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习题2.doc_第1页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习题2.doc_第2页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习题2.doc_第3页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习题2.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习题2基础随堂巩固国家减灾委提出要重点开展自然灾害监测新技术和监测仪器设备研究,加强新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据此回答13题。1关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由国家、区域以及地方等各级组织来监测的B只起到灾前预警、灾中跟踪和灾后评估的作用C监测平台既有空中的,也有地面上的D可以对大气圈中的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进行监测解析:灾害监测系统主要起到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议方案等作用。答案:B2下列选项中不是我国已经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建立起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是()A气象监测网B地震监测网C水文监测网 D资源监测网解析:我国已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建立起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有气象监测网、地震监测网、水文监测网和海洋环境监测网。答案:D3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中监测对象的是()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气象雷达基层社区A BC D解析: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中,监测对象是各种自然灾害,气象雷达为监测手段,基层社区为监测主体。答案:A4下列属于非工程性防御工程的是()A研制、发射地球资源卫星进行自然灾害的监控B退耕还林及打坝筑堤C建设三峡水利枢纽工程D完善各种法律法规,规范全社会的减灾行动解析:完善法律法则,建立健全减灾管理体系,进行减灾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是非工程性措施。答案:D5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将人们迁离沿海居住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在海岸种植红树林保护海岸A BC D解析:将人们迁离沿海居住不切实际,围海造陆会加剧灾害的影响。答案:C6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案例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2011年6月中国长江中下游发生暴雨洪灾洪水的跟踪、动态监测遥感;评估工作地理信息系统2011年7月17日广西西江入讯以来首次超警洪水对暴雨和洪水的监测遥感2011年6月22日,台风“海马”侵袭珠江口水位监测遥感;综合评估地理信息系统(1)用于防灾减灾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_、_、_,其中_技术是自然灾害空间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2)在灾害预测预报技术方面主要有_、_等,当这些技术发展到更高水平后,能够引导着人类从趋利避害到_发展。(3)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技术基础是什么?其具有哪些功能?解析:本题以地理信息技术在我国重大自然灾害中的监测、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以及遥感技术的应用原理考查高科技在减灾防灾中的应用。解题时应注意掌握“3S”技术的应用领域。答案:(1)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2)空间技术信息技术化害为利(3)GIS技术。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知能综合提升一、单项选择题2012年第4号热带风暴“古超”的中心6月13日08时位于美国关岛西南方大约590 km的西北太平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9级(23 m/s),中心最低气压为990 hPa。预计,“古超”将以每小时15 km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未来两天对我国近海海域无影响。据此回答13题。1获取台风“古超”图像信息依靠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 D信息高速公路2预测台风的移动方向,主要应用的地理技术是()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 D信息高速公路3对台风进行监测,利用的是我国已经建立起来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中的()A气象监测网 B地震监测网C水文监测网 D海洋环境监测网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RS、GIS和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应用,监测台风利用的是RS,预测台风移动的方向利用的是GIS,对台风进行监测,利用的是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中的气象监测网,而非海洋环境监测网。答案:1.A2.B3.A4防御地质灾害的正确做法是()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植树造林,减小滑坡和泥石流的频率和强度陡坡地开山采石,可减少滑坡发生砍伐森林,让地表水畅流,可减少泥石流发生A BC D解析:防御地质灾害要综合采取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监测预报水平,是非工程性措施的重要内容。植树造林可以增强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陡坡开山采石,砍伐森林则会诱发滑坡、泥石流。答案:A5从某一时刻的遥感影像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森林火灾面积 B土地干旱程度C洪峰流量 D植物病虫害程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原理的理解。遥感(RS)主要功能是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的获取,要获得洪峰流量信息一般可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而RS一般无法得出,故选C。答案:C自然灾害的防御就是在灾害发生之前采取工程性或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以防止或延迟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发生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据此回答68题。6关于中国在非工程性防御方面所做的工作,正确的是()A1990年成立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B199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C兴建水库、排灌站、电机井等D通过多种方式,分别对不同人群进行防灾减灾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解析:A、B两项本身叙述错误,我国在1989年成立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C项属于工程性防御措施。答案:D7下列防护林工程兼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功能的是()A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B沿海防护林体系C平原防护林体系D“三北”防护林体系解析:“三北”防护林体系涉及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功能。答案:D8建设格栅坝预防地质灾害,属于工程性防御措施中的()A改变地表环境B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C改变财物等的特征,提高抗灾性能D以上都不符合解析:格栅坝可以预防地质灾害,可以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答案:B二、综合题9读“我国某区域七月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1)试分析图示区域剧烈的风沙灾害的自然成因。(2)试列举该区域防治风沙灾害的措施。(3)对风沙灾害的监测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解析:第(1)题,要从自然成因方面分析风沙灾害的形成,包括天气与气候、风力、地表条件等。第(2)题,采取措施要结合该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第(3)题,获取信息主要利用遥感技术。答案:(1)较大的昼夜温差、干旱的气候、强劲的风力和松散的地表条件。(2)措施主要有建设砾石沙障、防护林带、人工草地和灌溉工程等。(3)遥感技术10读图,完成相关问题。(1)图中措施属灾害防御中的_性防御措施。(2)从图中可以看出的自然灾害有_和_,此工程的建设可以_,从而保护人口、财产的安全。(3)除此图反映的方式外,该类灾害防御措施还有哪两种方式?(4)图中反映的自然灾害在我国_地区分布最典型,试从地质、地形、气候条件加以分析。(5)防御此类灾害,你认为还可采取哪些非工程性措施?解析:第(1)(3)题,此图为建设格栅坝预防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属于工程性防御措施中的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的直接相遇方式。另外通过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植树造林,加固房屋等工程措施,也能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强度。第(4)题,我国西南地区,地处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岩石破碎,降水多,夏季多暴雨,滑坡、泥石流频发。第(5)题,加强灾害监测、研究,加强法制管理,提高公众环保和防灾减灾意识等。答案:(1)工程(2)滑坡泥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