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植物与土壤复习提纲.doc_第1页
4植物与土壤复习提纲.doc_第2页
4植物与土壤复习提纲.doc_第3页
4植物与土壤复习提纲.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下科学第4章 植物与土壤复习提纲4-1土壤的成分1、 土壤生物:有 动物、植物、细菌、真菌 等。2、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包括空气、水、无机盐(矿物质)和有机物(腐殖质)等。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其中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土壤中的水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所需 氧气 的来源。(1)在烧杯内盛一定量的水,将干燥的土壤块慢慢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这个实验说明土壤中有 空气 。注:相同体积、形状的铁块和土壤,刚好浸没时加入的 水量差 就是土壤中空气的体积。(2)取少许土壤,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试管壁上有小水珠,试管口冒出水雾 ;这个实验说明土壤中有 水 。(3)用充分干燥(防止水分散失对质量称量的干扰)的土壤(应含较丰富的有机物),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以防土壤颗粒漏掉)上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碳化分解 。冷却后,称量发现土壤的质量 减少 。这个实验说明了土壤中有 有机物 。(4)将燃烧过的土壤溶解、过滤,得到土壤浸出液;在蒸发皿中加热滤液,使水分蒸发。观察到的现象是:蒸发皿中留下很细的 结晶物 ;这个实验说明了土壤中有无机盐。3、土壤的形成:主要包括地表 岩石的风化 和 有机物积累 两个部分。(1)岩石的风化:指岩石在风、流水、温度等物理因素和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和各种生物的作用下,不断碎裂的过程。(2)土壤中的有机物(腐殖质)主要来自 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腐殖质的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3)土壤形成的速度极其缓慢,目前还在正常进行。4-2各种各样的土壤1、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是 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 。2、土壤矿物质颗粒的分类:砂粒(最粗)、粉砂粒、黏粒(最细)。土壤矿物质颗粒的性状:砂粒空隙大,通气、透水性能强,但保水性能差; 黏粒空隙小,透气透水性能差,保水性能好。注:(1)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的能力主要与 土壤中矿物质颗粒 大小有关。(2)土壤的渗水性(即透水性)与保水性成反比关系,渗水性与通气性成正比关系。3、土壤的分类:根据是 土壤中三种矿物质颗粒的比例不同 。土壤名称土壤质地土壤性状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细疏松,不易粘结;通气、透水性最好;保水保肥性差;易干旱,有机物分解快,易流失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质地黏重,湿而黏,干而硬;保水、保肥性最好;通气透水性差;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黏性适中,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最适于耕种。 砂土类土壤的组成 黏土类土壤的组成 壤土类土壤的组成4-3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1、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可分为两种类型: 直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如:大豆、青菜、菠菜等双子叶植物的根系) 须根系: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如:水稻、蒜、葱等单子叶植物的根系)2、 根具有固定植物体和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功能。植物的根十分发达,生长范围比枝叶大。3、 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受土壤的结构、肥力、水分和通气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如缺水地区生长的植物的根往往比水源充足地区生长的植物根更为发达,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表现。4、 植物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在农业生产中,移植作物幼苗要带土移植的原因:以免损伤根尖;使植株移栽前仍能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 根 冠:位于根尖顶端的帽状结构。细胞壁薄,外层细胞排列疏松,内部细胞小、排列紧密。有保护作用,利于根在土壤中不断生长。 分生区:位于根冠内侧,长约1-3毫米。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排列5、根尖的结构 紧密。分裂能力强,大部分成为伸长区细胞,进而形成根的各部(自下而上) 分结构。 伸长区:逐渐停止分裂,但能较快生长,使根不断地伸长。 根毛区:由伸长区细胞进一步分化而来,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增大了根的吸收面积)。是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注:根的生长主要是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结果。6、根毛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原理):一般情况下,当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高于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时,细胞吸水;反之,细胞失水。7、植物放入清水中,吸水;放入盐水中,失水,出现萎蔫现象。因此,施肥过多使土壤中溶液浓度过高,容易造成“烧苗”,解决的最好办法是大量浇水。8、水分进入根部的途径:土壤根毛皮层细胞另一个根毛皮层细胞根木质部的导管上升到其他结构注:根部内层细胞溶液比外层细胞溶液浓度 高 。9、植物的生长除了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外,还需要吸收无机盐,特别需要较多的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的无机盐。10、不同无机盐对植物生长起不同作用:氮、镁:合成叶绿素的原料;氮、硫:合成蛋白质的原料;钾: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磷: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根据需要收获的植物体的器官不同来施用不同的化肥。11、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的缺乏症状:缺氮: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缺磷:植株暗绿带红;缺钾:植株矮小,叶片上带许多 褐斑 。12、植物和土壤的关系:(1)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和无机盐;(2)植物可以帮助土壤积累有机物,使土壤更为肥沃。因此,在农业生产中要提倡“秸杆还田”。注:植物不能直接吸收有机物。动植物尸体、排泄物等有机物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变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后,才能被植物吸收。4-4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1、茎的分类(1)按生长方式不同分: 直立茎:直立向上生长,最常见。 缠绕茎:茎本身缠绕他物上升,如:牵牛花 匍匐茎:较软,不能直立生长,只能在地面匍匐生长如:草莓、甘薯攀援茎:借助他物,常借助茎,叶的变态结构(如卷须)而上升如:丝瓜(2)按组成成分分:草质茎,木质茎(有形成层,木质部发达)注:无论茎呈现什么特点,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对光合作用这种营养方式的一种适应,即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其生长所需的阳光。2、茎的功能:输送作用;支持作用 表皮:细胞排列紧密,间隙小,起保护作用 树皮 筛管:长筒形活细胞,向下运输有机物 韧皮部: 韧皮纤维:机械组织,支撑作用3、茎的结构 形成层:分生组织,只有2-3层细胞,筒状,较小,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 (从外向内) 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 木质部 导管:长筒形死细胞连接形成,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木纤维:机械组织,增加茎的强度,支撑作用 髓:位于茎最中央,储藏营养物质。注:木质茎(双子叶植物)有形成层,因此茎能不断加粗;草质茎(单子叶植物)没有形成层,它们的茎不会加粗生长,如:水稻、小麦等5、 年轮:木质部生长,由于气候等条件的不同,尤其是温带地区,在气温、降水、光照等外界气候因素呈现周期性变化影响下,前一年的秋材和后一年的春材,有比较明显的分界线,每年生成一轮,(只在木质部中,不包括树皮、韧皮部、形成层等环状结构),其中较光亮且宽的线条生长于春季,较暗且窄的线条多生长于秋季。6、 年轮的作用:根据木质部中年轮数可推算树的年龄;推断植物生长的不同时期气候状况;识别方向:环境越好,光线越充足,植物生长越快,年轮越疏松,故年轮较稀疏的地方为南方,较狭窄密集的地方为北方。6、导管:位于木质部,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课本图433)注:枝条削成斜面:增大导管切口截面,有利于物质运输;横切面现象:木质部被染色;纵截面现象:越向上,染色越浅(说明水分和无机盐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7、筛管:位于韧皮部(树皮),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课本图4-34)注:树皮环切后,伤口的上部出现膨大的瘤状物(有机物不能向下运输,在伤口的上方积存,导致上方细胞分裂和生长都加快)4-5植物的叶和蒸腾作用1、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特征与植物生长的环境是相适应的。如:潮湿、阴暗环境下,叶片一般较 大 且叶表面无角质层,增大换气面积;干旱环境中,植物叶片较 小 且退化成刺状或小鳞片状,叶表面覆盖有蜡质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 叶柄 表皮细胞:无色透明、形状不规则、排列紧密 2、叶的结构 表皮 (有利于光线的透过和保护作用) 保卫细胞:半月形,成对形成气孔。叶片 叶肉:叶肉细胞(含叶绿体,光合作用主要场所) 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输送水分和养料)3、水分从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根吸收的99%的水通过蒸腾作用散发出去,只有极少部分用于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4、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在高温时降低叶片的温度;是根吸水的动力;有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5、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光照、气温、湿度和气体流速(一般说,气温高、湿度小、光照强,气流快,蒸腾作用就强)。在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进行遮阳减弱蒸腾作用。7、 蒸腾作用的水分是由表皮中的气孔散发出来的,大多数植物的叶片中,下表皮的气孔数目比上表皮的多。睡莲等浮水植物的气孔主要位于叶片的上表皮,这也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8、 气孔是叶片与外界气体(氧气、二氧化碳)交换的门户,也是蒸腾散水的通道。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着:水分充足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增强水分缺少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9、 水从植物吸收到蒸腾散失的途径:土壤根毛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柄中导管气孔叶外4-6保护土壤1、土壤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地球上的土壤资源是有限的,我国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林地资源非常低。2、目前,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是来自于 土壤的污染 和 过度开发(如过度放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