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习语理解中的隐喻心理语言学研究表明,人们对概念隐喻的隐性知识(如:气愤是容器里被加热的液体)一定程度上促进他们理解像flip your lid这样的习语。但是人们在交谈中遇到习语时每次都能快速使用概念隐喻吗?本研究使用一种简洁的方法去检测在即时的习语理解中概念隐喻扮演的角色。实验1表明当人们在理解习语时使用概念隐喻,但在处理习语的字面意义时概念隐喻就会变得不太重要。实验2显示人们在处理一些习语(如blow your stack)时会使用恰当的概念隐喻,如愤怒就是热量,但当他们读到像jump down your throat这样的习语时不会使用概念隐喻,这些习语具有相似的比喻意义,但它们的意义是由不同的概念隐喻所激发(如:生气是动物的行为)。这些研究的发现为隐喻思维的常见模式在修辞语言的理解中的制约作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当代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认识就是隐喻修辞不仅仅是语言的一部分,还是组成人类认知的一个重要部分。许多概念,特别是抽象的,是通过从一个熟悉的半结构化信息源域的隐喻映射到一个不熟悉的目标域。例如,人们常常比喻地对爱定义概念,是通过将他们物理旅程的知识映射到他们对爱的知识上进行的。(换言之,爱就是一场旅程。)我们对爱的隐喻性概念一定程度上激发出在日常言语中发现的语言表达和指代爱和爱的关系的文学的创新和使用。(例如,我们的婚姻是个伟大的开始,他们的关系就处在一个交叉路口,她的婚姻岌岌可危,结婚七年后,我们转动轮子,然后我们又重新回到了正轨。)隐喻思维像我们的对爱的隐喻概念在人们如何使用并理解语言中扮演的什么样的角色?关于这个问题这里至少有四种不同的假说:假说1,隐喻思维在词汇和表达意味什么的历史演变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假说2,隐喻思维激发语言意义在语言社区间传播,或是假设在人们语言理解中存在某种作用。假说3,隐喻思维促使个人的使用和理解为什么不同的词语和表达会意味着他们做了什么。假说4,隐喻思维在人们的即时在线使用和理解语言意义起着一定的作用。这些假设不是相互排斥而是反映了一种在思想的隐喻模式和语言使用和理解的不同方面之间互动性的可能性等级制度。几种从认知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得到的经验证据支撑了这些想法。关于语义变化中隐喻角色的语言学研究支撑假说1,然而其他关于不同语言表达的系统性调查显示出概念隐喻和说话者对各种各样口头表达语假设理解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些是从假说2和假说3得出的结论。许多心理语言学实验支撑假说3中的论证,就是隐喻思维激发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表达意味着对当代的语言者而言他们做了什么,而且对影响着人们对不同语言意思的学习理解。但这仍是不明确的隐喻思维是否在人们对语言意思的即时产出和理解中得以接受。(假说4)我们在研究中所提出的目标就是检测已经存在的概念隐喻是否影响直接的习语理解。大多数修辞语言学者并不把习语看成是特别隐喻的因为这些短语是死板隐喻的典型例子。(参见吉布斯1993年1994年习语性的传统观点的讨论)习语曾经也许是隐喻性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失去了他们的隐喻性质,现在存在于我们心理词汇是冻结的,词汇是冷冻的。然而,仔细看看习语性,一种追求重要推广不同的习语,揭示习语不存在词汇内独立的语义单元,但实际上反映了条理分明的隐喻概念系统。举个例子,习语短语勃然大怒,发怒发火,大发雷霆,怒气冲冲,失去冷静和大动肝火似乎被概念隐喻“愤怒就是在容器里被加热的液体”所激发,这是一个在不同根源和目标域之间的小的概念映射,这些组成我们的愤怒概念。即使这些概念隐喻的存在不是预示某种习语或约定的表达必须出现在语言里,这些独立概念隐喻的存在为为何具体短语(例如,勃然大怒)被用来指代特殊事件(例如,变得非常愤怒)提供一个不完全动机。 各种各样的心理语言学证据支持这样的一个想法,如愤怒是被在容器里加热的液体这样的隐喻是真的概念性的,更加简单地说,还是不是语言学意义的统一性。这些包括已经调查过人们心理想象的习语研究,人们对习语和委婉语的上下文敏感使用,人们对根源如何在概念隐喻起主导作用的民间化理解限制了习语的意思,人们在文本处理中收集信息对概念隐喻的使用和人们阅读诗歌隐喻时在推论中对概念隐喻的使用。这些心理学发现为假说提供了可信度,不同种类的隐喻思维一定程度上可解释很多隐喻和习语有它们为当代的语言者服务的意义。(以上都是假说3的内容) 尽管已存在的概念隐喻似乎影响着人们怎样理解习语意义的很多方面,一些学者指责概念隐喻接近于是一种直接隐喻和习语理解的理论。这些研究者争论即使提前储存好的隐喻映射也许是有价值的,像这样的知识也许不总是可获得的,也不是可以在任何已给的文本中使用的。在这个论点下以上的假说3也许是正确的,但不一定适用于假说4.。举个例子,一个最近的研究显示概念隐喻影响人们在不同文本中习语恰当性的判断,但在直接习语理解中似乎不是可接近的,至少在不同的隐喻文本中测量的全球习语阅读次数中是这样的。尽管吉布斯(媒体中)也未能发现在文本中描绘相似的隐喻概念化习语阅读次数优势。普法夫等人在圆周句阅读任务中发现委婉语在描述相似习语的文本中比在描述不同概念隐喻的文本中更容易被快速理解。 从这项研究得出的有争议性的发现表明全球测量阅读次数的理解能力也许不能为在直接习语理解中概念隐喻是否可获得提供最好的方法。现有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使用一种更敏感的在线启动措施去检测在直接的习语处理中的概念隐喻角色。正如我们在总讨论中提出的证据那样,人们在习语理解中似乎使用概念隐喻未必表示习语只是仅通过概念隐喻来被理解。它也许不是这样一种情况,概念隐喻不能特别地促进习语意义的在线过程。但是,现在我们的目标是表明概念隐喻是和习语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并且当习语被理解时常常被使用。 实验1 实验1 的目的是调查人们在习语在线处理过程中是否使用隐喻性知识。在这个研究中的参与者在一台电脑屏幕上阅读了简单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以三中不同的句子结尾的:一句习语表达,一句习语的字面释义,或是一句控制语句。在读了最后的语句并立即按下理解按钮后,参与者被提供一个字母串并尽可能快地决定这个字母串是否组成一个英语单词。(换言之,一个词汇决定任务)这些字母串或是目标物就是跟刺激出合适习语的概念隐喻相关的单词,(例如,代表愤怒就是在容器里被加热的液体的热量这个词激发出勃然大怒这个习语),或者是于这些概念隐喻没有关联的单词。(例如,领导) 如果人们在理解习语短语(例如,他勃然大怒)时实际上使用了具体的概念隐喻,(例如,愤怒就是被加热的液体)然后与人们对不相关的目标反映花费的时间相比,这种被激活的隐喻知识应该促进引导参与者对相关的目标进行反映。同时,人们在对已读的习语相关目标进行反映时比他们阅读字面释义(例如,他变得很生气)或是控制语句(例如,他看到了许多凹痕)时速度要快。总的说来,我们期望在末句类型(换言之,习语,字面语句和控制语句)和目标类型(换言之,相关的和不相关的)之间存在互动证据。 学生自订速度的阅读任务伴随着我们所采用的视觉词汇决策任务不是在线语言处理中探寻认知因素的唯一途径。例如,专注于现有词汇处理的心理语言学研究常常运用听觉或跨通道启动方法来检测不同概念或语言学的信息的激活。但是,在处理完整的习语句子时我们对概念隐喻角色的兴趣使之成为必要,就是我们获得一些方法人们在对目标串反映之前理解这些修辞语句。因为这个原因,在这个研究项目这似乎是最适合的第一步去使用一个学生自订速度的阅读任务来结合词汇决策或启动任务。方法对象:34名圣克鲁斯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本科生参加作为对象。所有的参与者都是母语为英语的语言者。刺激物和设计:15个简短故事,长度是平均有七行,都是用来描述一般事件。(例如,人们将他们的耳朵借给其他人。)这些故事是以一种中立的态度来描述的并且关于末句主题如何应该概念化不提供任何具体的隐喻信息。每个故事以这三种最后表达的一种来结尾:习语短语,能像习语一样传达相同意思的直译,一句控制语句。所有的习语表达是选自标准的习语字典。人们同样熟悉由一项以圣克鲁斯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的单独的规范研究错决定的习语。在大多数案例中,从以往研究得到的字面释义,具体评价不同字面短语等价性习语。有14名本科生为对象的评价研究表明习语和字面释义在意思上是同等的。列出的控制语句也被构建出来,适合故事语境,但对其他末句来说在意思上并不相似。这三种末句类型(换言之,每个故事所呈现的最后一行)在长度上是差不多相同的,长度是由每种表达中人物数量所评价出的。(18.4是习语,17.5是直译短语,19.1是控制语句) 词语目标是在以下方式中被选择出来的。以往在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显示了不同的概念隐喻,激发出在这项研究中作为刺激物的15个习语。例如,普遍认为“愤怒是在一个容器里加热的液体”这个概念隐喻一定程度上引发出“勃然大怒”。尽管通过一个单个词语目标很难抓住整个隐喻的意思,我们也试图这样做,一定程度上激发出作为末句的15个习语。我们向圣克鲁斯加利福尼亚的20名学生展示了之前被看做是激发习语并带有几个单词的15个概念隐喻。例如,在“愤怒是在一个容器里被加热的液体”案例中,我们向参与者展示了热量,液体和容器这几个单词。参与者被告知要选出最能概括概念隐喻整个意思的词。对参与者选择的一项分析显示有一个概括概念隐喻的词至少被80%的参与者选过。在主要的实验中我们用这些词作为相关目标。不相关的词语是通过选择意思不同的词语而选择的,但是在长度上大体是与相关目标相当的。有关相关和不相关目标词汇的整体频率分析显示这些在统计上并无差异。最后,除了实验的刺激物,一组15个故事最后结尾句子是以三种相同类型句子书写的,但其跟随的子母串并没有形成英语单词。参与者被期望在这些补充故事中对目标的反应是“不”。附录A展示了在这个研究中尾句和目标词被用做实验的刺激物。 所有一起的有30个故事,15个实验物品和15个补充说明,这些以一种抵消的方式被划分为6个 条目。每个条目都包含5个以习语结尾的故事,5个以字面释义结尾的,除15个补充故事外的5个以控制语句结尾的。对一个条目里任何一组的 5个尾句而言,要么3个以相关目标结尾,(2个以不相关目标结尾)要么是3个以 不相关目标结尾。(2个以相关目标结尾)但贯穿这6个条目的故事,相等数量的参与者见证了相等数量的同一类型的尾句和目标。程序:参与者被随意指定抵消列表中的一则故事。该方案提出了一次一行的阴极射线管上处于个人计算机个人系统2模型30计算机系统控制下。参与者被要求将故事的每一行阅读一下,当他们理解这故事时就尽快按一个指定的按钮。当指定的键被按下时,这情景的下一个句子就会出现。参与者以逐行阅读方式阅读这则故事知道他们读到最后一句。他们被引导着尽可能给出他们的理解,但能确定的是在按下指定按钮前他们能理解每一行的意思。当参与者按下反应键时,反应延迟时间将会在短语出现时被测量。一按下最后的短语理解按钮,哔哔的声音响起,一个子母串就出现在屏幕中间。当参与者在键盘上按下两个指定按钮中的一个时,他们被引导尽快对这个子母串做出一个词汇决定响应。在做出这个词汇决定响应后,有四秒钟的延迟,然后下一个故事的第一行就会出现。每个主题的故事都以不同的随意的顺序呈现。在主要的实验进行前参与者会被给予八次试验练习。 在实验说明中参与者被提醒一定要专注于故事,因为在实验最后他们会被问关于他们所读故事的问题。实验一开始后,就有32则故事呈现给参与者,每则故事都被打印在卡片上。这些故事有一半以及它们最后的短语都在实验中呈现出来,有一半是新的。新的故事是参与者已经见过的故事的紧密派生出的。参与者的任务就是正确认出他们刚读过的故事。所有的参与者都认出了故事的75%,并且所有的主题都被包括在数据分析里。这个实验花费了大概25分钟完成。结果及讨论阅读时间长于3秒和词汇决定时间超过2.5秒的都会被从分析中去除。当参与者的注意游离于故事外时,这些离群值代表的案例在实验指导中不会被使用的。阅读故事最后一行的时间和做词汇决定反应的延迟时间在表格1中被呈现出来。参与者随后做出一个正确的词汇决定,只有阅读时间和词汇决策时间被包括在分析里。对阅读时间和词汇决策时间而言,两个分析的方差被进行:当分析与材料不符合,将对象作为随意因素(F1),当分析与对象不符合,将材料作为随意因素(F2)。这三种类型的尾句阅读时间分析显示这些变化显著,F1(2,66)=7.52,P.001; F2(2,84)=3.42,P.05. 没有目标类型的影响,也不是目标类型和最终短语之间的相互作用显著(所有Fs1). 纽曼-科伊尔斯测验揭示习语阅读时间明显比控制语句阅读时间短(P.10贯穿主题和项目)。这些数据与早前的发现相一致表明习语不再直接处理而是采用习语直译释义。一个对研究花费参与者时间对不同目标做词汇决策的分析显示在反应相关目标时比不相关快,尽管这个影响在主题分析中显著F1(1,33) =4.37, p .10。在三种不同的尾句中,对两个目标的反应时间存在显著区别,F1(2,66)=7.04, p .01, F2(2,84)=4.39, p .05。目标类型和尾句的重要的相互影响也是可信的,F1(2,66)= 13.61,p .001,F2(2,84)=3.97, p .05。纽曼-科伊尔斯测验显示人们在阅读习语后对相关目标的反应时间比不相关目标的反应时间快,但不是当他们阅读直译释义句子或控制语句的时候。参与者阅读习语时对相关目标作出词汇决策的时间比他们阅读直译释义句子和控制语句时明显要快(P.001 贯穿对主题和项目的比较)。最后,对词汇决策任务错误率的分析显示没有可信影响。这个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人们常规的习语理解中概念隐喻是可接受的。在参与者没有受到惯用短语隐喻性质的提醒的情况下,这些启动效应被发现。在实验1中对启动效应可选择的一种解释就是人们在对相关目标进行反应时速度应该要快,例如当他们在读到勃然大怒时反映出的热量一词,那是因为他们对发脾气和热量了解的相互联系,而不是因为人们已经知道“愤怒是一个容器里加热的液体”的隐喻概念。这是一个重要的但很难做出的假设来进行准确检验。检验这个想法的最好方法就是将相同的尾句习语放到文本中,文本包括这些短语的字面阅读。(例如,将“吹你的草垛”放到文本情境中它的意思就是用一阵风推到一干草堆。)在这种情形下,我们不会想到隐喻相关词语热量的效应,因为“愤怒是一个容器里加热的液体”不会是有活性的,而短语“吹倒你的草垛”只有字面意思。我们尝试着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研究这个。在这个控制研究中,24名圣克鲁斯大学生读的不同的故事后来都在实验中被使用。在控制研究中的故事为短语创造出字面阅读方法,如吹倒他的草垛。一个包含习语字面意思故事的例子就在下面被给出:约翰和弗雷德是烟囱清洁工。他们工作的大烟囱是大工厂。要扫除碎渣,他们要吹掉屑堆(习语的字面使用),要真空吸除灰尘(直译释义),要弄一辆大卡车(控制语句)。在读了每个末尾短语后,参与者对相关目标和不相关目标的反应在实验1中都被使用。在阅读习语的字面意义版本后,如果人们对相关目标(如热量)做出词汇决定的速度比读到这个习语(如真空吸除灰尘)的直译释义快的话,实验1的结果也许不是因为参与者推断出习语的基本概念隐喻。这些预测参照早前的证据,读者在阅读中做出的推断可以被词法启动影响。 在进行这个控制研究之前,我们首先让不同的一组12名本科生在文本中评估三个末尾短语的自然性。参与者做了7级评级,最高的评级反映出他们判断出最具自然性的短语。这些评价分析表明对三个末尾短语来说方式没有统计差异。 表格2从这个控制研究显示出数据。方差分析表明尾句阅读次数没有显示出主要影响和相互影响,所有的Fs 1。同样对词汇决策次数的分析也显示没有可信影响,所有的Fs 1。最后,在做词汇决策时错误率也没有可信影响。 这个控制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实验1中提到的启动效应不是简单地因为习语字面意思的激活,但最能归因于在人们对习语及时理解中对概念隐喻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在这个控制研究中的无效影响也是显著的,因为调查研究的几条线显示人们在文本中读到习语时经常读两遍。也就是,人们能同时迅速使用传统的有修辞意思的习语,或甚至在之前,他们处理这些表达的字面意义,一个原因就是为什么习语的字面使用读的时间比传统修辞的使用要长。与此同时,一些习语的字面使用实际上既有字面意思又有修辞意思。因此,当一个习语的字面意思是在薄冰上滑行时,它的意思也就是说处在危险的情况里(换言之,是“在薄冰上滑行”这个短语的修辞意义)。这个研究中的习语表明在文本中他们中很少既有习语意思又有字面意思。可能在原义情形下读其他习语会激活他们潜在概念隐喻的其他方面。在任何情况下,似乎都表现出即使人们处理习语的字面使用并使用这些短语修辞意思的某些方面时,这都不会使人们快速使用关于概念隐喻潜在修辞意思的某个方面成为必然。这些发现表明人们在实验1不对隐喻目标做出他们的词汇决策响应简单地是因为这些短语字面意思的处理。这个结论很有意义,就如早前的研究表明那样,人们在加速理解这些短语的修辞意义时不会简单地处理整个习语的字面意思。 实验2 实验2提供了这个想法的另一种测试,在习语理解中概念隐喻能被快速使用。参与者读了同样的故事作为像实验1中的刺激物。但是,这次故事是以两个习语短语中的一个结尾的,两个差不多都表达了相同的修辞意思。举个例子,一个关于一个人因为某件事变得非常生气的故事或以“吹倒他的草垛”或以“跳下他的喉咙”结尾。在读了每个故事的末尾短语后,参与者立即对相关或不相关的目标做出词汇决策。相关目标所反应出的一个概念隐喻只激发出一个习语。因此,“热量”反应了隐喻“愤怒是一个容器里加热的液体”,延伸出“吹倒他的草垛”,而另一个习语“跳下他的喉咙”是由一个不同的隐喻“愤怒是动物的行为”所延伸出的。在习语处理过程中如果概念隐喻被快速使用了,人们对由习语潜在隐喻所组成的相关目标做出词汇决策时的时间应该比他们在读到有着相同修辞意思的习语时速度要快。但是,当人们读到由与相关和不相关目标不一致的概念隐喻延伸出的习语时,他们在速度上与做词汇决策的速度是应该是不同的。再一次,我们期望在在末尾短语和目标类型中的词汇决策有相互影响。进一步的实验检验了实验1中文本指导人们词汇决策判断的可能性。为了检验这个,我们进行了一个单独的研究,24名参与者读了在另一种情况里出现的相同的故事,但我们增加了一个条件就是参与者也会读没有末尾短语的故事。如果故事本身指导了相关的目标,然后参与者应该在这个单独故事的情况下对相关目标的词汇决策反应时间比在控制情形下更快。是,结果显示这并不正确。这个发现表明在研究中提到的启动效应不是故事本身的信息与参与者读到的末尾短语分离的缘故。方法对象:36名来自圣克鲁斯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本科生参加作为对象。所有的都是英语为母语的学生,而且没有一个人作为对象参与过实验1。刺激物和设计:这次研究的主要刺激物是描述普通事件的16则故事。每则故事都是以两个习语短语中的一个来结尾,这两个习语短语都是表达同一修辞意思(例如,“将变得很生气”)。一个习语(例如“吹倒你的草垛”)被看作是由一个概念隐喻所延伸出的(例如,“愤怒是一个容器里加热的液体”),但另一个习语是由一个不同的隐喻图所延伸出的(例如,“愤怒是动物的行为”)。被在目标词语中显示的同一种概念隐喻延伸出的习语是一致短语,但由一个不同的概念隐喻延伸出的习语是不一致习语。十则故事文本是直接从实验1中取得的。这些故事以习语结尾是因为这相对容易找到一个有相似修辞意思的额外习语,这个修辞意思是由不同的概念隐喻延伸出的。因为在早前就已描述过,这些故事是以中立的态度写出来的,对主要主题该如何概念化不提供任何特殊的隐喻信息。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经济专题讨论试题及答案
- 《种草》2025年营销实验室完整解读版
- 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的实务问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市政工程人才培养趋势试题及答案
- 农林行业合同标准文本
- 代理银行开户合同范例
- 副食采购竞标合同范例
-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技术试题及答案
- 创新导向的工程经济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资本投资决策试题及答案
- 劳务扩大框架合同范本
- 校园零星维修服务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12J11卫生、洗涤设施
- DL∕T 703-2015 绝缘油中含气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 NB-T+10110-2018风力发电场技术监督导则
-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 畜禽屠宰设备采购合同模板
- 2024高考有机专题真题
- 2024旋转电机绕组绝缘第2部分:定子绕组绝缘在线局部放电测量
- 地质灾害排查台账表
- 中建土建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