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故都的秋.docx_第1页
5.故都的秋.docx_第2页
5.故都的秋.docx_第3页
5.故都的秋.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都的秋学案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2.体味作者深沉的爱乡情怀,品读作品的文化底蕴。【课前先知】1. 课前搜集资料,了解作者和本文写作背景。2. 搜集咏秋的诗句并写下来。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混沌( )驯鸽( )落蕊( )平仄( )椭圆( )颓废()房檩()岐韵()廿四桥( )潭柘寺( )2辨析近义词。萧索: 萧条:萧瑟: 萧疏: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二、合作探究1文题中“故都”指的就是当时的北平,为什么不直接以“北平的秋”为题?2朗读3-11段,讨论:作者怎样精心选取景物,表现故都的秋的特点?3从哪些句段中,你感觉、体察到了作者所谓的“悲凉”?你如何看待这种“悲凉”? 三、当堂达标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认为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最大的区别在哪里?请概括回答。2为了说明上述区别,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四、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自主学习篇”。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情绪。2推敲文中悲凉、伤感的情调的由来,从深层次理解此文的丰富内涵。【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下面的两段文字里,作者调动了听觉、视觉和触觉来感受故都的秋,使写景状物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并融入了深沉而细腻的感受、情思。细细品味,做一些圈点勾画、评议赏析。1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2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二、合作探究1本文是写景文,为什么要加入写秋诗文的议论? 2读罢全文,你认为郁达夫在此文中是颂秋呢,还是悲秋?说说你的理由。三、当堂达标诗歌鉴赏 秋 怀孟郊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秋 词刘禹锡(一) (二)自古逢秋悲寂寥, 山明水净夜来霜,我言秋日胜春朝。 数树深红出浅黄。晴空一鹤排云上, 试上高楼清入骨,便引诗情到碧霄。 岂如春色嗾人狂。1秋怀是一首写秋天的诗,那么诗中都写到了哪些秋天的景呢?这些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这样的秋天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诗中写到了月、露、风和梧桐。月冰,露冷,风寒(峭),梧桐枯,梧桐甚至是“声响如哀弹”,意思是秋天梧桐脱落,风吹枯叶,瑟瑟作响,听去好像谁在弹奏悲哀的曲调。 悲凉的感觉。 2秋词(两首)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对秋天的感受?这样的秋天又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如“胜春朝”、“引诗情”、“山明水净”、“清如骨”等。这里的秋天给人以清新的感觉,能激发人的诗情,甚至胜过春天。 3同样是写秋天,作者的感情却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决定的? 明确: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决定的,也就是“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