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语语法.doc_第1页
韩语语法.doc_第2页
韩语语法.doc_第3页
韩语语法.doc_第4页
韩语语法.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韩语高级语法,中文翻译1.()/有什么感觉动词,形容词不能加将来时 2.()/() 从某一方面看 3.()某种对象强调的时候 4. 和 5., 有很多个条件之能说一个 10 6 可以实现的状况。有所以成分 ? 7.趋势 某种倾向 8./ 这样想的 . 9/ 有花费,值得的意思 10. 表习惯。经常不会 11.() :作为 . 12.() 由于 . 13.(/)? 表询问的 ? 14(/) 比较 15.() 不过分. 16. 表原因是怎么引起的 . 17. 18. 根源,始于,出于 . 19.()多亏,不然。幸好. 20.(/) 就是,也, 21. 依据。. 22.() 想 23.() 预测,当然这样 ,? 24./. 回想事实如果没有那样就好了 . 25.() 什么事情或者过程结束以后 . 26.() 像 27./中间停顿会,再怎么怎么样. 28.因为什么。所以。 29.非常 , 30.某种原因或者意见的依据决定 . 31.(). 不应该xx这样 一.? 二.? 32.()(). 无论,不分 . 33. 比起某某不如 ? 34.() 虽然。但是 . 35. 经常。怎么样 . 36. 表示条件状况。 , 37.() 什么什么以后 38.()() 差不多的种类比较时使用 ? 39. 如果想,决定做,会,怎么样 40./.() 以后(). 41./ 因为,所以. 42.(). 如果. 43.()()差不多 . . 44. 过去 1.()() 表示相对持续 2.很短时间内不能用过去时 3.()/ 反对解释 一. 二. 4. 表示最大理由 5.()()() 表示目的,不能接形容词和/ 6./ 做了 7.()() 明明怎么样。却 8. 即使。也。就算,也要 9.(/) 表回想,听说 10./ 就算。也没用 . 11.()() 表两件事情同时去做,没精神 12.()/ 多么 13.()/() 看上去,看起来 14.() 做了以后。才。 . 15.() 表示到了某种地步 16.() 没什么区别 17.()/ 早知道。就。样子 18. ,. 19.() 强调时间短. 20. 不是事实只是这样想的 . 21. 表示持续的动作,经常怎么样. 22.()/ 表理所当然 23.()/ 知道。但是。 . 24.(/) 理由,状况,说明,听说. . 25.()() 要不要 . . 26. 宁可。样 27.()/(/) .韩国语语法学习81表示条件-()1)表示强调必需的条件,相当汉语的“只有才”如: .只有不怕困难的登山者才能爬上高峰。此时可用“()”、“()”代替。也可以在它后面加上“()”,意思不变, 语气则更为强烈。如上例可说成: . 2)表示让步,相当汉语的“即使也”。如: 80 .即使是好米,一斤也只不过是八角钱。 82表示强调-() 表示强调指定所叙述的对象,谓语一般是体词谓语。相当于汉语的“真是”、“才是”的意思。如: . 人民才真是历史的主人。 .为了祖国不惜献出生命进行斗争的人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83表示比较- 表示比较的对象。相当于汉语“比”的意思。如: . 我比他年纪大。 . 今天天气不如昨天。 .这样做可能比那样做更好。 . 那本书比这本书更好。“”可以放在主语的前面。“”后面的谓语经常是形容词。“”也可用在其它格词尾后,其谓语也可以是由动词构成。如: . 用镐头比用铁锨挖得快。 . 别用铅笔,用毛笔写吧。 84表示指定- 一般只和“”、“(谁)”及个别人称代词结合使用,表示对主语的强调和指定,含有“敢”、“能”的意思。如: ! 有谁能挫败群众的力量! . 有谁敢违反其意。 85表示包含- 表示包含的“”与“”近似,但“”还多一层“终极”之意,相当于“连(最后一个)也(都)”的意思。一般也表示说话者厌恶、不满的感情。 ? 连那个也丢了吗?(其它都丢了,最后连那个也丢了) ?连金先生也干不了的话,还有谁能干? . 把这个也都吃了吧。86表示方式样态-用在动词定语形“”后,表示“一一地”“按顺序全部”的意思。作状语。如: . 给一个接一个。 . 遇上谁,就把他们都派到这儿来。 87表示程度-() 1)直接用在体词及“()”、“()”、“()”、“()”、“”等形态后,表示程度。作状语。如: .你把吃的东西带去吧,吃多少带多少。 . 我只有这些。 . 这是十年前买的,现在用到头了(能用的程度)。 ?你也学会用韩国语讲话了吗?(学到能用韩国语讲话的程度) . 按你干了多少活给钱。 2) 用在谓词定语形“()”、“”及“()”、“”、“()”、“”等形态后,表示原因、根据。如: . 我们国家是大国,应当对世界和平事业有较大的贡献。 . 他去了,所以你不用担心。注:“”与“”的第一种用法同。 88表示程度- 1)直接附于体词后,后续“(大)、(长)、(好)、(不如)”等形容词,表示程度的比较。作宾语。如: . 不如昨天天冷。 . 明天去不如今天去。 2)直接附于体词后,后续“”,表示程度、大小等与另一事物一样。主要作谓语(合成谓语)。如: . 那个大小与第一个一样。 .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人口像中国一样多。 89表示概括- 用在体词后,和汉语的“等”字一样,有两种意思: 1)概括、复指前面列举的人或事物。作多种成分。如: , .昨天上街买来了笔记本、铅笔、墨水、纸等四种文具。, .京花、顺锦、粉姬等是我们班最优秀的三个女生。 2) 表示列举未尽,即此外还有,不一一列举之意。作多种成分。如:1 , .一层卖肥皂、梳子、牙刷、牙膏、毛巾、镜子等。用于这种意义时,“”还可以重复,构成“”,相当于汉语的“等等”。 90表示职务、活动- 1)用在表示职务的名词后,不尊重地表示职业、职位,相当于汉语的“当”、“做”的意思。作多种成分。如: . 我当老师。 . 他不甘心当别人的奴仆。 1) 用在一些名词、代词后,表示应尽的职责或本分。作多种成分。如: . 每个人都应守本分。 . 主人就应尽主人的职责。2) 用在动词、形容词现在时定语形或名词、代词后,表示“事情”,带贬意。可作多种成分。如: . 别干那种无用的事。91表示方位-用在体词及动词定语形(“、”除外)后,表示双方中的某一方。可作各种成分。如: . 我方选手穿着红色运动服。 . 胜利永远属于人民。92表示时间- 用在动词定语形“()”后,表示经历的时间长短,相当于“从(那时)以来”的意思。它与限定修饰它的词语一起作主谓关系的主语,谓语是与时间有关的词。如: . 他们学习韩国语时间不太长,但韩国话说得相当不错。 () . 他出去已经两个小时了。 . 那人死了很久了。它还常与“”搭配使用。如: () . 到这儿三个月后开始学习汉语。93表示不确实的情况- 1. - 表示不确实的情况。 . 好像有意思。 . 看起来好。 . 好像大。 . 好像复杂。 . 看起来要下雨。 . 那个可能在这儿。 2. 惯用型 -() 可与所有动词形容词连用,表示看起来或好像的意思。 3. 用在以元音为结尾的动词或形容词词干后面,而 - 用在以辅音为结尾的动词或形容词词干后面。 *名词 + :看起来像.或好像. . 那好象是学校。 . 他看起来好像是学生。 . 这看起来好像是教室。 . 直接用于表示相似的意思名词后面。 . 形容词表示一样。把显示比较对象的助词/要放在被比较的名词后面。 . 这个和那个一样。94表示意志的惯用型-(), 1)表示意图、打算(只用“() ”)。如: ()打算今晚做完这件工作。 , .给你发三天的药,吃了后好好休息。2)表示处于某种处境。如: ?彼此处得像一家人似的,怎么讲出这种话? .还是吃不饱。95表示愿望的惯用型-() 表示希望(常用于过去时制词尾后),与“ ”的意思基本相同。 . 我也真想成为大学生。 . 他真想快些离开。 .他真想自己也做一次看看,才说了这话。96表示愿望的惯用型- 用于动词末尾,表示愿望。相当于汉语的“想”。如: .想看看海。 .这次放假期间,想去北京看一看。 . 我们不想那么干。97表示能力的惯用型-() () 1)表示能力、能够、可以。如:? ? 味道怎样?可以吃了吧? . 我也能读韩文书。 . 英淑你的心情我也能理解。2)表示“值得”。如: . 这小说值得一读。 ? 今天有什么值得看的节目吗? . 有好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北京有几个地方值得一去。98表示能力的惯用型- 用于谓词末尾,表示“除了这样外,没有别的办法”,相当于汉语的“只能”、“只好”。如: . 用韩国语怎么说也听不懂,只好用汉语又解释了一下。 .今天开会,只好不看电影。 . 学习很努力,成绩只可能好。99表示能力的惯用型-() 是“() ” 的否定,相当于汉语的“不能”、“不可以”、“不得”。如: . 不能走老路。 . 这是秘密,不得随便向别人讲。 . 肚子太难受,不能忍受。常与副词“ ”搭配使用。如: .我怎么也不懂究竟是什么原因。“ ”表示“没有办法,只得”的意思。如: . 他为了还债,只得连房子都卖掉。100表示否定的惯用型- 用于谓词末尾,表示单纯的否定。 .怎么劝他也不听。 . 试题不那么难。 . 我没有看那电影。101表示提供的惯用型-(, )(, , )(, )(, , )用于动词末尾,表示给某人作某动作。如: . 我给哥哥念报。, . 王先生,请等我一下。 ?我一个人干不了,能不能给帮帮忙?如要对此人表示尊敬,则把“”换成“”: .妈妈,告诉您一个好消息。, . 永哲啊,你快替你奶奶写封信吧。让别人给自己做某件事,这个人是自己比较亲熟的平辈或是晚辈,则用“, ”,而不用“”。 . 快写信把消息告诉给我。, .秀吉啊,回家的话,替我向你爸爸问好。102表示完了的惯用型- 用于动词末尾,表示动作的最终完成,有汉语的“终于”的意思。“”后还可加添意词尾“”,表示强调。如: . 那工作终于在昨天完成了。 .不管有任何困难,我们终将完成这个任务。 .从昨天开始干的那个活儿今天内把它干完吧。103表示完了的惯用型-(,) 用于他动词及使动形动词末尾,表示前一动作完了,并保有该动作的结果,进行后一动作。如: .他包好了包裹,到邮局寄出去了。 . 他照完相回来了。104表示完了的惯用型-(, ) 与“”表示的意思相似,但有把具体物件加以保留的意思。如: . 请把那本书放在桌子上。 . 把画儿挂在墙上。105表示完了的惯用型-(, )用在他动词及使动形动词末尾,表示该动作完了,动作的结果状态保持着。如: . 把单词写在笔记本上了。 .请把电灯打开。 . 请把窗户打开。 .106表示完了的惯用型-(,) 用于动词末尾,表示该动作彻底完了。常用来表示事物的消失。如: .我把你托我办的事都忘掉了。 . 我昨天丢了一支钢笔。 .一个少年滑冰滑着滑着就掉进了冰窟窿。107表示持续的惯用型-(,)用于谓词末尾。表示动作、状态由现在向以后持续进行或变化下去,其意思相当于汉语的“下去”。如: .大学生人数一天天在增加着。 , .自从发生了那件事后,两国的关系渐渐疏远了。 .中国的经济建设正一天天发展着。108表示持续的惯用型- 用在动词末尾,表示该动作正在持续地进行。相当于汉语的“正在着”。如: .他正在听收音机。 .我们每天愉快地生活着,快乐地度过一天又一天。有时也表示动作完成后的结果状态持续着。如: . 我们村子坐落在山下。 . 他还在住院呢。又如: . 运动员们穿着红色的运动服。“”可以理解为“正在穿”,也可理解为“已穿在身上”,但其状态仍保持着。这要由具体语言环境来决定。“”与现在时不同。现在时表示在说话的当时某一动作在进行着,而“”则可表示动作在现在、过去、未来的某一时间内正在持续地进行着。用将来时有推测、可能的意思。如: .昨天晚上许多学生在图书馆看报了。 .现在可能正在公园开庆祝节目的联欢会。“ ”如需表示尊敬,则用“ ”。 109表示让步-() ()表示让步,即就是承认该事实,也不影响后一事实。常用于反问句。如: ?不管多忙,连吃饭的工夫都没有吗? ?不管怎么不懂事,怎能拿枪来开玩笑? ?不管力气多大,又怎能搬动那块大岩石?“”是表示让步的“”的强调形,与“”的用法同。110表示让步-() ()前面不能加时制词尾。常用于反问句中。1)表示即使承认前一事实存在,又怎能影响后一事实。相当于汉语的“纵然又怎能(岂能)”。如: ?纵然刮起大风雪,又怎能阻挡我们的前进! ?过去的痛苦生活,至死难忘(纵然是死,又怎能忘记)。 ?狐狸纵然再狡猾,又怎能逃出猎人的手掌? ! 就是山,也要把它搬走。 ? 我又能怎么办呢?这时的“”还常用在“,”加体词谓词形词尾的后面。如: () ?那种事做梦也想不到。 () . 我想事情搞糟了,自己又怎能没有责任呢?2)表示带有比较性质的让步,即就是承认前一事实存在,又怎能比得上后一事实。如: ?海再深,怎能比得上母亲的恩情深? ?韩国语再难,难道会像英语那么难吗? ?那东西再怎么好,又怎能比得上我们的?3)表示即使承认前一事实,后一事实也是不必要的。如: ?事情成了这个样子,就是后悔,又有什么用?111表示让步-(,)前面不能加时制词尾“”。1)表示假设性的让步,即姑且承认甲事实(是一种假设或估计的情况),但不影响乙事实。相当于汉语的“即使也”。如: . 他就是来,也解决不了问题。 . 那件事就是不问也很清楚。 . 就是好东西,我也不会买。 2)表示现实性的让步,即肯定现实中存在的甲事实,但也不影响乙事实。相当于汉语的“尽管也”。如: . 尽管下雪,但天气不冷。 . 尽管看了几遍,也看不懂。 . 尽管个子不大,力气却很大。辣椒尽管很小,但很辣。这时前面还可加“()”,构成“()(,)否定性谓语”这一形式,表示“不管怎么也(还)”。如: . 不管怎么劝也不听。 . 不管怎么想也想不出来。 3)表示一种让步性的原因。如: . 只要是想到历史的教训,也就不能对敌人放松警惕。 4)表示并列的两种行动、状态虽互不相同,但其结果一样。这时“(,)”要重复使用。如: . 那种东西有也行,没有也行。 . 你去也行,不去也没关系。 .看过的电影,再看一次也好,不看也好。5)表示强调,所用的谓词要重复使用。如: . 今哲干活干得真好。 . 那小孩唱歌唱得真好。根据具体上下文,它也可理解为两事相提并论。如: ( ) .那小孩(舞也跳得好)歌也唱得好。 112表示方式程度-,() 只用于书面语。表示原因,一般能与“,()”等通用。如: .他也知道秀吉的脾气,所以没有再劝告。 .他们明天要动身,所以可能在忙着准备。 .永男是可靠的人,不必怀疑他。 .他也不是负责人,所以难以确切回答。113表示方式程度-() 只用于书面语,且带有古语色彩。1)表示原因。如: .想起所爱的各种苦,浑身就打颤。2)表示进行了前一动作,知道了后面的事实。这时,能与表示同样意义的“()”、“()”通用。 .一进入山谷,就看到枫叶更红更美了。 .开开门一看,原来在走廊唱歌的是哲洙。 3)表示提示说明,可用“,()”、“,()”来代替。如: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工厂、学校都很多。 .西安是中国的古都,名胜古迹很多。114表示方式程度-() 1)表示前面事实是根据,由此推理而得出后文的内容。如: .太阳已经下山了,今天就干到这儿吧。 . 吃了这个药,病稍微好了一些了。 .从天气来看,明天浪大,要注意听天气预报。 . 电压高,靠近了危险。2)表示进行了前一动作,知道了后面的事实。能与“”、“”通用。如: . 一打听,原来是老朋友。 .一听他的话,事情的真相就很明白了。 .回到故乡一看,一切都变了样。3)表示提示说明。能与“”、“(,)”通用。如: .操场上人聚集得很多,其中学生不少。4)用在一些体词的谓词形后,表示对该体词的强调。有“ ”的意思。如: “ ” . 家里来了电报,说是“父病重,速归”。115表示方式程度- 表示原因、理由、根据。如: .隔壁房间太吵,所以叫他们安静些。 .打电话来问了,所以给说明一下。 .天气暖和,出来活动的人很多。 . 因为是新出版的好书,所以买来了。116表示方式程度-(,) (,)主要意义与“(,)”相同,互相通用,但加“”语气更强。1)表示情态。如: . 请坐在那儿等吧。 . 我站着看了电影。2)表示连贯。如: . 我去邮局寄了包裹。3)用于谓词及体词谓词形后,表示原因、理由、根据。如: .近来天气热,吃饭没有胃口,体重减了两斤。4)表示行动进行的时间。如: . 那是我小时候听到的故事。 . 他夜深才回了家。5)表示目的。如: . 我要找姐姐,却医院了。6)“(,)”可以加上“”或“() ”,以表示肯定或否定。如: .明洙也许是不知道开会,现在还没有来。 .我们干完工作,回到家已经夜深了。117表示时间连贯-() 主要用于动词。前面不加时制词尾。1)表示甲乙两事实同时并进,有时含有前一动作是后一动作的方式的意思。相当于汉语的“一面一面”、“边边”、“的同时(的时候)”。如: . 他们一边走着,一边说着。 .福顺一边看菜谱,一边做烤肉。 . 一面刮风,一面下雨。 .在迎接教师节之际,向您表示敬意。 3 .他是校长,同时又是三年级班主任。2)表示“从起也就”。这时常用“”这一形式。如: .自入春起,天气也就渐渐暖和起来。 . 我自踏上这块土地起,对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就更热爱了。3)表示与某一事实存在的同时,却存在不相一致的事实(这两相对立的事实都与同一主体相联系)。相当于汉语的“同时却又(还)”,表示这一意义时,“”后常加“”,构成“”,以加强语气。如: .对别人要求很严,对自己却不那样要求。 . 明明有,却说没有。 . 明明知道,却装作不知道。118表示提示说明- 用于谓词。只能用在书面语,特别是诗中。具有庄重的色彩。1)主要用于“,”,表示提示性的插入语,相当于汉语的“听说”、“试问”、“请问”。如:, ?请问,谁给这块土地带来了幸福?, .听说,您为祖国贡献出了一切力量。2)提示中隐含有原因的意思。如: !我唱一支民谣,朋友,你们请听吧! !我们的前辈为了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伟大业绩永垂不朽!119表示提示说明-,() ,()动词及时制词尾后用“”,开音节形容词和体词谓词形后用“”,闭音节形容词用“”。主要用于书面语。表示提示说明。如: .签订了友好协定,这再次显示了我们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团结。 .这本著作内容很丰富,人们都很喜欢读它。120表示并列的“()”与“”的区别 表示并列的“()”与“”的区别:表示并列时,两者在很多情况下能通用,但口语中多用“”。如: () . 我们又学习,又劳动。 () .他们学汉语,我们学韩语。但是下述情况应区别使用:1)用在形容词末尾,表示并列同一对象的两个以上的性质或状态,一般用“”。“”后一般也用“”。如: . 我们的任务既艰巨又光荣。 . 这儿不是教室,是办公室。2)表示并列时,隐含有先后顺序关系时,以用“”为好。如: .每周星期六上午学韩国语,下午搞体育活动。 . 爸爸在工厂工作,哥哥在大学学习,我上中学。隐含有同时存在的意思时,则用“”为好。如: . 外面又刮风,又下雨。 .他是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3)在并列三个以上的动作、状态时,为了避免单调,“”和“”可以穿插使用。但一般来说,大的单位用“”连接,而由“”连接起来的各个单位内部则用“”来表示并列。如: .我们今后也必须继续增产节约,加强国家的经济力量,把我国的防御力量建成铜墙铁壁,取得技术上的进步,进一步发展生121表示姑且舍弃-,经常接在添意词尾“()”后。所表示的意思基本相同,但更常用的是“”。1)表示“别说就连”,即“且不说甲,就连乙也达不到”。如: () .从前别说衣服,就连糊口都很困难。() . 别说跑,连走都走不好。 () . 他别说改正错误,对别人的批评根本连听都不想听。这种用法往往用于否定句或具有消极意思的句里,并常与“”、“”搭配使用。 2)表示“不仅不反而”。如: () . 不仅不受欢迎,反而挨了骂。 . 不仅得不到赞成,反而遭到反对。122表示选择-(), (), () (), (), ()三者基本能通用。“()”、“()”主要用于口语,“()”常用于书面语。1)表示或此或彼,选择其一。可以单用,但常以复用形式出现。如: ? . 你去吗?反正你或我得去一下。 . 金东友也行,朴昌浩也行,派个去就可以。 .反正只要能写字,钢笔也行,钢笔也行,就买来吧。这是,三者都能与“()”通用,而且经常用的是“()”。2)表示不加选择,全都包含,相当于汉语的“不论都”,“不管都”。这时常与疑问代词“、”等连用,或以“(,)(,)”这一形式出现。如: .上级叫干,不管什么事都应全力干好。也可以用复用的形式表示这一意义。如: .只要是为了事业,不论是热带地方,还是寒带地方,都得去。 . 不管是椅子,还是凳子,都拿来。这时,也能与“()”通用。123表示包含- 表示包含,相当于汉语“连也都”的意思。一般用于消极的现象并带有不利、不满的意思。如: ! 连刚学的都忘了! . 过去我们家连粥都喝不上。 . 这是以前连想也不敢想的。124表示包含- 1)表示相同、包含。相当于汉语的“也”。如: . 哲洙也在去年入学了。 . 王先生歌也唱得很好。这时,“”还可重复使用在同一个句子里,构成“”的形式。如: . 我也去,他也去。 . 爸爸妈妈也都在工厂工作。 . 我们又劳动又学习。2)表示强调或感叹。 ? 画册一本也没有吗? . 他在会上什么话也没说。 ! 月亮真亮啊!表示这种意义的“”还常用在副词及谓词的否定形“”后。如: . 火车跑得真快!! . 啊,做得真好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