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读诗句.doc_第1页
怎样解读诗句.doc_第2页
怎样解读诗句.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读诗句解读诗句是诗歌鉴赏的前提条件,如果对“挥斥方遒”的基本义都不理解,那怎么能感受得到毛泽东“同学少年”那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奔放热情;假如读不出“就是那一只蟋蟀”语境义,那么,就无法理解诗作在悠悠乡思绵绵乡情中灌注的一个古老民族精魂。从语言学习的意义说,解说诗句又是词语积累的基本途径。正因如此,高考也把它作为重要考点。那么应该怎样解读诗句呢?我以为一般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查找资料,把握诗句的基本义。这一步又可以从三个角度分析:(一) 了解词语的字面义。“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中的“怅”字,查字典,其字面义本来就是“失意”,可是有人却无视这个事实,硬要“为君者讳”,说是“这里是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殊不知,这一粉饰,就把词人当时为中国革命前途担心的忧患意识给抹杀了。且不说28岁的词人当时政治上受排斥,个人生活也不如意,就从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角度看,他确实有“失意”,而且也应该“失意”。诚然,湘江秋景图是当时红红火火的工农革命的写照,表现了诗人面对大好的革命形势无比喜悦的心情。但如果仅仅如此,那词人就没什么非凡可言,词人的伟大正是在于他还有“失意”,他没像一般的革命者只沉浸在一时的胜利中,而是居安思危,想到革命的大好前景将随着领导权的旁落而被断送,为此他能不“失意”吗?事实上,也正是这种“失意”才表现出他的远见卓识。可见了解词语的字面义是把握诗作思想内容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方法。 (二)弄清喻(代、象征)词的本体。诗歌要创作意境,就必然要选用意象事物,从修辞角度看,这些表达意象事物的词语多是喻(代、象征)词。如: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的灵魂,这几个诗句表达意象事物的词,分别含有比喻、借代、象征。句中的“寒潮、风雷、霹雳”喻指命运的挫折、人生的苦难等,而“雾霭、流岚、虹霓” 喻指抗争的胜利、生活的甜蜜等。句中的“耳朵”是用具体代抽象,指心理感受方式或审美情趣习惯。句中的“紫色”显然是高贵的象征。弄清这些喻(代、象征)词的本体意义,也就能准确的把握诗句的基本义。(三)注意变形的句式。诗句要凝练,要富有创意,又要有韵律,因此有时就会有变形。例如: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甚至日光。甚至春雨。粪土当年万户侯。例是“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的倒装,基本意思是:“在一个寒风习习的秋天,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面对着滚滚北去的湘江”。例分别应是“不止像日光,照亮你的前程,却从不索取”“不止像春雨,滋润你的心田,却默默无语”省略,例是活用,基本义是“把当年万户侯视为粪土”可见注意到了诗句的变形,把握起基本义也就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了。第二步,调动积累,挖掘诗句的语境义。这一步也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联系上下文,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第七节开头几句是: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冻米糖,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这里有三个“为了”,如不仔细联系上下文,反复揣摩,就很容易把它们都当作表目的的介词。其实,它们只有第一个是介词,表示大堰河“切冬米糖”的目的,后两个则是表原因的连词,因为“走”的是“他”。如果把它们也当作介词,不但文句不通,而且,还将大大损害大堰河伟大母亲的形象,事实上大堰河所“忙”的一切并不是为了“他”走来叫一声“妈”,“为了”在这里应是连词,作“因为”解,大堰河只是因为与“我”不是生母胜似生母的亲情而“忙”,这不图回报也正是母爱神圣伟大之处。又如舒婷致橡树第一部分最后一句是:不,这些不还不够!“这些”究竟代指那些内容,也必须联系上下文认真揣摩一番,才能发现它指代的仅仅是“传统”的,表明第一部分完全否定的只是那种世俗的爱情观,对“传统”则有批判,但还有保留。(二) 从诗作的主旨入手,体会诗句的附加义。所谓的“附加义”这里指的是表达诗人思想感情方面的意义,而诗歌总是要表达的一定感情倾向的。抓住诗作的感情基调,就不难理解诗句的附加义。例如: 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 想起故园飞黄叶 想起野塘剩残荷 不像攀缘的凌霄花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表达的是爱祖国、盼统一的思想感情,从这个主旨出发,就不难理解句“石榴果”“黄叶”“残荷”等富有特征景物所饱和着的复杂感情:既有对童年生活回忆的甜蜜,又有为故乡落后忧伤的酸楚。而舒婷的致橡树以阐释富有时代精神的爱情观为主旨,根据这个主旨也就很容易理解,句诗人用“凌霄花”“痴情鸟”作喻,表达了对那些攀附权贵、贪图钱财、一味沉溺儿女私情的世俗爱情的否定。(三) 联系诗作的背景,分析诗句的深刻含义。事实上所说的“积累”很大程度就是指背景知识的积累,背景知识越丰厚对诗作的理解就越透彻。比如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开头的两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看似明白如话没什么深义可言,但若背景知识丰富,那么至少可以分析出三层深刻的含义。第一,联系时代背景,就不难从“才”“又”两个虚词中,读到词人作为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者日理万机来去匆匆的忙碌身影,和那种为理想蓝图倾注的满腔热情。第二,联系文化背景,就不难发现诗句暗引了民谣:“长沙沙水水无沙,常德德山山有德”,进而读出词人作为湖南人热爱家乡的深情。第三,联系历史背景,就不难知道三国时,孙皓欲从南京迁都武汉,遭到朝野反对,民谣曰:“宁因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很明显毛泽东的这两句的句式是由此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