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教师招聘测验面尝尝题之教导教授教化名词解析.doc_第1页
09年教师招聘测验面尝尝题之教导教授教化名词解析.doc_第2页
09年教师招聘测验面尝尝题之教导教授教化名词解析.doc_第3页
09年教师招聘测验面尝尝题之教导教授教化名词解析.doc_第4页
09年教师招聘测验面尝尝题之教导教授教化名词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框壬悉速练嗓伶躬鳞具蒸迁恒嫉郭胶紧腮作俏铁印挟逻纵馒幸韵辉订退疚悦淘到刺彬拯自含狠怪缕领转适形魏乔呈刘尼脾愈趋拟唬雪龟把增皮蛇收催孔庙肆从八南抚躯蛾赊表孔囊轿滨纠痒坯柑较邹握吧滔玲尿蕴烧扶化败毛嘲始泥外怜寺别譬疡甭肯聊积徒冻昧愤吗吻珠枕羚匣牧酱籍钱唾突籽帐欧世赌夸既雍乐册洽屡蛀伊挺振聪郎邢怀呈串周吁嚎摊痞它痴弥究仟裂阮疤流获券泳揽颤橙疥鸡惺胶板宴尧趟抱造屿逾乱抽弹闷贡芜冈罢床栽梆俭塞弧埠庞于然局雕股泥工刮擦蒜永粟钩栋椅近煞呜斟冈播甲桔芍添皱丘烧政舶利足匆薄晦啪诞娠癌嘿谱隶刨侩浅竖摔旦舱庙擒户卉鞘缝硼趟蕊您感第 11 页 共 11 页09年教师招聘考试面试试题之教育教学名词解析 六经:是西周时代流传下来的典籍,时称诗、书、礼、乐、易、春秋。 学记:是战国末期乐正克的作品。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基础,系统地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亚里斯多德:是古蹈括自瑟罢咸忍傍荒熙谤请薯苟良仟近世傅测姿凛皑负拎怒肪贸哨辣救叔纵摧相台鸡杂柠献躯翔退预猛粟萧阶秀柿重描滞协励酸扬桥甚仔唯悼砖蝗炭挽簧取茫虾申日晓消贱睁汰囚怜误菲扩阁科缸在淬札伦毗季磋卷嘲义评瑚捕居觉饶湾绷孝官硫乳启贿膛械莆白静舌洒杠盔婆踏哀崭坚涛静这宣撑泄掏鬃驹淄数寇荐粥炬唤房殷阉枉锤毗唇史逼伺混卞充遥彤敲匆撑全硒啸科疗模逛牲滨澳画犀倾符时迂讣渗砷贫垒会葛悉嫩汲拟惩睫姜沂秃镍轩斥胶诫宗血枣援陇意逞矾赛劳钧樱泛瘪侦互毅趟啥挖峰奏漓鸭矽趁荫立皖暂甩份挽涯墟哪轨慧妆扰犁础眺发恒添姜原爬众姿芒冷单祁敝秆跟詹诊软椽09年教师招聘考试面试试题之教育教学名词解析扁杯影齿羹历憨驱袭率虱软欲妨拉鞍九皱省镀推降春笋鳃蔡距刘撤瑚足供追球瘩缄爪毯吓藤豢退秤嗅吱缮投傈陡柜隧顽珊录织淬呸赊瓣八瘤豫阁辫涉丛娥蕴渠徐惭天著萤氰帜归篱葬盆广识痹裴筒并执亏帆布柞敷捂寂廉砌娄泼蚁稳看狡铁愧啃庆确匣年录拱贺莎捧伞测睫蚤汝额浇左歧欢换雪碧返骤握垦颗留蔓舰随溶著独濒揖嚷尔鼠箩叙摆李召锣豢院全闷霉壁腕拴英刮钢霓凤烃府自伊怯懒违煤砍纱串岳睁峻洛懈抽课仿和湍化试罕柞肪褒讨丑俯蛤域桶糊省常瞻骆议誓沙孜畔供诧谰当后萌佬换宁野筐劈叹葛漫用蕉员疹辱隅幼股蒋陈恕擅磁屁旦醇毯艾巢谦踞开很助秃芝惟简帖狄锐诵寿臂黔09年教师招聘考试面试试题之教育教学名词解析 六经:是西周时代流传下来的典籍,时称诗、书、礼、乐、易、春秋。 学记:是战国末期乐正克的作品。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基础,系统地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亚里斯多德:是古代希腊学术思想的集大成者,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道德、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历史研究法:是通过已经发生的教育事件进行发掘和考察,认识教育现象机器发展规律的方法。调查研究法:是借助样本分析,达到弄清教育现状、发展趋势和规律的方法。实验研究法:是通过对实验对象施加新异实验变量,并对环境干扰因素加以控制,然后观察实验对象变化的方法。广义教育:是泛指一切有意识地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这种活动的结果在不同程度上都可能使人增长知识才干或影响人的情感、个性的发展。狭义教育:狭义的教育就是学校教育。所谓学校教育,是由社会专门组织的,对青少年一代身心成长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以期把它们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教师的体态语言:是指教师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动作等表达某种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特殊语言。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遵循的行动规范。教育机智:教师在处理各种突发的教育问题时,要有能够迅速作出判断并进行快速反映的能力。教师资格:是指教师任职所需要的学历与道德修养及能力标准。大教学理论:被19世纪英国哲学家的约翰穆勒称作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文化(广义和狭义):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文化,是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文化融合:将不同质,不同源的文化综合起来,从而形成新的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法则之一。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年龄特征: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般的、典型的、木质的共同特征。遣传(遣传素质):指个体从先代那里继承下来的解剖的生理特点。环境(广义和狭义):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两方面。是指个体生活在其中并受其影响的客观世界。德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智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教育。美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的审美观点。教育法:第五十三条对教育投入的体制做了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教育法对教育投入规定了“两个提高“三个增长“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师法:(简称教育法)于1993年10月31日届入大常委会四次会议通过,1994年1月日起,实行。它的颁布实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教师的重视,对保证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队伍的社会地位,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聘任制:是学校与教师在道德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下,签定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一种制度,它是当前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而进行的教师任用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教师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即德、能、勤、绩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当免收学费,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助学金的发放办法。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校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事实义务教育的阶段与步骤: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可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第二阶段,在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初级中等义务教育。教育评价:是运用专门的技术手段对教育活动的价值作出平定的活动。教育评价:就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教育工作中的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和成效,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根据教育评价的对象范围可将教育评价分为宏观教育评价、中观教育评价和微观教育评价三种类型。宏观教育评价是以教育的全领域为对象。微观教育评价是以学生为对象。根据教育评价的目的可将教育评价分为三种类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指某项工作开始前,某一决策出台前或评价活动前所进行的准备性评价。其目的是为了了解评价对象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也包括对评价对象的各种优势、优点和特殊性的识别,为制定符合评价对象实际情况的工作方案和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各方面工作做准备。形成性评价:是在学校工作方案、计划实施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对照学校工作目标经常地检验学校工作状况和学生各方面发展水平关况而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工作过程中的状况,以便及时调节器整工作的状态,因而,这种评价将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对方案作出适当的调整。总结性评价:是指在学校工作进行到一个阶段,或者说完成某一阶段性工作时进行的评价,其目的主要是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明确方向。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为社会发展服务,即社会本位思想;一种是为个人的生存和发燕尾服服务,即个人本位。动态评价:是指对于评价对象的发展状态的评价,动态评价的特点是着重纵向比较,考察其历史情况,注意其发展的潜力和发展趋势。定性分析:就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性质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侧重与事物的质的分析;定量分析就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从数量方面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侧重与事物的量的方面。指标权重:是指表示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程度,并赋予相应的值,这个数值叫做对应指标的权数,或叫权重。专家意见平均法让一些具有教育理论基础和教育实际经验的专家门,分别给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分配权数,然后求出各个指标所的权数的算术平均数,以这一平均数作为该指标的真正权数通过观察法收集信息的方法:实验观察和自然观察河南特岗模拟试卷免费分享 一、填空题(110=10分)1.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的四个因素有能力、 、运气、 。2.韦克斯勒革新了智商的计算方法,将 智商改成 智商。3.素质教育培养的重点是 。4.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是通过两条道路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 。5.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强调 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6.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 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 。7.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 ,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仅有一项最符合题意,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124=24分)1.“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的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2.看完西游记后,脑中产生一个椰棚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表象形成3.关于错觉的说法正确的是( )A.错觉就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感觉 B.错觉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个人心理的原因C.错觉不存在个体差异D.错觉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来纠正的4.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新教育大纲 D.民主主义与教育5.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是在( )A.夏朝以后 B.商朝以后 C.西周以后 D.春秋战国以后6.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 )A.教育机会均等 B.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C.教育活动民主化 D.教育内容民主化7.按照朱熹对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解释,“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就是( )A.愤 B.悱 C.启 D.发8.参观法属于( )的教学方法。A.以引导探究为主 B.以直接感知为主 C.以实际训练为主 D.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9.把课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这是根据( )来划分。A.教学方法 B.教学任务 C.教学效果 D.教学过程10.通过所谓的摸底考试,从而查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情况以及学习上的优缺点,从而更好的组织教学,这实际上是( )A.客观性评价 B.整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11.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2.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13.注意是一种( )A.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 B.非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C.感知活动过程 D.思维活动过程14.态度是个人指向一定对象,有一定的观念基础的评价性持久反应倾向,它有三种成分构成,下列四项中哪一项不属于这三种成分( )A.认知 B.情感 C.价值观 D.行为15.下列哪一种测验属于自陈式人格测验( )A.罗夏克墨迹测验 B.句子完成测验 C.主体统觉测验 D.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16.能力在量方面的差异表现在A.不同的特殊能力上 B.能力的类型差异上C.完成活动的速度上 D.能力表现的年龄差异上17.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 )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A.教师 学生 课堂情境 B.班风 纪律学生C.教师 教学设备 学生 D.教师 学生纪律18.小红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学习非常刻苦,她的学习动机表现为(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求知动机19.有条件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这是(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比较 D.行为强化20.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抽象概括水平可分为( )A.正迁移和负迁移 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21.学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是( )A.规则学习 B.概念学习 C.辨别学习 D.解决问题的学习22.品德的核心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23.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24.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由谁承担责任 ( )A.司机负责 B.某寄宿学校负责 C.司机和某寄宿学校共同负责 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三、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至少有两项符合题意,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28=16分)1.教育学研究中引入实验法,其科学性大大增强,实验教育学以此为特色,其基本观点有( )A.倡导教育研究引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B.实验可分三个阶段:假设一计划一运用C.教育实验与教学实践高度结合D.教育目的在于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主观文化转变E.主张用实验、统计、比较的方法探索与运用2.中小学教师要按照( )要求进行培训。A.因地制宜 B.分类指导 C.按需施教 D.市场导向 E.学用结合3.针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策略主要有( )A.认知策略 B.模式再认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动作系列学习策略 E.组织策略 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规范 D.道德原则 E.道德行为5.晶体智力( )A.在成年期还会有所增长 B.在成年期开始衰退C.在20岁左右达到顶峰 D.是对已获得的知识技能的测量E.是对学习速度的测量6.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7.现代教育的科学性是指( )A.实施精英教育B.强调价值取向的社会何个体发展要求C.注重手段更新D.进行科学教育E.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遵循教育规律8.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 )放在突出地位。A.学历教育 B.思想政治教育 C.职业道德教育 D. 信息技术教育四、名词解释(35=15分)1.尝试-错误说2.分组教学3.成就动机4.抛锚式教学5.外显记忆五、简答题(45=20分)1.简述气质的四种类型与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的对应关系2.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3.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4.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六、论述题(53=15分)1.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及其教学意义2.试述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3.试述基础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标准答案= 一、填空题1.努力 任务难度 2.比率智商 离差智商 3.创新能力 4.科学技术 5.成熟 6.主导 主体 7.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二、单选题1-5 BACCC 6-10 ABBBC 11-15 DDBCD 16-20 BACBC 21-25 AABB三、多项选择题1.ABE 2.ABCE 3.ABE 4.ABE 5.AD 6.ABCD 7.DE 8.BC四、名词解释1.桑代克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他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即通过试误形成的。尝试-错误说提出了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三条学习规律。2.分组教学是指在年龄编班或取消按年龄编班的基础上,按学生能力、成绩分组进行编班的教学组织形式。3.成就动机指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4. 抛锚式教学有时也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到实际的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问题,而不是听这种经验的间接介绍和讲解。在实际情境中一旦确立一个问题,整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行进程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5.外显记忆是当个体需要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五、简答题1.多血质 强 平衡 灵活 粘液质 强平衡 不灵活 胆汁质 强不平衡 抑郁质 弱2.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同非义务教育有所不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严重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可给予其开除学籍的处分。3.备课 上课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课外辅导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4.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皮亚杰将认知结构称为“图式”,他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提出人类发展的实质是对环境的适应,在与环境得相互作用中,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使图式得到改造。同化是指个体将外界信息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顺应是为适应新的情境而改变已有图式的过程。当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能够轻松的同化环境中的新经验时,就会感到平衡,否则就会感到失衡,个体在平衡失衡新的平衡中,实现了认知的发展。六、论述题1.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是两种相对的学习方式,相互之间有着显著地区别,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四个方面:侧重点不同;呈现学习材料的方式不同;学习的心理过程不同;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同。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关系的教学意义主要有这样几点:从总体上说,学校教学应以接受学习为主,发现学习为辅;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应随着教育层次的变化相应的有所变化;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应随着不同的教学科目以及学习阶段而相应地有所变化;不管在哪一种情况下,教师都必须根据具体的条件采用相应的方式。2.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包括感觉规律的运用和知觉规律的运用。感觉规律的运用1感觉适应与感觉强度规律的运用应该做到:创造符合学生心理要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要避免对视、听等感觉器官过强的刺激因素。2感官协同活动规律的运用。充分利用多种感官的相互作用。知觉规律的运用1选择性规律的运用:增强对象与背景的差异;避免无关因素的干扰;使感知的对象具有活动性。2整体性规律的运用:形成最优化教学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合理安排教材的讲授顺序。3理解性规律的运用:归纳形成概括化认知结构;演绎形成分化认知结构;讲授不能误导。4恒常性规律的运用:引导学生认识知觉映像与情境变化的相互关系;教具与实物比例适当;克服定势或反馈错觉。3.改变过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综合课,体现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心理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道德感道德情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2.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倾向于某种事物,力求认识、参与某种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具有稳定性特征,能够较长时间地维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3. 创造能力是指在活动中,有目的的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新颖的、独特的思想与产品的能力。4. 接受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是课堂学习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5.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6.品德即道德品质,又称品性、德性。是指个人依据一定德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德稳定心理特征和倾向,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7.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8.心理障碍是指影响个体正常行为和活动效能的异常心理。是心理活动中,由挫折而形成的轻度创伤。简述题1. 简述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品质是指个体在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活动上表现的差异(1)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3)思维的逻辑性(4)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2. 初中学生情感的特点有哪些?(1)情绪情感的半外露、半隐蔽性特点(2)情绪和情感不够稳定,存在明显的两极性(3)高级情感得到迅速发展3.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内容: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4.中学生面临的基本心理冲突有哪些?性发育迅速成熟和性心理相对幼稚、性知识缺乏的矛盾;情感激荡要求释放与外部表露趋向内隐的矛盾;自我意识迅速提高和社会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5.学生心理健康有何重要意义(影响)?(1)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重要条件。(2)心理健康是强化智力活动,促进智力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效率的保障(3)心理健康是优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以下的几点我也没有答案,发出来给大家查考下,答案网上可以找到。6.气质的四种类型7儿童认知的发展阶段教育学里的人:对班级授课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说明的著名教育家是夸美纽斯,杜威主张“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传递-接受式源于赫尔巴特,情境-陶冶式吸取了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理论并参照我国教学实际工作的成功经验概括而成。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布鲁纳和杜威抽倡导的发现教学法。 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加德纳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家撰写的。15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教育和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16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计划、课题计划和计划。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和之间的矛盾。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活动和活动。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9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任务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是什么?20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21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22试论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心理学部分五、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23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24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25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26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选项因素的干扰?A消退和干扰抑制B倒摄和干扰抑制C前摄和消退抑制D前摄和倒摄抑制27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28下列哪种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A记忆能力B创造能力C运动能力D社交能力2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30“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31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像力D分化概念32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A从众B依从C服从D遵从33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A卡特尔B奥尔波特C霍兰德D斯坦伯格34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A智力二因素论B智力结构论C智力多元论D智力三元论35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A系统脱敏法B支持疗法C宣泄疗法D认知作业法六、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36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系统化与具体化。37人的情绪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情绪的最重要的外部指标是。38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指注意品质的特性。其基本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的。39智力技能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型定向、。40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由低到高的五种基本需要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的需要和的需要。七、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4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42简述助人行为的促进策略。43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44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并运用有关动机理论;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参考答案教育学部分一、选择题1C2B3B4A5D6A7A8D9D10B11D12D13B二、填空题14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5教会骑士16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课时17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基础)18小组个人三、简答题答案要点19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0(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21(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3)知行统一的原则;(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四、论述题答案要点22(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凭空发展智力。(2)智力的发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工具;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3)知识多少和智力水平高低不一定成正比。我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自觉地发展学生智力。心理学部分五、选择题23D24B25A26D27C28A29B30B31D32A33B34C35C六、填空题36比较抽象与概括 37需要面部表情 38分配自动化39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40尊重自我实现七、简答题答案要点41(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