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细则.doc_第1页
给排水细则.doc_第2页
给排水细则.doc_第3页
给排水细则.doc_第4页
给排水细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监理实施细则为使工程的给、排水及采暖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和投资得到有效控制,根据监理规划的要求,编制本工程给、排水及采暖工程的监理实施细则。1. 分部工程监理内容1.1 室内给水系统的安装;1.2 室内排水系统的安装;1.3 室内热水系统的安装;1.4 卫生器具安装;1.5 室内采暖系统的安装;1.6 室内给水管网的敷设;1.7 室外排水管网的敷设;1.8 室外供热管网的敷设;1.9 建筑中水系统及游泳池系统的安装;1.10 供热锅炉及辅助设备的安装。2. 监理工作方法2.1 对系统安装工程实施巡视检查;2.2 对隐蔽工程实施报验检查;2.3 对试压、试运行实施旁站监督检查。3. 质量监理措施3.1 现场观察、量测系统和设备的安装情况;3.2 按规定的报验规程控制施工质量;3.3 对质量隐患,以监理工程师通知单形式督促施工方及时消除,达到预控目的;3.4 对照工程实际情况,核签本分部各类质量文件,不合质量要求的部位,不予签认。4. 施工前的监理控制要点4.1 图纸会审:明确施工内容和设计要求,商定变更内容,会签会审纪要;4.2 审查施工单位资质:检查企业资质证书、营业执照、施工许可证、技术人员资格证上岗证,特殊工种上岗证等;4.3 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检查方案是否可行且安全,检查施工人员的组织和调配是否满足施工要求,施工机具的配置能否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等;4.4 审查进场的材料和设备:检查质量合格的证明文件和检测报告,核对规格型号,性能参数和数量等,检查外观质量;4.5 核查进场的施工机具和设备:核查各种机具的性能,数量及完好状况;4.6 按规定督促施工方对各种材料、配件、器具、设备等及时进行抽检或试验。5. 安装施工中的监理控制点5.1 室内给水系统5.1.1 给水管道及配件安装 1、检查给水管道的管材与管件是否相适应,所用材料是否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2、检查镀锌钢管的套丝丝口或法兰焊口的防腐处理情况;3、检查室内直埋给水管道(塑料管和复合管除外)的防腐处理情况及防腐材质;4、检查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间距是否符合规范要求;5、检查给水水平管的坡度和坡向。应坡向泄水装置;6、检查给水管道和阀门安装中的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7、检查给水管道的支、吊架是否平整牢固,设置间距是否符合规范要求。5.1.2 室内消火栓系统安装1、检查消火栓各部件的安放情况;2、检查消火栓栓口及阀门的安装尺寸和朝向以及箱体垂直度。5.1.3 给水设备安装1、检查水泵基础的坐标、标高、尺寸和螺栓孔位置是否与图纸相符;2、检查水箱支架或底座的安装尺寸和位置尺寸;3、检查各种给水设备安装中的偏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4、检查保温层的厚度和平整度。5.2 室内排水系统5.2.1 排水管道及配件安装1、检查排水管道的坡度和坡向;2、检查塑料排水管的伸缩节的设置位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3、检查排水管上检查口和清扫口的和清扫的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4、检查金属排水管上吊钩或卡箍的设置情况;5、检查塑料排水管上支、吊架的调协间距是否符合规范要求;6、检查排水管所用弯头是否符合规范要求;7、检查室外排水检查井的管口高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8、检查室内排水管安装中的偏差是否在规范允许值内。5.2.2 雨水管道及配件安装1、检查室内雨水管的伸缩节调协位置;2、检查悬吊式雨水管道的坡度及埋池雨水管道的坡度;3、检查雨水斗的设置及其周边的防漏情况;4、检查悬吊式雨水管的检查口或带法兰堵口间距是否符合规范要求;5、检查雨水管安装的偏差情况。5.3 室内热水供应系统5.3.1 管道及配件安装1、检查热水管道的安装坡度;2、检查热水管道和阀门的偏差情况;3、检查热水管保温层的厚度和平整度。5.3.2 辅助设备安装1、检查水泵基础的强度、坐标、标高、尺寸和螺栓孔位置;2、检查水箱及上、下集管的保温层厚度和平整度;3、检查固定式太阳能热水器的朝向及偏移角度和倾角;4、检查自然循环的热水箱底部与集热器上集管之间的距离;5、检查热水供应辅助设备和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的偏差情况5.4 卫生器具安装5.4.1 卫生器具安装1、检查卫生器具的安装高度和其它尺寸是否符合规范要求;2、检查浴盆检修门的留设位置;3、检查小便槽冲洗孔周边的防腐情况及冲洗水流同墙面对角度;4、检查卫生器具的支、托架的安装牢固程度及防腐情况。5.4.2 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安装1、检查卫生器具给水配件的安装标高;2、检查卫生器具给水配件是否有损伤,接口是否严密,启闭部分是否灵活。5.4.3 卫生器具排水管道安装1、检查管道与楼板的接合部位的防渗、漏情况;2、检查连接卫生器具的接口的严密性以及其固定支架的牢固程度;3、检查卫生器具排水管道的安装偏差度及安装坡度。5.5 室内采暖系统5.5.1 管道及配件安装1、检查管道安装坡度;2、检查补偿器的位置,预拉伸及其固定支架的设置情况;3、检查平衡阀及调节阀的调试情况及依此所作标志;4、检查热量表、疏水器、除污器、过滤器及各种阀门的型号、规格、公称压力及安装位置尺寸;5、检查钢管管道焊口尺寸的偏差情况;6、检查管卡的设置是否合理并满足规范要求;7、检查横干管变径方式,热水管变径应顶平偏心连接,蒸气管变径应底平偏心连接;8、检查干管上分支管的接口处的开口情况和焊接情况,开口处管内不得留有钢渣、杂物、焊接时,支管不得插入干管内;9、检查管道法兰所用垫圈是否耐热;10、检查管道、金属支架和设备的防腐涂漆情况,应杜绝脱皮、起泡、流淌、漏涂等缺陷;11、检查管道安装及管道和设备保温的偏差度。5.5.2 辅助设备及散热器安装1、检查散热器组对后或系统安装的水压试验情况;2、检查组对散热器的垫片的材质是否耐热,外露是否大于1mm;3、检查散热器的支、托架的设置位置、牢固度和数量;4、检查散热器安装的偏差情况;5、检查散热器表面防腐及面漆涂散情况,应附着良好,色泽均匀,无脱落、起泡、流淌和漏涂等缺陷。5.5.3 辐射板及板与管道安装1、检查辐射板的坡度和坡向;2、检查管道与板之间的法兰垫圈是否耐热。5.5.4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安装1、检查隔热苯板的厚度和抗压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2、检查盘管埋地部分是否有接头,卡扣设置间距是否满足牢固要求;3、检查盘管弯曲部分的曲率半径,要求塑料管不应小于管道外径的8倍,复合管不应小于管道外径的5倍;4、检查分、集水器的型号、规格、合称压力和安装位置;5、检查盘管间距和长度;6、检查填充保护层的厚度和试块强度。5.6 室外给水管网5.6.1 给水管道安装1、检查埋地给水管道的深度及管顶的覆土深度;2、检查管道接口法兰、卡扣、卡箍等,并检查井室内井壁距法兰或承口的距离;3、检查埋地钢管的防腐处理,应无空鼓、滑移、接口不严等缺陷;4、检查管道的坐标、标高、坡度等安装的偏差度;5、检查阀门、水表等的安装位置及须设立的支承装置;6、检查给水管道与其他管线(尤其是污水管)的间距是否符合规范要求;7、检查铸铁管承口的对口间隙、环型间隙;8、检查铸铁给水管承口的捻口情况;9、检查橡胶圈接口的埋地给水管道接口偏转角度。5.6.2 消防水泵接合器及室外消火栓安装1、检查消防水泵接合器和消火栓的位置标志;2、检查采用墙壁式的消防水泵接合器和室外消火栓的安装高度和防附落物打击的措施;3、检查室外消火栓和消防水泵接合器的各项安装尺寸;4、检查消防水泵接合器的安全阀和止回阀的安装位置和方向中否正确,启闭是否灵活。5.6.3 管沟及井室1、检查管沟的坐标、位置、沟底标高;2、检查管底是否有尖硬物或块石以及底面坡度;3、检查管沟回填土用料及回填方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4、检查各类井室的井盖的文字标识,不得混用;5、检查处于不同地面的井盖的盖型是否合理,井盖面与地面的标高是否符合规范要求。5.7 室外排水管网5.7.1 排水管道安装1、检查排水管道的坐标、标高和坡度;2、检查排水管接口的捻口情况,铸铁管外壁的除锈涂漆情况及承口方向,承口应与水流方向相反;3、检查采用抹带接口的砼管或钢筋砼管的管口外壁的清理,钢丝网的放置是否移动外露以及抹带厚度,抹带不得有裂纹。5.7.2 排水管沟及井池 1、检查排水检查井、化粪池的底板及进出水管的标高及偏差,并测量底板厚度;2、检查井池的规格、尺寸和设置;3、检查井盖的选用是否合适;4、检查管道穿井壁处的处理是否能保证严密;5、检查管沟及井池周围的回填是否符合规范要求。5.8 室外供热管网5.8.1 检查平衡阀及调节阀的型号、规格及公称压力,并在安装后检查所作标志;5.8.2 检查直埋无补偿供热管的预热伸长量及三通的加固情况;5.8.3 检查水平安装管道的坡度和坡向;5.8.4 检查补偿器的位置及预拉伸量,并检查固定支架的位置和构造形式;5.8.5 检查管道上各焊口的表面质量及焊口的偏差量;5.8.6 检查供热管道安装的偏差量;5.8.7 检查地沟内管道的安装位置及各项净距值是否符合规范要求;5.8.8 检查架空敷设的供热管道安装高度;5.8.9 检查钢管外表面的除锈刷漆情况,不得有脱皮、起泡、流淌和漏涂等缺陷;5.8.10 检查管道保温层的厚度和平整度;5.8.11 检查用户入口处,检查井室内管道的布置及支、吊、托架的牢固程度。5.9 建筑中水系统及游泳池水系统5.9.1 建筑中水系统管道及辅助设备安装1、检查中水管道的外壁所涂的浅绿色标志;2、检查中水池(箱)、阀门、水表及给水栓等所标注的“中水”标志3、检查中水管道与生活饮用水管道,排水管道的净距。5.9.2 游泳池水系统安装 1、检查池壁和池底上各管口外表面是否与池面相平; 2、检查过滤筒(网)的孔径及其面积; 3、检查各种管材,器材的耐腐蚀性。5.10 供热锅炉及辅助设备安装5.10.1 锅炉安装 1、检查锅炉及其设备的基础的砼强度、标高、坐标、几何尺寸和螺栓孔位置; 2、检查锅炉管件焊接的焊缝表面质量,焊口偏差尺寸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3、检查锅炉的安装坐标、标高、中心线和垂直度等的偏差量; 4、检查安装的各项偏差是否超标; 5、检查铸铁省煤器是否有破损及破损数量,并检查其支承架安装的偏差量; 6、检查锅炉本体安装坡度和坡向; 7、检查炉底风道和风室的严密性; 8、检查电动调节阀的传动是否灵活及伺服时间是否满足使用要求。5.10.2 辅助设备及管道安装 1、检查各辅助设备基础的砼强度、坐标、标高、几何尺寸、螺栓孔位置; 2、检查分汽缸(分水器、集水器)在安装前的水压试验,要求试验压力下10mm内无压降,无渗漏; 3、检查敞口箱、罐安装前的满水试验,要求满水后静置24h不渗不漏; 4、检查密闭箱、罐安装前的水压试验,要求在试验压力下10mm内无压降,不渗不漏; 5、检查地下直埋油罐在埋地前的气密的气密性试验,要求在试验压力下观察30mm不渗不漏,无压降; 6、检查各种设备的主、辅操作通道的净距; 7、检查各种设备及管道的安装偏差量; 8、检查单计提升机的导轨间距偏差,料计的吊点与重心的复合度及行程开关的灵敏度等各项情况; 9、检查送引风机的转动是否灵活及安全防护装置的设置; 10、检查水泵外观质量泵轴的转动是否灵活及安全防护装置的设置; 11、检查手摇泵安装的垂直度及泵中心距地面高度; 12、检查除尘器安装位置及进出口方向; 13、检查管道及设备保温层的厚度和平整度。5.10.3 安全附件的安装 1、检查锅炉和省煤器上安全阀的定压值; 2、检查压力表的刻度极限值是否大于或等于工作压力的1.5倍,并检查表盘直径; 3、检查水位表(计)的高、低安全水位标志、防护装置,放水旋塞和放水管等设置情况; 4、检查压力表的安装位置,存水弯管,旋塞等设置情况; 5、检查测压仪表取压口在管道上的方位是事合适; 6、检查同一管道上压力表和温度计的安装排向和间距。5.10.4 换热站安装 1、检查壳管式热交换器的封头与墙壁式屋顶的距离; 2、检查设备及管道安装的偏差量; 3、检查设备及管道保温层的厚度和平整度。6. 试压、试运行中的监理控制点6.1 室内给水系统6.1.1 给水管道 1、检查室内给水管道的水压试验,按规范规定,不同材质一管道,要求不同;2、检查对给水管道的冲洗和消毒;6.1.2 室内消火栓系统 检查顶层(或水箱间)试验消火栓和首层消火栓的试射试验;6.1.3 给水设备1、检查水泵试动转的轴承温升度数;2、检查水箱的满水或水压试验。6.2 室内排水系统6.2.1 检查排水管隐蔽前的灌水试验;6.2.2 检查排水主立管及水平干管的通球试验;6.2.3 检查雨水管的灌水试验。6.3 室内热水供应系统6.3.1 检查热水管道保温前进行的水压试验,按规范规定,不同材质的管道,要求不同;6.3.2 检查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排管和上、下集管的水压试验;6.3.3 检查热交换器的水压试验;6.3.4 检查热水泵试运转的轴承温升度数;6.3.5 检查热水箱的满水或水压试验。6.4 卫生器具 检查卫生器具交工前的满水和通水试验。6.5 室内采暖系统6.5.1 系统水压试验及调试1、检查系统保温之前的水压试验,按规范规定,不同的热介质及不同管材的要求不同;2、检查对系统的冲洗及对过滤器和除污器的清扫;3、检查系统的试运行和调试。6.5.2 金属辐射板 检查辐射板在安装前的水压试验。6.5.3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1、检查盘管隐蔽前的水压试验;2、检查系统安装完工后的水压试验。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