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1 检验诊断性能的评价和循证医学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2 主要内容 一 循证医学和循证检验医学 二 检验临床意义的解释 参考值和医学决定水平的概念 三 检验诊断性能评价的重要性 四 检验诊断性能的评价方法 五 检验诊断性能 正确性的评价 灵敏度 特异性 ROC曲线 六 检验诊断性能 有效性的评价 预示值和似然比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3 前言 医学检验有效利用的条件 分析性能 诊断性能 正确选择 成本 效果分析检验诊断性能评价必需遵循 循证医学 的原则检验诊断性能评价是循证检验医学的基本内容检验诊断性能评价包括诊断正确性和有效性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4 循证医学和循证检验医学 循证医学 Evidence basedmedcine EBM 定义 谨慎 正确 合理地使用当前最有效的证据对患者作出正确的医疗决策 核心 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依据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5 循证检验医学 Evidence basedLaboratorymedicine EBLM 定义 应用EBM的概念和模式指导检验医学的理论和实践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6 循证检验医学 Evidence basedLaboratorymedicine EBLM 主要内容 适应卫生经济学要求 采用EBM模式对常见疾病选择可靠的诊断指标 剔除不合理或无诊断价值的检验项目 根据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可靠结论 不断制定或修订实验室的临床诊断标准 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和提高检验的效率 采用EBM模式对目前使用的检验项目重新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7 循证检验医学 Evidence basedLaboratorymedicine EBLM 医学模式的转变 生物医学 社会 心理 生物医学检验模式的转变 医学检验 检验医学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8 循证检验医学 Evidence basedLaboratorymedicine EBLM 实验室工作条件和工作模式的变化 操作 手工 自动化管理 单一分析性能 全面质量管理设置 固定集中 集中与分散 POCT 相结合职责 提供结果 参与临床解释检验诊断性能信息来源 书本杂志 电子数据库结果解释 病理生理机理 权威意见 EBM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9 循证检验医学 Evidence basedLaboratorymedicine EBLM EBLM对检验工作者的要求 增加和掌握对检验诊断性能评价的知识 参与和协助临床正确选择 使用诊断试验和评价其诊断性能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 RCT 的原理和方法评价检验的诊断性能 采用综合分析方法 meta分析 metaanalysis 和系统回顾 Systematicreview 对目前已在使用的检验项目重新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10 循证检验医学 Evidence basedLaboratorymedicine EBLM meta分析 对RCT结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系统回顾 对达不到RCT要求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Rodgers和Levin关于 毛细管出血时间 的系统回顾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11 检验诊断性能评价的两个层次 非量化的临床意义解释 基础 病理生理 生化知识 内容 正常值 参考值增高和 或 降低的临床意义医学决定水平 量化的诊断性能评价 基础 遵循EBM原则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内容 诊断灵敏度 诊断特异性 诊断正确率阳性预示值 阴性预示值阳性似然比 阴性似然比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12 检验临床意义的解释 关于参考值和参考范围 一 基本概念 用于判断一个试验数据是否大致 正常 的数值和范围 即生物学变异和分析变异的范围 1969年芬兰学者Grabeek提出用 参考值 代替 正常值 1970年IFCC成立 理论专家委员会 1975年后普遍接受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13 检验临床意义的解释 关于参考值和参考范围 二 定义和类型 定义 用于与病人作比较的从同病人相似人群 性别 年龄 种族 饮食习惯 人口特征属于同组的人 中得到的数据 类型 个体参考值和群体参考值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14 检验临床意义的解释 关于参考值和参考范围 三 制定步骤 参考个体参考人群参考组 n不 120 200 参考值分布特征 n 200 1000 正态 偏态 参考值限度参考范围 组成 选出 测定 分析 统计 指定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15 检验临床意义的解释 关于参考值和参考范围 四 参考值的 可移植性 必备条件 属于同一群体内的数据 验证对比 对象最好为20 24岁男子 有年龄倾向者应选择其它年龄组 对比数据也应包括25 50及75百分位数的数值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16 检验临床意义的解释 关于参考值和参考范围 四 参考值的 可移植性 必备条件 标本收集要求和分析效能 准确度 精密度 QC等 与制定参考值完全一致 从 2 获得的数据与参考组比较 是否相符 有无系统偏差 只有已知偏差来源方可作校正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17 检验临床意义的解释 关于医学决定水平的概念 一 由来和意义 68年Barnett提出 克服参考范围之不足 有利于协助临床确定诊断及对疗效 预后的判断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18 检验临床意义的解释 关于医学决定水平的概念 二 定义和层次 可用于排除或确定或提示某一种临床情况的限值 三个层次 试验数据的理论分布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19 检验临床意义的解释 关于医学决定水平的概念 三 实例分析例1血清钙 低钙搐搦 健康 高血钙昏迷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血清钙的医学决定水平参考范围 2 25 2 65mmol L决定水平 1 75mmol L 2 75mmol L 3 4mmol L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20 检验临床意义的解释 关于医学决定水平的概念 三 实例分析例2血清白蛋白 健康 肝功能不全或肾病综合症 血清白蛋白的医学决定水平参考范围 35 50g L决定水平 20g L 35g L 52g L 脱水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21 检验诊断性能评价的重要性 一 正确认识诊断试验临床应用价值的前提 二 临床正确选择诊断试验的基础 诊断疾病 排除 灵敏度高 肯定 特异性高 筛查无症状病人 普查 利于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效益高于成本 试验灵敏 特异 方法简便 安全 价廉 疾病随访 疗效考核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预后判断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22 检验诊断性能的评价方法 基本方法 新检验诊断试验与标准诊断方法 金标准 进行双盲 同步比较 确定其诊断正确性和有效性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23 检验诊断性能的评价方法 要点 确定标准诊断方法 用以正确分类 有病组和 无病 对照组 选择能代表研究总体的研究对象 样品 有病组 应包括各种临床类型 轻 中 重 早 中 晚 典型和不典型 有 无并发症 治疗前 后 对照组 应选择确无该病的其它病例 包括易与该病混淆的其它病例 对受试者进行盲法 同步测试 列出评价诊断试验结果的四格表 并计算各项评价指标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24 检验诊断性能的评价方法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25 检验诊断性能的评价方法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26 检验诊断性能 正确性的评价 一 评价指标诊断灵敏度 有病人群中真阳性结果的发生率 即识别有病个体的能力 真阳性率 阳性结果符合率 诊断特异性 无病人群中真阴性结果的发生率 即识别无病个体的能力 真阴性率 阴性结果符合率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27 检验诊断性能 正确性的评价 二 正确性评价举例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28 检验诊断性能 正确性的评价 二 正确性评价举例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29 检验诊断性能 正确性的评价 三 接受器操作特征 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 ROC 曲线和最佳诊断界限的确定什么是ROC曲线 接受器操作特性曲线 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s ROC曲线 是描绘一种替代性试验临床诊断正确性的 试验诊断性能 曲线 它按不同诊断界限以真阳性比 即灵敏度 对假阳性比 即1 特异性 的函数作图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30 检验诊断性能 正确性的评价 三 接受器操作特征 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 ROC 曲线和最佳诊断界限的确定ROC曲线举例 CK值的ROC曲线 血清CK在不同分界点的真阳性率 真阴性率和假阳性率 血清CK测定的ROC曲线 真阳性率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32 3 ROC曲线的制备 举例说明用临床评价试验中得到的数据来构建ROC曲线的步骤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33 ROC曲线的制备方法 A列 二组试验的全部结果 按递减排列 B列 从 A 复制的有病组结果 C列 有病组的数值等级 最大值为1 按递增排列 相同数值的等级取均值 D列 由C列 有病组数值等级 按公式 P 百分位 r n 1 100换算成真阳性百分位数 E列 按内插法计算公式将无病组结果 F列 中与有病组结果 B列 重叠的部分加入后 计算得到的 插入的真阳性百分位数 F列 从 A 复制的无病组结果 G列 无病组的数值等级 计算同C H列 由G列换算成假阳性百分位数 计算同D I列 插入的假阳性百分位数 计算同E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34 内插法 插入的真或假阳性百分位数 计算公式 P 按内插法计算得到的真或假阳性百分位数PA 在插入的百分位数 F列与B列重叠部分 上面的百分位数 D列 PB 在插入的百分位数下面的百分位数 D列 R 插入的真阳性百分位数 结果 即该值的浓度单位数 RA 大于该值的浓度单位数RB 小于该值的浓度单位数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35 例 F列105 F列88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38 检验诊断性能 有效性的评价 预示值 predictivevalue PV 学说 一 若干基本概念 决策理论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 冒风险决策 二类试验确诊试验 金标准 非确诊试验 替代性试验 三值逻辑 是 非 不能判定 待查 诊断指标和危险因素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39 检验诊断性能 有效性的评价 预示值 predictivevalue PV 学说 二 预示值要回答的问题 预示机体有病抑或无病 异常结果 阳性 预示有病的概率 正常 结果 阴性 预示无病的概率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40 检验诊断性能 有效性的评价 预示值 predictivevalue PV 学说 三 决定预示值的3个变量和表示公式 诊断灵敏度 有病人群中真阳性结果的发生率 识别有病的能力 诊断特异性 无病人群中真阴性结果的发生率 识别无病的能力患病率 受检人群中某病的发生率 试验前患病的概率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41 检验诊断性能 有效性的评价 预示值 predictivevalue PV 学说 四 预示值的定义和表示公式 PV 指真阳性结果的百分率 预示试验后有病的概率 PV 指真阴性结果的百分率 预示试验后无病的概率 实验有效率 指真阳性与真阴性结果之和的百分率 预示试验后正确结果的百分率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42 检验诊断性能 有效性的评价 预示值 predictivevalue PV 学说 五 预示值的计算公式 BAYES公式 有条件概率方程式 上式中 P 概率 1 有病人群 2 无特定疾病状态人群R 代表阳性试验结果数P 1 人群患某疾病的先验概率 相当于患病率P 2 人群无某疾病的先验概率 1 患病率 P R 1 患有 1疾病的患者给出阳性试验结果 R 的概率 相当于诊断灵敏度 P R 2 无 1疾病的人群中给出阳性试验结果的概率 相当于 1 诊断特异性 即假阳性结果概率 P 1 R 是出现阳性试验结果 R 中确有 1疾病的后验概率 即PV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43 检验诊断性能 有效性的评价 预示值 predictivevalue PV 学说 不同患病率的预示值计算公式 通式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44 检验诊断性能 有效性的评价 预示值 predictivevalue PV 学说 六 预示值计算举例 例一 患病率为50 时的PV 和PV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45 检验诊断性能 有效性的评价 预示值 predictivevalue PV 学说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46 检验诊断性能 有效性的评价 预示值 predictivevalue PV 学说 六 预示值计算举例 例二 患病率为30 灵敏度80 特异性95 的PV 和PV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47 检验诊断性能 有效性的评价 似然比 Likelihoodratio LR 似然比 同时反映诊断灵敏度和诊断特异性的复合指标即有病者得出某一试验结果的概率与 无病 者得出这一概率可能性的比值 不是率 阳性似然比 阴性似然比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48 小结 一 检验诊断性能评价是EBLM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检验诊断性能的评价方法 指标适用于医学领域的各种试验和检查 三 正确认识患病率与预示值及其与医学实践的关系 提高诊断试验的有效性 患病率是影响试验有效性的最重要因素 实验室试验是物理诊断的一种延伸 但又是一种有限的手段 判断一项试验的临床价值 诊断性能 应当包括它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四 对试验诊断灵敏度 特异性 预示值的要求因目的而异 过筛试验 高灵敏度高PV 确诊试验 高特异性高PV 五 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知识产权培训课件
- 浪浪山巅观己身少年路上启新程-以《浪浪山的小妖怪》开启新学期第一课-2025-2026学年初中主题班会
- 2025年电视制式转换器项目提案报告模板
- 屏障受损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花卉种植与养护协议
- 大数据解决方案培训课件
- 急性牙髓炎应急处理预案(3篇)
- 尾矿库知识培训心得
- 房屋安全风险管控应急预案(3篇)
- 丙纶防水卷材施工方案(3篇)
- 学校文印室及时服务方案
- 骨折内固定术术前宣教
-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专项题库】
- 集团公司内部资金调剂管理办法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件:专题五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 新人教A必修一《集合》课件
- 复用器械处理流程
- 静安沉恒 沉子恒
- GB/T 23510-2009车用燃料甲醇
- GB/T 14216-2008塑料膜和片润湿张力的测定
- 警械使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