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思考+案例ppt课件_第1页
企业管理思考+案例ppt课件_第2页
企业管理思考+案例ppt课件_第3页
企业管理思考+案例ppt课件_第4页
企业管理思考+案例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对中国企业 走出去 的不同看法 钟朋荣直言 政府不应鼓励更多的企业 用我们最稀缺的资源巨额资金到国外去建工厂 特别是到发达国家去 钟朋荣认为 中国的优势在于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凡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 应该尽可能利用这一优势 尽可能把工厂建在内地 钟朋荣指出 国家对于在内地生产还是到国外办厂 不仅要考虑微观上的合理性 还要考虑宏观上的合理性 不仅要从经济上考虑问题 还要从社会 政治等方面考虑问题 而中国是一个劳动力严重过剩的国家 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首要问题 在内地办厂 生产产品 有利于增加就业 增加国家税收 但是 钟朋荣并不是一味否认在国外办厂的必要性 在他看来 寻找劳动力成本低 关税壁垒低以及比中国弱的地方建厂 还是可行的 对于在国外建厂 应该向新加坡学习 由政府牵头 与对方政府交涉 建立投资工业园的这种办法 因为这样便于政府间的协调 可以解决单个企业难以解决的许多问题 投资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钟朋荣还强调 中国企业外出建厂 对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同一种产品 还应当对企业数量进行有效控制 以防止重复投资 自相残杀 甚至因为中国企业的过度投资 将某些产品的生产能力弄成世界性的严重过剩 这样最大的受害者将是中国自己 亚博经济04 12 20 案例 海信的国际化历程 海信集团成立于1994年8月29日 拥有几万员工 两个上市公司 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前十名跨国经营的大公司 海信集团国际化开始于1997年 这一年海信拥有了自营出口权 成立了海信进出口公司 进出口公司成立后 海信直接与客户接触 主要客户为印尼 南非 意大利等东南亚 非洲以及南欧等地区的公司 2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以及我国加入WTO 海信国际化逐步由被动转向主动 按照自己的战略意图逐步在有利的区位开始布点 2001年 海信与巴西华侨联合出资成立巴西海信有限公司 重点生产变频空调 2002年 海信与美国LigentInternationalInc 签署合资合同 在美国特拉华州成立合资公司LigentPhotonicsInc 与日本住友商事株式会社签署合资协议 在日本成立海信住商 日本 股份有限公司 3 案例 海信的国际化历程 2004年 与总部设于美国的FLEXTRONIC 伟创力 公司合作 并在匈牙利设立年产能达100万台的彩电工厂 共同合作开发欧洲市场 同年 海信完成了与巴基斯坦纺织和空调大王AAA公司的合作 在卡拉奇正式建立了产能100万台的彩电生产线 2007年 海信匈牙利电视机生产厂正式投入运营 形成研发 生产 营销一体化经营的海外生产销售模式 面对整个欧盟市场 2008年3月 海信自主品牌推广 以中东核心市场以色列为根据地 进行自主品牌营销尝试 因为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必须要有自主品牌 案例 海信的国际化历程 2010年9月中旬 海信集团海外市场整体营业收入同比累计增幅达45 左右 在北美地区增幅更是高达361 其中海信电视在亚洲 北美的营业收入分别增长了两倍和三倍多 白色家电在澳洲销售额翻了一番 面对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的变化 海信重新布局海外市场 从非洲 中东等地区大举进军北美 欧洲 澳洲等全球主流市场 同时在美国建立东部研发中心 支持对北美市场的拓展 根据市场变化 海信依托技术优势积极调整产品结构 目前出口产品九成以上都是自主研发的LED液晶电视 变频空调等高端产品 树立起了高科技企业的形象 5 案例 海信的国际化历程 2005年6月23日 中国第三大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中海油以高出对手15亿美元全现金方式向排名美国第九位的石油公司尤尼科 UnocalCorp 发出了收购要约 然而 这桩单纯的公司并购 却因涉及敏感的石油资源和国家利益而变得复杂起来 2005年6月17日 两位美国联邦众议员致函总统布什 要求以国家安全为由 全面审议这一收购计划 信中称 美国日益需要将满足能源需求列入外交政策 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的考虑范围 当事涉中国时尤其如此 一个多月之后 在重重阻力之下 中海油宣布退出收购尤尼科竞争 引导案例 触碰政治风险的中海油收购 引导案例 触碰政治风险的中海油收购 对于此项并购 有专家预测说 如果收购成功 中海油将凭借尤尼科在泰国 印尼等亚洲国家拥有的油气区块资源将年产量提高一倍以上 而石油储备量也将提高80 但事情往往不能过于乐观可以看到 无论在何类国家投资 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面临的首要风险是法律化的政治风险 这种风险 从国家环境角度看主要指战争 内乱等引起投资国政治环境的动荡 权力阶层的更迭 恐怖主义的危险以及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 等等 此外 政治风险还包括投资国政策是否具有连续性等内容 而法律或政策的变动也同样会带来较大风险 其中 政治风险多以法律风险的形式表现出来 对海外并购重组造成重大影响近年来 并购中出现了 安全门 反恐门 威胁门 等新型的政治阻碍 这在发达国家尤为明显 使得政治风险本身成为跨国并购一种无法确定的成本 因此 企业在跨国并购重组的情况下 对目标企业所在国法律环境和政治环境的考察 及时防范政治风险则显得非常重要 引导案例 触碰政治风险的中海油收购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1996年娃哈哈 达能 百富勤三方合资共同组建合资企业 1999年达能买下百富勤手中的股份成为合资企业的第一大股东 2006年 达能以娃哈哈集团违规为由要求收购非合资公司51 股份 收购金额40亿元 娃哈哈不愿同达能协商双方矛盾激化 达能于07年5月正式启动法律诉讼程序 案例1 娃哈哈与达能之争 宗庆后 乐百氏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乐百氏被达能收购以后 连年亏损 还大量裁员 国际上本来就有反垄断法 中国海外收购也经常碰壁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保护自己的产业 案例2徐工 凯雷案与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 徐工集团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3月 1997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120家试点企业集团 是国家520家重点企业 国家863 CIMS应用示范试点企业 2005年实现营业收入170亿元 是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开发 制造和出口企业 主要产品有工程起重机械 路面机械 压实机械 铲土运输机械 混凝土机械 高空消防设备 建筑机械 特种专用车辆 工程机械专用底盘 驱动桥 回转支承 液压件 驾驶室 柴油机 齿轮箱 齿轮泵 工程轮胎等系列工程机械主机和基础零部件产品 其中70 的产品为国内领先水平 10 产品达到国际当代先进水平 产品覆盖工程机械大部分领域的 大类 个系列 多个品种的产品 产品出口至世界 多个国家和地区 成为行业龙头企业 徐工 年获得行业首个 中国驰名商标 徐工牌装载机 年获 中国名牌产品 徐工集团与世界500强的美国卡特彼勒公司 德国利勃海尔 德国克虏伯公司等国际一流的跨国公司组建了14家中外合资企业 跨国公司对机械行业的并购 美国卡特彼勒名列财富500强 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工程机械公司 卡特彼勒的轮式装载机在全球稳居第一 年产量1 2万台 仅次于挖掘机 2004年5月 卡特彼勒开始对国内老牌企业 山东工程机械公司进行兼并重组 2005年用不到200万元人民币收购山工机械这家销售收入10亿元 国内工程机械企业排名第七的国有企业40 的股份 顺利地将其纳入自己的中国体系内 而收购山工40 的股份也只是卡特彼勒的一期并购 卡特彼勒提出有权在未来3年内随时收购山工机械的剩余股份 也就是说 其余60 的股份将在适当时机收归美商的氅下 美国的卡特彼勒公司从1995年与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建立的第一个合资企业起 就着眼于对中国工程机械的整体并购战略 在完成对徐工的部分控股之后 又兼并了山东工程机械厂 最近 又在试图通过控股投资方式 收购厦门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同时 还在谋求并购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柳州工程机械集团 河北宣化工程机械集团 如果这一布局得以实现 等于 通吃 了中国机械工程行业 经济学家白津夫向 中国经济周刊 表达了其担忧和警告 事实上 白津夫的担忧并非危言耸听 业内人士也认为 卡特彼勒在中国的目的很明确 不仅是要控制中国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 它要吃掉的是整个行业 而卡特彼勒在中国庞大的行业整合计划 对中国工程机械业的生存已经构成了巨大威胁 因为中国目前只有厦工 柳工 三一重工等为数不多的工程机械强势企业 如果没有了他们 中国自己的民族机械产业可能就是名存实亡 卡特彼勒 徐工 山工 厦门工程机械 三一重工 柳州工程机械 宣化工程机械 中国机械行业 1995 2005 三一集团创始于1989年 主营工程机械 在行业中名列三甲 在工程车辆行业异军突起 另有租赁 金融 房地产三方协同 2005年实现销售额58亿 利税7 6亿 集团净资产达33亿 下辖三一重工等七家子公司 并在海外设有分支机构 凯雷集团投资者主要包括富有的个人 家族及机构投资者 美国前总统布什 英前首相梅杰 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等人先后在其中挂职 拥有深厚政治资源 管理的资产超过300亿美元 是全球最大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之一 徐工 卡特彼勒 凯雷集团 2004年9月29日 摩根大通 2004年9月29日 3 86亿美元 摩根大通基金愿意以人民币31 94亿元的对价 收购价 收购公司现有普通股中85 的股权 为清晰起见 在此仅指收购老股 拟通过收购徐工机械增发新股和收购徐工集团持有徐工机械部分国有股的方式 最终持有85 徐工机械全面摊薄后的股权 其余股份由徐工集团继续持有 包括政府考虑给予管理层的股份奖励 凯雷集团为此拟投入3 7亿美金的现金 我们计划以此价格一次性投入现金以增资扩股和收购部分国有股 以解决徐工机械历史遗留问题 3 7亿美元 徐工 凯雷集团 三一集团 2005年10月25日 徐工集团与凯雷集团签订正式协议 凯雷集团出资3 75亿美金 收购徐工机械85 的股权 交易完成时支付3 15亿美金的首期付款 其中2 55亿美金收购旧股 6000万美金作为新股 新股中3000万美金为增加注册资本金 3000万美金计入资本公积 其余6000万美金新股增资的支付条件是徐工机械2006年的EBITDA 指不包括非经常性损益的息 税 折旧 摊销前利润 达到10 8亿元以上 06年6月 湖南民企老总 上市公司三一控股总经理向文波在他的个人博客上发出了质疑外资并购徐工集团的博客文章 他以个人博客的形式 向徐工发出收购要约 就已结束两轮竞标达19个月之久的凯雷徐工并购案 喊出 在美国凯雷公司出价基础上再加1亿美元 再加2亿美元 的新价格 迅速成为全国关注的06年7月11日 三一集团执行总裁向文波在博客中表示 收购徐工是愿望而不是动机 他的武器仍然是 如何在国有企业的改制 重组和并购中兼顾国家的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 即使徐工改制不被批准 也不与三一进行合作 凯雷收购徐工5项重大调整 06年10月16日 收购比例降至50 收购价格有所提高 18亿元的价格 正与凯雷当初对徐工机械的竞价估值吻合 当时 凯雷在竞标过程中 对徐工机械100 股权的评估就为36亿元 取消对赌协议 董事会成员双方各占一半 董事长由中方担任 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二OO六年第10号令2006年9月8日起施行 外国投资者并购定义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 系指外国投资者购买境内非外商投资企业 以下称 境内公司 股东的股权或认购境内公司增资 使该境内公司变更设立为外商投资企业 以下称 股权并购 或者 外国投资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并通过该企业协议购买境内企业资产且运营该资产 或 外国投资者协议购买境内企业资产 并以该资产投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运营该资产 以下称 资产并购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认定 第九条外国投资者在并购后所设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中的出资比例高于25 的 该企业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待遇 外国投资者在并购后所设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中的出资比例低于25 的 除法律和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 该企业不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待遇 其举借外债按照境内非外商投资企业举借外债的有关规定办理 审批机关向其颁发加注 外资比例低于25 字样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以下称 批准证书 登记管理机关 外汇管理机关分别向其颁发加注 外资比例低于25 字样的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和外汇登记证 境内公司 企业或自然人以其在境外合法设立或控制的公司名义并购与其有关联关系的境内公司 所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不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待遇 但该境外公司认购境内公司增资 或者该境外公司向并购后所设企业增资 增资额占所设企业注册资本比例达到25 以上的除外 根据该款所述方式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 其实际控制人以外的外国投资者在企业注册资本中的出资比例高于25 的 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待遇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上市公司后所设外商投资企业的待遇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事关国家经济安全的并购 第十二条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并取得实际控制权 涉及重点行业 存在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因素或者导致拥有驰名商标或中华老字号的境内企业实际控制权转移的 当事人应就此向商务部进行申报 当事人未予申报 但其并购行为对国家经济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 商务部可以会同相关部门要求当事人终止交易或采取转让相关股权 资产或其他有效措施 以消除并购行为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 交易价格 第十四条并购当事人应以资产评估机构对拟转让的股权价值或拟出售资产的评估结果作为确定交易价格的依据 并购当事人可以约定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资产评估机构 资产评估应采用国际通行的评估方法 禁止以明显低于评估结果的价格转让股权或出售资产 变相向境外转移资本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 导致以国有资产投资形成的股权变更或国有资产产权转移时 应当符合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 外国投资者以股权作为支付手段并购境内公司 第二十七条本章所称外国投资者以股权作为支付手段并购境内公司 系指境外公司的股东以其持有的境外公司股权 或者境外公司以其增发的股份 作为支付手段 购买境内公司股东的股权或者境内公司增发股份的行为 第三十条外国投资者以股权并购境内公司 境内公司或其股东应当聘请在中国注册登记的中介机构担任顾问 以下称 并购顾问 并购顾问应就并购申请文件的真实性 境外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并购是否符合本规定第十四条 第二十八条和第二十九条的要求作尽职调查 并出具并购顾问报告 就前述内容逐项发表明确的专业意见 第二十八条本章所称的境外公司应合法设立并且其注册地具有完善的公司法律制度 且公司及其管理层最近3年未受到监管机构的处罚 除本章第三节所规定的特殊目的公司外 境外公司应为上市公司 其上市所在地应具有完善的证券交易制度 第二十九条外国投资者以股权并购境内公司所涉及的境内外公司的股权 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 股东合法持有并依法可以转让 二 无所有权争议且没有设定质押及任何其他权利限制 三 境外公司的股权应在境外公开合法证券交易市场 柜台交易市场除外 挂牌交易 四 境外公司的股权最近1年交易价格稳定 前款第 三 四 项不适用于本章第三节所规定的特殊目的公司 反垄断调查 第五十一条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投资者应就所涉情形向商务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报告 一 并购一方当事人当年在中国市场营业额超过15亿元人民币 二 1年内并购国内关联行业的企业累计超过10个 三 并购一方当事人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20 四 并购导致并购一方当事人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5 虽未达到前款所述条件 但是应有竞争关系的境内企业 有关职能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的请求 商务部或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为外国投资者并购涉及市场份额巨大 或者存在其他严重影响市场竞争等重要因素的 也可以要求外国投资者作出报告 上述并购一方当事人包括与外国投资者有关联关系的企业 第五十二条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涉及本规定第五十一条所述情形之一 商务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为可能造成过度集中 妨害正当竞争 损害消费者利益的 应自收到规定报送的全部文件之日起90日内 共同或经协商单独召集有关部门 机构 企业以及其他利害关系方举行听证会 并依法决定批准或不批准 案例3苏泊尔并购案 2006年8月16日中小板上市公司苏泊尔公告称 苏泊尔集团 苏增福 苏显泽与法国SEB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 战略投资框架协议 该协议规定 SEB拟以股权协议转让 定向增发和部分要约收购相结合的方式 对苏泊尔进行跨国战略投资 由此成为我国证券市场采用部分要约收购的首个案例 苏泊尔简介 中国 苏泊尔集团目前是中国最大的炊具生产企业 全球第四大炊具厂商 公司始建于1994年 现拥有总资产13亿元 职工4000余名 其中工程技术人员约占20 2002年 国家工商总局认定 苏泊尔 为 中国驰名商标 2003年 苏泊尔集团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 被列入中国民企500强171位 苏泊尔简介 上世纪80年代初苏泊尔还只是沈阳 双喜压力锅 的一个配件供应商 后以 玉环双喜 的商标生产压力锅 每年向沈阳双喜缴纳商标使用费300万元 1994年 时年51岁的苏增福和大学毕业不久的儿子苏显泽在浙江玉环创立了苏泊尔 2004年1月 苏泊尔董事长苏显泽宣称 希望在5年内让父辈一手缔造的国内炊具第一品牌能够成为世界第一 2004年8月17日 苏泊尔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苏泊尔 002032 2004年 苏泊尔在中小板上市募集了4亿元资金 苏泊尔简介 苏泊尔中小板实际表现 苏泊尔在中小企业板上市当天即下跌8 27 创下了新股跌破发行价最快的记录 2004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 净利润6193万元 200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 7亿元 净利润0 68亿元 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6 24 7 33 苏泊尔简介 苏显泽称 不采取与外资合资 苏泊尔也能一步步走下去 但苏显泽认为 有两个问题困扰着苏泊尔 其一是高速发展带来的资金短缺 此次SEB注入的7 2亿元资金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缓解苏泊尔的资金压力 其二是技术匮乏 资金短缺 以每股18元 股价格向SEB定向增发4000万股 募集资金达7 2亿元 接近苏泊尔现在的7 8亿元的净资产 产能扩大提供资金 民营上市公司的老板提供了一个便利退出的通道样板 收购完成后 苏氏父子直接套现14790万元 通过苏泊尔集团套现3亿多元 而在2000年 当苏泊尔从集团公司中独立出来筹备上市时 原始资金只有6000万元 普通投资者也有机会以18元的高价出售部分流通股 BACK 技术匮乏 SEB拥有上百项国际专利 其中9类产品全球排第一 尽管苏泊尔在炊具方面的设计 质量还是具有相当优势 但小家电方面与国际先进产品差距很大 而SEB小家电的销售额是炊具的4倍 苏泊尔需要SEB的技术转让和支持丰满自己的产品线 国际化方面 苏泊尔仅在东南亚 越南占有一定优势 但进入成熟市场很难 SEB则能支持苏泊尔在这类市场成为其外围品牌 法国SEB简介 SEBS A是一家在巴黎证券交易市场上市的 在炊具 不粘锅 压力锅 和小家电 电熨斗 电饭煲 吸尘器 业务领域内知名的一家国际性公司 法国SEB简介 从SEB方面看 第一 虽然去年收入26亿欧元 排名全球行业第一 净资产收益率达20 多 但在欧盟 美洲和日本发达国家成熟市场上的增长率已低至2 至3 产业转移不可避免 第二 在全球增长最快的庞大中国市场 SEB产品高昂的进口价格使得它难以扩大销售额 因此 与在中国该行业占据龙头地位的苏泊尔的合作显得更加迫切 法国SEB简介 来自SEB官方网站 AmarketataturningpointForthelast3years theSmallDomesticAppliancemarkethasbeenchangingatunprecedentedrates asituationreflectedby3majorphenomena Onephenomenonis 法国SEB简介 ThecompetitionfromChinaisanunavoidablerealitywhichimpactsthewholemarketWithitsverylowproductioncosts madeevenmoreremarkablebycurrencyeffectstheselastfewyears theChinesecompetitionhasbecomeverystronginmostofthematurecountries andinEuropeinparticular Theimpressiveproductvolumes createdinitiallyassub contractingfortheAmericanandinternationaloperatorsinthesector hasdevelopedastheChinesedomesticmarkethasgrown givingChineseoperatorsverysignificantscaleeffectsforcertainproductfamilies 法国SEB简介 Althoughtheyarecurrentlypresentonentry levelproducts atverylowprices ourChinesecompetitorsaregraduallyimprovingtheirproductionsandtechnologicalknow how Theystillsufferfromacertainlackofreliabilityintermsofquality deliveryleadtimes logisticsandservice Inadditiontothis theircoststructuremakesthemextremelyvulnerabletochangesinthepricesofrawmaterialsandenergy 法国SEB简介 Inthiscontext whileouroverallpositionhasremainedunchanged in2005wesawconsiderablecontrastsbetweenourvariousproductfamilies ononehand businesswasstrongwithcookware espressocoffeemachinesandpersonalcare butontheotherhand itdippedsharplywithkettles filtercoffeemakers toastersandtable topovens which asaresultofChinesecompetitionanditsverycheapproducts aresufferingfromincreasingstandardization Inthesemarketsegments ourpositionshaveweakenedsignificantlyandthisneedstobeworkedon 法国SEB简介 据了解 法国SEB集团最擅长通过并购各国优秀品牌来实现其国际战略扩张计划 资料显示 SEB从2004年开始 先后收购了意大利的拉歌诗蒂娜 美国的奥克兰 在2006年6月又收购了美国3个炊具品牌 占据美国市场近25 的份额 他们就是靠收购来实现全球化战略的 据爱仕达副总裁陈美荣介绍 SEB曾于1996年收购国营上海红星电熨斗厂60 的股份 并于1999年很快吞并了其100 的股份 成为一家独资公司 那次收购后很短一段时间内 红星品牌就在市场上消失了 法国SEB简介 通过收购中国企业 将生产 销售中心 外迁 至中国 同时借机打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