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都是国家发行并且强制流通的吗.doc_第1页
纸币都是国家发行并且强制流通的吗.doc_第2页
纸币都是国家发行并且强制流通的吗.doc_第3页
纸币都是国家发行并且强制流通的吗.doc_第4页
纸币都是国家发行并且强制流通的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纸币都是国家发行并且强制流通的吗高一经济常识将纸币定义为“由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只要联系货币发展史就会发觉这个定义存在两个问题(1)历史上的纸币是否都是国家发行的(2)纸币是否一定要靠国家的强制力才能流通对于第一个问题货币发展史作了否定的回答从货币发展史来看纸币不仅有政府发行的法币而且有商业银行、钱庄和商号发行的最初发行纸币的恰恰不是政府而是民间的商号和钱庄即以经济常识中提到的我国最早的纸币北宋年间的“交子”为例就是由四川商人发行的当时由于使用的“铁钱”体大值小流通不便遂有十六户富商联合发行一种既可兑换又可流通的纸质凭据称为“交子”后因发行商破产而无法兑现才改由政府发行(p347)再如南宋有一种纸币叫“会子”最初也是由商人发行的后来才由政府发行(p315)从纸币的发行制度来看纸币的发行权分为分散发行与集中发行两种现代各国都采取集中发行的制度但各国在历史上都采用过分散发行的制度英国在1844年以前采取分散发行1844年比尔条例颁布以后改为集中发行发行权集中于由国家委托授权的英格兰银行(P4950)我国近、现代的商业银行从1897年设立的中国通商银行开始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各商业银行大多数都有纸币发行业务这些发行纸币的商业银行有官办的也有民办的官办商业银行发行纸币或许可以看作国家发行但民办商业银行显然不能这样理解如192年6月由南洋华侨创立的中南银行、1929年6月由上海金融界人士集资接办的中国垦业银行它们发行纸币都不是政府行为(p14121416)我国到1935年才集中了纸币的发行权当时因美国提高了白银的收购价格导致尚在实行银本位制的我国白银严重外流造成通货紧缩国民政府为解决危机不得不放弃银本位制收回各商业银行发行的纸币实行法币改革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垄断了纸币的发行权统一发行纸币(p第4版)再从纸币的起源来看它也不是起源于国家而是起源于民间纸币的产生有两大渊源一是铸币二是银行券纸币首先是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产生的人们发现在流通中不断磨损的不足值的金银铸币可以和足值的金银铸币一样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于是有意识地发行贱金属铸成的辅币进而发行本身完全没有价值的纸币来代替铸币无论是铸币还是纸币最初都由大商人凭着自己的信誉发行后来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私人信誉不够才由国家统一发行其次纸币又是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产生的这就是银行券演变为现代纸币银行券出现于十七世纪的西方国家它是在商业票据流通的基础上产生的商业票据是商人之间在商业活动中延期支付的债务凭据商人们常常持商业票据到银行申请贴现银行为了扩大自己的信用业务就以商业票据作抵押发行银行券它可以随时向银行兑换黄金而且票面金额是固定的整数持有者可以用它代替金属货币来购物或支付从而实际上成为流通的纸币十九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利用银行作为聚敛财政资金的工具规定只有中央银行或指定的商业银行才能发行银行券并且停止兑换黄金从而银行券也就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纸币亚当斯密在富国论中把文字、货币和魁奈的经济表看作人类的三大发明“以纸币代金银币可以说是以低廉得多的一种商业工具代替另一种极其昂贵的商业工具但其便利却有时几乎相等有了纸币流通界无异使用了一个新轮它的建立费和维持费比较旧轮都轻微得多”(p268)纸币的发明实在是市场制度中一项最重大的创新从制度创新或制度变迁的观点看发明纸币的也应该是民间的商业活动而不是国家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任何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制度都是一种“自生自发的秩序”或“非设计的秩序”(spontaneousorder),它们的形成无一不是出于个体利益驱动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而国家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仅仅是将业已证明有效率的新制度规范起来加以推广和利用(p107118)新制度经济学的这一观点大体上可以解释货币从铸币演变为纸币从银行券演变为法币的历史过程我们再来讨论第二个问题纸币是否一定要靠国家的强制力才能流通纸币的发行既然始于民间那么“强制流通”一说也就不能成立首先发行纸币的民间商号、钱庄和商业银行哪来的强制力它们发行的纸币之所以能够流通靠的只能是它们自己的信誉只能是人们自愿接受的结果这是不言而喻的值得注意的是民间的商号钱庄以及商业银行发行的纸币都是可兑现的例如北宋时期四川商人发行的“交子”就可以随时按质按量兑换成相应的贵金属;十七世纪以来各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也都可以按票面金额兑换成黄金或白银民间发行的可兑换的纸币是有金银作担保的既然如此那么只要发行商有足够的信誉纸币的流通就不需要任何强制力至于各国政府发行的纸币有的可以兑现有的不能兑现大体上说二次大战以前是可兑现的二次大战以后不能兑现二次大战以后由于经济的发展和黄金匮乏各国相继放弃了金本位制度停止以纸币兑换黄金这才实行不兑换的纸币制度(p2224;p118127)国家发行的纸币只要是可兑现的也不需要任何强制就可以流通那么现代各国政府发行的不可兑换的法币其流通是否靠强制力呢法币虽然不是单独以金银担保但是实际上以商品、黄金和外汇储备联合担保因而其流通同样不是靠国家的强制力如果没有充足的商品、黄金和外汇储备而滥发纸币没有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即使政府强制流通也是无效的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发行的金圆券就是一个例证其实“国家强制流通”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容易造成误解似乎纸币流通靠的是国家的强制力而不是它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或实际上的商品价值量(在可兑换的情况下纸币代表金银在不可兑换的情况下直接代表商品价值此时商品、黄金和外汇储备构成与纸币对立的另一极)货币流通的基本内容就是它在市场上不断发挥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而这两种职能的发挥都必须以其所含有的价值实体为前提这是国家的强制力所无法代替的因此国家能够有效地起强制作用的其实并不是流通本身而是流通的范围或地域也就是说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只允许由某种法定的纸币去代表一般等价物或金属货币去执行交换媒介、计账单位和贮藏手段等职能这才是“强制流通”的本意(p2627)例如我国大陆的法币是人民币这不过是意味着法律规定只允许人民币流通由人民币代表一般等价物执行货币的职能而绝不能理解为人民币的流通靠的是法律的强制力(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实际上是货币学说史上的“货币国定论”)综上所说从货币形式的演变史来看纸币有国家发行的也有民间发行的;有可兑换的也有不可兑换的;有“强制流通”的也有自愿接受的只要是金属货币(价值)的符号都属于纸币如果把纸币定义为“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试问哪些民间发行的、可兑换的靠人们自愿接受而流通的纸币算不算纸币我们固然可以把纸币的定义域限于现代各国发行的不兑现的法币从而把纸币定义为“由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但是即使对于现代的法币来说这个定义也只是在特定的语义上才是正确的经济常识教材的这个定义其实并不是教材编者的“首创”它不过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传统的“苏式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谬种流传而已查阅手头几本影响较大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无论是前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的还是于光远和苏星、蒋学模、宋涛这些国内著名经济学家编的无一不是采用这个定义()我怀疑错误源于对马克思资本论中有关论述的误解果不其然翻开资本论第一卷有关对纸币的论述马克思正是以国家发行的纸币为例说明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然后总结说“国家的这种强制行动只有在一国范围或国内的流通领域内才有效也只有在这个领域内货币才完全执行它的流通手段或铸币的职能”(p149)看来正是马克思的这些话导致后人错误地理解纸币以为纸币都是由“国家发行”并且“强制流通”的以致以讹传讹但是马克思明确指出“这里讲的只是强制流通的国家纸币”(p146)至于一般意义上的纸币马克思的定义是“金的符号或货币符号”(p148)“苏式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说的这一关系(顺便提一下类似这种情况的还有我国经济改革中有学者曾经照搬马克思的举例分析把八个雇工作为区别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界限)可以借用马克思引用过的海涅的一句诗来比喻“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至此为止本文已经矫正了纸币的一个定义这不过是对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的补苴罅漏而已不过在如何给货币下定义这一类细枝末节的问题上我们可以窥见传统政治经济学的一些与生俱来的特点这只要比较一下现代经济学与传统政治经济学关于货币的不同定义就可见一斑现代经济学一般不愿意在纸币问题上多费唇舌并不给纸币单独下定义而将包括纸币在内的货币定义为“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中或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p47)如众所周知传统的政治经济学先是通过货币的起源揭示货币是在长期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强调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然后再说明纸币不过是金属货币的符号两种定义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前者虽然“肤浅”甚至显得有点“庸俗”却实实在在与现实经济生活非常贴近;后者虽然深刻洞明却艰涩难懂远离现实这种不同的风格是由下定义的不同方法引起的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总是着力于揭示经济事物的本质习惯于从本质上下定义而现代经济学则疏于本质的研究习惯于对经济事物作数量上的界定如果我们不分具体情况仅仅一般化地评论这两种方法的优劣那是不适当的任何方法都是由目的决定的一种经济理论应该运用什么方法这要看该种理论的目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是劳动价值论的延伸其目的在于说明价值形式的发展从而对货币(进而对纸币)下定义时采取这种方法是很自然的而现代经济学创立货币理论的出发点主要是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两个方面阐述中央银行据以确定货币政策的基本原理这显然用不着说明货币的本质甚至给货币下严格的定义也显得多余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关于货币的两种定义及其所反映的不同思想方法都是合理的让我们沿着这一思路从经济研究和编写教科书的基本原则上去进一步分析问题一百多年前马克思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目的是揭露资本家通过剩余价值剥削工人的秘密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当然是要研究的但重点应该是经济建设中的量的关系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于研究对象与目的上的这种重大差异我们正在构建的经济理论和相应的教科书在分析工具、内容结构和叙述方式等诸多方面应该与马克思不同首先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马克思当年虽然也运用了量的分析方法但主要是质的分析今天我们在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时候虽然也可以采取质的分析方法但基本的方法应该是量的分析即运用数学模型去解释企业如何经营国民经济如何运行马克思说过一门科学只有在它成功地运用了数学的时候才算达到完善的地步著名经济学史家和经济学家熊彼特也说“经济学在能够用数字得出结论之前是不可能也不应当得到任何威信的”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其次马克思当年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时所运用的许多理论工具如所有制决定产品分配方式和经济运行的思想仍然可以作为我们今天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路明灯但是毋庸讳言相比之下现代经济学中的诸多理论如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函数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银行制度创造存款理论以及经济周期理论等等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更加贴近因此我们的经济学教科书的内容结构主要应该由这些理论构成再次马克思在阐述自己的理论体系时遵循的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行程而我们运用教学模型来表达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则不必遵循这种叙述方式总而言之世易时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与经济学教科书的编写都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如果我们在编写教科书时仍然因袭马克思的方法搬用或套用马克思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就会显得冬烘气十足遗憾的是现行的经济常识教材正是这样一种教科书在分析方法上全书没有一处属于量的分析而看似质的分析也不过是烦絮的唠叨这一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这一框表现得最为突出在内容结构上它将马克思经济学、现代经济学、苏式政治经济学三者拼凑在一起形成一盘不伦不类的大杂烩现代经济理论的逻辑之美丝毫没有体现最典型的是上册为说明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推出国民生产总值(GNP)这一现代经济学的概念下册为了说明国民收入的分配却又推出社会总产品(值)这个苏式政治经济学的概念教材编者可能有所不知这两个概念基于对生产劳动的两种不同理解和统计上的两种不同口径从而是互相矛盾的在叙述方式上教材采用的是蜻蜓点水式的条条罗列再拼凑上一两个牵强附会甚至不伦不类的例子这是典型的苏式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风格在这一问题上经济常识教科书比苏式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走得更远比如在阐述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时把所谓“福利性分配”也当作按劳分配以外的一种分配方式从而混淆了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可以说与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教材相比经济常识教材的语言是最不规范、最干瘪乏味的许多地方甚至连文法都不通借用毛泽东讽刺党八股的话“甲、乙、丙、丁开中药铺”、“语言无味像个瘪三”来形容教材的叙述风格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三方面的问题是造成经济常识课死记硬背和学生厌学情绪的根本原因而这门课程本来是最有生气和活力的上述问题并不是通过修修补补能够解决的要使教材根本改观就必须在分析工具、内容结构、叙述方式等各个方面来一个彻底的改革这项工作需要一流的经济学家来承担笔者呼吁他们学习叶圣陶、郭绍虞、周予同、覃必陶当年亲自为中学生编写开明国文读本的精神积极投身到经济常识教科书的编写中来参考文献辞海(缩印本)1979年版王荫乔、朱新天、张平简明金融词典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戴建兵五常之谬载于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