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言品析能力点复习.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言品析能力点复习.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言品析能力点复习.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言品析能力点复习.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言品析能力点复习.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品析能力点复习说课稿宁海分校张梦憬各位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主要内容是能力点复习中的语言品析能力点。 在2017年南京市中考指导书语文中对于这个能力的表述是在阅读部分第3条:“通过对文章中词句的理解、品味,感受语言丰富的表现力”。查看关于语言品析能力的考查题型主要有理解字词、句的含义和品析字、词句的表达效果两类。具体来说,对含义的理解包括通过语言的表现形式和结合语境悟出文章词句段的表层含义、语境含义和深层含义等;赏析表达效果通常是从修辞、表现手法、表达特色、语言特色等角度考查对内容和情感的理解。考虑到语言品析能力点在古诗的考查有过专门复习,这里就只针对文学作品类的阅读。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 认识语言品析能力点及考查题型。2、 掌握文学作品中语言品析两大类题型的答题方法。教学重点是:1、掌握语言品析能力考查题型的解题方法2、 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阅读中的语言品析题为了让学生自己能够归纳方法,我就从课文中选择示例,从做过的试题中回顾方法,让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方法;为了有专门的语言品析题训练,我们觉得充分利用好一篇文章,集中训练一个语言品析能力点,减轻学生不停阅读的时间,这样更能有效达到训练效果。下面介绍一下我的教学流程:一、能力点的阐释与考题再现1、语言品析能力点2017年中考说明与要求。2、近三年南京市中考卷和十三市考卷的考题再现,这样是让学生对语言品析能力点的考题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PPT展示: 8.这是一首论诗的绝句。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阿婆还是初笄女”的理解。(3分) 2014年南京卷古诗阅读 13.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5分) (1)第二段中加点的“粗劣的土布”和“用金线绣花”分别比喻什么?(2分) 2014年南京卷议论文阅读 4.请联系全文,谈谈结尾段中画线语句的深刻含义。 2016年无锡卷小说阅读 考查理解字词句的含义。 16.“特别是孩子们,围着它打雪仗,笑声随着雪花飞扬,溅得四处都是。”这里的“溅”能换成“飘”吗?为什么?(4分)2014年南京卷散文阅读 11. 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词句。(4分) (1)老车夫的头慢慢地往下低,低着低着,全身都出溜下去。(“出溜”是北京方言,请推断其含义,并说说运用这个词的好处。) 2016年南京卷车夫老马阅读 3.结合加点的文字,赏析下列句子。 当然,在行色匆匆的人流中,没有谁会停下来静静看一会儿风的来去和风的大小,都是在奔波行走讨价还价的间隙,偶尔由鼻翼、肌肤、耳朵听闻风的踪迹。2016年镇江卷散文捕风者阅读 考查对词句表达效果的品析二、例题讲析,掌握解题方法、当堂训练巩固。(一)品析字词、句的含义1、品析字词的含义。例1: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过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云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九下冰心谈生命答题思路:(1)云翳的本义是云朵。(2)把这个词放在具体语境中思考:联系前文,生命是快乐与痛苦相伴的,那么生命中的云翳,就指的是丰富多样的经历和体验(包括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 ),只有你的生命中有了这些丰富多样的经历,到年老时你才真正体验到人生的充实与美好。 例2: 3.联系上下文,说说加横线词句的含义。 (2)于是她有了混合着骄傲的哀愁。 中指P102一方阳光解题思路:(1)首先明确“骄傲”“ 哀愁”是不同的情感,分别指代不同的内容。(2)然后联系上下文,尤其前文内容叙述,我们发现母亲为儿子长大成才而骄傲;又为了儿子长大即将离开自己而哀愁。(3)所以这里指母亲复杂矛盾的心理,为儿子长大而骄傲;为长大的儿子将离开自己而伤感。“词语含义理解题”方法归纳(这里先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再补充更正): (1)在理解词语原意的基础上,认识其在语境中的特殊含义。(2)通读全文,结合上下文来思考。(提醒有些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思想感情来考虑)然后学生立即跟踪训练这种题型,完成学案上的阅读瓦上的第一题(学生做这个阅读之前,教师要求学生先完成概括文章内容和中心主旨的任务,因为语言品析能力点的训练是在学生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建议老师们一定先带领学生读懂文章,然后再训练做题。复习学案上有两篇训练题,如果学生层次好的话建议上课可直接就用狼的尊严)。补充说明:学生完成的正确率还是很高的,很多学生都知道关注“腰里”二字,然后联系上下文,寻找答案。也有少数学生回答成前面一句话,主要没有关注“起始是半草半瓦的屋顶”是不符合“腰里穷”的内容。之后教师要给学生补充此类考题的另外一种形式:有一种需要注意的题型:在语境中辨析相同词语含义的不同。第21题(1)第五段两次写柳树“颤抖”,第二次的“颤抖”与第一次的“颤抖”有什么不同? (2014鼓楼一模卷陕北柳)3.以下是当代儿童读物的评价,两句话表达的意思矛盾吗?结合加点字进行分析。(1)有的书开本又大又是精装,更像是展览品(2)为什么不能精致一些,小一些,柔软一些呢? 中考指导用书99页连环画2、品析句子的含义。例1:品析文章结尾句子的含义。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爸爸的花儿落了)解答思路:(1)需要重点理解的词句:“花儿落了”“不再是小孩子”。(2)结合文章内容、情感思考出答案:“花儿落了”表面指爸爸种的花落了,更暗指爸爸去世了,爸爸对英子的关爱、指引和教导也消失了。不再是“小孩子” 表面指我长大了,小学毕业了,更指英子在爸爸的关爱和指引下内心的成长。她变得坚强了,也懂得了责任。例2.结合全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封闭在厚厚的水泥墙里,百无聊赖地想到了乡下的风声和风味。风中遥远的声音和淡淡的味道,正如我刻骨的乡愁和莫名的悲伤。中指p16捕风者解题分析:1.需要理解的关键词义:“封闭在厚厚的水泥墙里” ;“刻骨的乡愁和莫名的悲伤” 。2.结合文章内容和情感理解这些词义:“生活在人与人隔绝的城市里”;“自由惬意的乡村生活离我遥远,无比怀念,进而难过悲伤。”3.整合含义是:生活在人与人隔绝的城市里,让人感到压抑、孤独和寂寞,乡村自由惬意、和谐淳朴的生活现在离“我”越来越远,让“我”内心充满了感伤,厌倦了城市的生活状态,内心极度渴望乡村自然生活。“句子含义理解题”方法归纳:(1)抓住关键词,理解深层含义。(如有修辞要注意利用修辞进一步理解)(2)结合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思考。(3)答案表述注意突出句中需要解释的重点词句部分。然后学生完成学案上的阅读瓦上的第二题。做题过程发现,学生都会先确定两个关键词,“瓦的语言”“光阴的故事”,结合文章内容,句子含义也就基本上能够解答出来,少数学生可能因为文本没有读仔细,世事变迁,岁月流逝这个意思没有表达出来。老师在讲解时要带着学生到文章中仔细读相关语句。(二)品析字词、句的表达效果1品析字词的表达效果。例题:赏析“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一句中“聪明”一词的表达效果。(背影)答题思路指导:(1)结合语境“聪明过分”和文章内容,感知“聪明”一词在这里是褒词贬用,在文中是并不聪明、愚蠢的意思。(2)结合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的情感,可知这里用“聪明”是对自己的讽刺,蕴含了作者深深的情感,突出表现了作者对当时不理解父亲对他的爱而感到自责、愧疚的心情。(3)得出答案:“聪明”一词运用反语的修辞,突出了“我”当时不能理解父亲对我的良苦用心和爱,表达了我对父亲深深的自责和愧疚之情。例2:11.按要求回答问题。(1)但现在,拜算法所赐,他们基本上每一分钟都要处于紧绷的状态。(加点字为什么不能删?) 鼓楼一模卷解题分析: “拜.所赐”表面意思是感谢给予我的帮助或给予我的恩惠。拜,是感谢;赐,是给予。但是如今多用贬义,意思变为因你而得的不好的结果。 结合语境这里的“拜算法所赐”说明了机器的这种算法给打工者带来了很大不便,运用反语(表贬义),讽刺了机器的不通人性(或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算法的不满)。“字词表达效果题”方法归纳:(1)理解字词含义。(2)结合语境和上下文分析。(3)抓住词性、词语的感情色彩、修辞、语言特色等赏析表达效果。然后学生完成学案上的阅读瓦上的第三题。做题效果看学生答题针对性较强,已经有了明确的答题方向感,就是在语言特色上,没有兼顾,教师要适时提醒引导,有时候题目是多变的,我们很多情况都要让学生注意到。品析语句的表达效果。【指定赏析角度的品析】例1: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2分)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 九下那树答题思路:(1)分析句子修辞手法:拟人修辞。(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特点、感情:把“电锯”砍树行为拟人化,用“咬”“嚼”“撒”的动词,写出人类行为的残忍。(3)规范答题:这句话运用拟人,写出人类砍树时行为的残忍,表现作者对人类残害那树行为的痛恨。例2: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2分)儿子突然转过身,握着拳头吼道:“不弹!不弹!永远不弹!”2017年栖霞一模木匠的儿子答题思路:(1)审题,注意是从人物角度,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动作、语言描写。 (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人物心理、特点、感情:从“握紧拳头”“吼道”“不弹”“永远不弹”看出儿子抵触弹琴,内心非常委屈、愤怒。 (3)理清答题顺序: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写出儿子拒绝弹琴的态度坚决,内心极度委屈和愤怒。 “指定角度品析题”注意点: (1)审清题干要求。 (2)辨别常用修辞、人物描写方法、景物描写方法等的作用。 (3)正确理解语句含义,注意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注意蕴含句中的人物形象、作者情感。学生完成学案上的阅读瓦上的第四题。做这道题过程中,学生对长短句的搭配的好处似乎不能体会,这主要是平时我们学生遇见这样的赏析角度还是比较少的,教师在分析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反复读这段文字,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示范读一读,学生一点把握语速语调,内容特点很快就能明白。【未指定角度的品析】例: 赏析下面句子: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的春答题思路指导: (1)确定语句类型:写景句。可结合景物描写的常用方法进行思考。 (2)细读语句,找准赏析角度:此句从修辞、词语、感官的角度都可赏析。当然,最突出的是比喻和引用修辞的运用。 (3)结合句子内容,概括景、物特点和作用。(结合主旨情感、结构作用)答案(1)修辞采用比喻、引用的修辞手法,将春风吹拂比作母亲的手在抚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充满生活气息。引用诗词名句,更彰显了春风的和煦,使文章更富于文采。 (2)关键词“母亲的手”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抚摸”这一动作,更充满了慈爱,“不寒”则直接写出了春风的特点,生动形象的刻画出春风的温暖和煦。 (3)感官调动触觉,通过细腻的感受,描绘出春风送暖的胜境。 “未指定角度的品析题”注意点:除了上文提到的“指定角度赏析”的注意点以外,还要: (1)注重辨别语句类型:如辨别写人、写景等。这有助于把握思考方向。 (2)细读语句确定赏析角度。补充常见的赏析角度: 修辞手法 关键词、富有表现力的词(动词、形容词、副词) 描写的角度(多种感官、写景的层次、动静结合等) 有特点的句式(如对偶句、长短句结合等)。教师要求学生完成学案上的阅读瓦上的第五题。自选角度,赏析句子。做题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答案几乎都是从修辞角度去赏析,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赏析,但是也要提醒学生,自选角度,还是要选自己最后把握拿分的角度赏析。3最后补充解答语言品析题所需要的语文相关知识,给学生再次强化,以便更专业化、术语化回答问题。(1)常见修辞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复等。要能掌握常见修辞的一般表达效果。 如:生动形象、增强气势、突出强调等。 (2)关键词、富有表现力的词多为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拟声词。 (3)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描写角度多见于景物描写。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这几句话中就调动了多种感官,将无色无形的春风写得有情有致。 (4)有特点的句式示例: 排比句式。如:“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对举句式,如: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倒装句式,如: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短句连用,如“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