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二酸二甲酯的制备.doc_第1页
己二酸二甲酯的制备.doc_第2页
己二酸二甲酯的制备.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己二酸二甲酯的制备设计实验方案姓名: 班级: 学号:(一)己二酸的制备:实验目的:1、通过设计由环己醇经二酸制备己二酸二甲酯的方案,训练学生综合实验能力。2、巩固回流、蒸馏、洗涤等操作。实验原理:实验仪器:250ml三颈烧瓶、温度计、滴液漏斗、球形冷凝管、布氏漏斗、抽滤瓶、量筒(10ml、100ml)、玻璃漏斗、烧杯实验药品:HNO3,NH4VO3,环己醇,稀NaOH吸收液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1、 用100ml量筒量取 16mLHNO3加入到250ml三颈烧瓶中,再加入少许偏钒酸铵,12粒沸石,按图示搭好实验装置;2、 用10ml量筒量取5.4 ml环己醇加入到滴液漏斗中,并用1.5ml水洗涤量筒的水一并倒入漏斗中;3、 水浴加热三颈烧瓶至5060左右,然后移去,先滴加56d环己醇,同时摇动,然后慢慢滴加剩下的环己醇。加完后用少许水洗涤滴液漏斗,并保持温度在6065之间,使反应处于微沸,当温度过高时,冷水冷却,过低时,用水浴加热;4、 加完后继续振摇,并用电热套加热,使温度上升到8090,加热约10min,直至无红棕色气体(NO2)生成为止;5、 趁热将反应液倒入100ml烧杯中,冷却后抽滤,用少许水洗涤,干燥后称重,计算产率。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理论产量:7.4g实际产量 : 产率= 参考文献:、徐明波; 高耀初; 两种己二酸制备方法的改进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黄宇芳; 谢建刚; 张建州; 己二酸的合成J.化学教育2005年03期3、张红; 李阳; 制备己二酸的几种方法的比较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11期、张晶晶,黄武,易清风等,环己醇电解氧化制备己二酸J.期刊论文(应用化学)2008年10期5、杨秀英等;己二酸制备方法的改进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二)己二酸二甲酯的制备:实验目的;1、学习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己二酸二甲酯的制备方法2、巩固蒸馏、洗涤等操作技术实验原理: HOOC(CH2)4COOH+2CH3OHCH3OOC(CH2)4COOCH3+2H2O实验仪器:100ml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干燥管、蒸馏头、直形冷凝管、接液管、锥形瓶、温度计、分液漏斗、烧杯、量筒(10ml、100ml),电热套实验药品:5g己二酸、23ml甲醇、浓硫酸4ml、碎冰、乙醚、饱和Na2CO3溶液、饱和NaCl溶液、无水MgSO4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1、 称取5.0g己二酸加入到圆底烧瓶中,用量筒量取23ml甲醇倒入烧瓶中。量取4ml浓硫酸分多次加入(且边冷却边加入),再加入12粒沸石,按图搭好回流装置。回流冷凝管的上端连一个干燥管,然后加热回流2h;2、 稍冷后,搭好常压蒸馏装置。常压蒸馏出大部分的甲醇后,再加入20g碎冰,用乙醚萃取(15ml3)。3、 合并乙醚萃取液(上层),依次用饱和碳酸钠溶液2洗涤、饱和NaCl溶液(103)洗涤三次,再用无水MgSO4干燥20min(当MgSO4随着水流流动方向流动且不粘壁,则干燥完全)。4、 用热水浴加热装有干燥后的萃取液的锥形瓶,蒸掉乙醚和少量甲醇,得一浅黄色液体,称量并计算产率。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参考文献:1、林进,王兰芝,韩敬华;磷钨酸催化合成己二酸二甲酯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2、李凤鸣,来克立,许丹;己二酸二甲酯的绿色合成工艺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年01期3、樊丽华;韩利华;已二酸二甲酯的合成研究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4、毛治博;孙晓波;任珂;刘国际;己二酸二甲酯合成动力学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