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精制课件:第9课新文化运动_第1页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精制课件:第9课新文化运动_第2页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精制课件:第9课新文化运动_第3页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精制课件:第9课新文化运动_第4页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精制课件:第9课新文化运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你能答对吗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改朝换代 引进技术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失败 第9课新文化运动 背景 兴起 内容 影响 学习目标 1 记住新文化运动的时间 人物 性质 旗帜 前后期的内容 意义 2 通过学习 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从而对其进行正确评价 3 通过学习 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现实意义 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 尊孔复古 封建伦理道德 孔教 1 背景 西方传入的民主 自由 平等 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受知识阶层欢迎 新思想 袁世凯上台后 实现独裁专制 规定 国民教育 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试图恢复封建秩序 旧思想 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请查阅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一说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尊孔复古的历史逆流 1915年12月11日袁世凯登基 自立为 中华帝国 的皇帝 83天后闹剧收场 为什么要反对尊孔复古 孔子是中国封建社会皇帝用来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精神偶像 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的觉醒和社会进步 批判尊孔复古就是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5年陈独秀 新青年 新青年 大力宣传新思想 提倡新道德 猛烈批判封建文化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 引导青年冲破封建礼敦的束缚 发表了胡适 文学改良绉议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 鲁迅 狂人日记 以及胡适最早的一批白话诗作 新青年 五四 新文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刊物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5年陈独秀 新青年 民主 科学 Democracy Science 德谟克利西先生 赛恩斯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道德上 学术上 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 新青年 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5年陈独秀 新青年 民主 科学 新青年 尊孔复古逆流 陈独秀 李大钊胡适 鲁迅 鲁迅 胡适 李大钊 陈独秀 独具慧眼 A B C D 主要代表人物 他们曾经留下的的伟业 C 发表 孔子与宪法 指出 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 号召青年反封建必须反孔教 李大钊 A 发表 狂人日记 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 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D 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强调写文章 须言之有物 文体自由 形式自由 可以注入新的内容和新的精神 胡适 鲁迅 陈独秀 B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民主 科学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道德上 学术上 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对号入座 前期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民主 独裁专制 科学 迷信盲从 新道德 旧道德 新文学 旧文学 旧道德 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 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新道德 指男女平等 个性解放等 君为臣纲 君要臣死 臣不得不死 父为子纲 子女一切得听从长辈的安排 夫为妻纲 嫁鸡随鸡 陈独秀指出 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 阻碍了中国人的觉醒和社会进步 深入理解 新道德与旧道德 鲁迅小说 祝福 中的祥林嫂就是被封建伦理道德害死的 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吗 辛亥革命后 民主自由的思想传入我国并成为社会主流 此时 袁世凯 尊孔复古 企图恢复封建帝制 这是违背社会发展倒行逆施 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陈独秀等人发起新文化运动正是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意志的集中体现 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意志的集中体现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 新世纪的曙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由此而发生了变化 前期 后期 颂扬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民主 独裁专制 科学 迷信盲从 新道德 旧道德 新文学 旧文学 最早向中国人颂扬十月革命 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人 李大钊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每周评论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材料一 新青年 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 被誉为 青年界之金针 和青年的 良师益友 青年得此 如清夜闻钟 如当头一棒 探究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思考 新青年 对当时哪一部分中国人的思想影响最大 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 运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 探索 的真理 为 创造了条件 思想大解放 民主和科学 救国救民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意义 材料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 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 绝对是两样 断不可调和迁就 若是决计革新 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 不必拿什么国粹 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探究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错误 存在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新文化运动 时间 标志 代表 内容 性质 大旗 阵地 1915年 上海 陈独秀创办 新青年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提倡民主 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