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第7册20 古诗两首执教:龙岩市实验小学 陈莹玉教材简析:这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主题单元“人间真情”中的第一课。它包含两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颂 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都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谊深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诗的前两行写景,后两行叙事,“客舍”“柳色新”中暗含的留人、难舍之情,正如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是两首诗写作特色。教材选编这两首诗的意图,一是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二是让学生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诗人所处的时代离学生的时空距离较远,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送别描写中蕴含的深挚友情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渗透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经典诗文的热爱。设计理念:1以规为序,根据四年级学生认知及古诗学习规律,通过循序渐进的“知人”“ 正音” “明义”“ 悟情”“ 吟诵”学习古诗。2以读为主,补充文包诗黄鹤楼送别,诗文对照,渗透借景抒情的写法。3以诗为核,适当补充送别古诗,开发整合课程资源,扩展古诗学习的深度、广度。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体会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3初步了解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4. 激发学生对祖国经典诗文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经典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1学生通过预习,初步掌握诗中的生字词。2尝试运用以前掌握的方法理解两首古诗。3. 查阅相关资料。(二)教师准备:1. 深入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及李白和孟浩然的诗歌成就,了解学生对李白、王维的认知程度,搜集相关资料,收集同类古诗。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整合旧知,揭示课题1回忆整合旧知,了解“送别文化”的由来:复习学过的唐代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我国古代送别文化。2. 揭示课题。二、检查预习,指导书写1. 指名认读本课七个生字,教师随机正音。2. 学生提醒易错的生字,教师点拨、范写,学生练写。三、遵循规律,学习古诗(一)指导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 明法: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2. 知人: 补充唐代杜甫的饮中八仙歌(节选)“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激发学习兴趣。 简介背景。 李白年轻时风流潇洒,怀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雄心壮志,挎一把宝剑,带上他最心爱的酒壶,离开家乡,云游天下。在湖北襄阳,李白认识了当时誉满天下的大诗人孟浩然。当时李白才28岁,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二人的交往,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起游山玩水,黄鹤楼上留下了他们饮酒作诗的欢声笑语。可是,孟浩然家中突然发生大事,他必须立即前往扬州。李白和孟浩然再次来到了黄鹤楼,但这次不再是吟诗作对,而是(生答)3正音: 自由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关注停顿,读出诗歌的节奏。4. 明义: 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根据学生发言存在的疑惑,引导学生质疑。(预设疑难“西辞”“烟花三月”)5. 补充阅读黄鹤楼送别,再现诗人创作场景,进一步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6. 吟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吟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7. 初步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补充杜甫春望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对比同类景物不同的情感,初步感知“一切景语皆情语”。8. 小结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知人”“正音” “明义”“悟情” “吟诵”(二)放手自学送元二使安西1自学送元二使安西,要求: 注意诗句的停顿处,试着读出诗句的节奏。 说说诗句的意思,同桌交流一下。 找出诗中写景物的句子,思考:诗人借这些景物描写想表达什么情感?2.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3. 试说诗意,质疑问难。(预设疑难“西出”“客舍青青”)4. 补充诗经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送别 (隋)无名氏 “杨柳青青着地吹,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淮上与友人别(唐) 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杨柳枝词(唐) 刘禹锡“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引导发现送别诗中的“柳”意象。 5. 有感情地配乐吟诵送元二使安西,升华情感。四、激发兴趣,关注经典1这两首凝聚着诗人真挚情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