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第五单元备课.doc_第1页
四上第五单元备课.doc_第2页
四上第五单元备课.doc_第3页
四上第五单元备课.doc_第4页
四上第五单元备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6、说勤奋(第一课时) 总第45个教案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能够理解本课新词和重要的词语。教学难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媒体PPT课件预习导航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2.搜集司马光、童第周、华罗庚的资料。教学流程一、凸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将来,你的理想是什么?(指名几个学生说说)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妙的理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你有没有想过,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学生畅谈)我们有了勤奋的法宝,就可以搭起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说说勤奋。(板书:16 说勤奋)指导“勤”字的写法。2. 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谈谈你对勤奋的理解。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一)检测字词1.出示生字词史学家 司马光 一遍又一遍 滚瓜烂熟 警枕 资治通鉴生物学家 童第周 期末 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校园 习惯 名列前茅远渡重洋 基础 青蛙卵剥离手术数学家 华罗庚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有所作为2.指名读词语。3.你选择一个人物向大家介绍一下吗?4.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警枕 A 危险的情况 B提醒,使人注意 C警察的简称勤能补拙 A修补破损的东西 B补养 C弥补不足之处(二)顺读课文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2.指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1明题。本文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文章呢?请选择。(幻灯片)写景?写人?记事?说理?说理的文章被称为议论文,通常是先提出论点(观点,看法),再以论据(事例)再进行论证(证明)自己的论点,最后提出希望或号召。2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也就是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论点)?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也就是列举了什么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再读课文。3师读课文。学生思考上述问题。4指导分段。(板书)课文是分几部分来谈勤奋的?课文可以分几段?谈谈段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提出论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论据论证:列举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说明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第三段:(第4自然段)结论号召:我们要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为社会作出贡献。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作者在开头就亮出自己的观点,这在写作方法上叫做:开门见山。(板书)(1)作者用了一个设问句来亮出自己的观点,请读一读。(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2)这一句,作者还用了另外一种修辞手法,你知道是什么吗?(暗喻)把什么比作什么?(3)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幻灯片: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学生齐读)(4)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用他们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请读一读该句,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这里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5)你能说一说这一句话的意思吗?2指导朗读第一段。3填空。(幻灯片)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 ,然而你可知道,通往 的桥梁是什么? 。古今中外,每一个 ,都是他们用 浇灌出来的。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补充习题板书设计一:(1) 提出论点(看法): 勤奋 桥梁二:(23)论据论证(事例): 勤奋 司马光 童第周 成才 三:(4) 结论号召: 勤奋 作为 贡献课题16、说勤奋(第二课时) 总第46个教案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教学重点通过探究事例, 体会司马光、童第周之所以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的勤奋,懂得勤奋的重要性。教学媒体PPT预习导航1.流利地朗读课文。2.试着用六个成语各说一句话。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板书: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3课文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 (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4出示词语 史学家 滚瓜烂熟 终于编成 史学巨著 毫不气馁急起直追 名列前茅 远渡重洋 (1)指名读 (2)你能用上老师给你的这八个词语,用简短的几句话分别说一说司马光、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吗? 二、品读感悟(一)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大屏幕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 2出示句子:(司马光取得成就的句子 ) 他用了19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3指名读 4司马光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板书:编成资治通鉴) 5我们再来看看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些字词中读懂了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19年”、“终于”、“巨著” (时间很长,非常的不容易、成就大) 6师:他的成功靠的是-“勤奋”。(学生齐读) 7学生默读课文 思考:司马光的勤奋表现在哪些地方? 8学生交流,出示相应句子: (1)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特别能说明司马光的勤奋?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一遍又一遍 滚瓜烂熟(指读到什么程度?) 师:同学们,这就是-勤奋!(学生齐读) 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2)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司马光的枕头与我们平时用的枕头有什么不同? 你能想象一下用这种枕头会舒服吗? 司马光把这种枕头称为学生说(警枕)。 这里的警枕应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 师:用“警枕”挤出睡觉的时间读书写作,这就是-勤奋!(学生齐读)是勤奋使他完成了资治通鉴。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师:司马光的成功向我们证明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学生齐读) (6)让我们拿起语文书,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 (7)小结:司马光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使从小天资聪颖过人,也同样需要勤奋,只有勤奋,才能获取成功的硕果。 (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用同样的方法学习) 1师:文章除了写司马光勤奋的事例外,还写到了童第周。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 要求:找出描写童第周勤奋和取得成就的句子。(用直线划出) 哪些句子体现了童第周的勤奋?(用曲线划出) 3学生交流 4出示句子: (1) 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板书: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2)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 理解:“毫不气馁”表现了他在学习上有一种怎样的精神?(不服输的精神) 他为什么而“急”?(17岁进中学,成绩差) 指名读句子 (3)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 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 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4)教师引读:童第周17岁进中学,成绩比别人差。于是他在学习上不断地追赶其他同学,每天天刚亮()。晚上睡觉前()。经过半年的努力()。 5师:童第周成功了,他不仅在国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在国外更是勤奋好学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一句名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出示句子) (1)指名读、齐读 (2)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来理解“勤能补拙”。 (3)出示句子: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 指名读句子 (4)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到童第周的成功背后与别人有一点不同的是什么? (板书:基础差) 6拓展升华,产生效应 (1)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司马光的事例,他和童第周都是通过勤奋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下面我们把他们的勤奋放在一起读读,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2)学生自由读,思考 (3)交流: 一个是天资聪明的人仍然继续勤奋成才的,一个是基础差的人靠勤奋成才的。 (板书:天资聪明)(4)你又明白了什么?也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练习说话:由此可见,即使( ),也()。 他们的成功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引导学生看板书说: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都离不开勤奋,只有勤奋,才可以成才。) (5)除了司马光、童第周外,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名人勤奋成材的事例? (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了解进行交流) (6)再次出示句子: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指名读 理解:鲜花指什么?(取得的成就)汗水和心血又指什么?(勤奋)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师引读课文第4自然段 2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感想写在自备本上,再交流。 三、总结全文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课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通过自己的勤奋,实现远大的理想。 四、检测完善 补充习题板书设计16说勤奋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司马光 (天资聪明)编成了巨著资治通鉴童第周(基础差)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课题17、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一课时) 总第47个教案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能根据时间脉络再现情景式复述课文教学媒体PPT预习导航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2.了解本草纲目和李时珍的资料。教学流程一、凸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在前一课说勤奋学习中,我们认识两位可敬的人(生答)。从他们身上,我们认识到: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学生接应背:他们用汗水与心血浇灌出来的)。今天,我们学习17课,又将认识一个人,他是板书:李时珍。课前预习,对他有什么了解呢?用简洁的语言来介绍。2.从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李时珍同样是一个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他手中的鲜花是板书:本草纲目。这是一部怎样的医学巨著?在李时珍与一文中,我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 出示:本草纲目全书共计190万字,分为五十二卷,共收录了1892种药物,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l111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让学生谈谈感受。3.是的,这要付出多少汗水,这又要耗去李时珍多少心血。今天我们学习的“李时珍夜宿古寺”就是其中的一个镜头。补充板书:夜宿古寺。我们来读读吧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一)检测字词1.考验一下同学们课文读得怎么样。(1)把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送到课文中组词。例:宪,庞宪;徽,安徽。(意图:既检查生字的正确认读,又检查对课文的熟悉情况。一个个生字词在课文中找到位置,生字词会学得更牢,读着词语还会勾起课文内容的回忆。)(2)出示: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枯枝杂草 长年累月 解暑消热A上面的四字词语读课文时注意了吗?读一读。B在课文中将这六个词语圈出来,读一读句子,试着想一想词语的意思。 (3)指名学生朗读,根据学生现场表现用适当的话语去激发、引导。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1听同学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下面再请同学读课文,不过这一次提高要求:一,不许出声,也就是默读;二,在默读过程中画出反映时间变化的句子来。默读是有速度的,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学生默读,画句)2交流,摘要板书:太阳渐渐下山了夜幕降临了月亮升起来了月亮移到了中天3下面请同学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提示,在脑中放电影:太阳渐渐下山了,李时珍和他的徒弟庞宪正在夜幕降临了,师徒俩皎洁的月亮升起来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不觉月亮已移到了当空,李时珍4怎么样,头脑中有画面吗?是的,一定有的。看着黑板上的时间提示,把脑中的情景用自己的话清楚说出来。同桌合作练说。5推荐三名同学分别复述:“傍晚寻宿”“生火谈话”“月下记录”。师生评点补充。6和学生一起总结复述的方法:读课文,理出时间线根据时间,脑中“放电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脑中的画面。(强调复述不是背诵,复述时想的应当是情节画面,说出的是自己的话,不要总是想着课文里是怎么说的。即使说得没有文本语言精练,这有什么要紧呢,复述本来应当用的就是口语,很自然的生活话语。)四、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补充习题板书设计17 李时珍夜宿古寺傍晚寻宿 生火谈话 月下记录课题17、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 总第48个教案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2.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干甘于吃苦,严谨认真的塌实作风。 教学难点根据课文中一些精彩词句展开想象,创造性复述课文。教学媒体PPT预习导航1.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2试着复述课文。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16、李时珍夜宿古寺)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对李时珍有了初步的印象。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不怕苦不怕累,心中装着百姓,为编本草纲目不辞辛苦) 3.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李时珍去感受他的高贵品质。 二、品读感悟(一)学习课文第2、3、4小节 1提示任务: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2、3、4小节,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的。 2学生自主阅读。3展示交流,同时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儿住一夜吧!” (1)为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这座古寺非常破败,但李时珍一点都没有放在心上。 (师相应板书:破败)“破”就是-,那为什么不说破的古寺,而说是破败的古寺,究竟“破败”在哪儿呢? “到处是灰尘” 说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来居住了),这是一座荒凉的古寺。还“败”在哪儿? “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 墙壁已经倒塌,说不定地上还有残砖剩瓦,仅剩的墙壁也摇摇欲坠,而这残留的墙壁上竟然长满了青苔!青苔一般长在哪里?(背阴潮湿的地方)这是一座阴暗潮湿的古寺!还“败”在哪里? “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不是一点点,而是厚厚的蜘蛛网!古寺的环境是多么恶劣! (2)面对这样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迟疑了么?读-,“就”再读得坚定些。 4学到这儿,老师不禁有个疑问:李时珍干嘛非要住在这样的破寺里?他在当时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凭他的名望借助在当地居民家里完全不成问题呀! 5学生交流: (1)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李时珍 “一心赶路”是为了-?(察访药材) (2)小结:李时珍为了一心赶路而错过了客店,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察访药材,一门心思扑在修好本草纲目上,而对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生活标准降到了最低。 6让我们再次捧起书跟随李时珍到湖北西部山区那座破寺里去瞧一瞧,去感受李时珍那种一心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生齐读2、3、4小节) (二)学习课文第513小节 1提示任务:李时珍一心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还表现在哪儿?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至3自然段,找出你最受感动的句子。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可以把有关语句在书上划出来。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学生交流: 根据生答,师相应出示:“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学生先谈谈自己的体会。老师进一步引导: 李时珍说的“吃点苦”那是怎样的苦?(引导学生结合上文或者前面的内容来谈住破庙、啃干粮、以砖为桌椅,借着月光记载草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等等) (2)这样的生活仅仅是一天吗?一月吗?一年吗?不!是“长年累月”过这样的生活! (师补充:李时珍从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在编写的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蒌,带着徒弟,翻山越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访医采药,到现在已经快50岁了,这样长期在外奔波的日子已经快15年了!可是李时珍却说- (生再读:“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3)而且他是怎么说这句话的,找一找描写神态的词(笑着说) (4)指读并相应点评: 住破庙是比家里苦多了,但李时珍并没有放在心上 李时珍这种以苦为乐的精神读出来了 4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 李时珍为了修好本草,让万民得福,而自己甘愿吃苦的胸襟让我们感佩! 5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动? 重点引导学生探究第12小节的细节描写。(如果学生说到,就直接切入,如果没有答到,就让学生一起来学习第12小节) (1)自由轻声读第12小节,李时珍在无法识别“鸡肠草”与“鹅肠草”的时候他怎么做的?(放在嘴里嚼嚼) (2)同学们,品尝草药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很多植物是有毒的,李时珍作为医生不懂吗?那他为什么还要亲自去品尝草药?(说明他做事非常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我们也可以把这种作风成为 板书:严谨) (3)补充:李时珍不仅品尝鸡肠草,鹅肠草,还长期吃生姜为的是检验长食生姜是否有损视力,为了证实曼佗罗的药性,他喝下了浸泡曼佗罗花的毒酒。他曾经这样对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 听到这儿,你对李时珍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这就是李时珍,为了万民得福,吃苦受罪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品尝草药,他的心中只装着天下百姓,惟独没有他自己!) (4)这一切的研究与揣摩,这一切的危险与担心,写在纸上就变成14个字。(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指导朗读。6整体感知“苦”与“值得”(1)如果说我们先前感受到的是李时珍为了编好本草纲目在生活中吃苦受罪,现在我们感受到什么?(2)怪不得李时珍说“比在家里苦多了!”原来这养的晓行夜宿是夜以继日后的晓行夜宿,这样的饥餐渴饮是冒着生命进行研究后的饥餐渴饮,然而面对这一切,李时珍依然淡淡地说(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3)了解本草纲目(李约瑟博士在评价本草纲目时写道:“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7引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 寺内,李时珍三、总结全文 李时珍,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为了修订好本草纲目,他长年累月地( )长年累月地( ) 长年累月地( ) 长年累月地( ) 长年累月地( )就让我们记住这位( )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也让我们记住他所编写的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四、检测完善补充习题板书设计17 李时珍夜宿古寺夜宿古寺 不怕吃苦师徒谈话 以苦为乐月下记载 严谨踏实课题18、维生素的故事(第一课时) 总第49个教案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条理,了解人们发现维生素C的经过。教学难点理解航海生活的艰苦、危险,了解“海上凶神”。教学媒体PPT预习导航1正确地朗读课文。2. 查找有关维生素C的知识。教学流程一、凸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简介维生素C。板书课题,指读。看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在预习课文的时候,你们一定了解了许多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资料吧。那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吧。2关于维生素C的发现,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回到16世纪,了解维生素被发现的经过。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1)出示生字新词。艰苦 危险 浑身 路程 拖累 尸体 秘密 物质 缺乏 适量 蔬菜 哥伦布指名读,集体读,正音。 “艰、浑、伦”是前鼻音,“程”是后鼻音;“尸、物、质、适、程、蔬”是翘舌音;“伦”声母是l,不是n;“危、谓”声韵母相同,声调不同。(2)指导写字出示生字卡片,指读。指导字形:“艰、浑、程、拖、秘”都是左右结构,而且都是左窄右宽;“危、质”为半包围结构,“危”的下面是“厄”;“质”的第一、二笔都是撇,不是“厂”。 生描红生字。(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解释词语,指导读好长句子。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1哥伦布是16世纪意大利的伟大的航海家,他常常带领船队在大西洋上乘风破浪,远航探险,为人类开辟了许多新的航线。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帮助人们发现了维生素C。课文可以分为几段呢?2学生自读思考。3指名说说分段情况。维生素C被发现的经过。(“海上凶神”降临船队含泪弃病号于荒岛返航发现背弃船员还活着将奇迹告诉医生研究发现维生素C)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指名反馈。(故事的时、地、人和物)2哥伦布是16世纪意大利的伟大的航海家,你对哥伦布有些什么了解?3出示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各自读读这段话。同学们,当时的航海生活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不光 而且 ” 还有哪个关联词和它关系相似?(不但而且;不仅还;不光还)它讲了两个方面,侧重后者。请读清楚两个方面,并侧重后者。 “只能”一句: “只能”说明什么? (除了“黑面包”,就是“咸鱼”。)对于这样的饮食生活,你感觉如何? “最可怕的是”一句:此病“可怕”在哪儿呢?(自由交流)(很容易得 浑身无力 走不动路 全身出血 慢慢死去) “海上凶神”一句:你以前听过“海上凶神”这个名词吗?这四个字带给你什么感觉?4朗读(自由朗读):体会“航海生活不光非常艰苦,而且充满危险”。(“海上凶神”之“凶”、之“可怕”。)(指1、2名) (一起读)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补充习题板书设计18、维生素的故事“海上凶神”降临船队含泪弃病号于荒岛返航发现背弃船员还活着将奇迹告诉医生研究发现维生素C课题18、维生素的故事(第二课时) 总第50个教案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2.了解维生素的发现过程,懂得任何发现、创造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与实践。教学重点深入了解维生素C被人们发现的经过,感悟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懂得任何发现、创造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与实践。教学媒体PPT预习导航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词语:路程 尸体 物质 适量 蔬菜 维生素师:注意读准翘舌音、平舌音的字。(指名读;一起读。)2依次出示三行词语,一起读:第1组读: 危险 乘风破浪 远航探险第2组读: 沉重 噙着眼泪 又惊又喜3、4组读: 狂奔 蓬头垢面 不治而愈想一想:这三行词语中藏着什么秘密呢?(分别是写什么的?)3你能根据词语的提示,用两三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自己说;指名说)过渡: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的航海生活。(出示第 2 自然段)二、品读感悟过渡:“海上凶神”到底是什么病?能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吗?(一)品读第 8 自然段 (出示)原来,所谓的“海上凶神”就是“坏血病”,它是由于人体内长期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当身体内补充了适量的维生素C,坏血病就不治而愈了。(1)缺乏维生素C,主要原因是什么?(课文有答案吗?)(2)谁了解“黑面包”和“咸鱼”的营养?师:黑面包,用小麦磨成面粉制作而成,主要含有淀粉、糖类和纤维素;咸鱼,含有大量的盐份和一种叫“二甲亚硝酸钠”,它是全球公认的三大致癌物质之一。(3)接读第8小节: “长期”、“适量”:平衡就健康!你怎么理解“不治而愈”?(二)品读36自然段过渡:船员们到底是怎样“不治而愈”的?请看这次“艰难”而又“危险”的航程。(出示36自然段)1提示任务:默读第3-6自然段,思考:在“海上凶神”降临的过程中,哥伦布的心情出现了哪些变化?找到关键词,认真体会他心情变化的原因。2学生自主阅读。3展示交流。 板书:十分沉重 ?噙着眼泪 ?越来越沉重 ?又惊又喜 ?4指着板书能否把四次心情变化的原因(板书:? ? ?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清楚?可以同桌共同完成。预设:第 3 自然段有一次,船队又出发了。不久,“海上凶神”就悄悄地降临了。船队才航行不到一半的路程,已经有十几个船员病倒了。望着四周一片茫茫的海水,哥伦布的心情十分沉重。1点红“十分沉重”。(说原因)2“不到一半”、“十几个”加红点。3看着船员纷纷病倒,望着茫茫的海水,哥伦布在想些什么呢?(出示大海图)望着茫茫的海水,哥伦布想 4看着纷纷病倒的船员,想到航海的宏伟计划,哥伦布的心情怎能不沉重呢?让我们读好这段话(自己读,个别读,一起读)。预设:第 4 自然段那些病重的船员为了不拖累大家,对哥伦布说:“船长,您就把我们送到附近的荒岛上吧。等你们返航归来的时候,再把我们的尸体运回家乡。”哥伦布噙着眼泪点了点头(“噙”?)1你们能想象那些船员们说话时的神情、语气吗?把这段提示语补充得既具体又恰当:(出示)那些病重的船员为了不拖累大家, 地对哥伦布说:“船长,您就把我们送到附近的荒岛上吧。”2朗读,感受船员们的恳切、真诚。(自己练读;1、2名读;齐读)3听到这些绝望但又真诚的话语,哥伦布怎能忍住眼泪呢?哥伦布什么话都没有说,可是标点符号会“说话”呀!( )(出示)哥伦布噙着眼泪,心想4、齐读预设:第 5 自然段1谁理解哥伦布?知道他的心情为什么“越来越沉重”?(出示)船离那些重病船员所在的荒岛越来越近,哥伦布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大海荒岛图)2交流:(荒岛上的船员曾经和他并肩作战,共同完成伟大航海事业)(船员门刚刚染病时痛苦不堪的样子)(船员们恳求哥伦布送往荒岛时的痛苦的神情和悲凉的话语)(荒岛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十几个船员的尸体和白骨)3(出示)这次探险的成功,是用十几个船员的生命换来的呀!朗读:同学们体会得很好,那就把哥伦布发自内心的话读好。(指名;男生体会;一起读。)预设:第 6 自然段过渡:指着板书“越来越沉重”师:是啊,运什么都行,运自己战友的尸体,怎能不叫人心情沉重呢? 可后来哥伦布的心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呢?为什么?1请默读第6自然段,用一句话来说明理由。2点蓝“蓬头垢面”(?),看着这个词语,你能想象那十几个船员在荒岛上的生活吗?(爬树采野果,吃野果,风餐露宿,搭棚住宿,互相取暖,坐在海边天天盼望. .)如今,看到了船队就像看到了救星,看到了生的希望 3哥伦布“又惊又喜”的心情能用其他词语形容吗?(喜出望外 欣喜若狂)4把这段“又惊又喜”的对话读好。(同桌两人练读;指一对同桌?;评读;师生分角色朗读)预设:第 7 自然段过渡:这次航海,既充满“危险”,又充满“神秘”;哥伦布既喜出望外,又疑惑不解。他不禁把怀疑的目标锁定在了“野果子”,难道秘密难道野果子能1他的思考给医生等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线。板书:思考 研究2让我们来看看研究结果吧!(出示)接读:后来经过研究,人们发现野果子和其他一些水果、蔬菜都含有一种名叫维生素C的物质,正是维生素C救了那些船员的生命。(学生齐读,点绿词语。)3那些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C呢?学生说,出示图片三、总结全文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四、检测完善补充习题板书设计18 维生素C的故事 十分沉重噙着眼泪越来越沉重 思考又惊又喜 研究课题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一课时) 总第51个教案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教学难点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教学媒体PPT预习导航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2.了解互联网的相关知识。教学流程一、凸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同学们, 我们来对诗好吗?老师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海内存知己(1)会对吗?齐对(天涯若比邻)(2)连起来读两遍。(3)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说,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也会觉得我们是天天见面的邻居。当然“天涯若比邻”只是诗人对朋友的劝慰,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做到(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1) 齐读(2) 找出两组反义词远(近)天涯(咫尺),天涯是说距离远,咫尺是说距离近。(3) 这句话中还有一组关联词(虽然但是)这是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在朗读时,我们应该强调前半句, 还是后半句呢?(4) 指导朗读,一组同学读前半句,齐读后半句。2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板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3你想走近国际互联网吗?你想了解它吗?你想到网上漫游,让我们再次读课题, 把你的渴望,好奇读出来。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一)检测字词1出示生字词话题 蜘蛛 跨过 一封信 熟悉 邮件 阅读付款 电缆 天涯 聊天 逛商场 无所不有丰富多彩 细细想干 万水千山 近在咫尺2指名读,开火车读,相机正音。3你有哪个生字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师范写“悉”、“款”生描红生字。(二)顺读课文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1那么你想知道国际互联网那些方面的知识呢?2生质疑。同学们想了解的内容还真不少,限于课文有限内容,我想我们只能解决其中三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探究了。3出示问题:(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2)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3)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4自学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能回答这三问题的句子,并做上记号。5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你自学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吗?6你可以把这篇课文分为几部分?四、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补充习题板书设计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课题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 总第52个教案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2.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教学重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教学难点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学媒体PPT预习导航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邮递 快捷 无所不有 丰富多彩查阅 付款 息息相关 万水千山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国际互联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国际互联网奇在哪里?妙在何处?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进行国际互联网的美妙旅行。 二、品读感悟(一)品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1指名朗读。2为什么这一段中的“网”“入网”“上网”都要加上引号。3小结:由这样的话题引出介绍,肯定会激发读者兴趣。同学们也不例外,大家一定都是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想要知道:这里的“网”是怎么回事呢?它到底有何奇妙之处呢?是不是?(二)品读第二段(第2-3自然段)1点击学习要求,按要求先自学,后小组合作学。第二段学习要求:认真读每句话,想想这句话能看出国际互联网的什么奇妙之处?可以学着在句子边写简单的批注,如:大、快、多等。先自己学,然后把你的学习体会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2全班交流,朗读感悟。(1)奇妙之一:大点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是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不过,这张“网”是通过无数条“线”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它的大的?(打比方)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我们用朗读来表现这张团团包住地球的巨大的网。作者为什么要大家这样去“想象”?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点击“线”的链接)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2)奇妙之二:快点击出示: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指导朗读,抓关键词读出互联网之“快”。为了说明它的快,作者还举了一个例子。谁来读读?比如说,我们从北京的一台电脑上发一封信到悉尼,只要几秒钟,对方就能收到,这比普通的邮递不知快了多少倍。A. 点击“悉尼”链接的世界地图,了解悉尼方位,进一步感知互联网传递信息之“快”。B. 抓住关联词“只要就”读好这句话。C. 读到这里,你明白国际互联网的工作原理了吗?点击填空:国际互联网是通过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来飞速传递文字、图象、声音等信息的。因为这个原理,我们还惊讶地发现(点击)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A.抓住“不仅还”“虽然但是”朗读、感悟。B.读到这里,老师不禁想起唐代诗人王勃的一句著名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做到了(点击变色,朗读)“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古人的祝愿变成了现实,英特网真是奇妙啊!所以,作者作了这样一个比喻:(点击)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说说对“地球村”的理解。(3)奇妙之三:多国际互联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