补植与成活,现有林分由结构单一的单层林逐渐演替为生物多样性较高、具有乔灌草等多个层次的群落结构,生态系统功能在以下方面得以提高:(一)充分利用营养空间:通过耐阴性、根系深浅、生长特点以及嗜肥性不同树种的搭配,可较充分利用地上、地下营养空间,有利于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深度范围利用光照、水分和养分。(二)改善立地条件:改造后,林内光照条件得以改善,气温、地温变幅小,蒸发量减少,空气湿度增加,有利于改善林内小气候。混交林的林冠层厚,叶面积指数大,枯落物较多,成分较复杂,比单纯林更能提高土壤肥力。(三)改善行车环境:通过透光抚育间伐,现有林分的通透度得以提高,旅客的视觉范围得以扩大,能减轻旅客的视觉疲劳;同时通透度的增大,有利于空气的流通,在风力的作用下,汽车尾气得以透过林木向外扩散,车道上空的有害气体浓度大幅降低,从而使行车环境得以改善,安全性得以提高。(四)更好地发挥生态防护效益:森林的防护效益主要取决于林分结构。具有丰富层次的混交林林冠浓密,叶面积指数大,根系深广,枯落物丰富,地上地下部分结构复杂,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滞尘、减弱噪声、降低大气污染等方面的效益均大大优于单层林。(五)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混交林树种多,生境条件好,使一些害虫与病菌失去大量繁殖的机会,同时条件改善,能招来益鸟,可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综上所述,改造后的林分,物种多样性进一步丰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逐步提高,林相景观得以改善。7.3 林分景观质量得以提高,综合效益得以体现通过抚育间伐降低乔木的密度,同时适量补植色叶类、芳香类以及形态奇特等观赏性较高的树种,使现有林分在颜色、形态、嗅觉等方面都富于变化,达到景观功能与生态功能的结合,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各种效益。7.4 改造前后效果对比一区改造前景观一区改造后景观效果二区改造前景观二区改造后景观效果图三区改造前景观三区改造后景观效果图四区改造前景观四区改造后景观效果图五区改造前景观五区改造后景观效果图六区改造前景观六区改造后景观效果图8 经济技术指标与工程投资概算表8-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8-2 改造工程总投资概算表项目名称投资预算(万元)比例(%)苗木费地被植物费用营林工程费树木管护费项目设计费工程监理费税金合计表8-3 补植苗木投资概算表苗木种类苗木规格所需苗木数单价(元/株)苗木合价(元)栽植养护费(元)木荷胸径67cm、高度2.5m15758012600075600石楠高度40cm、冠径30cm1400570004200乌桕胸径67cm、高度2.5m1400180252000151200小叶女贞高度40cm、冠径30cm5251578754725海桐高度40cm、冠径30cm2600102600015600紫薇高度150cm、冠径70cm59002011800070800白玉兰胸径67cm、高度2.5m132512015900095400无花果胸径67cm、高度2.5m800705600033600栾树胸径67cm、高度2.5m15009013500081000小叶女贞高度40cm、冠径30cm2250163600021600枫香胸径67cm、高度2.5m105013013650081900银杏胸径67cm、高度2.5m4350130565500339300桃树胸径67cm、高度2.5m52003015600093600木槿胸径67cm、高度2.5m3570160571200342720榉树胸径67cm、高度2.5m3570120428400257040青桐胸径67cm、高度2.5m12009010800064800迎春高度50cm、冠径40cm4550104550027300紫薇地径67cm、高度1.5m1500609000054000榔榆胸径67cm、高度2.5m500804000024000榆树胸径67cm、高度2.5m1200506000036000野桑胸径67cm、高度2.5m350501750010500合计66715348724520923479 主要树种及养护要点(1)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杉科(Taxodiaceae)水杉属(Metasequoi)生长特性:我国特有珍稀树种,喜光,栽培区年平均气温12-20C,适宜肥沃湿润的土壤,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网地、湖区防护林,也可以作为用材林经营,又是优美的园林树种。主要用途:用于建立防护林体系,或是用于景观绿化,木材材质软,适合造纸,以及一般建筑用材。栽培要点: 栽植时随起随栽,若需长途运输,栽前应将苗根放入水中浸根,使其吸足水分,促进成活。栽前要挖大穴,施基肥,勿伤根。栽后要充分灌水,浇足,浇透。生长期可施追肥,苗期可适当修剪,4-5年后不要修剪,以免破坏树形。栽植在春季成活率高。(2)朴树(Celtis sinensis Pers)榆科 朴属生长特性:喜光耐荫。喜肥厚湿润疏松的土壤,耐干旱瘠薄,耐轻度盐碱,耐水湿。适应性强,深根性,萌芽力强,抗风。耐烟尘,抗污染。生长较快,寿命长。主要用途:朴树树冠圆满宽广,树阴浓郁,最适合公园、庭园作庭荫树。也可以供街道、公路列植作行道树。城市的居民区、学校、厂矿、街头绿地及农村“四旁”绿化都可用,也是河网区防风固堤树种。栽培要点:幼苗树干易弯曲,要注意整形修剪,培养通直的树干和树冠。大苗移栽要带土球。(3)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Bunge)七叶树科(Hippocastanaceae) 七叶树属(Aesculus)生长特性: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气候,也能耐寒;喜深厚、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深根性,萌芽力强;生长速度中等偏慢,寿命长。主要用途:七叶树树形美观,冠如华盖,开花时硕大的白色花序又似一盏华丽的烛台,蔚为奇观,在风景区和小庭院中可作行道树或骨干景观树。栽培要点:栽植前应施足基肥。生长过程中,一般不需修剪整形。天气干旱时,应注意浇水。成年树每年冬季落叶后应开沟施肥,以利翌年多发枝叶,多开花。(4)三角枫(Acer buergerianum Miq.)槭树科 (Aceraceae) 槭属生长特性:弱阳性,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及酸性、中性土壤,为暖带树种,喜光也耐荫,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对土壤的要求不严,较耐水湿,萌芽力强,耐修剪。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主要用途:树姿优雅,干皮美丽,春季花色黄绿,入秋叶片变红,是良好的园林绿化树种和观叶树种。用作行道或庭荫树以及草坪中点缀较为适宜。耐修剪,可盘扎造型,用作树桩盆景。树木木材优良,可制农具;南京地区有栽培作绿篱。栽培要点:以播种繁育为主。秋季采种,去翅干藏,至下年早春在播种前两周浸种或混沙催芽后播种。(5)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 木犀科(Oleaceae)女贞属(Ligustrum)生长特性:适应性强,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寒。不耐干旱和瘠薄,适生于肥沃深厚、湿润的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根系发达。萌蘖、萌芽力均强,耐修剪。抗氯气、二氧化硫和氟化氢。主要用途:女贞枝叶清秀,终年常绿,夏日满树白花,又适应城市气候环境,是长江流域常见的绿化树种;常栽于庭园观赏,广泛栽植于街坊、宅院,或作园路树,或修剪作绿篱用。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可作为工矿区的抗污染树种。栽培要点:不能够栽在风口和积水严重的地方,根系浅,要防止杂草与争水肥现象,需要在每年春季,麦收前,锄草一次,另外要及时修剪,形成牢固的骨架,从而提高产量。在生产过程中,要防止霜冻。(6)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l.)蔷薇科(Rosaceae)石楠属(Photinia Lindl)生长特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花期在5月,果期在10月,多分布在长江以南省区,不适宜在干旱贫瘠的地方生长。主要用途:木材坚韧、耐久,色泽美丽,宜作为器械、工具手柄、硬木家具以及工艺品;种子可以榨油;春秋叶橙、紫、黄、红,树形整齐,是优美的园林树种;根叶药用,可以治疗头痛、风湿骨痛。栽培要点:适宜在四旁绿化用,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区,在冬季要注意防寒。(7)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榆科(Ulmaceae)榉属(Zelkova)生长特性:中等喜光树种,喜温暖气候和肥沃湿润土壤,在微酸性、中性、石灰质土以及轻度盐碱土上均可生长。主要用途:材质坚硬有弹性,具有很强的抗压、耐水湿、耐腐朽能力,是珍贵木材,茎皮纤维强韧,可作人造棉、绳索,榉树同时也是很好的城乡绿化树种和营造防护林的树种。栽培要点:成片造林时,开始应该密植,株距2-3m,以后进行疏伐,或和其他的树种进行混交,以后疏伐形成纯林。(8)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无患子科 栾树属生长特性:阳性树种,喜光、稍耐半阴;耐寒(黄山栾较差);耐干旱和瘠薄,也耐低湿、盐碱地及短期涝害。深根性,根强健,萌蘖力强,生长中速,幼时较缓,以后渐快,适生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微酸及碱性土壤上都能生长,较喜欢生长于石灰质土壤中。抗风能力较强,可抗零下25低温,对粉尘、二氧化硫和臭氧均有较强的抗性。病虫害少,栽培管理容易。主要用途:树形端正,枝叶茂密而秀丽,春季嫩叶多为红叶,夏季黄花满树,入秋叶色变黄,果实紫红,形式灯笼,十分美丽,是理想的绿化,观叶树种。宜做庭荫树,行道树及园景树。栽培要点:栾树栽培管理较为简单,移植时适当剪短主根及粗侧根,这样可以促进多发须根,容易成活。(9)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枫香属(Liquidambar L.)生长特性:性喜光,幼树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干旱瘠薄土壤,不耐水涝。在湿润。肥沃而深厚的红黄壤土上生长良好。深根性,主根粗长,抗风力强,不耐移植及修剪。主要用途:枫香树高干直,树冠宽阔,气势雄伟,深秋叶色红艳,美丽壮观,是南方著名的秋色叶树种。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营造风景林很合适。亦可在园林中栽作庭荫树,可于草地孤植、丛植,或于山坡、池畔与其他树木混植。又因枫香具有较强的耐火性和对有毒气体的抗性,可用于厂矿区绿化。栽培要点:本树种不耐水湿,要选择排水良好的地段,不适合密植,可以选择作为先锋树种。在苗木生长期间,要及时松土除草。移栽后30天,可适当追施一些氮肥,整个生长季节施肥23次。前期可施些氮肥,后期可施些磷、钾肥。施肥后应及时用清水冲洗。下雨时,要及时排除苗圃地的积水,防止苗木烂根;天气持续干旱时,要对苗地进行浇灌,及时补充苗木生长所需的水分。(10)银杏(Ginkgo biloba L) 银杏科(Ginkgooaceae)生长特性:对气候的适应范围很广,在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地区都有分布,对土壤的适应性也很强,在酸性土、钙质土和中性都能够生长,银杏属于喜光树种,不耐荫,抗旱能力强,对大气污染有一定的抗性,但不耐水涝,生长缓慢,寿命很长。主要用途:叶形奇特而古雅,是优美的庭园观赏树。对烟尘和二氧化硫有特强的抵抗能力,为优良的抗污染树种。栽培要点:银杏地要选择在向阳、避风的地方,并且要求排水良好。(11)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 linn.)木兰科(Magnoliaceae) 木兰属(Magnolia)生长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要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喜阳光,但幼树颇能耐荫,不耐强阳光或西晒,否则易引起树干灼伤。抗烟尘毒气的能力较强。病虫害少,生长速度中等,3年以后生长逐渐加快,每年可生长0.5米以上。主要用途:广玉兰树形优美,花大清香,是优良环保庭院树,广玉兰也是观赏树种,适合厂矿绿化,对人类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栽培要点:栽植时,施适量基肥,并用细土将根部周围填实。因广玉兰须根少,怕水浸,在透水性不良的地方不能栽得太深。基部用细土堆成龟背形,以免积水,亦可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同时用树桩进行支架固定,防止人为摇动。栽植后,浇适量定根水。(12)白玉兰(Dendranthema morifolium)木兰科(Magnoliaceae) 木兰属(Magnolia)生长特性:落叶乔木,性喜光,较耐寒,可露地越冬。爱高燥,忌低湿,栽植地渍水易烂根。喜肥沃、排水良好而带微酸性的砂质土壤,在弱碱性的土壤上亦可生长。白玉兰对有害气体的抗性较强。主要用途:白玉兰先花后叶,花洁白、美丽且清香,早春开花时犹如雪涛云海,蔚为壮观。古时常在住宅的厅前院后配置,名为“玉兰堂”亦可在庭园路边、草坪角隅、亭台前后或漏窗内外、洞门两旁等处种植,孤植、对植、丛植或群植均可。对二氧化硫、氯等有毒气体抵制抗力较强,可以在大气污染较严重的地区栽培。栽培要点:栽植时,要掌握好时机,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以早春发芽前10天或花谢后展叶前栽植最为适宜。移栽时,无论苗木大小,根须均需带着泥团,并注意尽量不要损伤根系。以求确保成活。栽植前,应在穴内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底肥。栽好后封土压紧,并及时浇足水。白玉兰较喜肥,但忌大肥;生长期一般施两次肥即可有利于花芽分化和促进生长。一次是在早春时施,再一次是在5-6月份进行。(13)二乔玉兰(Magnolia Soulangeana)木兰科(Magnoliaceae) 木兰属(Magnolia)生长特性:阳性树,稍耐荫,最宜在酸性、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微碱性土也能生长。喜肥,肉质根不耐积水。喜空气湿润,耐寒性较强,对温度敏感。不耐修剪。主要用途:二乔玉兰花大色艳,观赏价值很高,是城市绿化的极好花木。广泛用于公园、绿地和庭园等孤植观赏。树皮,叶、花均可提取芳香浸膏。在国内外庭院中普遍栽培。栽培要点:二乔木兰花较喜肥,但忌大肥。根系肉质根,不耐积水。开花生长期宜保持土壤稍湿润。入秋后应减少浇水,延缓二乔木兰生根,促使枝条成熟,以利越冬。冬季一般不浇水,只有在土壤过干时浇一次水。由于二乔木兰枝干伤口愈合能力较差,故除十分必要者外,多不进行修剪。但为了树形的合理,对徒长枝、枯枝、病虫枝以及有碍树形美观的枝条,仍应在展叶初期剪除。修剪期应选在开花后及大量萌芽前。(14)樱花(Prunus serrulata)蔷薇科 樱桃属生长特性:性喜阳光,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生长最好,不耐盐碱土。根系较浅,忌积水低洼地。有一定的耐寒和耐旱力,但对烟及风抗力弱。主要用途:樱花花色幽香艳丽,为早春重要的观花树种,常用于园林观赏,以群植,也可植于山坡、庭院、路边、建筑物前。可大片栽植造成“花海”景观,可三五成丛点缀于绿地形成锦团,也可孤植,形成“万绿丛中一点红”之画意。栽培要点:樱花每年施肥两次,以酸性肥料为好。一次是冬肥,在冬季或早春施用豆饼、鸡粪和腐熟肥料等有机肥;另一次在落花后,施用硫酸铵、硫酸亚铁、过磷酸钙等速效肥料。樱花根系分布浅,要求排水透气良好,因此在树周围特别是根系分布范围内,切忌人畜、车辆踏实土壤。(15)桂花(Osmamthus fragrans)木犀科(Oleaceae) 木犀属(Osmanthus)生长特性: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喜温暖环境,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偏酸性砂质壤土中生长,不耐干旱瘠薄。主要用途:桂花终年常绿,枝繁叶茂,秋季开花,芳香四溢,可谓“独占三秋压群芳”。在园林中应用普遍,常作园景树,有孤植、对植,也有成丛成林栽种。桂花对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氟化氢有一定的抗性,也是工矿区的一种绿化的好花木。栽培要点:新种植的桂花一定要浇透水,有条件的应对植株的树冠喷水,以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桂花不耐涝,及时排涝或移植受涝害植株,并加入一定量的沙子种植,可促进新根生长。施肥应以薄肥勤施为原则,以速效氮肥为主,中大苗全年施肥三四次。早春期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